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申而論之」的出處是哪?孔子是否說過這句話?


謝邀。

現在網上很多人把很多辭彙都冠上「孔子云」的帽子。一方面是孔子是聖人,其說的話給人直觀印象比較高大上。另一方面是以訛傳訛,最後掩蓋了詞的本來含義和出處。

比如「申而論之」這個詞語,很多人都說出自《論語》,可是實際上《論語》中並沒有「申而論之」的提法。

申而論之,在現代一般簡稱為「申論」,一般在國家公務員考試中常作為考題的形式的出現。

在清人編撰的《四庫全書御制讀史記儒林傳》中能找到「申而論之」的最初出處,原文為:「直以為文王后妃時所作蓋本毛萇之義可謂具有卓識而未言三家之失扵傳訛茲故申而論之」。該提法又見於《四庫全書欽定日下舊聞考卷八十》:「恐後人之謬為比擬,是以申而論之。」

這是《四庫全書》的編纂者對《詩經》的傳的說明。就詞的意思來說,這兩處「申而論之」,與我們今天的申論一詞意思基本相同,即通過對文本的進一步論述、說明,使事情更加清楚明白,從而作出正確的判斷。

我們現在的申論考試,就國考而言,可以說2008年的考試最符合申論這個詞的說法。在該年的考試中,考查了是否要興建怒江水電站的問題,大家有爭論,所以需要你申而論之;還有一些人的觀點不清楚,需要你申而論之,比如材料裡面G所長的那句話:「美國人把擱淺的鯨魚推入大海,這值得讚揚;鯨魚被非洲難民捕食,這也應讚揚,因為它救活了一群人。」由於這個人的觀點不明確,題干就要求考生說明這句話表達了G所長怎樣的觀點。

我們可以說,真正需要申論的東西有兩類,一種是有爭議的,另一種是不清晰的、模糊的。我們現在的考試中,這樣的題目越來越多,並且成為了申論考試的一種走向。

總的來說,申論的定義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申論的材料、問題、提問方式和答題方法,所以無論是看書還是備考,都不用在申論的定義上過多糾纏。

以上。


-

謝 @總有刁民想害朕邀。

論語全篇萬五千字,沒有「申而論之」這句話,至於出處,已有他人給出。

-


申而論之,出自乾隆朝時期的一篇文章,《論語》中並沒有關於申而論之的語句,網上有關於其出處完全是一次錯誤的臆測,申而論之是當代公務員考試的一項科目,類似於寫作,但是有策論的影響,關於國家這項考試,起源於漢文帝時期,漢武帝有過論述


推薦閱讀:

《莊子》:仁義不過是繭,可以破繭成蝶,也可以作繭自縛
淺析孔子對管仲的評論
孔子的義與命——從子畏於匡談起
孔子竟然不姓「孔」,姓「子」?

TAG:文言文 | 孔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