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到底是什麼呢?有沒有比較專業且詳細的介紹?

區塊鏈技術到底是什麼?


如果不是要了解太技術性的東西,只是原理、功能上去把握到底什麼是區塊鏈,下面這些通俗易懂的文字應該能幫到你:

區塊鏈:一個顛覆舊模式的新技術

要明白這次眾籌新記錄的意義,必須首先明白一個關鍵詞:區塊鏈。《福布斯》雜誌曾稱:「沒聽過區塊鏈?你可能對互聯網金融知之有限!」但是,對於這個非常極客的概念,清楚其意義的人可能還真不多。為了解釋清楚這個概念,無馬哥覺得先從簡單的常識說起比較好。

就像人們很容易忽略看不見卻倏忽不可或缺的氧氣一樣,人們也經常會忽略市場經濟中一樣至關重要的東西,這就是「信任」。

假如沒有信任,任何交易都不可能成立。你到菜場買菜,如果你懷疑蔬菜中農藥含量過高,你就不會跟那個菜販子交易;你到小店買瓶水,假如店員質疑你給的是假鈔,就不會把水賣給你。

傳統小農經濟是熟人經濟,交易規模僅限於村鎮範圍內比較熟悉的人們之間,出了交通因素外,「信任」也是很大的因素。一旦超出熟人範圍,信任成本急劇增大,將阻礙交易的發生,限制交易範圍的擴大。此外,不同種族、民族、文化、宗教信仰等等,都會形成信任的鴻溝。

陌生人之間由於缺乏相互了解,缺乏必要的信任,交易難於發生。市場經濟卻是大量發生在陌生人之間。市場經濟之所以發生、發展,在於誕生了新的機制,解決了陌生人間的信任問題。

到目前為止,解決信任問題的最重要的機制,就是「信任中介」機構和模式。你和陌生人間都信任的第三者是信任中介,政府是信任中介,銀行是信任中介。你把辛苦生產出來的商品賣給一個陌生人,收到幾張花花綠綠的紙鈔,如果沒有發鈔銀行的信用、政府權威的保證,你是不會接受的。

到了如今全球村時代、互聯網時代,你把商品賣給甚至永遠不會見面、千里之外的陌生人,沒有信任中介的保證,交易更是不可能發生。支付寶承擔起信任中介作用,所以淘寶等電商在短短十幾年間快速繁榮起來。

信任中介在整個龐大的交易體系中,扮演著一種中心化的重要角色。這是一種中心化的機制或模式,已經存續了幾千年,幫助人際間降低信任成本,從而促進交易的發生、交易頻率的增加、交易範圍的擴大。

然而,信任中介本身也是需要成本的,而且常常還很巨大。設想一下:每年交給政府的稅收,佔到一般人收入的30~40%;如今最賺錢的行業是哪個?金融服務業;擁有支付寶的螞蟻金服年利潤超過百億,馬雲成了中國首富。所有這些現象反過來想,對於普通人來說,就意味著極為龐大的信任成本。(當然交易成本中不全是信任成本,但信任成本佔了很大一塊。)

如果有什麼辦法,能取消或者大幅降低這種信任成本,那麼普通大眾的交易費用可減少,可享受的福利可大幅增加。在互聯網時代,區塊鏈技術上場了。

是的,區塊鏈本質上是一種解決信任問題、降低信任成本的信息技術方案。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可以取締傳統的信任中介,顛覆傳統上存在了幾千年的中心化舊模式,在不需要中心化信任中介的情況下,解決陌生人間的信任問題,大幅降低信任成本。

這也是通常幾乎所有關於區塊鏈的介紹文章中,都會提到的「去中心化、去信任」的意思。但是「去信任(trustless)」的說法容易誤導,會讓普通人感到莫名其妙,因為任何時候的交易都必須基於信任。實際上,把「去中心化、去信任」,理解成「去除信任中介」,就會容易明白得多。

區塊鏈技術所改變的,不是去除信任,而是將傳統上交易中對中心化信任中介的信任,變成對區塊鏈系統本身、對於記錄在區塊鏈上的數據的信任。基於區塊鏈技術的交易模式中,不存在任何中心機構,不存在中心伺服器。所有交易都發生在每個人的電腦或手機上安裝的客戶端應用程序中。

假如未來普遍使用區塊鏈技術,今後你不用再跑去銀行證明你的收入和資產,也不用跑去派出所證明你是否已婚,不用讓單位人事證明你的僱傭關係,也不用再去敲沒完沒了的紅色公章和看各種難看的臉色……所有這些都記錄在不可篡改的區塊鏈上,在你需要和授權的時候,似乎全世界都能成為你的證人。

這是如何實現的?這涉及到技術層面,說來話長,但簡單地說,從區塊鏈技術的第一個應用(所謂的區塊鏈1.0),也就是大眾比較熟悉的比特幣(Bitcoin)的工作原理可以大致明了。

區塊鏈的概念最早於2008年在比特幣創始人,中本聰的論文《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中首次提出。區塊鏈可以理解為一種公共記賬的技術方案,其基本思想可以這樣理解:通過建立一個互聯網上的公共賬本,由網路中所有參與的用戶共同在賬本上記賬與核賬,每個人(計算機)都有個一樣的賬本,所有的數據都是公開透明的,並不需要一個中心伺服器作為信任中介,在技術層面就能保證信息的真實性、不可篡改性,也就是可信性。

數據的不可篡改性至關重要。因為系統會自動比較,會認為相同數量最多的賬本是真的賬本,少部分和別人數量不一樣的賬本是虛假的賬本。在這種情況下,任何人篡改自己的賬本是沒有意義的,除非你能夠篡改整個系統裡面大部分節點。對於一個由成千上萬個、分布在全球各個角落的客戶端組成的區塊鏈系統,除非某個人能控制世界上大多數的電腦,否則不太可能篡改這樣大型的區塊鏈。

在這種情況下,在區塊鏈上記錄的每一筆交易,都保持真實可靠,同時公開透明,能夠被其他人查看(但交易者個人或機構可以是匿名的),所以就形成了一種不需要對陌生交易對手了解和信任,只需看到區塊鏈上交易對手的貨幣、資產等本身是可信的,就可以放心地交易。這裡不需要任何信任中介,也就是所謂的「去信任」的真實含義。

因為區塊鏈具有可大規模擴展、數據公開透明、以及因為每個客戶端數據一致,即使部分客戶端被毀也不影響數據安全的可靠性等技術特點,特別是能有效解決陌生人間的信任問題,所以這個技術可推廣到所有可以數字化的領域,比如數字貨幣、支付清算、數字票據、權益證明、徵信、政務服務、醫療記錄等。可以說,區塊鏈技術如果發展起來,將來會跟每個人息息相關。

了解更多/圖片不正常,可以查看原文:https://mp.weixin.qq.com/cgi-bin/masssendpage?t=mass/listaction=historybegin=20count=10token=1248629163lang=zh_CN


買本書看看就知道了:《區塊鏈2.0》(譚磊,陳剛)【摘要 書評 試讀】


無論在科技圈還是金融圈,區塊鏈儼然成了最熱的辭彙,沒有之一。區塊鏈具有去中心、去信任等核心優點,可以完美地解決共享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信息不對稱、交易成本高、陌生人信任等難題,使得「個體經濟」成為可能。基於此,區塊鏈技術,被認為是繼蒸汽機、電力、信息和互聯網科技之後,目前最有潛力觸發第五輪顛覆性革命浪潮的核心技術。

在此背景下,社會中誕生了一股區塊鏈熱,大家一邊倒地對其大唱讚歌。辯證法告訴我們,任何事物都有缺陷,看到事物的正反兩面才能理性決策。所以本文中,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薛洪言(洪言微語)就重點給區塊鏈潑點冷水。

|什麼是區塊鏈

區塊鏈,英文Blockchain,名字帶有相當神秘的科技氣息,可簡單分解為「數據塊」和「鏈接」。每個數據塊中包含了一定時間內的系統全部信息交流數據,並用密碼學的方法予以了加密;鏈接是指每一個區塊與下一個區塊存在鏈接關係,從而構成了區塊鏈。

一般認為,區塊鏈具有去中心和去信任兩大特徵,簡要介紹如下:

由於每個區塊都含有特定時間內系統全部信息交流數據,因而每個區塊都是平等的,且單一區塊的損害不影響系統整體的安全性,所以區塊鏈具有去中心特徵

同樣,由於每個區塊含有系統所有信息,使得信息的真實性是可以交叉驗證的,只有攻破超過51%的節點才能篡改信息,在一個足夠大的區塊鏈系統中,成本極高,可以認為區塊鏈中的信息都是真實的,所以區塊鏈具有去信任特徵

大多數人對區塊鏈的認識始於比特幣,二者的關係是,區塊鏈是底層技術和理念,比特幣僅是區塊鏈目前最火的一個應用而已。

也許上面說的還不夠通俗,最後再總結一下,你認為區塊鏈是什麼?是一項顛覆式的新技術嗎?NO!在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薛洪言(洪言微語)看來,與其說區塊鏈是一項新技術,不如說是一種新的思想理念。區塊鏈中包含的信息加密等技術早已有之,更多地還是理念上的革新,這也是區塊鏈之所以影響巨大的原因所在。新技術遲早會被超越,少則一兩年,多則四五年;而革新性的理念才有足夠的能量影響到經濟社會的方方面面。

|區塊鏈有望改變金融系統底層規則

在金融領域的應用中,區塊鏈將改變交易流程和記錄保存的方式,從而大幅降低交易成本,顯著提升效率,被認為在數字貨幣、跨境支付與清算、票據交易、證券發行與交易、產權交易、客戶徵信與反欺詐、反洗錢等方面擁有廣闊的市場環境。

這麼好的技術,自然是人人追捧。和很多傳統金融人士一樣,洪言微語一開始也是抗拒的,認為這東西哪有那麼神,並沒有專門去做研究。後來隨著對金融科技研究的逐步深入,發現區塊鏈是繞不過去的坎,因為無論是智能投顧、大數據風控還是在線借貸,都只是金融業務層面和風控層面的技術創新,並未深入金融體系的底層。金融系統的底層是什麼?自然是支付清算、交易規則和系統交互,區塊鏈改變的恰恰是底層規則。

所以,縱觀國際國內,金融機構對區塊鏈的研究最為積極,沒別的,是真的怕了。區塊鏈的去中心化和去信任化特徵充分發揮後,還要金融機構的中介做什麼呢?估計這也是很多對區塊鏈有了初步了解的人的第一感覺。

本篇文章中,洪言微語就重點對這種觀點潑潑冷水。

|顛覆金融體系,區塊鏈仍面臨兩座大山

馬克思主義辯證法告訴我們,凡事都有兩面,優點越突出,缺陷也就越明顯,只是角度不同罷了。區塊鏈顛覆金融體系的兩大難題恰恰出在去中心化和去信任化兩大優點上

首先講講去中心化。先要明確一個道理,中心化必然代表著低效率嗎?自然不是的。在特定的範圍內,中心化帶來的資源集中是可以大大提升效率的,這也是人類進化過程中從個體到村落到部落再到國家的原因。就以銀聯為例,銀聯是國內銀行業清結算的中心,銀聯成立後,每家銀行只需要和銀聯對接即可實現和所有銀行的交易,若去中心化呢,沒有銀聯,每家銀行需要和所有的交易對手去對接,效率孰高孰低?所以,沒有必要對中心化一棍子打死,區塊鏈的去中心化特徵,註定只能在特定領域(即不適合中心化的領域)發揮作用,怎麼可能顛覆一切呢?

再者,就是去信任問題。去信任本身沒有問題,但是其背後的技術邏輯有很大的缺陷。區塊鏈實現去信任靠的是全民記賬,即在每個區塊上保留所有的交易信息,以供系統交叉驗證,辨真偽。問題來了,每個區塊保留所有交易信息,在小的區塊鏈上是沒有問題的,但隨著越來越多信息的加入,必然導致交易信息的爆髮式增長,也會帶來信息存儲成本的急劇上升。同時,信息量越大,交叉驗證所需的時間越長,效率也會越低下。所以,區塊鏈解決了信任問題,但帶來了成本的上升和效率的下降

世上原本就沒有十全十美的事情,區塊鏈也是如此。

作為結語,洪言微語想要闡明的是,區塊鏈作為一種理念的創新,的確有很大的價值,在特定領域也可以產生顛覆式的影響。但當前對區塊鏈一邊倒的思維是有問題的,東方智慧告訴我們,「極高明而道中庸」,面對任何事物,保持中庸之道才是最明智的。

(文/薛洪言,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微信公眾號:洪言微語)


一、先談談密碼學

我現在手裡拿一張名片,它的厚度假設只有1毫米,折一層是2毫米,兩層是4毫米,假設名片是可以無限對摺,那麼大家想想看,折到20次會怎麼樣? 這時候,奇妙的事情就發生了:我們只要折24次,就可以超過珠穆朗瑪峰的8848米的高度,這是數字2的次方的魅力,令人震撼!地球和月球的距離是32萬公里,你知道將名片繼續折幾次就能實現這個遙遠距離嗎?39次!達到珠穆朗瑪峰的24次上再折15次,紙片的厚度就超過32萬公里。地球到太陽是1.4億公里, 那麼再折多少次呢?其實再加9次就到了太陽系的距離。地球到銀河系的中心是2.8萬光年,這個數字聽起來相當可怕,實際上也真是很可怕!回到折名片上,只要再折10次,它的厚度就已經到銀河系的中心了。這個數字如此龐大,這就是密碼學的基礎,就是用一個非常大的數來防止被隨機破解。

讓我們繼續腦洞大開,整個宇宙最長的距離是130億光年,折幾次?僅僅76次!2的76次方,把一張1毫米名片對摺76次,就可以將宇宙的頭到尾覆蓋。 這個2的次方數字是不是太可怕了呢?我們回過頭來,把可怕轉成簡單, 我們用一個哈什方程,用這個方程把任何長度的輸入轉化成32個位元組,一個位元組八位數,也就是256位數 。 2的256次方是極其恐怖的數, 想想看2的76次方都覆蓋全宇宙了, 2的256是個什麼概念。
到這個數字多到可以讓宇宙任何東西都可以轉化為唯一的一個編號。如何轉換,用一個單向的方程,就跟門上的貓眼一樣是不可逆的。也就是說通過這個方程可以把全世界、全宇宙所有的東西轉化為唯一的、不可逆向破解的數字。這個數字邏輯就是比特幣和區塊鏈,以及絕大多數加密貨幣的數學基礎。而這個方程就是比特幣中區塊鏈中非常重要的方程,哈什方程。區塊鏈其實說白了很簡單,數學上就是一個用哈什方程鏈接起來的數據塊。

二、區塊鏈是如何產生的

著名的Enigma是二次世界大戰時盟軍破獲的一個密碼,通過破獲這個密碼使得戰爭的時間縮短了兩年,可見密碼的重要性。 後來密碼學的發展出現了密碼朋克組織,其中最出名的人就是維基解密阿桑奇。
密碼朋克組織希望通過數字加密來去集權去中心去政府化,保護個人隱私。 要實現他們的理想最關鍵是要貨幣去中心化!也就是說他們首先要攻克這個難題,要出現去中心化的貨幣,所以後來有了比特幣,
比特幣就是誕生於這個密碼朋克的郵件列表上的。

密碼學的蓬勃發展也支持了很多去中心化的加密貨幣的出現。在比特幣誕生的2008年前有160多種加密貨幣出現,但都沒有成功。為什麼?很重要的原因可能是他們沒有用到區塊鏈的技術。

比特幣出現,使用區塊鏈,使用去中心化才把這個比特幣加密貨幣引入大家視線。之後出現的大量的類似比特幣的其他加密貨幣,
都是用區塊鏈的技術。

三、區塊鏈的應用--智能合約

區塊鏈技術產生以後有了很多應用,除了我們都知道在貨幣上,還有在金融的各個方面,比如支付,交易,產權等等。
前面嘉賓都詳細闡述過,我就不再重複了。總得來說,區塊鏈的技術可以歸為1.0和2.0,當然有人說到3.0,我覺得有點過早,1.0羽翼未滿,2.0還沒實現,談3.0甚至4.0都太早。

比特幣其實只是區塊鏈的最基本應用,也就是1.0版本。2.0是通過智能合約的形式來實現。 我們都知道,普通合同就是法律條款,簽署完成容易,但是執行難。執行起來最難的一部分是錢的交易和相互的信任。比如在今天,你簽了購買二手房的合同,房子就馬上屬於你了嗎?這個只是第一步,
還要驗屋、貸款、轉錢最後交屋過戶。這些普通合約都做不到,但智能合約可以,智能合約可以隨時自動更新合約狀態,並且把支付交易,也就是現金轉移也不可分割的包含在智能合同里。所以簽完這個合約,基本上你就不用擔心對方信不信得過,不用擔心錢是否要的回來或者付了錢房子出什麼問題。
總之,智能合約能綜合條款,狀態,包括現金在內的多種交易集成在一起,利用區塊鏈的公開,透明,不可更改,去中心化的特性,來最高效的服務用戶。也就是說,它很聰明,不然叫什麼智能合約呢?這是智能合約的一個簡單理解。

另外一個簡單的例子,如果你從網上買了某物,你可能不想立即付款,想等到賣家發貨後再付款。所以你可以很容易地創建一個智能合約,該合約查詢快遞的物流數據,智能合約只有確認你購買的商品已經發往你的地址時,才自動發送貨款給賣家。這樣就消除了彼此雙方的不信任,不要小看這個功能,這是阿里淘寶和支付寶起家的根源,
即通過提供商品和資金的中介平台。如果區塊鏈的智能合約能夠普及,阿里這個最大的平台中介估計要擔心了。

智能合約的理念是由密碼學家尼克薩博(Nick Szabo)早在1994年提出的,在區塊鏈技術出現以前一直不能夠應用到現實中,但是比特幣出現以後,智能合約獲得了重生。智能合約是能夠自動執行合約條款的計算機程序。未來的某一天,這些程序可能取代處理某些特定金融交易的律師和銀行。

智能合約可以去中心化、去中介化,為未來金融大變革奠定了基礎。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都知道金融界是高收入行業,那麼高收入到底來自哪兒?其實高大上的金融界就是中介,就是賺金融交易的傭金,因為所參與的交易量巨大,所以傭金也極為可觀。但去中心化、去中介就是要去打破這些,就是要把這個中介費用給省略掉,也就是為什麼很多金融、銀行對區塊鏈非常敬畏。但金融機構也很英明,既然這個技術非常有潛力,變革一定回來,金融機構與其被革新掉不如和這個技術一起進步。比如:國際大銀行、交易所一起成立區塊鏈的聯盟,比如現在納斯達克已經親自參與了區塊鏈標準的制定,還有一些會計師事務所,例如德勤都在積极參与區塊鏈。有些公司比如美國著名網路商品銷售的上市公司http://Overstock.com用私有鏈來發行股票等等。

四、區塊鏈的未來如何?

下面再來談談區塊鏈的未來。《經濟學人》是一份我很推崇的雜誌,它絕不隨波逐流,很有深度很內涵,也是經濟界公認權威雜誌。區塊鏈2015年很火熱,引起《經濟學人》雜誌的關注,2015十月大幅文章報道。但過了半年多後,也就是2016年三月份,《經濟學人》又出了一篇文章,說區塊鏈有點過火了,真正實現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麼好,還需要有一段驗證過程。

現在有人說是區塊鏈是距移動互聯網第四代革命後的第五代革命,我覺得有點誇大了。現在還沒有看出區塊鏈的地位能和手機、互聯網這樣的變革性力量並駕齊驅的。也許未來可能會有,但是目前的技術和接受程度我看不出它能走到這一步。而且,區塊鏈也有很多問題,它不是通用和萬能的,不是所有東西都可以拿來區塊鏈來改裝。比如有人說比特幣的交易功能要替代Master和Visa的,但Master和Visa說就計算速度來看是每秒萬次以上,而比特幣目前每秒到了瓶頸了才7次,這根本幾乎是蚍蜉撼樹,現在還看不出比特幣和區塊鏈的真正摧枯拉朽的力量,至少目前的技術還不行。

就像比特幣創始人中本聰自己對比特幣的評價:這是一個實驗性貨幣。區塊鏈現在應該也是在實驗性階段。在實驗性階段,我覺得區塊鏈比較成功的是其去中介化功能的體現。但是也不是所有的中介公司都有可能被取代,去中介化是個複雜的系統工程,要考慮以下幾個問題:哪一部分功能可以被取代?去中介化到什麼程度,完全去中介化還是半去中介化?
區塊鏈如何具體運用?安全隱私如何兼顧等等。正像中本聰說的,作為實驗用的比特幣目前也算舉世聞名,雖然沒用從實質上,至少讓全世界看到加密貨幣的潛力和其底層區塊鏈技術的巨大能量。比特幣實驗的成功為今後區塊鏈的運用上積攢了很多成功經驗,最重要的是比特幣的是:大眾參與和妥協。比特幣出現之前和之後的上千種加密貨幣都無法達到和比特幣的同等地位,是因為比特幣的龐大參與者。通過設定合理機制相互發展和制衡,把管理者,用戶,挖礦者(以挖掘比特幣獲利的稱號),第三方服務機構甚至政府監管學者都攬括在內成為重要參與者。同時不一味追逐技術的先進,
沒有大眾和監管的認同,再先進的技術也只能存在於理論和實驗室里,無法觸及現實生活。 比特幣發展的過程中採用靈活妥協的原則,甚至有時候犧牲技術來迎合實際發展需要,我認為這是非常務實的非常有效的做法。

有人對區塊鏈的去中心化,去信任中介的特性表示質疑,覺得這個違反人性, 認為人類社會不可能去中介化,金融更加不可能。 我不同意這個觀點, 我們追求的是最終的公平公正,然而,最終的公平公正是由誰來決定?
一個或幾個公司?銀行?交易所甚至是一個法院甚至政府? 這些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問題,因為都涉及到人性,涉及到利益,無法做到絕對的公平公正。 就比如說目前世界經濟,所有的央行都為了本國利益,競相超發本國貨幣,損害的是人民大眾的實際購買力。順帶說一句,當初中本聰提到推出比特幣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看不慣央行濫用發行貨幣權。很多上面提到的數字朋克成員,就是看不慣交易所銀行等金融中介店大欺客,憑著自己的集中壟斷優勢,亂收費用而發財致富,所以才推動去中心化這樣一股革命性的力量與之抗衡。
既然連代表政府的央行都會有私心,那麼為什麼不讓數字,雖然冷冷冰冰,卻能鐵面無私。所以真正去中心話去信任中介才是符合人性。比如在貨幣出現之前的原始物物交易,大家是不需要信任中介,也沒有中心交易市場的。信任中介和中心交易市場的出現,是因為當時的技術無法達到提高交易效率的水平,所以自然而然人類選擇中介和中心化,但是現在科技日新月異,跟當時環境和條件不可同日而語,
用類似區塊鏈這樣的技術,是能夠回歸原始或者終極的方式,那就是去中心和去信任中介,這恰恰更加符合人的天性。

通過技術安排為公眾的利益重塑金融業和財富分配,這就是羅伯特. 席勒
所提倡的普惠金融,最終達到普惠、民主、平等、自由、安全、公正。 而這些理念,也同時體現在我們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里。 區塊鏈非常有可能成為推動普惠金融的一大利器,值得拭目以待。


原創聲明--本文作者覓羅寶 創始人 申恆;歡迎個人轉發,媒體、網站和其他公眾號轉載請註明出處。

用微信搜索「覓羅寶」或「MILOBAL」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以獲取更多資訊。

「只有額頭流汗,靠自己努力賺來的錢才是真正的利潤——我的信念就這麼單純。所以在巨額暴利的引誘面前,我能告誡自己不起貪念。我的內心從未有過絲毫動搖。」

——著名商業家 稻盛和夫

引言

早在3年前,就有一位技術大咖給我講過區塊鏈,比特幣的事情,還建議這種技術是解決跨境支付及很多金融行業現有問題的辦法。但當時沒怎麼上心,主要因為從事金融的人一般比較保守,同時也可能真的是沒聽懂。

2015年3月,CDS(Cross Default Swap)的發明人Blythe Master離職了。對,就是引起08年金融海嘯的金融衍生品CDS的發明者,在JP Morgan服務了27年之後離職,聯合創立了家名不見經傳的區塊鏈公司:數字資產控股(Digital Asset Holdings)。這在當時成為又一則引爆區塊鏈的新聞。

時至最近,比特幣突然大躁。我身邊有一些朋友,其中包括有專業的金融機構,也在參與到一項ICO(Initial Coin Offering)的募資活動中,讓我著實感受到了此種新興事物的超級火爆程度。

2017年8月14日,頂級投行高盛的一名分析員表示:「比特幣的價格還可能攀升至創下4800美元的歷史新高」。

圖1 比特幣價格走勢

但是,我想是大多數朋友對此持懷疑態度,也搞不清楚什麼是區塊鏈、以太坊、比特幣、以太幣、ICO?他們之間又有什麼聯繫?對我們生活有著什麼樣的衝擊和影響呢?

針對這些問題,覓羅寶將分兩期(區塊鏈及ICO)來為大家分析。如果你只是對這些新興事物感興趣,並沒有深入學習的打算,本系列應該算是一個還可以的「導讀」。本期第一期的主題是:區塊鏈,你到底是個神馬東西?下一期的主題是:ICO憑什麼那麼火?是顛覆性的風口還是一地雞毛?

一. 什麼是區塊鏈?

區塊鏈(Block Chain)是指通過去中心化和去信任的方式集體維護一個可靠資料庫的技術方案。該技術方案讓參與系統中的任意多個節點(電腦),把一段時間系統內全部信息交流的數據,通過密碼學演算法計算和記錄到一個數據塊(block),並且生成該數據塊的指紋用於鏈接(chain)下個數據塊和校驗,系統所有參與節點來共同認定記錄是否為真。

區塊鏈的概念首次於2008 年 11 月 1 日在論文《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中提出,作者為自稱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的個人(或團體)。

上面聽起來是不是很拗口?這樣表達會不會好點:區塊鏈本質上是一個去中心化的分散式賬本資料庫,其本身是一串使用密碼學相關聯所產生的數據塊,具體來講:一個隨機哈希演算法的結果,它唯一做的事情就是獲得一些輸入然後進行計算,並得到一串64位的隨機數字和字母的字元串,每一個數據塊中包含了多次比特幣網路交易有效確認信息,區塊鏈就是由一連串、不重複、的數據塊組成的。例如:000000000000084b6550604bf21ad8a955b945a0f78c3408c5002af3cdcc14f5

小編你到底在說什麼?我還是聽不懂。。。好吧,這很正常,只要您記住「區塊鏈是去中心化的」就行,去中心化,去中心化,去中心化。 但是要理解去中心化,就要了解什麼是中心化,以及中心化的缺點。

什麼是中心化?

你要在淘寶上買一台電腦,交易流程是:你將錢打給支付寶-支付寶收款後通知賣家發貨-賣家發貨-你確認收貨-支付寶把錢打給賣家。

在這個過程中,雖然你是在和賣家交易,但是這筆交易還牽扯到了除了你和賣家的第三方,即支付寶,你和賣家的交易都是圍繞支付寶展開。因此,如果支付寶系統出了問題便會造成這筆交易的失敗,因此考慮極端情況,如果支付寶跑路了或者是拿了錢不卻不承認你的交易或者是支付寶所在的城市因為開G20把所有人都趕走了,那麼就。。。

在金融領域中,中心化的例子就更多了:

1、銀行作為中心平台嫁接借貸雙方

2、交易所作為中心平台嫁接投資人和上市公司

3、SWIFT作為中心平台嫁接A國家的支付機構和B國家的支付機構

這樣不是挺好的嘛?為啥要去中心化?

為什麼要去中心化?

(1)高效。去中心化的處理方式就要顯得簡單很多,就拿你在淘寶上買電腦的事情舉例,你只需要和賣家交換錢和電腦,然後雙方都聲稱完成了這筆交易,結束。其實如果只考慮兩個人的交易並不能把去中心化的好處完全展示出來,設想如果有成千上萬筆交易在進行,去中心化的處理方式會節約很多資源,使得整個交易自主化、簡單化。

(2)安全可靠。在區塊鏈系統中,整個網路沒有中心化的硬體或者管理機構,任意節點之間的權利和義務都是均等的,所有的節點都有能力去用計算能力投票,從而保證了得到承認的結果是過半數節點公認的結果。即使遭受嚴重的黑客攻擊,只要黑客控制的節點數不超過全球節點總數的一半,系統就依然能正常運行,數據也不會被篡改。

(3)去信任化,公開透明。傳統的交易建立在信任的基礎之上,儘管信任中心平台獲取了大量信息,但是從中流出的、披露的信息卻極為有限,導致大量數據被浪費和隱藏。參與區塊鏈系統的每個節點之間進行數據交換則無需互相信任。在區塊鏈系統中,因為整個系統的運作規則是透明的,所有的數據內容也是公開的,因此在系統指定的規則範圍和時間範圍內,節點之間不能也無法相互欺騙。

(4)集體維護,降低成本。在中心化網路體系下,系統的維護和經營依賴於數據中心

等平台的運維和經營,成本不可省略。區塊鏈則構建了一整套協議機制,系統中的數據塊由整個系統中所有具有維護功能的節點來共同維護的。這些具有維護功能的節點是任何人都可以參與的,每一個節點在參與記錄的同時也來驗證其他節點記錄結果的正確性,維護效率提高,成本降低。

(5)排除了被中心化代理控制的風險。

圖2

誰還可以依靠?

但是如果沒有了中心監管平台支付寶、銀行、交易所、SWIFT等權威機構,怎麼能保證每筆交易的準確性和有效性呢?你付了錢收不到貨怎麼辦?或者你借給張三錢,張三後來不承認怎麼辦?這就引出來一個著名的難題:拜占庭將軍問題(Byzantine failures),簡單來講,拜占庭帝國軍隊的將軍們必須全體一致的決定是否攻擊某一支敵軍。問題是這些將軍在地理上是分隔開來的,並且將軍中存在叛徒。叛徒可以任意行動以達到以下目標:欺騙某些將軍採取進攻行動;促成一個不是所有將軍都同意的決定,如當將軍們不希望進攻時促成進攻行動;或者迷惑某些將軍,使他們無法做出決定。如果叛徒達到了這些目的之一,則任何攻擊行動的結果都是註定要失敗的,只有完全達成一致的努力才能獲得勝利。 這個難題也被稱為「拜占庭容錯」或者「兩軍問題」,(百度百科有詳細解釋,此處就不贅述了)

此問題是由萊斯利·蘭伯特提出的點對點通信中的基本問題,含義是在存在消息丟失的不可靠信息通道上試圖通過消息傳遞的方式達到一致性是不可能的。因此對一致性的研究一般假設信息通道是可靠的,或不存在本問題,但實際上,信息通道往往是不可靠的, 怎麼來解決這個問題呢??。。簡單答案就是「群眾一起監管」但是群眾監管怎麼來實現呢?

舉個「栗子」

我們先來建立一個去中心化的借貸系統:

1、如果A借了B 100塊錢,這個時候,A在人群中大喊「我是A,我借給了B 100塊錢!」,B也在人群中大喊「我是B,A借給了我100塊錢!」,此時路人甲乙丙丁都聽到了這些消息,因此所有人都在心中默默記下了「A借給了B100塊錢」。請注意:這個時候一個去中心化的系統就建立起來了,這個系統中不需要銀行,也不需要借貸協議和收據,嚴格來說,甚至不需要人與人長久的信任關係(比如B突然又改口說「我不欠A錢!」,這個時候群眾就會站出來說「不對,我的小本本上記錄了你某天借了A100塊錢!」)。

2、在上述的模型中,所謂的「100塊錢」已經不重要了。換句話說,任何東西都可以在這個模型中交換,甚至A可以憑空創造一個東西,只要大家承認,A就可以讓這個東西流通。比如:A在人群中高喊一聲「我創造了50個DX!」,A甚至不需要知道DX是什麼,也不需要關心世界上是不是真的有DX,只要大家都聽到,然後在自己的小本本上記下「A有50個DX」,於是A就真的有50個DX了。從此以後,A便可以聲稱A給了某人1個DX,只要路人甲乙丙丁都收到並且承認了這一信息,那A就算完成了這次交易,哪怕世界上沒有DX。你現在腦海中是不是浮現出了三個字——「比特幣」

3、假設過了很長一段時間,A憑空創造的DX已經在這個系統中流通了起來,大家都開始認可了DX。但是這個系統中一共就只有50個DX,於是有人動了壞心思,他在人群中高呼「我有10個DX!」怎麼辦?大家是直接在本本上記下他有10個DX么,這樣不是人人都可以偽造DX了么?

4、為了防止這種現象發生,A決定在A創造DX的時候打上標記(更準確地說,A是給A喊的那句「我創造了50個DX」打上標記,比如標記為001),這樣以後在每一筆交易的時候,A在高喊「A給了某某1個DX!」的時候,會附加上額外的一句話:「這1個DX的來源是記為001的那條記錄,A的這句話標記為002!」。我們再抽象一點,某人喊話的內容的格式就變成了:「這句話編號xxx,上一句話的編號是yyy,再上句話編號是zzz...我給了某某1個DX!」,這樣就解決了偽造的問題。其實上述模型就變成一個簡化的中本聰第一版比特幣區塊鏈協議。 也就是說在群中的監督下,交易發生並且不可被逆轉。但是為什麼群眾願意幫忙記錄呢?

5、為什麼群眾會聽話記賬?

為了激勵群眾幫A傳話和記賬,A決定給第一個聽到他喊話並且記錄在小本本上的人獎勵:1個DX,這個DX是整個系統對你幸苦記賬的報酬,而你記錄了這句話之後,要馬上告訴其它人你已經記錄好了,讓別人放棄繼續記錄這句話,並給你自己的記錄編號讓別人有據可查,然後你再把A的話加上你的記錄編號一起喊出來,供下一個人記賬。當這個規則定下以後,這個系統中一定會出現一批人,他們開始豎著耳朵監聽周圍發出的聲音,以搶佔第一個記賬的權利。對的,你腦海中是不是又浮現出了「比特幣挖礦」的字眼?

關於比特幣挖礦,有個很形象的例子:單身汪們要找女票,國民岳母說我有好多女兒,這樣吧我給你們出點題目,解出一個就給其中一個姑娘的微信號。單身汪們瘋狂競爭,想破腦袋去解題。只要其中一隻汪解出一道題,就立馬得意洋洋地昭告天下,示威全部單身汪,這個姑娘是我的啦,你們放棄吧。其他單身汪們即使不服也沒有辦法,惆悵懊惱也不是個事兒啊,還是麻溜地立馬去解下一道題目吧。這隻喜贏姑娘的幸運小汪被岳母認可後還能得到25個貨幣單位的彩禮,簡直人生贏家。

6、群眾聽誰的?

在這個系統中,如果A和另一個人C幾乎同時地喊出一句:「我看到了!」。由於聽眾所處的位置不同,一定會有人先聽到A說的那句話,而另外一些人則先聽到C的那句話,如果我們規定只能有一個人說出這句話,那到底這句話是誰說的?

如果不加任何條件,那麼上述的情況一定會這樣發展:一部分人認為這句話是A說的,在聽到這句話之後開始記賬,之後他們所做的所有事情都是基於這個事實,並且隨著這個信息一次次的傳下去,這條信息鏈會越來越深;而另外一群認為是C先說這句話的人,也會按照這樣的趨勢發展。這樣,原本是一條唯一的信息鏈,在我們喊出「我看到了」這句話之後,就分叉了!?

這會導致怎樣的情況呢?按照我們的設想,應該每個人的小本本上記錄的東西都是一樣的,都是一條可以把所有信息串聯起來的鏈條。但是在這一刻,他們小本本上記錄的東西不一樣了!這還怎麼玩?以後還怎麼確定交易和信息的真實性!?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A又追加了新的規則:每個人在記錄小本本的時候,需要脫鞋然後用腳拿筆,在小本本上用正楷體書寫(即加入:工作量證明Prove of Work,一種哈希演算法)!有了這個規定,由於用腳寫字難度很大,每個人至少需要10分鐘才能寫完,而且由於每個人用腳寫字的熟練度不通,寫完這句話所用的時間也不同,因此一定會有人先寫完然後高呼「我寫完了!那句話是A喊的!」,這樣其它正在寫這句話的人便會停筆,然後在小本本上重新開始寫「那句話是A寫的,上一句的編號是xxx...」,然後系統繼續周而復始重複此動作。

下面是一個有趣的比喻:

「群眾聽誰的」——中本聰破解「拜占庭將軍問題」的演算法

「在小本本上記錄」——比特幣挖礦

「脫鞋用腳寫字」——比特幣挖礦難度

「脫鞋寫字速度」——算力

「脫鞋子鞋子規則」——工作量證明鏈

看完這個例子,讓我們再回到理論的高度,無論多大的系統或者多小的網站,一般在它背後都有資料庫。那麼這個資料庫由誰來維護?在一般情況下,誰負責運營這個網路或者系統,那麼就由誰來進行維護。如果是微信資料庫肯定是騰訊團隊維護,淘寶的資料庫就是阿里的團隊在維護。大家一定認為這種方式是天經地義的,但是區塊鏈技術卻不是這樣。

如果我們把資料庫想像成是一個賬本:比如支付寶就是很典型的賬本,任何數據的改變就是記賬型的。資料庫的維護我們可以認為是很簡單的記賬方式。在區塊鏈的世界也是這樣,區塊鏈系統中的每一個人都有機會參與記賬。系統會在一段時間內,可能選擇十秒鐘內,也可能十分鐘,選出這段時間記賬最快最好的人,由這個人來記賬,他會把這段時間資料庫的變化和賬本的變化記在一個區塊(block)中,我們可以把這個區塊想像成一頁紙上,系統在確認記錄正確後,會把過去賬本的數據鏈接(chain)在這張紙上,然後把這張紙發給整個系統裡面其他的所有人。然後周而復始,系統會尋找下一個記賬又快又好的人,而系統中的其他所有人都會獲得整個賬本的副本。這也就意味著這個系統每一個人都有一模一樣的賬本,這種技術,我們就稱之為區塊鏈技術(Blockchain),也稱為分散式賬本技術。

由於每個人(計算機)都有一模一樣的賬本,並且每個人(計算機)都有著完全相等的權利,因此不會由於單個人(計算機)失去聯繫或宕機,而導致整個系統崩潰。既然有一模一樣的賬本,就意味著所有的數據都是公開透明的,每一個人可以看到每一個賬戶上到底有什麼數字變化。它非常有趣的特性就是,其中的數據無法篡改。因為系統會自動比較,會認為相同數量最多的賬本是真的賬本,少部分和別人數量不一樣的賬本是虛假的賬本。在這種情況下,任何人篡改自己的賬本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因為除非你能夠篡改整個系統裡面大部分節點。如果整個系統節點只有五個、十個節點也許還容易做到,但是如果有上萬個甚至上十萬個,並且還分布在互聯網上的任何角落,除非某個人能控制世界上大多數的電腦,否則不太可能篡改這樣大型的區塊鏈。

該部分總結

因此,區塊鏈解決的核心問題不是「數字貨幣」,而是在信息不對稱、不確定的環境下,如何建立滿足經濟活動賴以發生、發展的「信任」生態體系。

二. 區塊鏈的應用領域

隨著技術成熟度提高和行業應用經濟效益逐步體現,越來越多的企業投入到區塊鏈技術的開發和應用當中。

此類企業主要分為兩大類:

一是依託原有信息技術優勢的科技企業,大力開發區塊鏈底層技術,優先布局(如 IBM 與法國國民互助信貸銀行合作完成的區塊鏈項目概念驗證、騰訊打造的提供企業級服務的「騰訊區塊鏈」解決方案);

二是部分創業公司憑藉獨有的區塊鏈應用想法和邏輯獲得投資,促使原型落地,開拓新的領域(如提供基於區塊鏈個人身份解決方案的公司 Blockstack、國內首個基於區塊鏈技術的正品防偽識別和透明供應鏈管理平台唯鏈)。

圖3 區塊鏈主要應用領域

資料來源:民生證券研究院整理

當前區塊鏈技術在金融行業主要應用於以下四個細分領域:

(1)信息安全行業。現行的數據管理方案(特別是關於個人賬戶數據的管理)里高度

中心化的系統的失敗率很高,也會帶來被黑客攻擊的風險。與此相反,分散式賬本天生就很難去攻擊。因為它沒有用單一的資料庫去存儲記錄,而是保留了同一個資料庫的多個共享副本,因此黑客攻擊必須同時針對所有的副本才能生效。另外,這種技術用於維護信息安全及更新信息的方法意味著參與者可以共享數據,並確保賬本的所有副本在任何時候都是與其它副本一致的。

(2)票據業務領域。現階段票據市場面臨幾大問題:首先,票據的真實性有待商榷,假票、克隆票層出不窮;其次,劃款不夠及時,票據到期後,承兌人未能及時地將資金劃入持票人的賬戶;再次,由於票據的審驗成本及監管對銀行時點資產規模的要求,市場上催生了眾多的票據掮客、中介,使得不透明、高槓桿錯配、違規交易等現象並不少見。區塊鏈技術不可篡改的時間戳和全網公開的特性能夠有效防範傳統票據市場「一票多賣」、「打款背書不同步」等問題,降低系統中心化帶來的運營和操作風險,還能藉助數據透明特性促進市場交易價格對資金需求反映的真實性,控制市場風險。目前區塊鏈票據產品可以實現的功能包括供需撮合、信用評級、分散式監管、數據存證和智能交易等。

圖4 基於區塊鏈的票據電子化

資料來源:銀聯,民生證券研究院

(3)支付結算業務。消費和支付是出現頻率最高的經濟行為,也是區塊鏈技術應用

最早和最為成熟的領域。區塊鏈技術在資金轉移(尤其在跨境消費和支付結算業務)上的潛在優勢格外突出。在跨國買賣方和收付款人之間建立直接交互、簡化處理流程、實現實時結算、提高交易效率、降低業務成本,有助於推動跨境微支付等商業模式的發展。

(4)身份/賬戶認證業務。近幾年經常出現網路詐騙、侵權等與身份信息相關的違法行為,急需相關部門或組織重新構建一套完整可行的身份和賬戶管理體系。賬戶認證要求保護用戶隱私、保障賬戶安全,這就意味著要求極高的標準化程度和加密技術。每日數以十億計的用戶數和更多的賬戶數等待驗證,則要求更高的自動化程度。同時,證明身份的資質證明也是名目繁多,真偽難辨。區塊鏈通過程序化記錄、儲存、傳遞、核實、分析信息數據,可省去大量人力成本、中介成本,提高準確性和安全性,所記錄的信用信息更為完整、難以造假。

圖5 區塊鏈可用於身份認證

資料來源:36 氪,民生證券研究院

三. 政策相繼落地

(一)全球政府陸續重視,國際標準化進程開啟

區塊鏈應用價值獲得認同,政策規劃紛紛出台:2015 年,部分國家認識到區塊鏈技術的巨大應用前景,開始從國家發展層面考慮區塊鏈的發展道路,「區塊鏈」成為全球各大監管機構、金融機構及商業機構爭相研究討論的對象。整體上看,各大金融機構普遍對區塊鏈技術在改善其中後端流程效率及降低運作成本的可能性上有著較為積極的態度。部分國家政府改變過去對比特幣所持的反對態度,對推動區塊鏈技術和應用的發展也較為積極,區塊鏈開始在各國迅速發展。

圖6 各國政策發展

國際組織啟動標準化工作:2016 年以來,隨著區塊鏈技術和應用的發展,區塊鏈標準化已經引起國際上的廣泛關注和重視。國際標準化組織等啟動區塊鏈標準化相關工作,各大區塊鏈聯盟也紛紛加速推進區塊鏈標準的制定進程。

圖7 國際標準化進程

資料來源:雷鋒網,民生證券研究院

(二)國內政策進程

2015 年 12 月,區塊鏈研究聯盟、區塊鏈應用研究中心成立;2016 年 2 月,中關村區塊鏈產業聯盟成立;2016 年 2 月,央行行長周小川指出,數字貨幣必由央行發行,區塊鏈是可選技術;2016 年 4 月,中國分散式總賬基礎協議聯盟(ChinaLedger)宣布成立。2017年 2 月,央行推動的基於區塊鏈的數字票據交易平台測試成功。國內區塊鏈標準和技術不斷完善,應用場景也由金融支付拓展到其它服務領域,但其發展程度還落後於發達國家。

圖8 國內區塊鏈研究發展情況

資料來源:新華網,民生證券研究院

目前,國內區塊鏈政策趨於明晰化,行業政策指導文件主要有 2016 年 10 月工信部發布的《中國區塊鏈技術和應用發展白皮書》,2016 年 12 月國務院發布的《十三五國家信息規劃》以及 2017 年 5 月 16 日工信部發布的《區塊鏈參考架構》。

白皮書首提標準化路線圖,區塊鏈寫入「十三五」規劃。我國區塊鏈標準化工作於2016 年有序開展。2016 年 10 月,工信部發布區塊鏈第一個官方指導文件《中國區塊鏈技術和應用發展白皮書》,給予行業發展政策指引。白皮書總結國內外區塊鏈發展現狀和趨勢,分析包含金融、供應鏈、文化娛樂、智能製造、社會公益、教育就業等多個應用場景的技術應用,指出區塊鏈的核心技術路徑,首次提出區塊鏈標準化路線圖與標準框架體系。

圖9 區塊鏈技術架構

資料來源:《中國區塊鏈技術和應用發展白皮書(2016)》,民生證券研究院

2017 年 5 月 16 日,國內首個區塊鏈標準《區塊鏈參考架構》正式發布,區塊鏈基礎性標準確立。標準內容可分為八個部分,包括範圍、術語和縮略語、概述、參考架構、用戶視圖、功能視圖、用戶視圖和功能視圖的關係、附錄,系統性描述了區塊鏈的生態系統,對行業的參與者和核心功能組件進行了詳細規定。

該架構重點在於解決四大問題:

(1)達成共識,對區塊鏈定義和術語給予明確解釋說明;

(2)明確組件集成,使得行業對技術組件運用有清晰認知;

(3)規範行業,通過視圖傳遞相關的功能信息規範行業標準;

(4)生態整合,在用戶視圖中將不同視角的用戶引入區塊鏈生態中。

圖10 《區塊鏈參考架構》解決的問題

資料來源:雷鋒網,民生證券研究院

圖11 《區塊鏈參考架構》定義用戶視圖

資料來源:雷鋒網,民生證券研究院

圖12《區塊鏈參考架構》定義功能視圖

資料來源:雷鋒網,民生證券研究院

四. 國內外區塊鏈實際應用

在金融科技產業中,由於涉及多行業多學科的融合,所以包括互聯網公司、傳統 IT公司、銀行、資產管理公司等均參與其中。在區塊鏈方面,成熟和初創企業均注重創新性技術研發,積極發掘用戶需求,開拓更多應用場景。BAT 在 FinTech 方面表現積極,布局各有側重:阿里專註於數據金融,百度發力於「AI+金融」,騰訊則圍繞社交網路展開金融連接。

圖13 BAT 在金融科技領域的布局

資料來源:民生證券研究院整理

百度:

近期,百度與佰仟、華能信託等合作方聯合發行國內首單基於區塊鏈技術的 ABS 項目。5 月 16 日,百度與佰仟、華能信託等合作方聯合發行國內首單區塊鏈技術支持的 ABS,發行規模達 4.24 億元。 針對參與的金融機構節點暫時較為有限的情況,百度將區塊鏈演算法做了相應改造,應用了百度安全實驗室的協議攻擊演算法,通過百度極限事務處理系統降低交易成本,結合人工智慧、聯盟鏈等技術實現 ABS 全生命周期管理,通過許可權管理及非對稱加密保證節點信息安全。在現有體制和環境下,百度還必須加入自身的數據積累與分析能力,通過人工智慧技術優化系統風控,以及進行資產的智能篩選、評級、定價。

阿里:

在 2016 年 10 月召開的杭州雲棲大會上,阿里金融雲聯合易誠互動推出了基於區塊鏈技術的積分商城——雲優商城,為銀行提供基於區塊鏈的積分及消費金融分期場景。另外,阿里雲郵箱還聯合「法大大」推出基於區塊鏈技術的郵箱存證產品。2017 年 3 月 24 日阿里巴巴與普華永道達成合作,宣布將用區塊鏈技術打造透明可追溯的跨境食品供應鏈,創建更安全的食品市場。此外,馬雲投資的恒生電子於 2017 年 5 月 5 日以 400 萬美元投資智能合約公司 Symbiont。

騰訊:

區塊鏈方面,2016 年 5 月 31 日,微眾銀行發起的聚焦於區塊鏈在金融方面應用的金融區塊鏈合作聯盟(金鏈盟)正式成立。2016 年 6 月,微眾銀行推出基於騰訊雲的聯盟鏈雲服務(BaaS)。2016 年 9 月底,微眾銀行與上海華瑞銀行宣布共同開發的基於區塊鏈技術的銀行間聯合貸款清算平台上線試運行。騰訊發布區塊鏈白皮書,旨在構建共贏生態。

2017 年 4 月,騰訊支付基礎平台與金髮展趨勢,對區塊鏈在金融、物聯網等領域的應用做出概括,系統介紹了騰訊區塊鏈方案的設計原則、目標、整體架構、技術特色和優勢、行業應用場景等。基於「開放分享」的理念,騰訊將搭建區塊鏈基礎設施,並開放內部能力,與全國企業共享,共同推動可信互聯網的發展,打造區塊鏈的共贏生態。

融應用線聯合騰訊研究院正式發布《騰訊區塊鏈方案白皮書》,詳細闡述了區塊鏈行業的發展趨勢,對區塊鏈在金融、物聯網等領域的應用做出概括,系統介紹了騰訊區塊鏈方案的設計原則、目標、整體架構、技術特色和優勢、行業應用場景等。基於「開放分享」的理念,騰訊將搭建區塊鏈基礎設施,並開放內部能力,與全國企業共享,共同推動可信互聯網的發展,打造區塊鏈的共贏生態。

圖14 騰訊區塊鏈整體架構

資料來源:《騰訊區塊鏈方案白皮書》,

民生證券研究院

圖15 騰訊區塊鏈應用場景

資料來源:《騰訊區塊鏈方案白皮書》,民生證券研究院

納斯達克:上線 Linq 區塊鏈私人股權管理和交易平台

納斯達克是較早運用區塊鏈技術的金融服務公司,其上線的Nasdaq Linq區塊鏈私人股權管理和交易平台通過區塊鏈憑證管理替代人工紙質操作流程,讓發行公司和投資者能更高效安全地跟蹤和管理股權信息。早在 2015 年中,納斯達克就與區塊鏈創業公司 Chain 合作,針對 IPO 前期市場發展了一個分散式賬本市場。2016 年 2 月,納斯達克在愛沙尼亞股票市場測試了一項基於區塊鏈技術的電子投票系統原型。2017 年 1 月,納斯達克一項報告中稱,他們認為,這次測試成功地展示了區塊鏈技術可以在市場交易以外的場景中得到應用。

納斯達克風投表示他們已經開始將投資視線轉移到區塊鏈、人工智慧、下一代數據分析和機器學習領域的公司,將會為相關創業公司投資約 1000 萬美元,投資包括創業種子期和創業後期。這項舉措可以認為是納斯達克在區塊鏈領域投資的版圖擴張。納斯達克CEO 兼主席 Adena Friedman 在聲明中稱「這項新的投資項目的實施,讓我們可以對這些突破性技術進行評估、分類、授權、整合,使我們擁有持續的增長和創新力,對我們全球的客戶也有良好的長期收益」。

以太坊:運行智能合約的區塊鏈平台

以太坊是一種比較新的利用區塊鏈技術的開發項目,其目的在於實現全球去中心化且能夠利用無所有權的數字技術來執行點對點合約,可以理解為運行智能合約的區塊鏈平台

圖16 以太坊發展歷史

資料來源:雷鋒網,民生證券研究院

比特幣可以稱之為「全球賬簿」,技術上更側重的是比特幣交易的全部賬單。以太坊可以被看作一台「全球計算機」,任何人都可以在其中上傳和執行應用程序,並且程序的有效執行能得到保證,這種保證依賴的正是以太坊系統中去中心化的並由全球成千上萬的計算機組成的共識網路。本質上,以太坊的目標就是將區塊鏈的去中心化、開放、和安全特點引入到幾乎所有能被計算的領域。

圖17 以太坊與傳統方案相比的優勢

資料來源:Ethfans 以太坊愛好者

2017 年 3 月 1 日,全球企業以太坊聯盟(Enterprise Ethereum Alliance,EEA)成立,旨在創建一個企業級區塊鏈解決方案,共同開發產業標準。企業以太坊聯盟由埃森哲(Accenture)、桑坦德銀行(Banco Santander)、BlockApps、紐約梅隆銀行(BNY Mellon)、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 Group)、ConsenSys、英特爾、摩根大通(J.P. Morgan)、微軟(Microsoft)等聯合成立,西班牙對外銀行(BBVA)、荷蘭銀行(ING)、湯森路透(Thomson Reuters)、瑞銀(UBS)與 Wipro 等機構也加入其中。

圖18 EEA 聯盟參與企業

資料來源:雷鋒網

整片文章刻意迴避「比特幣」等等的幣種,就是希望讀者透過現象看本質,純粹的炒作投資是很危險的,但是比特幣背後的技術是有價值的。

請用微信搜索「覓羅寶」或「MILOBAL」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以獲取更資訊


區塊鏈是一種共享的分散式資料庫技術。儘管不同報告中對區塊鏈的一句話介紹措辭都不相同,但以下4個技術特點是共識性的。

1. 去中心化(Decentralized):圖1的左側描述了當今金融系統的中心化特徵,右側描述的是正在形成的去中心化金融系統,其沒有中介機構,所有節點的權利和義務都相等,任一節點停止工作都會不影響系統整體的運作;

圖1,出自花旗報告Digital Disruption: How FinTech is Forcing Banking to a Tipping Point

2. 去信任(Trustless):系統中所有節點之間無需信任也可以進行交易,因為資料庫和整個系統的運作是公開透明的,在系統的規則和時間範圍內,節點之間無法欺騙彼此;

3. 集體維護(Collectively Maintain):系統是由其中所有具有維護功能的節點共同維護的,系統中所有人共同參與維護工作;

4. 可靠資料庫(Reliable Database):系統中每一個節點都擁有最新的完整資料庫拷貝,修改單個節點的資料庫是無效的,因為系統會自動比較,認為最多次出現的相同數據記錄為真。

圖2,出自高盛報告Blockchain: Putting Theory into Practice

圖2為簡化起見,僅展示了6處保留資料庫副本的節點;在3個交易序列中,前2個交易的數據和簽名得到了所有6個節點的驗證,但第三個交易的位置5沒有通過驗證,將被其它節點的「一致意見」更改。

原文鏈接:從技術角度告訴你,區塊鏈到底有哪些特點和運作機制


就是個鏈子,一環扣一環,不過是數字表示的


別整的高大上,就是 分散式 重複 存儲。 如果有人偽造了 存貯的程序,而且在網路上面發起一個 非常多人的共同參與的 偽造信息,那麼 交易 將有可能 被認為 是正確的。

如果交易量非常巨大,數據鏈將越來越長,新的程序 首次更新將非常費時。

信不信任 靠的是 少數 服從 多數。好像不是 什麼新技術。

用在銀行間,銀行數量是有限的,如果 多數銀行 集體偽造信息攻擊一個銀行,這個銀行怎麼信任?比如發生戰爭。

比特幣 的火爆 完全是因為 往境外轉移資產的需要。 政府遲早會意識到這個問題,比特幣交易中心將會被取締。

一個依賴交易中心的虛擬物品,還是要回到 鈔票交易中,如果沒有國家承認,它還是 沒有價值。

對國家信用的衝擊,必然導致政府禁止。

為什麼沒有禁止,因為 領導們需要它。


關於區塊鏈的詳細介紹,具體請看我寫的這篇文章:區塊鏈是如何運作的?,歡迎交流~


推薦閱讀:

互聯網營銷和互聯網運營數據分析專用名詞字典(2017年11月加強版)
什麼情況下,會選擇讓產品長期接入第三方通用數據分析平台?
數據分析該分析什麼?

TAG:互聯網數據分析 | 比特幣Bitcoin | 區塊鏈Blockcha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