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閱讀外國文學作品時,怎麼才能記住那麼多又長又複雜的外國人名?

當年老師的建議是記不住就不記,看情節就行~我的感受是只記第一、二個字,比如奧xxx。百年孤獨裡面每家的每一代孩子都是同一個名字,所以只要區分是那一代的奧xxx就好了…


這個問題我曾經在外教課上問過那個冷漠卻帥氣的外教,事實上他的回答並沒有給我什麼實質性的幫助,但這一切也沒有阻止我對外國文學的熱愛。

其實,解決這個困擾最好的辦法就是不把這個當做一個困擾。

在我的後續閱讀中,我並沒有因為這個問題而影響我的閱讀進程。我建議,最好連續性地閱讀,在閱讀過程中對人物的設定有超越單純閱讀的自己的獨特見解,名字很長的,而且出現頻率很高的,你可以在心裡給他起個小名,有何不可?多運用想像力,我說的是關於畫面感德想像力,通過文字作品想像出一部電視劇,你會發現,這也是挺有趣的。


看到一半就差不多記住了


我通常不記名字,要不就給他們重新起名字,「高個子」「二狗子」「鐵匠女兒」……知道作者要講什麼就得了,何必在意名字是什麼。


我小時候連作者都記不住,但重點是讀書時候,尤其是初期階段,經常因為一個人名翻前面(主要是莎翁的劇集),後來我就用樹狀圖來記了,不過大多數作品讀著讀著就會記住簡單的名字了,個人覺得全名不用記,另外印象深刻的人物也會不自覺的記住!


把人和他名字里獨特的字相聯繫,百年孤獨就一次看完不要拖~


最近在看百年孤獨......表示很有體會,沒辦法,準備第一遍完了之後再看兩遍吧,這樣估計看多了自然就記住了


有印象就行了,合上書根本記不起來


在閱讀國外著作的時候,最容易讓人脫戲的就是那又長又拗口的人名。在終於要干翻最終大壞蛋時,主角高呼了一聲:波多利亞克.切耳蘭尾先生你不能死啊!看到這,腦子裡潛意識就開始回憶這混蛋的人名是前面章節里的誰來著?這樣順腦一路回憶下來,那激動人心的氣氛就全完蛋了好吧!

所以無論中外,寫作的第一要素的就是起名,頂好的是兩個字的名字,順耳易記。要麼就是四個字的,像慕容雪村啊,歐陽銀劍啊南宮夏作啊逼格也是夠高。

三個字是最普通最不推薦的,因為三個實在很尷尬,既不能像兩個字一樣簡短,又不能像四個字的可以由兩個片語成。

鑒於現在的讀者們智商越來越低,就連兩個字的可能都有人記不住。那隻好再縮短詞義,直接一概用老X小X來代替。君不見,商業領域裡巨成功的鬼吹燈盜墓筆記等都是老X小X,X子一路叫到底。

而像小時代之類的言情小說需要名字來裝B的就不能用這一套來概論了。


從小開始外國小說的人名問題對我來說一直都是老大難問題。但是最近幾年來,我發現看英文版小說的時候,居然完全不會搞混名字。這說明,是譯名(而不是名字本身)讓我無法使「角色」與「名稱」的產生聯繫。這一點類似於prosop-agnosia (盲臉症),在這種病症中,「名稱」(也就是臉)與「角色」 (人)無法匹配。人的認知系統是一個通過學習建立的模式識別系統,如果套用prosop-agnosia的癥狀,記不住名字的問題是因為譯名無法與認知系統中已經建立的「角色」模型進行匹配,也就是說當你第一次看到這個角色,的時候你沒有在認知系統中建立匹配。換句話說,譯名削弱了認知系統的識別能力。為什麼會這樣呢? 我的經歷告訴我,在實際的日常生活中,外國人的名字很容易記住,因為他們的可用的名(first name)太少了(好比你班上1/4的男生都叫david),無外乎那幾個聖徒而已,什麼simons, michael, robert ..., 而每一個名字都有若干的昵稱,比如simons 就是sim, michael 就是mike,非常固定,熟悉了以後每次遇到一個新的人,我就會想,哦這個人是另外一個mike。然後我再遇到他就會知道這廝是我認識的8個mike之一,如此建立了認知聯繫。至於姓(last name), 各種奇怪的都有,但一般也就是幾種可能性,惡搞的 goodman, 職業的 hunter, 或者表示起源的 McDonald (說明是愛爾蘭裔)。一般需要分類記憶,因為他們的姓,一般與角色的特點有關係。推廣到外國小說,我建議 首先把譯名換成原文,然後看看是不是常用的名字,記住昵稱。如果遇到不熟悉的(特別是俄國的或者阿三的),就記簡寫(但也是原文,不要是譯文)。對於姓,要分類記憶,讓他的姓與角色的設定建立聯繫。只有聯繫,才能實現認知匹配(也就是記憶)。


非常贊成張公子的答案,只要把閱讀速度放慢,品味小說中的細節,每次看到人物名字就可以追憶之前的細節。不過如《卡拉馬佐夫兄弟》就給出了人物表,而且作者也給了三位兄弟昵稱。

先放慢速度,實在不行那筆記。畢竟看小說是為了看,不是看完。


如果是看紙質的書,找張紙,把看到的人名和人物關係寫下來,還可以順便當書籤用。我也是記不住人名還特愛看長篇偵探小說(《羅馬帽子之迷》就是記不住人名看了一半棄了……),有的書會很貼心的在前面把人物關係列出來,這個挺好的。

如果是看電子書,可以用搜索,看《鍋匠裁縫士兵間諜》的時候下了一個人名翻譯的很奇怪的電子版,就是一邊看一邊搜人名往前翻。


人特別多特別雜的話就畫圖表吧。

但是說實話,對於很多書來說,核心人物就那麼幾個,其他人物沒有一定要記住的必要。出現的次數多了就記住了。


記得以前高中時候看希臘神話,還特意畫了一張圖標,上面標註各種人神鬼獸的關係,遇到不記得的名字時候就看一眼


記住你影響最深的人名 然後展開 比如誰是誰的侄女 誰是侄女的同學等等


其實記不住人名的,尤其是像百年孤獨這種,名字又長,還老重複,我都是靠感覺的,有一點像背英文單詞一樣,沒有刻意的去記住,但就是認識,覺得會這樣做的差不多就是這個人,當然肯定也會有混的時候,尤其是百年孤獨寫了那麼多輩人,想叉了的時候就翻翻前面的咯


反覆念,直到記住為止。

當然我這是笨方法,因為我想不出更好的方法。一般讀外國小說時,遇到複雜的名字都是囫圇吞棗先「淌」過去,很多時候讀到後面慢慢就記住了,如果還是記不住,嗯,像單詞那樣開始背吧。

打個比方,當初看月亮與六便士,看到思特里克蘭德這名字,通篇讀完我可能都沒有正確地念過一遍這個名字,可能我在看書的時候想的是「思里特德蘭克」「斯巴達思密達」之類的…直到讀完小說,我意識到,卧槽不把這麼屌的名字記下來怎麼出去裝逼啊喂!於是,開始背單詞。

思特里克蘭德思特里克蘭德思特里克蘭德……………………………………

還有就是小時候,當我還是個根正苗紅的少先隊員的時候,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別的小朋友只知道保爾柯察金,我就一定要知道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這麼長的名字記不住啊怎麼辦,背單詞吧…

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

遺憾的是,我記錯了,一個暑假歸來後的語文課老師問,大家暑假都讀了什麼書啊?我第一個站起來說:

「老師!我看完了尼古丁 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志得意滿,樂不可支,五秒鐘的沉默之後,同學們哄堂大笑,老師也笑了,只有我搞不清楚狀況,昂頭挺胸等著接受老師的表揚和小朋友們的崇拜。那時我那可愛的同桌小雨偷偷拽我衣角:是尼古拉…

諷刺的是,十多年後我早就忘了那個蘇聯人是誰了。但我卻跟尼古丁打得火熱,難捨難分,求之不得,寤寐思服。冥冥中自有定數…

其實有時候中文名字也不好記,當然也有可能是我自己的原因,比如,好長一段時間我都把「方漸鴻」讀成「方鴻漸」。

你看,我又記錯了…

以上。


推薦閱讀:

我愛讀書但是為什麼文筆不好?
如何理解東野圭吾的《惡意》中所提到的「我敢說不論如何醜惡的偏見,它的產生絕對不是歷史或地方的錯」。?
怎樣選擇一本適合自己的書?
如何向別人深入介紹一本書?應該從哪些方面,按照怎樣的步驟?

TAG:閱讀 | 教育 |

分頁阅读: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