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最近網路上環衛工老頭vs賣鞭炮老頭的事件?


在我看來這是中國網路在變好的表現。無論這是善意還是惡意的,至少他讓網民開始更多的辯證的看待一個問題。

以前的網路炒作都是一邊倒的,要麼都說好,要麼都批判。這是不對的,沒有任何一個觀點或者事物是絕對好,或者絕對壞的。事物都有兩面性。

第一個環衛老頭,我想應該是炒作,想來應該是善意的。但懷著善心做的事情不一定是好事,善沒有那麼簡單。簡單的善有時甚至比惡還可怕。

我同意第二個賣鞭炮老頭是對第一個的惡意抵制這種觀點。但惡意抵制不一定是壞事。因為這說的確實是事實。賣鞭炮的人無論是不是老頭,無論是貧窮還是富有,人家也是靠自己的雙手辛辛苦苦賺錢吃飯。賣鞭炮的也有妻兒老小,也要養家糊口。打著善的名義抵制鞭炮,幫助了環衛工,卻也傷害了普普通通的鞭炮小販啊。這種幫一人害一人的善如果也能稱之為善,那我寧願做個惡人。

為善,並不只是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更要時刻想一想,你幫了人的同時,會不會傷害到無辜的誰。為善,沒有那麼簡單。

即在紅塵內,一言一行,必都牽扯眾生的因果。


這個話題很有意思,我在考慮,至少從這件開始,不少人已經開始從多角度考慮問題。

我先惡意思考一下:

環衛工老人圖意:可憐的老人因為他人的行為而受到困擾,其中更是夾雜了環保等名義。

這件事 怎麼理解呢?我是這樣看的。

放鞭炮是所有人的權利(在允許的範圍內),而打掃衛生確是一部分的義務(勞動協議)。

這件事可以這樣看,一些人希望犧牲一些人的權益來減少他人的工作負擔,當然還附加上了道德(愛護老人、環境)名義。

這件事本來就不怎麼正確,看起來確實是好意,但是利用老人、環境保護等因素試圖用道德綁架讓部分人產生心理愧疚而放棄屬於自己的權利。

所以,報復性反彈就來了。因為這件事本身是奇怪的,放到任何工作崗位都存在這樣的事情。被各行各業的人加工後各個版本就出來了。

哪個行業沒有弱勢群體?但是社會規則就是這樣。這件事情其實可以明確以環保的名義建議或者提倡大家少放鞭炮就可以了。但是以其他名義就很怪異了,一個本來我可以少放煙花(自由放棄),變成我因為傷害別人而不得不放棄這種權利就是兩回事了(被迫放棄)。

我是可憐的醫生,為了讓我過好年,大家病了自己在家忍幾天吧。

我是可憐的商人,為了讓我過好年,大家來組團把我東西買了吧。

我是可憐的碼農,為了讓我過好年,12306大家都少登盡量去窗口買票吧。

我是可憐的民警,為了讓我過好年,大家別亂上街溜達擾亂治安了。

各種版本都可以有。

所以,當賣鞭炮的老人出來正是為這件事做一個回應,也為大家打開多角度思考的大門。這件事簡單解讀其實就是義務和權利的檫槍走火。沒有絕對的對錯,但是不需要一個本來就可以提倡的純潔的事情附加那麼多條件。我想大概就是這樣。


各自角度而已,類似於大兒子賣傘小兒子賣扇子的問題,無論晴天還是雨天開心還是不開心都看他們母親怎麼想了。同樣,誰說的都有道理,社會分工不同,大家可以體諒這二位即可。

例如養狗的要自己打掃狗糞,同樣的我們也可以放完鞭炮後自己打掃嘛


我的觀點就是

首先,無論是環衛工人和鞭炮老頭子,他們都是一個很接地氣的話題,而且臨近年關和情人節時期,時間節點把握也很準確,

話題的傳播和炒作具有不可控性,而且環衛工人這個話題很具有正能量,在大家對過年就是回家休息,團聚的這個定位中,可以說引發了人們對堅守在一線的人們的一種思考。可以說是有一定的可擴散性和共鳴性

而賣鞭炮老頭這個話題呢可以說是環衛工人之後的系列話題之一,除了娛樂性也體現了過年的一大特性,這兩個話題時間對,點也對,正直過年之前情人節時期,


人民日報向來就是愛跪舔,然後還要交你們怎麼跪舔。環衛老頭只不過是他的一支槍而已。擺出一副「心繫百姓」的嘴臉。用聖光忽悠我們去做些反智的事情。放鞭炮一定等於污染嗎?不放鞭炮環衛工人就真能提早回家了?我覺得更是社會法規缺失造成的問題。明明可以通過立法,指定地點燃放(北上廣等大城市已經實施)。污染的事情就千萬別扯到放鞭炮的事情(如西川臘肉事件)。人民日報就是愛利用人的善來宣傳偽善,給自己立標杆。


推薦閱讀:

春節買什麼綠植最合適?
如何看待《對不起,你們的春節是種陋習》這篇文章?
新年和堂哥玩剪刀石頭布,三局兩勝,輸的人去幫殺雞,已經一勝一負,堂哥說他下局一定出剪刀,我該如何應對?
哪些東西或活動可以代替煙花,烘托春節的節日氣氛?
如何看BBC記錄片《中國新年》,這對中國有什麼影響嗎?

TAG:博客 | 微博 | 春節 | 微信 | 社會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