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理解「一個人要像一支隊伍」這句話?

我,我,還有我,都覺得人格分裂沒什麼好驕傲的...


站在街頭不等誰,本身就是一種力量感。


柏拉圖還說過「一個人要像一個國家」呢。。。


一個人要像一支隊伍。我的理解就是,單個人在做某件需要毅力或者需要精神支持的事的時候,比較容易放棄,而在一個隊伍中卻能不那麼容易。而我們往往是孤軍奮戰的,只有把自己當成一個隊伍,讓自己潛意識覺得,輸了的話,就是整個隊伍都敗了,或者整個大局都亂了,從而威懾自己,讓一個人不那麼慫。

這種想法也許會讓我這種死皮賴臉甘願投降沒有骨氣的孩子找到一個堅持的借力點O.O


昨天跑步時,我還恍惚想到了這句話,覺得自己挺像的。用跑步作比喻,自覺嚴格執行自己制定的訓練計劃,風雨無阻,穿上運動裝備,開始跑步,全神貫注於跑步姿勢、呼吸和配速,不因肌肉酸痛、身體疲憊或情緒低落而鬆懈,給自己打氣,跑得認真且專註,力求達到訓練目標,定期自我總結,學習新的知識,制定新的目標,要求自己越跑越好。像個管理者一樣管理自己,不給自己搖擺、懦弱和拖延的機會。


世界上很多句子,尤其是比較短而且平仄押韻,最好還帶比喻的,第一下聽到, 總是覺得很有道理。 只是問題是,沒有經歷和實踐,你永遠不知道它們的道理。 看別人的故事,永遠都是想像,卻無法感受。

就我個人而言,本科時經歷過獨自一人在颱風來了的夜晚騎著單車給打工的飯店送外賣,念研究生時經歷過在沒有一個親人的城市連續一周熬夜改論文到闌尾炎發作,以及一直經歷著和相戀三年的戀人異國相守而不得不去多找些事情充實自己的生活,然後我再看到劉瑜這篇文章的時候,我覺得挺有道理。


不是像,是本來就是。

蟋蟀叫著的夏夜裡為我扇著蒲扇給我講故事的人;

拍著我的背對我說有生之年好想好想參加我的婚禮的人;

宿舍樓下幾十米就朝我小跑一個熊抱跳進我懷裡的人;

他們都是過去式了,但是他們都想讓我好好的,那些心思我沒有忘,他們在陪我。

我希望我能有一個妻子,她善良又能堅持善良,我們能聊的來。

能有一個摩登家庭上盧克那樣的小兒子,我們做朋友,就像我重新火鍋。

能有一個我愛的閨女,保護她,誰敢欺負她,我就打斷他腿。

他們在等著我,期望在陪著我,我不孤單。

如果我現在放棄了,變得頹廢,慵懶,狹隘,醜惡,放縱。那我會對不起之前他們予我的愛和希望,美好的未來也不該來到。

我不是一座孤島,從來沒有獨活。


看了上面的解答,大體可以分成三類。

1.扮演不同的社會角色

2.自我管理

3.按照自己的頻率生活

個人以為,「一個人要像一隻隊伍」不過是對生活狀態的總結,而不是引導語。熱鬧也好,孤獨也罷,不同的人,本就有不同的生活方式。

過自己想過的,坦坦蕩蕩,心平氣和,接受應該接受的,反抗應當反抗的。

最後明白,「命運的歸命運,自己的歸自己」。

這樣就夠了吧。


為了實現前幾年略火的「我已經把你們圍觀了」夙願。


這樣?


慎獨

謝邀請 @朱思婷


女生很多都喜歡有人陪著,現在好像男生也這樣……逛街看電影吃飯上廁所…一個人時就什麼都不想做…懶得出門寧願叫外賣~越宅越宅~

也聽室友說她一個人要麼打包回宿舍吃要麼在食堂角落的地方~快速吃完

我也忘了從什麼時候起,開始享受一個人的吃飯。今天想吃食堂的火鍋面,明天想吃香鍋冒菜都會自己雄赳赳氣昂昂地去吃,坐在光線好的地方開心地吃,沒有一個人顧影自憐的不適感了。一個人走在路上也昂首挺胸,不會耳朵里插著耳機。

出去玩也是,廣發英雄貼,能有人一起去固然好,沒有就自己一個人去爬山逛街電影跑步,不為任何人等待。

懶得約人了吧,大家都有自己的事,以後陪在身邊的人會越來越少。天下無不散的宴席,珍惜在一起的時間一起浪,沒人陪的時候就自己陪自己,也挺開心。昨天光棍節,一點形單影隻的孤獨感也沒有。

每次一個人做什麼時,心中就有一股豪氣,一個人要像一隻隊伍!!!這句話給了我勇氣。所以,私覺得這句話的意思是,就算一個人也要過得精彩,用力用力生活,做想做的事,不等待任何人。最近也越發覺得,生活不僅是人前的光鮮,更是別人看不到的地方的取悅自己。精緻到內衣睡衣~越來越享受生活的細節~~


慎獨


孤獨寂寞冷的留學僧想說,一個人一定要學會自娛自樂。當你經歷了許多之後會發現,不值得不喜歡的人你是懶得搭理的,真正意義的友誼也無需刻意維持,淡然處之就好。

自娛自樂,是指自己在極度孤獨的時候知道一定要好好照顧自己,要開心,要有一定的生活規劃,要有期待。不能放棄自己。要愛自己。

要把自己的生活過得一支隊伍一樣熱鬧。至少內心熱鬧而光明。


其實我認為這句話和這部電影很符合。


文字各有所愛, 不必強求啊答主. 碼字很多時候只是為了取悅自己, 跟寫書法唱歌一樣, 你不能從這些作品裡尋找太多本質.


剛看過《24個比利》,覺得用人格分裂的概念很容易理解這句話。

話說回答里竟然沒看到提到多重人格的不正常啊!!

以下摘自豆瓣簡介,有修改

"該書記載的是一個真實故事,主角比利·密立根由於俄亥俄州犯下連續強暴案被警方逮捕,但是他對自己犯下的罪行居然毫無記憶。在律師和醫生的幫助下,比利才被發現體內有多個人格存在。他們更深層的挖掘出比利童年的痛苦經歷:父親自殺,繼父百般虐待。這讓比利一方面迫切地渴望逃避這個世界──多次自殺,另一方面求生的本能又來安慰、保護自己,這兩種力量紐結在一起,將比利撕成碎片……

當比利閉上眼睛,會有守護者里根出來擊退施虐者,會有8歲的承受者戴維哭泣,女同性戀阿達拉娜、流氓菲利普、職業騙子凱文、小丑利伊、工作狂馬克……像是一個隊伍,每個人承擔不同任務

一個人格來承受我的痛苦

一個人格來表現我的快樂

一個人格來保護我的身體

一個人格來享受他人的關愛

一個人格來學習逃脫。。。"

為了說明題主的問題,舉以下幾個人格為例

"1. 威廉·密里根〈比利〉─26歲,最初的人格。

2. 亞瑟─22歲,英國人,戴眼鏡,智力最高。第一位發現有其它人格存在的人。

3.里根─22歲,南斯拉夫人,體重201磅,虎背熊腰,黑髮,八字鬍,色盲,他負責保護其它人格,當危險出現,他會出來解決。

4.亞倫─18歲,體重165磅,會打小鼓,是人格中,唯一的右撇子以及唯一會吸煙的人格。能言善辯,多半由他負責和別人交談。

5.湯姆─16歲,有一頭亂遭遭的金髮,是一位電子專家,會吹薩克斯風。和亞倫的人格很接近。"

每個人格都有不同特點,這大概能說明"一個人要像一支隊伍"了吧。題主想要有更深的體會,推薦看一下這本書。

第一次長文答,不知所云。眾知友輕噴


分頁阅读: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