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我的青春戀愛物語果然有問題》中提及的真物?


在戀愛問題上可以這麼理解:

試想一下馬上就要加入奔四大軍但還是單身的渡航

每逢佳節都要被母上大人拿著幾個微信號、照片來念叨

「這個女孩可以,身材不錯,屁股挺圓」

「這個女孩不錯,名牌大學,上流家庭」

「這個女孩是你三姑的六婆的侄女,你看看」

心裡想拒絕,又百般不忍

「老媽身體越來越差,就希望終老前能抱上孫子」

「你的弟妹都結婚了,都有自己的小家,你還一個人,不孤獨寂寞嗎」

「要會撩女孩,感情都是撩出來的」

只好硬逼自己去相親

放下最愛的擼串和啤酒,陪小姐們出入高檔餐廳

藏著自己的死宅興趣愛好,羞於讓對方知道自己的中二作品

像求職面試一樣聊著套路式話題,誠惶誠恐地揣摩對方的真意

穿著帥氣的西裝,卻覺得這不是自己,這樣的自己噁心至極

……

如此,你也會發出來那句自內心的吶喊


人與人之間是一定有[隔閡]的,哪怕夫妻,戀人,朋友,師生什麼關係都會有,我甚至悲觀的認為這種[隔閡]是消除不了的。

[我說出來的話語]的意思一定是[我心中所想]的意思嗎?

[我寫在紙上]的意思一定是[我所說出來]的意思嗎?

[你們看到我寫在紙上的字詞]一定是[我在紙上所表達]的意思嗎?

[你們心中所想的意思]一定是[你們所看到的字詞]的意思嗎?

所以[你們在內心所理解的]一定是[我在內心所想表達的]嗎?

經過了語言,文字,畫面等一系列[傳遞介質]的篩選,我內心真正的情感傳遞到別人內心時早已經面目全非,支離破碎。

他們看到的只是他們認為的我。

我所看到的只是我認為的他們。

真物啊,我不知道什麼是真物,因為當渡航把這兩個字打出來時,它們就不一定是渡航內心所想表達的[真物]了。

我所寫的只是我認為的真物。

同樣,你們看到的,只是你們所認為你們看到的我寫的[真物]。


上面說理解啊,聯繫啊,坦誠啊之類的籠統辭彙,我認為算是糅合在「真物」的元素吧,不完整。難道喜歡鬧彆扭的大老師最終期望的是「蟲群思維」?不過我認為他確實在追求「蟲群思維」的元素。(#手動滑稽)

有人提到了「自由意志」,我也認為這是一個元素,但沒說全。

先看看原文的描寫。

——————————————————————————————————————

【我想要的,並不是相互勾結。
我想要的一定是真正的某物。除此之外都不需要。
什麼都不說也能夠傳達,什麼都不做也能夠理解,無論發生什麼都不會毀壞。
那種與現實相去甚遠的,愚蠢而又美麗的幻想
那種真正的某物,我和她都在追求著。】

【「是啊……。不說出口也能明白什麼的,完全是幻想。但是……。但是,我……」】

【我並不是想要話語。我想要的東西,是確確實實存在的。】

【我想要的,一定不是想要互相理解、想要變得融洽、想要一起交談、想要待在身邊這種東西。我並不想要被理解。我明白自己並不被理解,也並沒有想去得到理解。我所追求的,是更加嚴苛而殘酷的東西。我想要去理解。想理解。想明白。想明白後安心下來。想要得到安寧。因為不明白的東西非常讓人恐懼。想要完全地理解——這是非常自以為是的、獨斷專行的、傲慢自負的願望。真是淺薄地令人厭惡。心懷這種願望的自己實在是噁心得無以復加。】

【但是,萬一,萬一彼此都這麼想的話。
如果雙方可以互相強加這種醜惡的自我滿足的話,如果真的存在能夠容許這種傲慢的關係的話。
我知道這絕對是做不到的。我明白這種東西是絕對無法觸及的。】

————————————————————————————————————————

1. 前提是「交流」的「不完備性」

其實這些話看起來還是比較糟心的,邏輯非常混亂,前後自打耳光。比如「我想要的,一定不是想要互相理解、想要變得融洽、想要一起交談、想要待在身邊這種東西」「我所追求的,是更加嚴苛而殘酷的東西。我想要去理解。想理解。想明白。想明白後安心下來。想要得到安寧」。嘛,用文字寫出來的確像神經病,不過我想大家也能理解,有時候有很多話說不出口,大概就是這種矛盾感吧。

為什麼會有這種矛盾感呢?其實首先就是「語言」或者是其他交流方式的「不完備性」導致的。詞不達意,對方不能領會,自認為理解對方等就是交流的「不完備性」導致的。作品中大老師和雪乃也是經常拋出這種論點。

2. 「蟲群思維」中的「完全理解」

這個好懂,大家也知道這是「真物」的元素。所以上面那段「相互理解」大概指的是「不完備」的相互理解,更糟糕的是,雙方自以為相互理解。後面的想去「理解」,「理解」後的安心就是「完全理解」。這個不進一步闡述。

3. 借用上面同學所說的「自由意志」

上面我說「自由意志」也是一個元素。為什麼呢?通篇來看作者都在強調,大老師和雪乃都是在貫徹「獨立性」,是「自我意識過剩」的人,為了擁有「獨立性」而刨去了很多「共性」,使得「社會性」(其實就是「社會共同人格」)不足受人排擠,同時帶著結衣釋放出了自己的「自我意識」。所以上面的「理解」,不是「蟲群思維」那種沒有自我意識「思維合併」,是「獨立意志」和「群體意志」的一種完美協調。所以,「自由意識」或者是「個人意志」是「真物」的元素之一。

4. 「真物」其實是「幻想

上面提到了很多「幻想」,其實大老師心理覺得,真物可能「不存在」,是像聖杯一樣的東西。

學園祭裡面有一段選「主題」的,雪乃是「one for all」,大老師是「人」,強調了個體為群體做的犧牲。其實從「意志」來講,也是這麼回事。融入群體,部分「個人意志」必然受到損害。所謂是「獨立意志」和「群體意志」的完美協調,不過是「幻想」罷了,難以企及。意識融合(真正的理解),必然有意識碎片的消亡。所以在意識的融合中,「無論發生什麼都不會毀壞」,這是「那種與現實相去甚遠的,愚蠢而又美麗的幻想」。

5. 融合的過程

其實上面差不多說完了,但還有一個點我認為也非常重要。

原文大老師的獨白

【如果能從別人那裡得到自己期盼的東西,能夠收穫自己想要的東西的話,那我還是不作任何期盼和渴望了。因為不管是別人給予的東西,還是能夠輕易收到的東西,那一定都是偽物,總有一天會失去···所以肯定會讓人不斷地追求下去。】

「個人意志」的「融合」過程,我認為也就是春物的故事主線吧。大老師認為「真物"絕不是輕易能得到東西,但他覺得說不定通過某種行動能達到(認為大老師不求理解是錯誤的)。所以大老師並不是完全封閉內心的,他只是壓抑,然後他表露感情的方式非常激烈,潛意識中他採用「自爆」(自曝)的手段來爆發出自己內心的想法,讓其他別人能從「自爆」中看到自己的心跡吧。

三個主角不斷的反覆試探,揣摩,分分合合,從融洽到冷戰,又重回溫馨,又周而復始這個過程就是春物的大主線,也就是「個人意志」的「保存「與「融合」。這個追尋「真物」的困難過程,也是得到「真物」的必要條件。

說下結論吧,避免枯燥的大白話,我用一個比喻好了。

————————————————————————————————————————

一輛車有兩個齒輪(可以引申為多個),被粗心的機械師(老天爺?)放在一塊,部分能完美咬合,部分完全不容。

轉到完美咬合的時候,車輛順利前行。

轉到不容的時候,兩齒輪間迸發出耀眼的火花,車輛磕磕碰碰。

經過一段距離的行駛,這兩齒輪對對方齒紋了如指掌,知道什麼時候會契合,什麼時候會摩擦。

更神奇的是!這兩齒輪雖然經常互殘點火,但一點都沒有磨損!一點都沒有改變原來的齒紋!

然後這輛車就偶爾順利前行,偶爾磕磕碰碰,一直行駛到了世界的盡頭。

(可喜可賀,可喜可賀)

——————————————————————————————————————————


就不結合小說內容啦,感覺其它人已經寫得挺好的了。

下面想談談自己在生活中的一些感受。

剛看了這篇答案並且翻了下評論區,腦子裡第一個出現的竟然是大老師口中所說的「真物」這個概念…

傳送門:http://www.zhihu.com/question/27979936/answer/71465153

我想表達的是,不論什麼樣的問題,都會產生分歧。有人支持你有人反對你。但大多數情況下,當我們看待一個事件時,只能從我們主觀的程度上考慮問題。所說的話無非是針對自己的理解而做出的判斷。更為複雜的是,當一個人的口氣開始變得強硬,所有人便會在一定程度上開始失去對問題本身的判斷力而開始想要「贏得」這場爭論。

當然這只是一個例子……

再舉一個

你永遠不會相信這個世界上有些人懷揣著什麼樣的惡意去對待他人…

而上述的這些情況在網路這張麵皮下顯得更加鮮血淋淋……我們在網上遇到各式各樣的人,說不定今天還跟你站在同一戰線的人明天就跟你撕逼甚歡了。

更不要說在三次元中更為廣闊得存在著的宗教矛盾、種族衝突、思想與思想之間的差異。

漸漸得,你會產生這樣一個想法:人 與 人 之 間 是 不 可 能 相 互 理 解 的【手機上不能加粗_(┐「ε:)_】尤其是當你處在一個經常性孤身一人的環境里【高中兩年半到現在都是一個人吃飯的(。】

但於此同時,你又會懷有一種強烈渴望,即使其它人還在為那點破事爭論不休,還是希望能夠有一個能夠互相理解的存在,即使這在你的理智下是多麼的遙不可及……

我…

我還是想要真物!


其核心是能夠獨立於「空気」的「自由意志」。

我們這一生,不過是在不斷迎合別人的期望而已。

為了父母的讚許努力學習,為了集體的認同成群結伴,為了親友的壓力結婚成家,為了家庭的責任兢兢業業,到老來依舊要在兒女之間輾轉騰挪,唯唯諾諾,究此一生。

而迎合他人期望的時候,自然而然的也萌生了對他人的期望。自此期望與期望蔓延纏繞,紡織成網,就從中誕生了「空気」。

有如天上流轉的繁星,看似暢遊蒼穹,好不自在。但究其本質,只是引力作用下的表象而已。

而在這空氣中喘息的我們,也只是被空氣所驅使的表象,是所謂「偽物」。

仔細想想的話,自童年時期所形成的「純粹的友誼」「純粹的愛情」之類的觀念,倒像是一種信仰。我們可以單純地去相信並從中獲取感動,而不去探求它們的內核——那裡原本空無一物,「純粹的友誼」原本就是無源之水、無根之木,只是為了「被相信」而誕生的概念而已。

不過也正因為有這樣的信仰,人們才能將欺騙和信任編織起來,支撐起「歷史」這個超大規模的過家家遊戲。

空氣如同提線般操縱著人們,而其中大多數也樂得輕鬆去作一個偽物。

因為自上古以來,「背離集體」這個行為所代表的災難和恐懼,就已經被銘刻在基因里了。

不過總會有人情願披荊斬棘,去呼吸一口自由的空氣。

對他們而言,議論和諷刺如同無物,他人的看法更是天大的笑話。

他們的世界中,只有自己和自己所追求的事物閃閃發光,其餘一切都毫無價值可言。

是所謂「真物」。

無論是對他們,還是他們所追求的事物,都可以這樣稱呼。


《春物》中很多次提到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我們必須依靠這個【距離】去理解【真物】。

和父母的距離可能是最近的,不過只要你還有些話不想和他們說,你們就還是存在距離。

你和每個遇到的人,朋友也好同學也好,距離都不同。

並不是關係最近的人就讓你相處的時候感覺更舒服,這是因為距離出現了問題。

有些人你想要和他拉近距離,但是靠的太近就會出問題,大老師就非常理解這一點,所以非常小心的控制著自己和現充的距離,他控制的很成功,至少自己很舒服。

有些人離得太遠也會出問題,比如戶冢彩加。

【有一種人,從相遇之初就註定是路人,因為不值一提,毫無瓜葛……有一種人,從相遇之後就會慢慢融入你的生活……】

大老師也是到了後來才明白應該如何與彩加相處,可以保持距離,自己和對方都不會舒服。

但是有些人的距離卻很難把握,三人組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辦法正確的表達自己,不敢承認自己已經擁有了親近的朋友,因為過往的傷害而變得害怕一步走錯就失去所有,所以,很多誤會和忌憚就此而產生。

越是小心翼翼的維持著,這段情感就越容易出現問題。

所以,大老師開始尋找真物。

因為他不想失去侍奉社三人好不容易得到的感情。

所以,我們要知道八幡所追求的關係到底是什麼。

那麼三個人的關係為何會陷入困境呢,因為無法互相理解,不知道如何拉近或者保持距離,不知道如何表達內心的情感。

害怕因為距離太遠而失去,害怕因為距離過進而產生不快——這是大老師血與淚的教訓,也是因為這種經驗,讓他不知道如何保護三個人的感情,也不能正視自己的內心。依託錯誤的判斷,說出虛假的言語,做出違心的行為。

一直想拉近和所有人的距離,想拚命保護所有自己已經擁有的情感——這是糰子一直在做的事情,也因為這樣讓她對侍奉社三個人真實可靠的關係異常嚮往,在三人之間出現問題的時候,她也用自己的方式極力挽回,只是她一直以來的方式並不起作用。

二小姐是有一說一直來直去的人,她總是一語道破別人的虛假和錯誤——但是當雪之下開始重視,開始在意三個人的感情後,她變得猶豫了,她對糰子更加溫柔,她對大老師不再較真,她無法違背內心,只有選擇沉默,同樣她也害怕失去。

所以,本來應該是真實的感情變得虛假,面前有兩條路,現充或者失去,三個人都不約而同的選擇前者,然後侍奉社就讓人待不下去了。

最後,當大老師的小宇宙爆發,淚眼婆娑的,語無倫次的,哈子卡西的說出一番【真物感言】之後,我們並不需要看懂其中含義,是不是過度解讀也並不重要。

別忘了——語言是誤解的源頭。

因為傳達給兩個女主的不是言語,而是內心的情感。

這種情感包含在眼淚中,包含在語氣中,包含在眼神中,這種情感只傳達了一個觀點:和你們在一起我很開心,你們和我在一起很開心,我們三個在一起很開心,所以讓我們三個在一起吧。

所以,如果非要給真物下個定義的話就是:既然我們在一起很開心,那麼就拋去那些沒用的,維持關係的表面功夫,因為根本不需要,我們只要在一起就好了。

以上,為什麼我們不善於交際,因為我們覺得累,那些飯局,聚會,靠著損人的午後閑談全都爆炸吧,我明明只是想擁有一份輕鬆愉快的感情而已。

所以我們喜歡春物,喜歡大老師。

因為距離太遙遠,所以我們無法理解【真物】。(;′⌒`)


每個人自出生起就是孤獨的。

我覺得大老師所說的真物,寬泛來說,是一種我們每個人在人生中既獨立於金錢人際關係等各方面現實壓力,又以個人情緒為基礎的,一種針對人與人之間感情的精神追求。

而這種追求,放在大老師身上的話,則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真正的相互了解。

畢竟每個人理解都有不同,我只說我自己理解下的,大老師在追求的那份真物。

最能看清光芒閃爍的位置,往往是黑影的所在。

大老師在學校以一種孤零零的形象生活,他厭惡虛偽的交流,厭惡工作,會根據自己的想法去臆測他人話語中的想法,以及他人行為的意義,而這種臆想往往也確實是真相。他討厭葉山他們的小團體,既理解他們的做法,又在內心譴責他們虛偽,每天每天,都是如此。

但是無論再如何譴責,他每天還是會看向他們。大老師總是說,是因為葉山他們的小團體太顯眼了自己才會去注意,但我覺得,大老師心中,對人與人的交流,是存在一種嚮往的。

當然,他嚮往的不是葉山他們這種小團體的相處模式,而是剛才提到的,一種真正的人與人之間的相互理解。

我們每個人越長大應該會越來越有類似的感觸,人與人之間真的是沒辦法做到完全地相互了解的。不管是父母,戀人,還是相處多年的朋友,始終都做不到真正的相互了解。語言有傳達不到的東西,動作有著數不清的意義,對一個人的喜歡因人而異會有無數種存在形式。甚至有時候,我們自己都搞不懂自己的心情。

無需言語,無需表情,無需動作,無需眼神,兩個人什麼都不需要多做,只要相遇,就能真正互相了解,而且這份了解絕對不會因為任何外部條件而被破壞,我覺得這便是大老師所追求的真物。

真正的相互了解。

這也是我們每個人都渴望著,或者渴望過的東西。


其實我覺得,真物是無法被描述、被解釋的。可以理解為一種真實的理想的人際關係吧,如果有一天你能完全滿足於這種關係,也就可以稱之為真物了吧。

-Then how can I know if it"s right?

-If it"s right, you"ll just know.


通俗一點就是:你不要跟我搞政治,我懶得跟你搞,不過我控制不了自己不搞,但我也真的是不想搞。


在這個世界上大多數人是即使能夠看懂,也為了維護彼此的和諧穩定而不作為的人,為了維護那所謂的偽物,而對眼前的問題視而不見,只追求彼此暫時的苟且。

而八番是一個被這種偽物傷害得遍體鱗傷的一個孩子,他沒有被痛苦打倒,沒有充滿仇恨,沒有隨波逐流,而是選擇去做一個溫柔的人,溫柔不同於善良,前者是明白對方的處境而去實際解決,好比曲突徙薪,後者則是在對方被問題打敗後去攙扶,好比亡羊補牢。大老師就是這樣一個溫柔的人,在避免自身不被偽物繼續沾染的同時,選擇去犧牲自己幫助別人,保證自己獨身一人,從而不會讓別人擔心受傷。他奉行著自己的處事之道,好比一位無法被人看破招式的遊俠。

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他遇到了處事更為成熟的老師,同時老師也是自己的過來人,她心疼八番,想拯救八番。於是老師把同樣能看破他人,卻堅持刺痛他人,幫他人改變的雪乃。希望他們能達到一種中和。與八番一樣,雪乃用自己的優秀達到孤獨,同時用自己的溫柔幫助著別人,同時也不斷收到傷害。如果說八番是一個刺客的話,那麼雪乃就是一個戰士吧,一個直面偽物的戰士。前者只是為了達成目標,後者則是在達成目標的同時渴望光榮。在他們不斷接觸的同時,慢慢發現他們水火不容,目標一樣,可做法卻千差萬別。之後他們遇到了看不懂,卻希望一直能夠維持偽物的結衣,結衣在於這兩人的接觸中希望自己也能看懂,同時他更想讓他們不再孤獨,尋求到一種近乎完美的解決方式。在結衣的努力下,不僅三人的關係越來越好,同時孤獨也在遠離兩人而去,可是在面對真正強大的偽物時,正因為他們之間彼此的在乎,所以在大老師傷害自己時,兩人比起大老師自己更受傷害。大老師為了達到目標,開始疏遠兩人,而雪乃也認為這是一條必須自己走下去的路,結衣不知所措,只能默默忍受,感受著孤獨慢慢歸來,而此時的孤獨是他們三個人的。

終於,靜老師和陽乃姐,一紅一白,從兩個角度幫助他們成長,成長為一個溫柔的正確的,同時又因為彼此間的真物,而在與偽物搏鬥時可以不受傷害的團體。讓他們成長為孤獨地思考,而思考出來的東西卻是為了彼此的真物,那是一種無法言談的幸福。靜老師讓他們敢於去追尋真物,陽乃姐去避免真物變質。就這樣三人不斷地走下去,我認為如果他們之間真物真的完成,那麼到最後無論結果如何,三人依舊會在一起,幸福地生活下去,為了真物而戰,同時又因為彼此而能在受傷後堅強地走下去。

儘管如此,可真物哪怕自己的父母接受起來都很痛苦,可就是在這種痛苦中,真物被孕育出來,同時又要確保他不變質。真物不是幸福快樂,而是在能直面悲傷痛苦,又不會被他們打倒,敢於說出刺破真相,卻又維護著彼此最脆弱的地方。


自我被他人完整了解和接受,所以雪之乃理解為戀愛或是表白。

------以下為結合劇情的分析。

因為小雪與大老師有小町不同,

(小町和大老師存在真物,所以大老師在家很滿足,但在侍奉社他尋求不到,或是覺得一度有但失去了真物,(卻又是臨界獲得真正的真物前的預兆,要做出訴求))

所以小雪和姐姐都羨慕大老師,她們的家庭里因為家庭背景的強勢複雜不存在理解,更多的是維護家族利益的「正義」和妥協,

(之所以對小雪看起來刁難,是因為姐姐一直在幫小雪找到小雪的真物,經歷過類似畫面的姐姐知道這不是小雪希望的東西,姐姐背負了小雪的成長,所以要打破小雪不切實際的幻想,從而把她推向同自己不同的道路,那條路不知道對不對,但至少和姐姐一樣的道路她覺得是錯誤的悲哀的,也不是小雪真的想要的)

接上文,所以小雪在聽大老師想要真物時不能接受,那就是「為什麼我自己努力卻始終尋求不到的東西,你就這樣簡單的想從我這裡拿走」,小雪很生氣是命運的不公,大老師已經有了小町(的真物 壞笑 ),還要擁有別人的(小雪其實已經願意給大老師真物了,想送巧克力可以看出)。

所以面對這樣一個真物富裕的自己喜歡的大老師,和小雪自己一無所有(想得到大老師的真物需要和結衣和小町?競爭,本身不確定又累又麻煩 又要撕逼死掐hhhhh大概是下文節奏 ),覺得大老師很過分,自己的內心卻很不爭氣的想要答應大老師真物的訴求,她不能理解這樣的自己,所以跑了之後是等著被找到,類似「你們給我一個讓我遵從內心的理由吧」的樣子。

所以你一哭我也哭了,是嗎,原來我心裡是這樣在乎啊。那麼,比企谷,我接受你的請求,(給你我的真物吧)

////來自一個nnn 周目


簡單點:

第一階段:相識

男主與雙女主的相遇是最重要的一環,因為遇見了她們導致大老師孤獨的心被解放,雖然表現不承認,但無意識的想法確是想融入友好的關係,因為和她們在一起確實讓他感受到了快樂。

第二階段:升溫

既然在一起相處,久了情感上面肯定會達到一個瓶頸,而這個臨界點會遲早會被打破,但關鍵就是這打破的瞬間,會發生怎麼樣的結果,誰都無法預料(誰叫他們是1男2女的友好模式呢),為了不打破這份寧靜他們都選擇了維持。可是,就是這份心態導致了所有人心中存在顧慮不安,漸漸的快樂的情感早已變成了虛假的日常----這就是所謂的假貨

第三階段:決意

最終大老師知道了這樣下去不行,他內心深處想要的不是虛偽的日常,而是正真的存在,他想要和她們一起渡過的交心的快樂時光,即使在前方面臨的是更難的抉擇,即使在這是個更槽糕的結果。不由人為主意識去干涉,自然的隨著時光而逐步萌發的情感(友情,愛情等等),那個只有天知道的屬於他們三個的未來--------真物

第四階段:選擇

就等4月份渡航的12卷了


大老師以為糰子接近他是因為感激他救了她的狗

大老師以為雪乃接近他是因為她家的車把他撞了,覺得對他有所愧疚

大老師的真物就是純粹的感情,大老師想要的友情,是單純的因為「這個人挺對我胃口的跟他相處看看」,而不是參雜了諸如「感激」「愧疚」等其他複雜的情緒


個人理解所謂「真物」可以從小說第一卷中大老師第一次和雪之下雪乃的對話開始討論。大老師問雪之下「你難道沒有朋友嗎?」雪之下的回答是要從朋友的定義說起。

我覺得真物就是要從朋友的定義開始的,前幾日和我媽媽聊天,因為我這個人朋友不多,平時也不喜歡交太多朋友,所以我媽挺擔心我,就說讓我多出去走走,多找別人說話。我就說到了,我不想去交那些酒肉朋友,如果只是加個聯繫方式,說些客套話,這樣的朋友我寧可不要。

在這時候我脫口而出一句,我想要真的。

我覺得,真物就是真正的感情,這個感情不局限於友情,也可以是愛情,親情。是真情實意的事物。比如說,所謂「真正的朋友」我覺得就應當是「真物」了

我以前曾經近乎強迫式的逼著自己去追求一個女生,增加和人的交流,也是看完了春物之後才明白這樣的虛情假意不要也罷。

然而這也是一種自以為是的想法。在小說第7卷戶部表白事件和小說第10卷三浦詢問葉山隼人志願事件中,大老師一直嗤之以鼻覺得他們都是隨氣氛跟大流的「偽物」的第一集團反而充滿了真情實意。無論是戶部對於海老名的感情,還是三浦對於葉山隼人的感情,誰又能說這不是「真物」呢?而且這兩位都要比侍奉部的三位有行動力也更有決心,我覺得這些事件可能會對結局產生影響。

大老師所謂的「真物」即相互理解,如童話書里一樣毫無半點虛假的真情實意。然而現實卻不是這樣,相互理解什麼的根本不可能,三浦就是最現實的例子,她對於葉山隼人沒有一點要求,可是葉山隼人卻會煩惱於維持與平衡集團的關係,自己的事情什麼都不說。人與人註定無法相互理解,大老師追求的不過是夢中泡影。說白了,太極端了,正如平冢老師所言人與人交往中一定會互相傷害,在傷害過後重歸於好才會真的走進一個人的內心。而大老師之前卻一味地選擇所謂只有他受傷的世界,這不過是大老師的自以為是的想法罷了。

我覺得「真物」應當是雙方的真情實意,我用言語描述不太清楚,大概就是你最好的朋友,也許你們互相之間並不是完全相互理解,可你是真心實意對他,這樣我覺得就是所謂「真物」了。

正因為「真物」遙不可及,所以才會讓人不斷追求吧


個人覺得,真物是一種理想,一種純粹的感情,人很多時候一開始做一件事情是為了純粹的感情和理想,但是做著做著行為就會因為私心和私慾開始有偏差。


不容玷污的真感情


比企谷八幡他自己恐怕也不明白。是拯救他人於困境的救世主般的道德責任感?還是能直面自己內心感情偏好與選擇,即使會對他人造成傷害也在所不惜的勇氣?雖然從這兩方面來看,選擇雪乃都是更合理的選擇。但仍然心疼糰子,只怪人生充滿了錯配。


就是從小到大跟你玩的好的朋友。

你啃老也不絕交。你殺人了你朋友還憤怒地跟別人辯護死的人肯定是壞人。

一直相信你是正確的朋友。

因為三觀相合而交,而不是因為利益驅使。


相互理解,相互依靠。即使真相會傷害到自己,傷害到對方,即使是有理由可以建立起虛偽的檯面,也要說出來的真相,真物。(大概吧,我猜的)


是根據不同的人保持不同的距離產生不同的真實的感情。大老師在侍奉部已經感到了溫暖,所以想要更深層次的真物了吧。


兩個人完全相互理解。


聖經上說,人的心與心之間是無法完全溝通的,孤獨是人類悲哀宿命的根結。人也正是自己從上帝那裡走出來,從伊甸園中走出來,自己決定自己的孤獨的命運。

一個人不能完全了解另一個人,雪乃說過要改變世界。大老師說過世界不會改變,但自己能夠改變。改變什麼呢,自我身上的價值。

大老師所追求的真物肯定是來源自己黑歷史中的謊言,對那個追求事物的嚮往認可。最後那個信念已經不復存在,不相信會有真物的出現直到遇到雪乃,吐露心聲。

最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都是會有隔閡,所以我認為不會存在真物。

所謂真物就是心上的理解。


應該是指自我吧。

現在人都試圖了解別人

沒有幾個真的在乎過「我」是誰

功夫熊貓最新的那一部粗淺的討論了一下,結論也很粗糙。

真正的我是誰

我的行為我希望是由「我」做出來的

而不是一個個借口堆積而成的。

所以故事裡大老師想了一夜以後,找女一女二說了一大堆亂七八糟的話

可能他也徹底的茫然了吧


推薦閱讀:

有哪些你之前不理解的事情,現在理解了?
馬丁路德金在《我有一個夢想》中說道「忍受不應得的痛苦是一種贖罪」如何理解?
怎麼理解下面這句話,這和中國文明有啥關係?

TAG:日本動畫 | 輕小說 | 如何理解X | 我的青春戀愛物語果然有問題輕小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