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產階級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這句話怎麼理解?
01-24
今天看馬原課本上寫著一句話:「正是因為無產階級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具有革命的徹底性,……」,為什麼無產階級會是生產力的代表呢,印象中無產階級是指工人農民等,但是他們並不具備先進的科學知識,怎麼會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呢?
馬克思的經濟學是政治經濟學,要理解內涵必須從政治角度出發。按照教科書的解釋,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要素,工人階級在機械化大生產最先接觸先進的生產工具,與機械化大生產緊密結合在一起,所以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同時,生產力決定生產力,工人既然作為先進生產力的代表,變成為變革生產關係的決定力量。工人階級在大生產中創造了巨大的社會財富,卻被資本剝削而貧困潦倒。工人階級是時代被壓迫者的代表,歷史需要尋求正義,而工人階級是最具革命性的階級,將資本的剝削本性解釋後,工人階級會意識到自身的使命,成為實現正義的決定力量。這是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的內在邏輯。在馬克思的語境中,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但卻從沒有講過生產關係對生產力的反作用力,而真正提出生產關係的變革對生產力的推動作用的,是列寧對馬克思主義的修正。按照馬克思的解釋,只有在機械化大生產高度發達,生產社會化與資本主義的矛盾充分揭露後,工人階級才會要求變革生產關係已適應生產力,而沙俄卻是一個積貧積弱的資本主義國家,不具有爆發社會主義革命的條件。為了保證蘇維埃的合法性,列寧提出了生產關係變革最生產力的推動作用,蘇維埃政府通過變革生產關係而推動生產力的飛速發展,為自身的合法統治奠定理論基礎。
既然生產關係能推動生產力發展了,但作為生產關係中的智識因素,不同樣能推動生產力發展,是一種重要的生產力嗎?而智識往往掌握在知識分子手中,知識分子如果在生產力中發揮重要因素,會直接否定社會主義的理論合法性,所以蘇維埃會要求打擊知識分子階層,將其與工人階級同化。而Mao也指出過知識分子缺乏階級立場,需要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觀點,這都是為了維護自身的合法性。而直到表明」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時候,知識分子才得到正名。
任何一個統治階級都會為自身統治尋求合法性基礎。在古典政治學中,合法性的基礎來源於德性,將德性與天道同一,統治者是美德的代表,體現了自然的意志。而自資本主義以降,統治者的合法性來源於權力,不過權力的展示需要被掩飾才能被民眾認可。資本主義認為財富的積累來源於自身的勤奮與節制,這是權力的來源。但馬克思卻指出這種權力其實來源於剝削,指出了以往所有的歷史是受剝削的苦難者的壓迫史。而世世代代的苦難者需要救贖,歷史需求正義,工人階級就是最後的救世主,需要依靠自身的力量終結壓迫的歷史,從而實現共產主義。所以,洛維特才在《世紀歷史與救贖史》中指出,歷史唯物主義其實是用國民經濟學語言寫作的救贖史。粗糙地說:在馬之前,人類識別出的經濟要素有勞動和土地,「土地是財富之母,勞動是財富之父」;馬發現資本集聚和科技進步也可以推動生產力發展,但在當時來看,儘管其它要素都不可或缺,工人的勞動在數量佔比上可以稱得上貢獻最大的經濟要素。這是馬說無產階級是先進生產力代表的原因。後來20世紀初泰羅發現了管理也是一種經濟要素;熊皮特發現了創新和企業家精神;羅默發現了知識;舒爾茨發現了人力資本。在當今的價值評判體系中,這些新的經濟要素的貢獻程度都超過了工人的勞動,而馬對此卻不知道或未曾深入研究。這是題主認為無產階級不代表先進生產力的原因。
從歷史發展的順序可以看出,馬有極為重要的理論貢獻,他的結論也符合當時的社會經濟發展階段特點,我們總不能指望牛頓提出相對論,讓馬擁有後世的經濟學視角做出論斷吧
先進生產力必然需要和導致精細分工,進而導致工人專門化,技能單一化,精細化,轉而提高生產力。也讓大部分工人可替代化,勞動簡單重複化,固化在生產線前,收入僅僅夠衣食,買不起地和房,成為無產階級。
換句話說就是:農民是封建時代先進生產力的代表。
先進的並不是農民,而是產生農民的一系列制度。推薦閱讀:
※對於這個世界的本質,我們已經快接近了嗎?
※生產力在不斷進步,為何工作時間不見縮短反而越來越長?
※公有制是否違背了人的自私本性?
※如果限制人的壽命為80歲?
※為什麼投機行業不付出任何勞動力卻能收穫更多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