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法首都一城獨大的原因是中央集權還是自然地理?

倫敦巴黎遠超其他城市是因為英法長期的集權傳統還是這兩個城市本來就有特別的自然地理優勢?


謝邀,我認為對於巴黎來說,肯定有地理因素,但是政治因素居多。

另外倫敦雖然從人口來看有一家獨大的形勢,但是實際上英國的其他工業城市圈也有很大的勢力。

這是我截取的一篇文章中表格的一部分,記錄的是二戰後英國城市發展狀況。

好了,不說倫敦,我們來考慮一下巴黎。巴黎的選址絕對有地理優勢,但是從經濟上看,其他地區,比如普羅旺斯,佛蘭德的經濟環境要更好一點。

從我上面舉出的例子中題主也能看出,這些地方經濟環境雖然良好,但政治情況不容樂觀。事實上,巴黎作為法蘭西地區,尤其是西歐平原的中心地帶,其本身就具有優異的軍事和政治優勢。

實際上,每一次巴黎的大發展都伴隨著政府權力的擴張

一開始是路易七世和腓力二世:路易七世是最開始確立巴黎中心地位的君主,他把虔誠者路易的舊宮改造成王宮,而且還規定,卡佩家族永遠定都巴黎。腓力二世則繼承其父的政策,大規模修建巴黎,他修築的新城牆面積是老牆的25倍,而且,在他執政期間,又分別修築了盧浮宮和巴黎聖母院。

第二次巴黎城大發展是路易十四,路易十四在為突出君主的中心地位而努力。他致力於營造一種能讓全社會乃至全民景仰的王者氣派和典雅風範,以顯示其君主的光輝形象。為了體現國王的權威,路易十四對巴黎進行了大規模的建設。首先就是佔地近巴黎面積四分之一的凡爾賽宮。其次,路易十四專註於城市公共設施的建設,比如醫院(榮軍院),郵局,天文台和大學。

然後是拿破崙:拿破崙時期,巴黎城區面積與人口有比較大的發展。路易十四時期,巴黎城區面積為1103平方公里,到拿破崙第一帝國時期,城區面積擴大為380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從路易十四時期的50萬擴展到60萬。拿破崙還修建了凱旋門,星形廣場以及一系列教堂和紀念建築。他還重新劃定了巴黎市區的個行政街區。

巴黎的頂峰是拿破崙三世的奧斯曼時期:歐斯曼的重建巴黎城,是以一個城建專家的遠見,有史以來第一次制定了巴黎整個城市發展年的規劃,這個規劃是立體的、全面的,它涉及到巴黎城市發展的方方面面,並且在每一個方面都有十分詳細與深入的總體改造建設規劃,這中間不但有文字說明,並且繪有詳細圖紙。這一時期最終確立了巴黎的形貌。

每一次巴黎的大發展,都伴隨著權力的集中和對經濟的掌控。事實上,和倫敦那種落後於經濟發張的隨意擴張不同,巴黎的改造經常是和政府權力的集中一起進行的,而且是有組織有計劃的擴張。可以看出,這種擴張實際上是有利於巴黎經濟的發展的。

關於巴黎城在中世紀晚期和近代早期的一家獨大,我個人認為這很有可能和當時法國本質上的農業經濟有關係,法國的工業化進程實際上是落後於英國的,而法國的政府權威要高一些,所以法國的工業化進程必然是由政府主導的,這也就決定了,當年的法國經濟格局和現在的中國經濟格局有類似之處,也就是說,城市和城市,地區和地區之間的經濟水平必然由於政策原因存在很大的不正常的差異。當時的巴黎人看外省人是鄉下人,是因為巴黎的工業化水平其實要遠高於外省的(好像現在中國的某個城市也有類似的現象)。


當然是因為長期中央集權導致的資源集中。德意那種長期群雄割據的國家才會撒胡椒面式的發展出多中心一堆大城市。


兩種因素皆有,不能單說一種。

城市最終的出現,絕對要依賴自然地理,緩慢流動的河流乃是城市不可或缺的,河流提供天然的運輸能力,運輸能力使得居民點發展為城市。

成為首都之後,城市獲得國家中最大的發展推動力,成為城市中的最大者。


推薦閱讀:

納粹德國對意志的信奉跟他們的科學(量子理論)發現有關嗎?
英國議會二三事 (第一話)
拉丁語世家

TAG:歐洲文化 | 歐洲歷史 | 城市史 | 地理人文 | 地理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