p→q = 非p 或 q的邏輯涵義如何解讀 ?

我不是想問公式推理:非(p→q) = p且非q = 非(非p 或 q)。

就是想知道 充分→必要轉化為 (非p 或 q) 的邏輯涵義是什麼?用語言怎麼解讀或解釋?

------------------------------------------------------------------------------------------

我可能沒有說清楚問題,我想知道的是:比如說對「非(p→q) = p且非q」的解讀是:p可以推出q;對「p推出q」的否定,即「非(p→q)」,也可理解為,即使有p也推不出q,表示為「p且非q」。

但是「p→q = 非p 或 q」,我不知該怎麼用類似的語言來解讀...... : (

---------------------------------------------------------------------------------------------

另外,「p→q = 非p 或 q」,這裡的 「或」 是表示不相容選言還是相容選言命題?是要看具體語境嗎?


用truth table(真值表)可以推導出兩者邏輯等價。

所有邏輯等價的FOL句子的邏輯內容是一樣的。

至於他們的具體內容則比較複雜,根據語境,說話人的目的,等等因素,他們所表達的內涵和外延都有可能不一樣,尤其是弗雷格(Frege)所說的「sense」(我也不知道怎麼翻譯)極有可能是不一樣的


本學期給學生帶logic的seminar, 試著答一下。

p–&>q的意思是若p是真那麼q也是真,若p是假q未必是假。也就是說該語句為假的情況只有一種,即p是真而q為假。而 ?p∨q 為假的條件也只有p真q假這一個。所以兩者是等價的。

或者說, p–&>q 和 ?p∨q 都可以表述為: 只要q是真的,無所謂p是真是假。而如果q是假的,那p也肯定是假的。

比如,我合法賺錢就會有錢。不過我有錢也未必是合法來的。

如果我沒錢,肯定沒有合法賺過錢因為合法賺過錢我就會有錢。

如果我合法賺錢而沒有錢,說明合法賺錢就會有錢是騙人的。


突然頓悟一下,或許可以這樣解讀:

1) 「p→q」 的意思是:如果p為真,則必推出q為真;

如果p為假,則q可能為真或假(q不必然為假);

2)「非p 或 q」 的意思可以分為三種情況:

a)非p為假而q為真;即,p真且q真;

b)非p為真而q為真;即,p假且q真;

c)非p為真而q為假;即,p假且q假;

如果把上面 a)~ c)三種情況概括成一段話,就是:

如果p為真,則必推出q為真;

如果p為假,則q可能為真,亦可能為假(q不必然為假)。

1)和 2)的概括語言解讀相同,因此,p→q = 非p 或 q。

以上第2)的三種情況分析分析可以看作是對p-》q的定義的一種解構分析。可以發現左邊一列p一真兩假,右邊一列q兩真一假,三種情況組合對應關係表示p是充分條件,q是必要條件。p在左邊可以推出右邊的q,q在右邊推不出左邊的p。但是右邊的非p卻可以推出左邊的非p。同時可以看出,這三種情況之外還剩有一種情況,即 p真且q假;但因為p—》q的定義中沒有這一種,因此,非(p-》q)就等於這種情況,即p且非q。


不知道winter的答案為什麼有那麼多人贊同,他的比喻應該不對吧,如果給錢,能吃包子,給錢是p,吃包子是q,那麼要麼給錢要麼別吃包子應該是p or not q,但實際p--&>q等價於not p or q,解釋應該是要麼條件p不成立,p成立時同時q成立,這樣其實就是not p or pq,而not p or pq與not p or q等價,~p+pq = ~(~(~p+pq))=~(p(~p+~q))=~(p~q)=~p+q,其中~是反,+是或,乘法是與,或者更直觀的話,看一下真值表,思考什麼情況分別讓上兩式成立


我也覺得這個是所有等價關係裡面最不直觀的了。

我覺得不妨這麼理解:

若p則q,非p的話q不確定。

那麼真值表中,唯一不可能的情況就是p且非q。

那麼就是:非(p且非q)。

括弧打開:非p或q。

改成 p→q &<=&> ┐(p ∧ ┐q) 的話應該好理解一點。


p q p-&>q |(p-&>q) |p |p V q p ^ !q

0 0 1 0 1 1 0

0 1 1 0 1 1 0

1 0 0 1 0 0 1

1 1 1 0 0 1 0

題目錯啦


p則q, p為1或0兩種情況:

(1)當p為1時q為1,則非p或q為1.

(2)當p為0時q不知道,則非p為1,則非p或q為1.


這個問題我在學的時候也不是很理解,後來給教授發郵件,我覺得教授的回復著實精鍊易懂,大家可以參考:

First of all, you need to realize that "if p then q" in logic is not exactly the same as "if... then..." in our daily life.

One interpretation of "if p then q" is by means of the promise breaking idea as described in the lecture notes.

Recall that "if p then q" is true iff one of the following condition holds:

a) p is true and q is true

b) p is false

If you understand the above definition of "if p then q", then it"s not hard to see that it is equivalent to "~p or q".


可能是和逆否命題 和 等價命題有關

顯然 蘊含運算 在 p = 1 且 q = 1 的時候真

逆否一下 那麼就會要求 p = 0 且 q = 0的時候真

顯然 p = 1 且 q = 0 的時候假

如果 p =0 且 q = 1 的時候假 那麼 蘊含命題和等價命題就沒有區別了

所以 p = 0 且 q = 1的時候真

這樣 若p則q 就變成了 非p並q


p推q,p是q的充分條件,即有p必然可以推出q,但沒有p不一定推不出q。有之必然,無之未必不然(未必然)。非p或q,一真則真,即兩個裡面只要有一個是真的,整個命題就是真的。借用上面的例子,p是給錢,q是吃包子,p推q就是無論你給不給錢都能吃上包子。(這樣的包子店在哪?我們學校門口怎麼沒有╮(╯▽╰)╭)


命題: 人是會死的。

若該命題為真,則要麼某某不是人要麼某某會死,兩者不互斥。

邏輯學的或是不互斥的,表示互斥需要!p q || p !q


「p→q = 非p 或 q」在p假時其實沒有現實意義不是嗎?p假的話不管p→q是真還是假都不能得出q的真假,所以說非p或q只是數學上的一種解釋。如果你一定要個解釋,就是p真則一定q真。


推薦閱讀:

【個人筆記】《康德的理論哲學和實踐哲學》課程講解摘錄和整理
薩特:哲學屬於每一個不願虛度人生的人(一)
如何理解p蘊含q,當且僅當p真q假時語句p→q才為假?
馬克思韋伯在他的書里是是如何認識資本主義精神的,與傳統的基督教禁欲主義的區別在哪裡?

TAG:哲學 | 邏輯 | 邏輯思維 | 邏輯學 | 邏輯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