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人與人之間有如此大的差距?


從身邊小事兒來觀察,大概能略知一二。

1:朋友圈裡,一張照片,有人2017年一月轉,有人2017年二月轉,有人2017年12月轉。

人們對於信息的獲取速度是不一樣的。

九月份,支付寶開始搞掃碼紅包,朋友圈早的人從十月開始推廣,晚的人從昨天開始推廣。

做的早的一批人,賺了上百萬,這是典型的信息便捷優勢。

微信公眾號才出來的時候,沒多少人去寫,但是那些很早就開始做微信公眾號的人,做出成績的概率遠遠大於今日入局者。

信息優先權,是當代社會的具有重大價值意義的資源,得資源者,「得天下」。

可是,不同的人,獲取信息的速度是不一樣的。

八十年代改革開放初期,那些大發特發的人,大家可以去分析一下,看看是不是其他老百姓還在奢望鐵飯碗的時候,他們就開始踐行商業社會的規則了。

-------

2:一個新聞,不同的人對於新聞的理解不一樣

這有關思維能力。

比如前段時間沸沸揚揚的幼兒園事件。

有人至今都認為有軍隊人員參與其中;

有人一開始就知道的確涉嫌有虐童,但不涉及軍隊,系家長為了求關注度故意造謠給軍隊;

有人從中看到了民營幼兒園的安全漏洞,進軍幼兒園安保、攝像頭行業;

有人提議立法保護幼兒在幼兒園的人身安全;

有人想到了如何提升幼兒園從業者素質。

不同的階層,不同的思維方式,不同的看待問題的角度、眼光,都極大地影響著我們對於信息的篩選、處理能力,也就決定了我們大多數人的認知能力。

一句謠言,有人一眼就能看出來,比如C羅是喝康寶萊才增長的肌肉,保持的身材;

而有些人對於C羅喝康寶萊保持身材的消息堅定不移地相信。

認知能力又是怎麼來的?

這就有太多影響了。

1:大腦天生的智慧程度

2:大腦的開發程度

3:從小被訓練的思維方式

4:家庭環境(主要是父母)的影響

5:總體來說是複雜的「社會存在」

你不承認智商上、以及智力開發上巨大的差距,就無法理解人最終為何會差距如此之大。

客觀地承認自身先天條件的不足,有利於主觀地充分地發揮主觀能動性對自身進行改造、謀求進步,而不是一副沾沾自喜的姿態。

-------

3:我第一次見到大海,是17歲。

小學的時候,有很多同學就去過了三亞。

我第一次吃肯德基是十來歲了吧,而我的同桌比我早五年。

不是說比我先的人就牛逼,我想說的是,出身不同,擁有的發展條件一樣。

近年來,清華北大等頂級高校的農村籍學生比例越來越小,充分地說明了城鄉差距的擴大,也一定程度上印證了今年北京高考狀元那句話:

「我只是生在了更好的家庭。」

不管你是否承認,人的出身,對於人和人之間的差距,影響是巨大的。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沒錯,在當代社會來看,的確更有種一些,也有更多的幾率「播種」。

4:昨天,我寫了個答案,姑娘拿到了十幾家世界五百強的offer,最後選了起薪六十萬的金融類工作,很多朋友表示艷羨不已。

而我們只看到了她的成就,沒有看到她從六歲開始,十九年如一日的辛苦付出。

她從小學開始,就異常刻苦勤奮,花費在學習上的精力,我猜測是我的十倍以上。

而我們那所大學的學生,大學期間並不熱愛學習,喜歡玩,不努力,所以畢業的時候,等待著用人單位挑選,而不是像這位美國名校畢業的碩士一樣挑選企業也就很公平了。

小時候,學校的禮堂的牆壁上寫著:

「一分耕耘 一分收穫」

我不理解這句話的含義,也不信。

現在我相信了,努力不一定成功吧,但是可以甩掉很多不努力的人。

5:從欠債之路開始,我認識某個人之前,月收入是現在的十五分之一左右,認識這個人之後,月收入蹭蹭蹭往上漲。

很多人都說我運氣好,我的確不否認。

跟曾經的自己比,跟很多欠債的兄弟姐妹比的話,我的確是運氣很好很好了,遇到了貴人,找到了好運氣。

但是我也相信,1234的構建,才讓我遇到了5這個人的存在。

因為這個人說過:

「我相信你能東山再起的,我相信你只是缺一個平台去發揮,我相信你會在未來回報我更大的價值。」

這個人很直白,沒有隱藏願意幫我的原因,因為他從我個人的成長經歷看到了我的回報價值,所以這個人願意幫我吧。

雖說是好運氣,但是越努力越幸運吧。

------

人和人之間的差距,是客觀存在的,大家別害怕,用正常心理看待即可,不必太為自己落後人家而懊惱,也比因為遙遙領先而驕傲放縱,保持一顆平常心,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祝好,共勉.


一個人在社會上有三方面的資源:

一是個人的體力、美貌、智力、管理能力;

二是個人佔有的資源,比如存款,房產,股份;

三是社會關係,包含血緣、地緣、同學和業緣等。

人與人之間的差距無非是對這三方面資源佔有不同造成的。

有的人五顆星,五顆星,五顆星;大多數人兩顆星,兩顆星,兩顆星。


2017.7.5更新

找到這個圖了,侵刪。

——————————————————————————————————————————————————

有的人出生就含著金鑰匙,有的人出生就在貧民窟,

是的出生只是一部分。

都說不要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了,那麼那些開場就在終點的呢?

出生確實不能決定什麼,但影響很大。

個人見解而已。


有兩個原因。

你的基因(本性、遺傳)和你的環境(教育、經歷)

兩者共同決定了一個人的性格特徵(情商)和智商,並在達到一定年紀後趨於穩定。

而性格特徵和智商確實能極大的影響一個人能夠達到的高度。

有人說你這不是廢話嗎,我也知道先天因素和後天因素共同決定了這個人。這兩個因素已經死死的把人的命運卡住了。難道普通人就只能期盼著基因突變或者那千載難逢的機遇改變命運了嗎?雖說可能性微小,仍然有那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的冒尖的人做出了一些改變。在知乎這個有點趨向於精英主義的社區里,會有這麼些人願意分享他們的經歷,題主也可以有選擇的判斷甄別他們的特質,他們是如何改變自己的,這就是為什麼多讀名人傳記有好處。當然,許多成功者很有可能把一些成功的關鍵因素隱去。你可以總結和汲取經驗。

1、基因

現在社會有種傾向,就是低估了基因在人生髮展中所起的作用。人的特質很多在出生那時刻起,就已經寫好了。很多分開撫養的同卵雙胞胎在長大後仍然有許多驚人的相似之處,證實了基因在人的一生中所起的重大作用。

2、共享環境

我們可以將環境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共享的環境,共享的環境的範圍是:人們在同一屋檐下成長。舉個例子,如果你很神經質,這種神經質是由於你有糟糕的父母造成的,那這就是共享環境,由此也可以推斷你的兄弟姐妹也會神經質。

3、非共享環境

如果神經質是由於童年創傷比如某個陌生人對你扔石頭,那這種情況就是非共享環境,這種情況大多和個人的獨特經歷有關。當你長大懂事之後, 非共享環境大多數是可以由你自己去選擇的,你可以去選擇交什麼樣的朋友,進入什麼樣的社團,考一所什麼樣的學校等等。這些被篩選出來的環境反過來又會塑造你的人格。

父母,老師,同學是未成年人環境的營造者,有詩為證父母對子女的影響究竟有多大——

Philip Larkin- This Be The Verse

They fuck you up, your mum and dad.

They may not mean to, but they do.

They fill you with the faults they had

And add some extra, just for you.

But they were fucked up in their turn

By fools in old-style hats and coats,

Who half the time were soppy-stern

And half at one another』s throats.

Man hands on misery to man.

It deepens like a coastal shelf.

Get out as early as you can,

And don』t have any kids yourself.

你和處在同一階級的人比較差距,差距大多來自於基因。

你和處在不同階級的人比較差距,差距大多來自於環境。

基因就像是給了你的智商一個能夠達到的最高的高度的界限,而環境使你能夠在這個範圍內自由發揮,就像你生來就能跑20公里,但是你總不鍛煉只能跑10公里,後來經過一番努力,天天跑步提高心肺功能,你可以跑20公里了,但是卻永遠突破不了這個限制。即使你非常努力,特別努力,努力程度已經達到了「可以拼天賦的」境地,還是不能否認,你的這種努力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幸運的家庭背景和階層出身。更何況,明白努力的重要性並且知道怎麼努力本身也是一種天賦。

那麼屌絲能否通過基因上的優勢,逆襲環境上佔據優勢的高富帥呢?很難。先不要說二者的基因很有可能是相近的,很有可能不存在智商上被碾壓這回事,再說了,優秀的父母往往也攜帶著優秀的基因啊。大多父母都把自己的孩子當做是自己生命的延續,父母一定會把他們所掌握的所有人力物力資源傾囊相授給孩子。階級如果只能這麼一直固化下去,人與人的差距就不可能消失。換句話說,人與人的差距本來就是這個社會的常態,只要一天沒實現共產主義,這種情況就不會有太大改觀。如果遵循結果主義,每個人都變成了無差別的一模一樣的人,那麼對於那些精英來說,努力的動力又在哪裡呢?如果他們沒有了動力,社會還會前進嗎?要知道,社會是由少部分人推動的,歷史是由少部分人書寫的,我們絕大多數人只不過是這個社會機器的一個小小的齒輪罷了。
實行能力的平等,與實行結果的平等一樣,是烏托邦式的幻想。感覺一件美好的願景,如果沒有合適的路徑,在現實中推行,往往是荒唐可笑的,不僅會與願望相去甚遠,甚至到達願望的反面。通過剝奪財富、限制超群能力,人為地扯平能力與結果,不自不覺中,已經形成了另一種專制,另一種不公平。

出生於貧困家庭的孩子,小的時候只能有少量的書籍閱讀,這有可能導致他們在學校表現不佳。富裕家庭的孩子總是會提前做出準備,贏在起跑線。

不太悲觀地說,我們應該對此做點什麼?

皮格馬利翁效應告訴我們,我們可以做出一些改變,依靠信念激發自己的潛力,成為那為數不多的逆襲的一員。信念是自我實現的預言,我們可以創造屬於我們的現實。


你先回答我你為什麼會提出這個問題,就你的答案再想一想吧


我們從出生開始差異就存在了

然後很多研究指出,性格跟基因有一定的關係

剩下的就是出身,家境,形成的社交圈子,個人的選擇、努力,運氣等等

造成的差距

如果說細一點,你今天說改,說改就改,明年今日你就可能跟他差距很大了

你今天說改,明天說改,後天一樣該幹嘛幹嘛,那麼明年今日你就可能跟他一樣,沒有差距

還有你的家境和圈子決定了你可以在多大的範圍內發揮作用

如果是沒讀書的,又不愛學習的農家子弟,那麼只能給你去種地·······

如果是家境比較好的,安排你去大單位,好好努力能學門手藝,過幾年說不定升職加薪

日子就好過很多了


人的發展主要是一個人的稟賦、外界的機遇、自身的選擇三個因素決定的,在考入大學以前,主要是第一個因素起作用,大學畢業後後兩個因素開始起作用


如果你給人生設標準的話叫差距,不設的話叫多樣性。


change one thing

change everything


差距來源於人生不同時期的不同選擇,而日復一日的努力或者懈怠給出了你選擇可能性


原諒我咬文嚼字的怪癖!

差距」有中性和貶義兩種理解角度。

中性角度,差距就是指差別程度,即人跟人不同。因為人和人的出身不同,能力不同,理想不同,選擇不同,對生命意義和生命狀態的理解不同。簡單說就是「擁有什麼」和「想要什麼」存在不同,所以註定人和人不同,有差距。但是差距是常態,不是什麼丟臉可悲的事情,世界本來就是多樣的!

貶義角度,差距指某一狀態相對於標準的偏離程度,即人跟人有高低、善惡、富窮等之分。這其中原因有一部分也是因為人在「擁有什麼」和「想要什麼」上存在區別。但關鍵是這種區別影響到了不同人的成長經歷、教育環境、價值觀念、素質能力、職業選擇和機會,最後都體現到一個人的家庭、財富、聲譽、地位中。相對於大家普遍認同的世俗標準(道德標準,財富標準、法律標準等)而言,就會分別出應該獲得尊敬和傳頌的人群A、應該遭到唾棄和譴責的人群B這兩種極端人群。在人群A和人群B中又存在不同等級序列的人群CDEFG等。所謂的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就這樣被各種世俗標準所排列和展現出來。在這些標準及其劃分的人群排列的影響下,人們都認為且樂於向著人群A的極端標準努力,不恥於向著人群B的標準靠近。

不知樓主理解的是那種差距,又或者兩種都帶點呢?

心靈雞湯們都在向大家都在提倡一種平和的心態去看待那些時間的差距和不同,特別是對於命運、財富、地位等的態度。

但是人就是這樣,競爭、比拼是很難克制的衝動。於是總會形成評論差距的不同標準和觀點,總會會出現從貶義角度理解的差距。

我本人也在其中掙扎。

完。


因為人類社會的運作機制會放大每個人自出生以來的各種差距。


我這個回答拋開一切外部條件,單純的看人本身。

大一報到的時候,由於去的晚。

分宿舍的時候,我和同班的一個男生住在一起。

其他同學都報到的差不多了,所以連續兩年就我們兩個住。

同一時間軍訓,此同學每天偷懶,打遊戲。

而我每天堅持訓練。

結果:我軍訓優秀學員,他什麼都沒有,差點掛了。

大一:此同學繼續打遊戲,逃課,一天吃一頓飯,剩下的時間繼續打遊戲。而我這一年,當了班級團支書,加入了學生會和吉他社。

結果:我在班裡和學院都吃的很開,有很多有用的人脈,學習成績第五,還發了五千學獎金,而他除了瘦了許多,掛了三科,其他沒有別的變化。

大二:此同學依舊打遊戲,比起大一,他已經學會一天吃兩頓飯了。而我在這一年,入了黨,當了學生會的部長。

結果:我在學校已經是風生水起了,班主任和和任課老師也都挺喜歡我。而他,累計掛了五科,學院給了他留級預警,但他的刀塔似乎玩的更好了。

大三:此同學依舊同上,這一年,我通過了國家二級建造師考試,很順利的當了學生黨支部副書記,管理這全院的學生黨員,獲得優秀學生幹部,優秀團幹部,優秀學生黨員等諸多榮譽。

結果:我已經在學校一人之上千人之下,並且很多工作單位都給我拋來了橄欖枝。而他由於接到了留級處分,不得不留級,但他選擇了退學。

他的父親不遠千里來給他辦退學手續,在辦公室里,班主任向他父親介紹我:這是我的班幹部,他帶你去辦退學手續。

他父親:你就是當時和我兒子住一個宿舍的那個小夥子吧,唉,他要是有你一半該多好……

大四:此同學在家送外賣,但是賺了的錢依舊用來打遊戲。這半年,我已經簽了一家知名國企,並且還有學校給予的選調生保送,現在沒事的時候,做做自媒體寫寫文章來打發時間,等著畢業入職。

四年時間,這就是兩個相同學生之間的差距


差距很大.但是你的人生不是為了贏而設計的,不是為了站在頂尖而設計的.是為了你自己的體驗,你自己的感受和努力而設計的.外界均是相對參照,只有你的感受是絕對標尺.


用馬克思主義哲學說:事物的變化發展是由內因和外因共同作用而成的,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年紀小的時候更多的是受外因的影響,成長環境不同,人的心理變化也就會有不同,同時隨著年齡的增長,自我認知的逐漸形成,對事物開始有了自己的看法,人的差別就明顯顯現出來了。


我們不得不承認每個人從出生那天就存在差距,生長的環境不同,接觸的人不同,遇見的事不同。值得慶幸的是,我們每個人通過自己的一些行為可以是自己的軌跡稍稍變化。所以有的人一直在努力著擺脫預設的軌道,知道有一天他會和原本的軌道分開很大,或升華或墮落。這世界唯一的公平就是我們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自己的生活,如果你不滿足請繼續努力,但是請你找准方向,看清前方是光明還是深淵。操蛋的世界,請不要向它投降!


分頁阅读: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