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輕小說中,日本人經常會用「那孩子」來稱呼同齡的第三人?

比如小明和小剛談話時,小明會用「那孩子」來代稱小紅,比如「那孩子本性不壞,只是不喜歡湊熱鬧。」

是不是翻譯錯誤,還是怎樣呢?

如果用「那孩子」來代稱某個人,在中文語境中,給人感覺就是說話的人比「那孩子」的地位要高吧?

哪怕是和同齡人吵架,如果對方斥責我:「你這人……」,我也不會有什麼問題。但是如果對方說:「你這孩子……」這給人的感覺就非常噁心了吧?


謝邀。

日本人口語中的〈あのこ〉,其實有兩種寫法。

〈あの子〉和〈あの娘〉,是分性別的。

長輩稱呼小孩,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都用 〈あのこ〉,相當於中文的〈那孩子〉,不需要刻意區分性別。

稱呼與自己同年齡的人,一般是女性的專用,指的一般也是女性。即使是成年女性,在稱呼自己的未婚同性友人時也經常會用 〈あの娘〉,這裡翻譯成〈那孩子〉,顯然是不恰當的。應該是〈她〉,或者根據說話人的口吻,翻譯成〈那個女孩〉。

而男孩子隨著年齡增長,性別意識越來越強,一般到了小學高年級還在稱呼別人 〈あのこ〉,可能會被同伴嘲笑娘炮而改口稱〈あいつ〉,相當於中文的〈那傢伙〉。

成年男性也會用 〈あの娘〉來稱呼比自己年輕的女性,也僅限於自己比較熟悉的同事晚輩學妹等。


只是代詞,但是我覺得題主說的有道理。只有在覺得對方很可愛很蠢萌(或者很年輕很靠不住等等類似的狀況,甚至是寵物,娃娃《--擬人)的時候才會用あの子,親近的人即使同齡也會用,甚至年齡大一點點都沒關係,但是對方一定在你眼中比較【小】,或者在你心中地位比自己【低】,可能表達不是很貼切,但是對自己很尊敬的,輩分很高的人一定不會用這種代詞。所以感情色彩肯定是有的


【あの子/あの娘】就是對同輩或晚輩使用的第三人稱,相當於【他/她/那個人】。

只不過在語感上比硬邦邦的【あの人(那個人)】顯得更加親切平和,

又不像【あいつ(那個傢伙)】那麼粗俗無禮,

距離感又比漢語(與和語相對)的【彼/彼女(他/她)】更柔和朦朧。

雖然經常在各類凍鰻黃油輕小說中被直譯為「那孩子」,對晚輩使用也就罷了,對同輩使用的情況下,個人覺得還是應該翻譯為【他/她】,或者是直接用指代對象的名字代替。

所以應是翻譯問題。


你用第三人稱「あの子」和第二人稱「ニッジェハイズ」的場景本來就不一樣,別想當然。


推薦閱讀:

三五言·其四·刑天
那是一個很好的國家呢——《新奇諾之旅》完結紀念
在寫一本輕小說之前(其ノ參)
《伊奇西亞諾戰物語:黑狼卿與天眼軍師》讀後感
從碎片化劇情到主線,《果妹》的新番腳本值得稱讚

TAG:日本文化 | 日本人 | 輕小說 | 日語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