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理解「一個人要像一支隊伍」這句話?

一個人應該有無數分身適應不同需求發揮不同功能。

出則衝鋒陷陣(士兵),入則迂迴策略(參謀),高瞻遠矚善決斷(將領),兵敗能治癒自己(軍醫)。


飯量。


沒有辦法做一個全面的回答,只能分享個人經驗。

最開始面對孤獨,是害怕到不敢承認自己一個人,害怕去到人多的地方,努力和外界產生聯繫。

第二個階段是有意識地創造一些空間給自己,做些過去借口沒時間做的事。

第三個階段,不再去定義孤獨或者思考孤獨怎麼辦。因為這已經成為常態,反倒是過於熱鬧的場合讓人有點凌亂。

想來一生人和自己相處的時間要遠遠多於和旁人。那麼就得好好和自己交朋友,好好生活。

借用一張圖

實在孤獨到不行,找個有共同想法的人狠狠相處,最後或許會察覺還是一個人飄著最幸福。


不氣餒,有召喚,愛自由。


這句話火的原因只是因為他切合了某些人甚感孤獨的內心。說到你心坎上了,於是你就特別的認同,管TM作者想表達什麼?


大概就是「姑娘們,要做條漢子!」的意思吧。


我不大會寫什麼長回答,但是看到你這個題目,我就眼前一亮,最近也一直在看劉瑜的各種文集,感嘆於這位政治學女博士驚人的洞察力和機智的幽默感。讀她的文章,確實會有那種醍醐灌頂的感覺,在這個過程中,也許你會捧腹,但更多的時候,你會有一種被理解的感動和踏實,尤其是當你的生活是孤身一人,要獨自去面對很多事情的時候,它給予前所未有的充實感和理性的力量,但又別於那種毫無營養且假大空的雞湯,她的文字里,更多的是對瑣碎的生活、對價值觀、對自身處境腳踏實地的條分縷析,她既可以毫無城府並沒心沒肺地愛著「飯掃光」,又可以站在歷史的高度冷靜分析蘇聯解體;她既可以站在一個女人的角度機智地看待愛情,又可以站在男人的立場激情澎湃的宣揚政治,她的文字就像百貨商場里琳琅滿目的商品,總有一款適合你。(額。。不好意思扯遠了,實在是很愛,很推薦)

回答題主,首先,題主問的是對一句話的理解,而要理解一句話完全不能脫離一篇文章的語境,因為你如果剝離出來看,會和千千萬萬的雞湯句一樣,給人感覺是:哦,聽起來蠻有感覺,我吸了一口新鮮空氣,呼出二氧化碳,然後,沒有然後了....。題主說的這句話出自劉瑜的雜文集《送你一顆子彈》(本人最愛的雜文集),裡面的一篇文章《一個人要像一支隊伍》(全文樓上已貼,此處不贅言),她最初以博文形式貼在網上的時候還不是這個名兒,當時叫《適應孤獨,就像適應一種殘疾》,後來由於出版需求,有做修改(添加了很多內容),而這句話,就是修改該之後的版本里出現的,讓整個文章由此前的對生活的碎碎念的小資情懷,升華出一種積極面對生活的曠遠與豁達,而這篇文章也是我整本書最有共鳴的一篇。

其次,前面已經說了,你要理解這句話,你得細細去讀這篇文章,而要理解這篇文章,你得先問問自己,你感受過孤獨嗎?你正視過自己是孤獨的這件事嗎?你體會到孤獨從給你痛楚到灌注你自由的力量的過程嗎?如果你都不曾經歷過這些,那麼也許這篇文章的立意就和你的生活相去甚遠,那麼你的理解都只能從別人那裡聽來的,不痛不癢。只有當你的感受和經歷與這篇文章里的隻言片語引起哪怕一點點共鳴的時候,你才能體會到字裡行間里傳達出的那種屬於一個人的力量,這種力量能喚起你的生命力,將你的注意力從周圍環境的喜怒哀樂中抽離出來,審視自身,關注自我,慢慢的將孤獨這樣一個冷艷凄涼辭彙轉化成對自我的肯定和自由的嚮往。如果說現在很多形形色色的雞湯文段是一劑腎上腺素,那麼我覺得,這篇文章想要做的,僅僅只是一劑催化劑,它讓你的孤獨只是一個前提、一個反應元,只有當你蓄積能量,加入自己的意識和感悟,才能加速反應出屬於自己的那份自由與淡然、冷靜與愜意。於是,你逐漸感受到,你不再是一個人,而是一支隊伍,你的部隊就是你的頭腦和心靈,他們在你的感召下,大步向前,不氣餒,有召喚,愛自由。


我覺得反過來說更好:指揮千軍萬馬,就像指揮一個人一樣。這才是為將之道


你要會控球,會進攻,會傳球,一號位到五號位你都要了解各自的職責是怎麼樣的,並且初步地掌握各個位置所需的基本技能。只有這樣你才能知道球隊是怎樣運作的,以及籃球為什麼需要五個人,當你明白了這些,你才能夠融入每一個球隊。


玩過遊戲都懂。。。

反正我現在經常一個人跟一幫綠軍對刷的時候,感覺自己就是藍軍的一支隊伍。。。 #Ingress#


生命力啊!!一個人也要像一支軍隊,可以向自己的不足宣戰,可以向著自己的渴求挺進。


碰巧被引用成了我的個人簽名。。。

匿了,匿了


《黃帝內經》里敘述的非常清楚!

而且《麻衣神相》里也有對應的描述!

既可以拿國家來比喻,也可以拿封建朝廷作比喻。

我就拿朝廷體系來形容一下:

大腦相當於行政管理中樞,如同北京的紫禁城,文武百官日日要來跪拜參折,並領取每日活動或任務,運轉正常就無戰亂內鬥,運行混亂就會疾病纏身,體弱神虛。

心臟為武將,武將越猛,血液就會通暢無阻,有些雜質或小災小亂也可輕鬆擺平!

肝臟為文將,管理血液循環,利用政策法規收放自如,清除內奸,驅逐叛敵,凈化組織內部。

肺為督察,代表絕對正義,一呼一吸之間,巡視全部領地,稍有危疾,立刻會在呼吸上表現出來。

脾為後勤,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重要性可想而知,必須要保質保量,千萬不能剋扣貪污,胡作非為,要不然等待著你的是官兵全體罷工或叛逃!

腎則是懲罰系統,有功者賞,有過者罰,功者遇賞則強,過者罰之則弱,很多人不重視賞罰,決策混亂不堪,透支官兵的信任度,導致中年危機,有的人可能會20歲殼子下套著50歲的內臟!

五官系統就更好理解了,眼為視官搞偵察,耳為聽官搞監聽,鼻為嗅官搞探索,口為言官搞外交,舌為滋官搞品味兒!

各司其職最佳,一強俱榮,一弱俱虛,循環往複。

有些時候也可以從疾病預防的癥狀上來合理安排體能訓練。

當然→_→這些東西都是最低級粗淺的東西,說出來也是讓大家知道一點,了解一下,真正高深的學問還有很多,值得有心人自己去探索發現,求知受益!

中醫是個好體系,不要荒廢!

(個人意見,自身感悟,不必深究,看個樂呵即可)


這不就是錢學森嗎。。。。。他一個人能頂5個師。。。。。。


謝不邀。

這句話聽起來很帶感,孤寂決絕,透著微微的寒意,既是孑然一身又是千軍萬馬,很厲害的樣子。恨不得話一出口,就對自己肅然起敬。

然而,對這句話最大的誤讀,就是容易讓人止步於這種膚淺的情緒中。一個人要像一個隊伍,不是要你陪伴自己、給自己打氣,更不是心疼自己、感動自己。這句話的核心,其實跟孤獨無關。

從字面上來看,這句話是對處於獨身等特定人生狀態中、無法在一級關係圈裡形成協同效應的人,提出了不能放棄自我管理的要求。可它沒說完,像了一個隊伍之後,幹什麼呢?

我的理解是,這支一個人組成的隊伍,要將一個經過思考確認的人生戰略,拆解成階段性的目標,轉化成一個個的項目,貫徹執行下去。管理是殘酷且有KPI的,自我管理也不例外。這些項目必須可執行、能track、定期review,且要有deadline。這就是我所謂的「項目化生存」,目的是確保「人設」不跑偏,「人生」不崩盤。這才是「一個人要像一個隊伍」的真正含義,其他的諸如「自律」、「忍受孤獨」,只能算是執行層面上的一些紀律要求。

從這個角度上來說,是不是正處於一個人的狀態,根本不重要。換而言之,每個對人生有追求的人,都在這樣踐行著,不管TA是否聽過這句話。而那些你一直想要活出的樣子,那些你常年無法達成的狀態,那些你已經認輸了的夢想,也許,只欠缺一個「立項」。

關注微信公眾號「365day」,聚焦個人成長,每個工作日的早七點用音樂和文字跟你說早安。


交換的時候真正感受到這句話的意義。

一個人要像一支隊伍,其實不是為了跟任何人、任何事去戰鬥,甚至都不必去制定太過嚴格的標準去訓練所謂「慎獨」,而是一種生活和心理狀態,關鍵是學會如何跟自己相處。就好像把自己當成是觀看整個宇宙的出發點,認真地去看這個世界,好好地照看自己的心,平靜淡然,並且能夠不斷從與自己相處的時間裡獲得持續而穩定的喜悅。應該是這樣的吧。

***

想起前一陣子看到李銀河的文章《追求愛與美》,我想這是「一個人是一支隊伍」的另一種完美表達:

「 靜和動是一對矛盾,又是一個硬幣的兩面,人總是靜久思動動久思靜的,就像旅遊,在一處住久了,就有出去旅遊的衝動;在外面流浪久了,又會有回家的嚮往。人與社會的關係也是這樣。一人獨處久了,就想湊湊熱鬧;熱鬧久了,又想一人獨處。

我的內心總是趨向於靜謐,不喜熱鬧。在生活的大多數時間,願意一個人靜靜地避開人群,過自己安靜的日子。我在濱海小城,可以一個人在一棟空蕩蕩的大房子里一住幾個月,別人會以為苦,我卻怡然自得。

獨處需要兩種元素,一是內心強大,二是內心豐富。內心強大是指對他人沒有依賴性,能夠獨立支撐,無論在物質上還是精神上,像一棵獨立支撐的大樹,而不像繞樹的春藤;像獨立完滿的人,而不像依人的小鳥。內心豐富是指不會真到了無所事事窮極無聊的地步,總是有寫作的動力,有讀書的渴求,有觀影的興緻,對美有永不饜足的愛好和追求。只有這樣,才能只是感到時間不敷使用,而不會感到無聊。

叔本華的鐘擺理論在說,大多數人在需求未得滿足時陷入痛苦;在需求已得滿足時陷入無聊,人生就在這痛苦與無聊的兩端像鐘擺一樣擺來擺去。在一切物質需求已得滿足的境況中,能夠繼續自己對於愛與美的不懈追求,終身不必陷入無聊境地,這是對人的一個極大挑戰。我面對這一挑戰躍躍欲試,信心滿滿,決心將全部身心浸淫在對愛與美的狂熱追求之中,並把這一激情保持終身。」


單身的你,卻被認為肯定有許多人追的樣子。


我經常就能自己一個弄好別人幾個人才做好的事情,我覺得這是工作態度和效率的問題。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如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

古詩文這東西啊,真的是越看越有意思,小時候那些恨得要死的被要求背誦的詩文,長大後自己卻列流滿面的一遍遍誦讀。究其原因,我想終究還是因為情感的共鳴,辛棄疾的醜奴兒是這樣,劉瑜的一個人要像一支隊伍亦然。

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生活,人生的軌跡也都不盡相同,很多時候哪怕只是匆匆一瞥,就可能對你的人生產生不可預想的變化。正是因此,我們有了無限廣闊的世界可以去探索,但也正是因此,哪怕你一路走到到這個世界的盡頭,也無法找到一個和你一模一樣的人。

所以人的內心之中有著無法排解的孤獨。這無關你擁有多少的知交好友,瀏覽過怎樣的絕美風景,亦或是有著怎樣波瀾壯闊的人生經歷。這是伴隨著自由與生俱來的我們自己無法抵禦的寂寞。

於是人們弦歌酒宴,接杯舉籌,尋覓無數方法,抱團取暖來對抗這共同的敵人。雖然收效並不顯著但至少能夠聊以慰藉。

其實,有些人不知道的是,寂寞是也是一種很好的狀態,他讓你不會人云亦云身不由己的做出許多自己不情願的選擇,也給了你足夠的時間與環境去追尋叩問自己的內心,讓你可以去追求那自己真正想要追尋的事物。而很多人即使知道這些也不願把自己置入寂寞之中,因為正如劉瑜所說:「 孤獨具有一種累加效應。同樣重要的東西,你第一分鐘舉著它和第五個小時舉著它,感受當然不同。孤獨也是這樣,偶爾偷得半日閑自己去看一場電影,和一年、兩年、三年、五年只能自己和自己喝啤酒,後果當然完全不同。。」

劉瑜就是選擇了一條與普通人不同的方式:她沒有去抗拒寂寞的侵襲,也沒有任由寂寞將自己侵襲。而是選擇小心的主動接觸寂寞,慢慢的品味寂寞以期最終能夠把玩寂寞。

仔細回想一下,小時候的我們看著一群螞蟻也能津津有味的研究半天,而現在恐怕只是匆匆一掃就略過了吧。劉瑜所描述的把玩寂寞的秘訣,就是如同一個孩童一樣,對身邊的一切都始終保持著一份滿滿的好像要溢出來一樣的好奇心;永遠讓自己能夠開心的,樂觀的去看待萬事萬物;以及不要總是瞻前顧後,畏首畏尾,勇敢的去選擇那種簡單的能夠直達自己內心的選項。

或者說又像一個精神病人一樣,時常站在一個不屬於自己的視角去看待自己的身體。問問自己的眼睛,「嘿,這個姑娘看起來不錯吧」,或者剁剁自己的右手「你丫的又不聽話亂開什麼網頁」。因為只有自己是那個唯一能每時每刻無微不至的了解你的人,也只有自己,是那個你傾盡一生也無法了解的人。與自己為友這恐怕是最美好也是最凄涼的交友方式了吧。

我們去追尋寂寞,因為我們畏懼寂寞。

以上

很久以前就看到了這個問題,以為這是自己從初中就無數次閱讀了的文章,也是自己至今最喜歡的文章之一。之前很多次嘗試想寫一寫回答卻始終無法表達。直至今晚才終於能夠簡單的描述出自己的感受,儘管如此寫完後卻依舊感到自己真的是詞不達意不知所云。文章中的東西僅僅只是我淺薄的人生閱歷所產生的見解,大家估切一看就好了。如果可以的話大家可以看看劉瑜的原文,真的是很有力量很有味道。很多次我都想乾脆直接把劉瑜的原文黏上去就好了。嘛,雖然最後我確實也這麼做了。

一個人要像一支隊伍 --劉瑜

前兩天有個網友給我寫信,問我如何克服寂寞。


她跟我剛來美國的時候一樣,英文不夠好,朋友少,一個人等著天亮,一個人等著天黑。「每天學校、家、圖書館、gym、幾點一線」。


我說我沒什麼好辦法,因為我從來就沒有克服過這個問題。這些年來我學會的,就是適應它。適應孤獨,就像適應一種殘疾。


快樂這件事,有很多「不以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因素。基因、經歷、你恰好碰上的人。但是充實,是可以自力更生的。羅素說他生活的三大動力是對知識的追求、對愛的渴望、對苦難的憐憫。你看,這三項裡面,除了第二項,其他兩項都是可以自給自足的,都具有耕耘收穫的對稱性。


我的快樂很少,當然我也不痛苦。主要是生活稀薄,事件密度非常低,就說昨天一天我都幹了什麼吧:


10點,起床,收拾收拾,把看了一大半的關於明史的書看完。


下午1點,出門,找個coffee shop,從裡面隨便買點東西當午飯,然後坐那改一篇論文。期間凝視窗外的紛飛大雪,花半小時創作梨花體詩歌一首。


晚上7點,回家,動手做了點飯吃,看了一個來小時的電視,回e-mail若干。


10點,看了一張DVD,韓國電影「春夏秋冬春」。


12點,讀關於冷戰的書兩章。


凌晨2點,跟某同學通電話,上網溜達,準備睡覺。


這基本是我典型的一天:一個人。書、電腦、DVD。


一個星期平均會去學校聽兩次講座。工作日平均會跟朋友吃午飯一次,周末吃晚飯一次。


多麼稀薄的生活啊,誰跟我接近了都有高原反應。


孤獨的滋味當然不好受,更糟的是孤獨具有一種累加效應。同樣重要的東西,你第一分鐘舉著它和第五個小時舉著它,感受當然不同。孤獨也是這樣,偶爾 偷得半日閑自己去看一場電影,和一年、兩年、三年、五年只能自己和自己喝啤酒,後果當然完全不同。我以前跟一位曾經因為某政治事件而坐過牢的朋友聊天,他 描述那幾年被單獨關押的生活,這樣形容:度日如年,度年如日。說得可真確切。


我曾在日記里大言不慚地寫道:出於責任感,我承擔了全世界的孤獨。我的意思是,我不但孤獨,而且我的孤獨品種繁多、形態各異:在女人堆里太男人, 在男人堆里太女人;在學者裡面太老粗,在老粗裡面太學者;在文青裡面太憤青,在憤青裡面太文青;在中國人裡面太西化,在外國人裡面太中國....我覺得上 帝把我派到人間,很可能是為了做一個認同紊亂的心理實驗。


我其實並不孤僻,簡直可以說開朗活潑。但大多時候我很懶,懶得經營一個關係。還有一些時候,就是愛自由,覺得任何一種關係都會束縛自己。當然最主 要的,還是知音難覓。我老覺得自己跟大多數人交往,總是只能拿出自己的一個維度,很難找到和自己一樣興趣一望無際的人。這句話的謙虛版說法是:很難找到一 個像我一樣神經錯亂的人。


有時候也著急。我有有幸生活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沒有吃過多少苦,但是在我所經歷過的痛苦中,沒有什麼比孤獨更具有破壞力。這不僅僅是因為 錯過了親友之間的飯局談笑溫情,不僅僅是因為一個文學女青年對故事、衝突、枝繁葉茂的生活有天然的嚮往,還因為一個人思想總是需要通過碰撞來保持。長期的 孤單中,就像一個圓點脫離了坐標系,有時候你不知道自己思考的問題是否真的成其為問題,你時常看不到自己的想法中那個旁人一眼就可以看出的巨大漏洞,你不 知道什麼是大,因為不能看到別人的小,你不知道什麼是白,因為不能看到別人的黑。總之你會擔心,老這樣一個人呆著,會不會越來越傻?


好像的確是越來越傻。


但另一些時候,又驚吒於人的生命力。在這樣缺乏溝通、交流、刺激、辯論、玩笑、聊天、緋聞、傳聞、小道消息、八卦、MSN...的生活里,沒有任 何圈子,多年來僅僅憑著自己跟自己對話,我也堅持了思考,保持了表達欲,還能寫小說政論論文博客,可見要把一個人意志的皮筋給撐斷,也沒有那麼容易。


「忍受的極限會是什麼樣的結果?」


讓我告訴你,忍受是沒有極限的。


年少的時候,我覺得孤單是很酷的一件事情。長大以後,我覺得孤單是很凄涼的一件事。現在,我覺得孤單不是一件事。至少,努力不讓它成為一件事。


有時候,人所需要的是真正的絕望。


真正的絕望跟痛苦、悲傷沒有什麼關係。它讓人心平氣和,讓你意識到你不能依靠別人,任何人,得到快樂。它讓你謙卑,因為所有別人能帶給你的,都成 了驚喜。它讓你只能返回自己的內心。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不同的自我,他們彼此可以對話。你還可以學習觀察微小事物的變化,天氣、季節、超市裡的蔬菜價格、街 上漂亮的小孩,你知道,萬事萬物都有它值得探究的秘密,只要你真正-我是說真正-打量它。


當然還有書、報紙、電影電視、網路、DVD、CD,那裡面有他人的生活、關於這個世界的道理、音樂的美、知識的魔術、愛的可能性、令人憤怒的政治家...我們九九八十一生都不可能窮盡這些道理、美、愛、魔術的一個小指甲蓋,怎麼還能抱怨生活給予我們的太少。


絕望不是氣餒,它只是「命運的歸命運,自己的歸自己」這樣一種事實求是的態度。


就是說,它是自由。


以前一個朋友寫過一首詩,叫《一個人要像一支隊伍》。我想像文革中的顧准、獄中的楊小凱、在文學圈之外寫作的王小波,就是這樣的人。懷才不遇,逆水行舟,一個人就像一支隊伍,對著自己的頭腦和心靈招兵買馬,不氣餒,有召喚,愛自由。


我想自己終究是幸運的,不僅僅因為那些外在的所得,而且因為我還挺結實的。總是被打得七零八落,但總還能在上帝他老人家數到「九」之前重新站起 來,再看到眼前那個大海時,還是一樣興奮,歡天喜地地跳進去。在遼闊的世界面前,一個人有多謙卑,他就會有多快樂。當羅素說知識、愛、同情心是他生活的動 力時,我覺得簡直可以和這個風流成性的老不死稱兄道弟。


因為這種幸運,我原諒自己經受的挫折、孤單、原諒自己的敏感、焦慮和神經質,原諒上帝他老人家讓X不喜歡我,讓我不喜歡Y,讓那麼多人長得比我美,或者比我智慧,原諒他讓我變老變胖。因為他把世界上最美好的品質給了我:不氣餒,有召喚,愛自由。

如果你還在為自己孤單寂寞懷才不遇舉世皆濁我獨醒而深深嘆息的話,那麼讓我告訴你,你買不到那個彩票的,別再把你時間的積蓄兩塊、兩塊地花出去, 回到你的內心,尋找你自己,與心靈深處的他、他們一起出發去旅行。如果你有足夠的好奇心,你可以足不出戶而週遊世界,身無分文而腰纏萬貫。人生若有知己相 伴固然妙不可言,但那可遇而不可求,真的,也許既不可遇又不可求,可求的只有你自己,你要俯下身去,朝著幽暗深處的自己伸出手去。


亮劍的騎兵連連長孫德勝。

騎兵連被日本鬼子的騎兵聯隊包圍,在騎兵連即將全軍覆沒的情況下,帶領騎兵連一次次衝鋒,最後全連犧牲,被砍掉一隻胳膊的孫德勝孤身一人高聲大喊著:「騎兵連,進攻,向敵人衝去……


一個人在大多數的時候,,,的確是一支隊伍,,,可是有時候,也會突然需要心靈的時候慰藉


以行踐言,知行合一。


有這樣一個姑娘,我從來沒見過她放肆的笑過,總是一張沒有表情的臉,我到現在還記得她,一定不是因為她是我見過最漂亮的姑娘之一。從小學開始,她就一直是短髮,我好像從來沒有見過她的頭髮是亂的。小學有那麼一段時間,我想盡了各種辦法,用了各種手段,但是那期待中的笑我始終沒有看到,有時真的特別想去她腋下捅幾下,我只想看她放肆的笑一次,一次就好。說實話,那次是我第一次明白,有些事無論如何努力都不會成功。。。

我小時候不知道受了什麼東西的影響,無端多出一個念頭,這個世界是為我一個人創造的,我來到這兒只是為了鍛煉,學一些必要的東西,最終還是會回到我真正應該存在的那個地方,那時候我一直不敢說出去,因為怕被別人當成腦殘。直到我見到這個姑娘,我想如果真的有人符合我上面的那個念頭,也許就是她吧。要不然怎麼解釋那彷彿看透所有、雲淡風輕的臉。。。

自從有了這個想法,我一直默默的關注這個來鍛煉的姑娘,我發現她從來不主動和任何人說任何沒必要的話,課間總是默默的發著呆。一絲不苟的唱著國歌,一絲不苟的做著廣播體操。直到有一天,早上去學校的路上,正好看到他爸爸騎著摩托車送她來上課,摩托車上的她,短髮、精緻的臉蛋、頭看向劉海的反方向、面無表情。。。

這個畫面讓我感到莫名的不安,但是沒過多久這事兒就忘記了,不過沒過多久又發生了一件事兒。有一天老師突然把她叫起來,問她的名字到底是張淑娉(pin4)還是張淑娉(ping1),她居然答不出來,還說叫哪個都可以,而且那張沒有表情的臉第一次出現了不安,開始我並沒有在意,但是之後所有的同學拿她的名字開玩笑的時候,她都會表現出那同一張不安的臉。。。

後來的事兒不怎麼記得了,在我的記憶里這個姑娘好像被我那無比風騷的新數學老師替代了,那時候數學老師在沒有老師上課的時候一定會把我叫出去,各種正當理由,其實是叫我去和他打籃球、踢足球什麼的,而且這老師很關心我,每當我上課走神的時候就不講課了,開始講好多我沒聽過的故事,外面的大千世界、性感逼人的愛情故事。。。

大一暑假的時候,我和我的朋友在路邊攤一邊吃著燒烤,一邊講著我小時候那個傻傻的念頭,就在這時候一輛摩托車呼嘯而過,後面坐著一個姑娘,短髮、精緻的臉蛋、頭看向劉海的反方向、面無表情。。。

一下所有的想不通都有了解釋,原來我的念頭是真的,這個姑娘不過是一個偷懶的程序員寫的一個代碼,風騷的老師也不過是為彌補偷懶而付出的一個代碼。。。

有時候,一個人就像一支隊伍............排成的代碼。。。


換個更優雅的說法就是,一個人就是一座城,你便是城主。最近心裡一直在想這個,原來不找我一個人⊙﹏⊙


官二代拿來吹噓自己的話,聽聽就算了,別當真。

海豚佩佩

埃及又要民主一次了。我卻想起了劉瑜老師。2011年,她不解為啥中國還有人不看好這種民主,給大家講解為什麼埃及可以順利平和的民主,為什麼她是對的;2013年,她又給大家上課,講解為什麼埃及的轉型這麼艱難,為什麼她依然是正確的。2014年了,我還想聽聽她講課。

  • 轉發656
  • 評論 181
  • 62

11月30日22:45


推薦閱讀:

如何理解「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如有神到底是什麼樣的狀態?
如何理解「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
到底怎樣才叫做敢愛敢恨?
社會主義哪兒好?
如何理解《我的青春戀愛物語果然有問題》中提及的真物?

TAG:如何理解X |

分頁阅读: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