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智商的人思考問題時腦中是怎樣一番景象?

高智商的人在思考問題時大腦是怎樣運作的?是更多的靠圖像思考,還是純邏輯思維,還是靠感覺?


不說「真相只有一個!」而是直接說:「我直覺:罪犯就是你!」

咱不是高智商。但是看過一些天才的報道,好像有些存在一個特點。

那就是人家不思考,人家看見問題,大腦自動生成了答案,然後慢慢倒找論據和過程。

好像是知乎看見的吧,美國某數學天才學生,還沒有什麼建樹,就是考試出類拔萃上名校那種:看見極難的問題,能純蒙答案。

「我覺的答案就是1。至於為什麼,暫時還不清楚.......」

然後1是對的。

世界三大數學猜想即費馬猜想、四色猜想和哥德巴赫猜想————本質都是直接給了定理,我預感這是對的,但是怎麼證明?我自己也不知道。

看見問題跳過過程,直接出現答案————肯定是某些超高智商者的一個特徵。

======================

@王之翼誠 朋友提出了拉馬努金,這就是專門寫公式、卻跳過程的一個天才

印度超級數學天才拉馬努金的成長經歷揭示了天才的本質成因_反省心理學_新浪博客

德國數學家克萊因曾經說過,"推進數學的,主要是那些有卓越直覺的人,而不是以嚴格的證明方法見長的人."

哈代曾感慨道:「我們學習數學,拉馬努金則發現並創造了數學。」

比利時數學家德利涅(V. Deligne)於1973年證明了拉馬努金1916年提出的一個猜想,並因此獲得了1978年的菲爾茲獎。


本文作者:陳文錦,中國高智商協會(勝寒)創始人兼會長,萬門大學《2小時遊玩高智商世界》講師(10月29日開課)。本文經過了小編的修改潤色。

這是小萬的第【2】篇科普約稿。

筆者就是題主所說的高智商的人,小編相信他是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的。

不過,鑒於高智商的人也是人,他們共同的特點,僅僅是在某種智力測驗中獲得了較高的分數。這並不妨礙他們具有不同的個性與思維習慣,所以這篇文章僅僅是從我個人的經驗,講一講作為一個在智力測驗中獲得較高分數的人,我思考問題的體驗是怎樣的。

很簡單,就是一個字「快」。

比如說,可能很多人都聽說過這樣一道很簡單的IQ題(非常簡單,幾秒做出來的不要喊)——

一個生日派對上,準備了五頂帽子,兩頂紅色,三頂藍色。ABC三個人排成一列,A後面站著B,B後面站著C。

他們三個人頭上都戴著其中一頂帽子,剩下的兩頂帽子被藏了起來。

他們都只可以看到前面的人帽子的顏色。但是看不到自己的。

他們都很聰明。

這時有人問C:「C,你的帽子是什麼顏色?」

C:「不知道」

再問B:「B,你的帽子是什麼顏色?」

B:「我也不知道」

這個時候,誰的帽子都看不到的A,卻說「啊!我知道了~」

請問,A的帽子的顏色是什麼?

這個問題最詳細的傻瓜解法是這樣的:

第一個給出的信息是,C不知道自己的帽子是什麼顏色。顯然,五頂帽子中二紅三藍,如果C看到AB兩人的帽子都是紅色,那麼他便可以馬上知道自己頭上是藍色帽子。

所以,我們可以排除AB雙紅的情況,換言之,AB中至少有一藍。

這時,AB兩人剩下的情況一共有三種:

藍藍

藍紅

紅藍

然後第二個信息是,B在知道以上信息後,仍然無法判斷自己的帽子是什麼顏色。這時,由於AB必有一藍,如果B看到A的頭頂是紅色,便馬上可知自己頭上是藍色。

這時,AB兩人剩下的情況一共有兩種:

藍紅

藍藍

無論如何,A的頭頂不可能是紅色,所以A的頭頂是藍色帽子。

整個分析過程中,一共需要想到多少層邏輯呢?

  1. 帽子的分布是二紅三藍→所以如果看到兩頂紅帽子,C就可以知道自己的帽子顏色;
  2. C不知道自己的帽子顏色→所以AB不是兩頂紅帽子,至少有一頂藍色;
  3. B很聰明,知道前面的信息→B知道AB至少有一頂藍帽子;
  4. 如果A頭頂是紅帽子,B就會知道自己頭上是藍帽子→B不知道,所以A頭上不是紅帽子;
  5. A頭上不是紅帽子→A頭上就是藍帽子了。

以上的這幾層邏輯,寫起來可能有些麻煩,甚至有點繞,但是在高智商的人腦中,這個過程甚至用不了幾秒,幾乎是瞬發地完成的。

在這幾秒的時間內,他們的觀察力迅速地提取題目的信息,然後迅速地在腦海中構造了清晰的模型,然後對著這個模型開始迅速地推理,最後行雲流水般得到了答案。

而在一個普通人的體驗中,他們可能要花上一段時間來解讀信息,在看起來太簡單的信息前懵逼一段時間,爾後才好不容易發現【C不知道,所以不可能二紅】的突破口,然後開始分析B的反應,分析A的反應。

在這之間,他可能由於工作記憶空間太小,hold不住放入的信息,便又要從頭推倒從來;又或者記憶衰減太快,中間的某個環節變得模糊乃至產生懷疑了,便又要重新檢驗一番,待到確信度足夠高之後,才進行下一步的推理;又或者連抽象的整體模型都沒有建成,只能在一個個分情況下慢慢地鑽。

總之,各個方面能力的不足,都會讓他們的思維變得磕磕絆絆,從而降低效率。

而高智商人士相對普通人的優勢,很大一部分便是來源於這一個個環節的增強——

他們迅捷的反應速度保證他們能快速提取信息;

他們敏銳的觀察力能讓他們迅速完成模式識別,找出最可能的突破口;

他們寬闊的工作記憶空間讓他們能hold得住複雜的抽象模型;

他們穩定的記憶讓他們腦海中的邏輯鏈得以存續。

諸如此類一個個環節的優勢,最終導致了高智商人士快而準確的推理。

比如@韓迪的回答中提到諾依曼的故事,便需要一個強大的工作記憶空間來存放無窮級數求和的複雜邏輯鏈;

比如 @DestinyMo 的回答中,這個人便需要敏銳的觀察力來實現極速的模式識別,來發現522→1314的潛在規律;

再比如著名的高斯發現等差數列公式的故事,便是用敏銳的觀察力在諸多可能組合中,迅速縮小可能性空間,識別出1+100=2+99……的同類模式,再憑藉強大的工作記憶容納了從同類模式到5050結果的邏輯鏈,最後得出答案。

人類與其他動物思維之差別,便在於可以討論一些非具象的,看不見摸不著的抽象概念。而高智商的人士之高,就在於他們除了可以討論抽象概念之外,還能根據已知的信息迅速構造一種邏輯理論模型。並且去驗證這種模型的正確性。

並且,在這樣一件事情的各個環節中——從提取信息到模式識別,到建立模型,到推出邏輯鏈——他們的效率更高。從而對問題有了更快的求解速度;有時這個效率的差異過大,以至於達到了質變,便不僅僅是速度之快慢,還產生了會與不會之分了。

但是,說了那麼多,如果只是表達高智商人士比普通人士強在哪,那未免也太簡單膚淺了。我想說的還不止是這個。

更有價值的信息是,通過觀察高智商人士相比普通人的厲害之處,我們發現,其實在這裡面相當一部分的能力,是可以被後天訓練所代償的。

譬如關係到模式識別的觀察力,即使普通人並沒有高智商的加成,其在某個領域的相關經驗更多了,遇到新問題時能從經驗儲備中找到相關參考的概率就會增加,便更能「figure out」問題的模式,從而代償了觀察力。比如高考的高分學霸,其解題能力多是同題型高強度訓練而來,鬼才相信他們都是是僅有基礎知識看到題目馬上觀察出套路;

譬如建立模型與維持邏輯鏈的記憶力,對於一個掌握了表示技巧的人,便能輕輕鬆鬆地用紙筆來記錄下問題的模型和邏輯鏈,我們平常演算畫圖等方法就是出於於代償工作記憶的原理。現在純心算的場合已經不多了,更加勤於動筆的人並不會在這一方面輸給高智商人士;

譬如關係到信息提取的反應速度,也能用更多的時間來彌補;關係到知識利用和遷移的知識提取能力,也能用更高的熟練度與更細緻的筆記系統來彌補——高智商人士與普通人之間無法逾越的鴻溝當然存在,但是可能會比普通人想得要少得多。

「高智商」這一屬性,其實更類似於冷兵器時代的「天生神力」。擁有更強健肌肉的人在同等的條件下自然會比普通人戰鬥力更強一些,但是賦予一個士兵戰鬥力的,更主要是他的武器盔甲以及他掌握的戰鬥技巧。

同樣在知識極度豐富與專業化的現代,從每一個具體的專業問題到最基礎的邏輯問題之間,都疊滿了無數層對常人陌生的邏輯和概念。一個人的智商再高,單憑智商給他的初始加成去解決一個具體專業的問題,就如同一個赤手空拳的壯漢挑戰全副武裝的士兵一樣困難。

所以,智商高雖好,但也需足夠的後天訓練將其潛力挖掘出來。畢竟天生神力之人,也需流血流汗的鍛煉才能成為武藝高強的猛將,否則可能連最普通的士兵都不如。

以上便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經驗與思考。

其他的問題相關可以評論留言,屆時筆者將於講課的直播間整理且一併向大家彙報~


在西爾維婭·娜薩德關於約翰·納什的傳記中,她提到了馮·諾依曼的一則軼事:

馮·諾依曼的朋友問了他一道著名的數學腦筋急轉彎問題,兩位自行車手從相距20公里的兩地相向騎行,時速10公里。同時一隻蜜蜂以15公里的時速在兩人之間往返飛行。問兩位車手相遇時,蜜蜂飛了多遠的距離?

這道題很多人都了解其中技巧,顯然車手相遇花了1小時,那麼這段時間蜜蜂飛了15公里。

果不其然,馮·諾依曼瞬間就給出了正確答案。

朋友笑道:「原來你知道這個小技巧啊。有的人還會用無窮級數求和。」

馮·諾依曼:「什麼小技巧?我用的就是無窮級數求和啊!」

【Tips】現已開啟微信公眾號:科研學徒(kystudent),歡迎大家關注,會不定期分享一些趣事雜談和科研路上的心得體會。歡迎大家與我交流。

http://weixin.qq.com/r/EDsCGsnEkpTtrY15924C (二維碼自動識別)


啥都不說了 看圖


不知為何,看到各位高智商人士在一起答這道題就有點想笑。


看看這些書大概就清楚了

超越IQ:人類智力的三元理論(美)斯滕伯格

Sternberg(2011) The_Cambridge_Handbook_of_Intelligence

智力的結構模型


下面開始掛人

天體運行論:智商180是什麼狀態?

180?Are you serious?韋氏成人智力測試第四版最高有效量程只到155(sd15),超過155的分數統統寫作155+,不會具體給出。即使是WAIS-R最高也只到175(sd15),不可能給出180這個分數。很多標準化的測試在量程達到180(sd15)之前就封頂了(斯坦福-比奈測試也是),那麼你是怎麼測得180的智商的?要知道理論上智商180(sd15)是2077萬多人里才出一個這樣的超級天才,即使是在全中國都找不出多少這樣的人(z score Calculator)。怕是你做的是兒童測試吧。這裡再掛一個人(毛毛東),看看個人簡介,知乎還真是天才輩出,我算是開眼了。

為了防止刪答案,我截了屏

天體運行論:高智商的人在思考問題時大腦里是怎樣一番景象?

嗯,這段話看上去好像蠻有道理的。

咦,怎麼加工速度和流體智力的相關性這麼小啊?和你說的不一樣阿(故作震驚狀)。

況且,複雜推理已經對工作記憶產生壓力了(Cambridge Handbook of Thinking and Reasoning.pdf),兩者並不能完全分開。在需要測試結構儘可能簡單的情況下為什麼不能只測推理?

以下是標準化的timed test和power test兩類測試的比較,我就不再多吐槽了。不是所有的不限時測試都不科學,認為都不科學只能說明你孤陋寡聞。

Wechsler Adult Intelligence Scales reported score statistics

Statistics of Titan Test

再看看這個

反應快慢與後天無關?抱歉,這個可以訓練。

Playing video games can boost brain power

我同意這句話,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別得意,你也是。下次裝逼前請做好功課。

很心疼這些從來沒做過正規測試的用戶,分享個test battery好了

Adobe AIR

TestBattery.air

需要在電腦上先安裝好adobe air才能繼續安裝test battery,安裝結束後創建profile,不用管profile code,這不是付費版本,直接自定義profile name例如a,郵箱地址、國籍等都不需要填真實信息,只有年齡和性別需要填寫真實信息,然後就可以開始測試了。

注意力、加工速度、聯想學習、抽象推理、空間工作記憶和語音工作記憶都能測到。


謝邀。

這題這麼簡單還有人問?

下一題。


a加b等於c c減b 等於a b等於c減a

驗證自己的邏輯吧 聽一個老師講的


不少人說我腦子快,可我知道不是的。要真跟人拼神經元的話,我大概只能算勉強及格。上高中時,鄰居一個很事兒B的大嬸買了套智商測試題,到處張羅著給人測量。要是不如她兒子,她就會很同情地說,別累著你家孩子啦,啥人啥命,早點找工作吧;要是比他兒子高,她就會很嚴肅的說,上不了清華可對不起你這腦子啊。母上被她安利得不堪其擾,讓她來給我測,成績很寸,130+,跟她兒子差不多,我心裡想,這次你該沒什麼話講了罷?

她略做思索,蛋蛋道,「你這輩子最多碩士到頭了。」

我就沒見過這麼討厭的人,因為真讓她蒙對了。

我其實反應速度很慢,但我有一個被動技能,就是意識續命。被動技你知道吧?沒CD的,如影隨形的,比瞬發還要瞬發的。不知道別人怎樣,兄弟活了半輩子,除了偶爾喝斷片的幾次,慢如蝸牛的腦子一直在不由自主地旋轉。某個主題被環境誘發出來之後,就會自動進入續命模式,即使我不主動去想,它也會自己不停地在我腦子裡尋求答案(所以如果教材編得沒有邏輯性的話,我會看得非常痛苦,因為近乎隨機崩散的思路會像鉛鍋里的爆米花一樣漸漸把我腦袋填滿,然後我就開始一遍一遍地宕機)。即使是睡眠,我也天天做夢,極少會出現無意識狀態,從來都是做夢做到尿憋醒。

和人交流時,如果是那些爆米花問題,我總是瞬間就能給出答案,這時人們就會說我腦子快;而還是生玉米的那些,由於我沒有急智,又不夠果決,就會在若干選項上躊躇很久,遲遲給不出回應,這時人們就會說我讀書讀傻了。

這個回答其實文不對題,只是想通過自身案例提醒一句:智商得分不一定能與一個人的外在表現掛鉤,更無法通過智商評定確認一個人的思考速度和思維模式,尤其是測試年齡比較晚的,因為所有的智商測試內容所反映的能力都可以後天訓練。我略高於平均水準的分數,大概要有一多半歸功於學校給我的教育。裡面好多題目給沒見過世面的小孩子做才管用,而受過系統訓練的人看了開頭就知道後面要拉什麼屎,這種玩意有多大說服力實在不好講。

我並不太羨慕只是單純腦子快卻不念書的人。快如閃電的念頭,也可以快如閃電的犯錯。剎車不及是要翻車的。

————————

回應一下評論區的打臉。

人是被後天構造出來的生物,流晶智力都可以訓練,而且是一體的,並不存在單純的流體智力,生理基礎是遠遠不夠的,只看神經生理的話我大概只有七十分。智商測試這東西,得分低了比高了有意義。測智商不是為了看自己有多聰明,而是為了看自己有多傻,需不需要換學校。非醫學目的的測量有濫用的嫌疑,得了高分沾沾自喜人之常情,只是高興之餘,還是應該將這種積極情緒轉化為學習的動力。

答案又添了幾句話,以防有些智商溢出讀書萬本的大神倒著理解。

最後還是免責聲明,以上都是本人的偏見,不要跟我要參考文獻。


不知道智商算不算高。

我思考問題可以不用語言,全部用抽象符號思考,過程是自己也理解不了的,但是得到答案後可以轉化為具象符號。


謝邀。

我智商很低,100上下。

所以我的意見沒有參考價值。

而且我不思考,我只是傾聽後台的結論。


對人:總覺得在和別人說話的時候自己腦中不僅有對將要說出的話的詞語選擇字序調整語氣把握還會根據預期到的對方感受和觀察到的對方表情即刻調整內容和表達方式

自己:多線程 + 多維度


想了解高智商的心理,資優,天才等相關問題,可以參考Linda Silverman的「Giftedness101」

歷史上的著作有:Galton的「Hereditary Genius」,Simonton的「Origins of Genius」,children above IQ 180(但是此研究建立在Stanford-Binet,這個測試沒有normed properly,所以測試出的結果普遍偏高,目前已經廢棄。) 也是值得一讀的。

真正對智力感興趣的朋友們,與其把關注點聚集在「智商」這概念的本身,如何增高分數,不如深入了解一下其背後的記憶(memory),認知(cognition)和意識(consciousness)的問題。圖書館有很多相關的書籍,也容易找到。

看到幾個人的回答,估測這裡99.99%的人沒有經過正規智商測試。隨便找個網站點幾下看到數字就滿意了,人們普遍傾向於看到自己想看到的結果,沉浸在虛無的優越感或自卑感中而不是搞清問題本身,因此人99.99%的溝通都是無效的因為站的基點就已經歪了。頭腦中沒有足夠的有效信息就隨意代節奏。

-------------------------

又來了一個搞笑的, @黃晝

上高中時,鄰居一個很事兒B的大嬸買了套智商測試題,到處張羅著給人測量。
....讓她來給我測,成績一般,130+,跟她兒子差不多。

1.正規智商測試是需要專業人士interpret寫報告的分析的,需要用專業軟體,分析寫報告大約需要三天左右。

2.最後的結果是幾個區間,不是一個單一的區間。

3.通過網上價格來看,價格最低的basic kit $1,239.45, record form $135, response booklet $85 + $52.8 外加答案約$500, 總計約 $2000,這筆錢對普通人家不是一個小數目,我不相信一個非專業人士會花錢去買,並且如此慷慨免費給大家測,還花時間去寫報告分析。

另外,

智商得分不一定能與一個人的外在表現掛鉤,尤其是測試年齡比較晚的
更無法通過智商評定確認一個人的思考速度和思維模式,尤其是測試年齡比較晚的,
因為所有的智商測試內容所反映的能力都可以後天訓練。

且把「思考速度」作為processing speed,它是流體智力的組成成分,你所說的外在表現,是晶體智力。正規的智商測試WAIS同時測量performance scale和verbal scale。working memory capacity和reaction time是與流體智力緊密相關的,verbal scale用來測量晶體智力。verbal iq每個問題也是有嚴格的記時的。

而reaction time一般在young adulthood到達頂峰,然後持續降低,這種下降也許與右小腦局部腦萎縮有關。測試年齡比較晚的,反應時間會增加,這種純粹的反應快慢是和任何經驗教育都無關的。因為如果你連智商基本測量的東西都不了解,可見你做的並不是正規的智商測試。

我其實腦子很慢,但我有一個被動技能,就是持續性思考...
我略高於平均水準的分數,大概要有一多半歸功於學校給我的教育...

如此,後面說的一切都沒有意義,還有誤導的嫌疑。

-------------------------

看某匿名用戶答:

「說說自己。首先,我智商測試的成績很高;其次,學習成績還不錯。
也許,我勉強算是高智商吧。
日常生活中,我的頭腦反應不僅不快,而且明顯要比別人慢半拍。」

首先,任何的正規的智商測試,都是有其測試的不同分支,內容側重雖然有所不同,但每個測試都有其固定的測量標準。比如Stanford-Binet

智商是幾個數字區間,每一個智商測試都有其特定評判標準,沒有什麼「勉強算」的。而且不同的subtest針對不同的內容,哪項高?哪項低?有人空間智商高,有人語言智商高,有人短期記憶好。泛泛說一個「智商高」,然後丟出日常反應速度慢作對比,可見其邏輯有問題。

「成績還不錯,」,「勉強算」。這種模糊的表達說明答主對自己的智商並不自信。表達不精準,說明答主的vocabulary也很有限。

再看

日常生活中,我的頭腦反應不僅不快,而且明顯要比別人慢半拍。
如果只是日常生活交流,我相信自己給別人的感覺是有點呆,有點傻,
絕不是一個反應敏捷思維發達的聰明人。
然而,只要有思考的時間,我分析問題通常會比其他人更深入,更全面...
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只要有時間,就能一直推算下去,
因此,下棋下得越慢,我贏棋的概率就越高。
說到這裡,你們也能看出來了,我並不是一個」聰明「人,
所謂的高智商也僅僅只有在做智商題或者考試的時候才能表現出來,平時反而是一個很笨的人。
無論是日常生活中的談吐交流,或者工作中遇到問題,我都沒有表現出任何思維上的靈敏性。

看這段話,作者絲毫沒有意識到上面的邏輯錯誤,依舊在重複。更不知其意欲表達什麼。

「我的頭腦反應不僅不快,而且明顯要比別人慢半拍。」

「呆,有點傻,

絕不是一個反應敏捷思維發達的聰明人。」

「日常生活中的談吐交流,或者工作中遇到問題,我都沒有表現出任何思維上的靈敏性」

相同內容,作者重複次數太多,重複的原因:

1.作者已經忘記之前講過(短期記憶差),2.著重強調。

重點強調之下,更反映出作者思維的條理欠佳,況且思考「深入」與否和反應速度短期記憶沒有聯繫,前後邏輯矛盾。

「所謂的高智商也僅僅只有在做智商題或者考試的時候才能表現出來」

從上面的分析,答主並沒有做過權威智商測試題,所以validity存疑。

那麼只剩下「考試成績」這一點了,成績是全市Top1%呢,還是學校Top1%?並沒有明確答覆。

答主用出「所謂的高智商」說明答主並不相信高智商,也不相信其作用,或曰對高智商的輕視,因為答主

「平時反而是一個很笨的人。

無論是日常生活中的談吐交流,或者工作中遇到問題,我都沒有表現出任何思維上的靈敏性。」

首先答主通過「好成績」來默認為自己是高智商,在這種前提下,他顯然是意識到了自己智力水平不足的,於是把時間花在鍛煉上。既然不相信/輕視高智商,何必要鍛煉呢?說明答主對智商還是在意的,既然把時間花在這個上面,把反應能力提高了又說「所謂的高智商」,反而強調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反應遲鈍。邏輯是很奇怪的,按照這個思路再無數次鍛煉日常生活中的事情,反應能力自然就快了。

然後,他又說

「腦補?」這不是你前面自己說的嗎?珍愛生命,遠離弱智......

一個人的反應速度。無論是日常生活中的瑣屑還是思考學術問題,都是一樣的。感官接收信息,大腦處理分析,作出判斷指揮四肢去做事。反應迅速的人做什麼都是快的,也許做錯,但也是快的。反應慢的人也許思考很久得出結論,與快的人對比,除了時間的差異,就是對錯的分別而已。

綜合全篇的表達可以看出,答主的邏輯能力和組織語言的能力不行,總其表達的內容本身看,其processing speed和short-term memory也都是不行的。

目前比較權威的智商測試有Wechsler Adult Intelligence Scale (WAIS)和Stanford–Binet Intelligence Scales

這是WAIS-IV的組成部分

(圖來自wikipedia)

每一項考察的內容如下

(圖來自wikipedia)

從上面的表中可以清晰地看出,processing speed和working memory所佔比重。韋氏成人智商測試第四版相比第三版刪除了完成圖片、排列圖片、事物組合等項目,修訂了數字排序,數字回憶等項目,加強了工作記憶和處理時間的測量。網上測試的普遍不準的原因:

1.不全面

2.不計時

只看對錯忽略了時間因素是測不出來工作記憶和處理時間的,而二者恰恰是流體智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對比Stanford–Binet,同樣有fluid reasoning,quantitative reasoning和 working memory.

(圖來自wikipedia)

迄今為止在下做過的所有的認知能力的測試無一例外都是計時的,還有的單純測驗反應速度。真正高水平的智力角逐中,0.幾秒就是很大的差距,從來就沒有什麼「偶然失誤」,毫釐就是千里。但人們普遍認識不到差距,也不願承認這一點,因為人對事物的認知是建立在自身的經驗下,超越其認知的只有一片空白。就像聽不懂的英文單詞就是空白,只能從幾個已知的單詞推測一句話的意思。同樣,人積累的知識越多,就越能理清前因後果,明白事物間內在的聯繫,從而更清晰地認識這個世界。

-----------------------------

一直到30歲,我都沒有發現自己的思維方式與別人有什麼不同,或者說,我從來沒有去注意過。
在我還只有4歲的時候,就被周圍的人當作是天才,
我表現出了遠比一般孩子強得多的知識接受能力。
從小到大,在老師和同學的眼中,我都是「最聰明的學生」,
不用付出多少努力也能輕鬆在學業上碾壓其他同學,哪怕進入號稱天才雲集的頂尖學校,依然如此。

說得過份一點,30多歲了,我似乎還是連日常生活都不能自理的樣子,
連過馬路都讓人不放心(腦海中在思考其他問題)。

「老師說」,「父母說」,「周圍人說」,這是非常主觀的評價。

到30歲了,答主依舊在津津樂道這些人的評價,可見其沒有除了學習成績之外的建樹(某單一學科的獎也沒有??就連學習成績,答主也未明說??)。按照這個發展規律,應該早已發現自己感興趣的領域,並達到專家水平,在頂尖期刊發表論文,各種發明專利拿到尋常的節奏。可是到30歲了,答主仍然每日在努力思考問題,甚至還影響了日常生活。智商已經是below average了。

另,既然答主拋出了天才這個詞,天才的一個重要標誌就是eminence, 30歲了還沒有任何客觀的成績,反而用缺陷來突出與眾不同。

我猜測可能的原因是我的某些神經受損(遺傳缺陷或發育不良)。
我天生有身體顫抖的毛病,非常嚴重,寫字時手會抖得很厲害
(特別是情緒稍微有點激動的時候),需要極力控制才能勉強將字寫好。

「猜測」,「可能的原因是」,既然有功夫猜測,答主何必不去醫院查查是否有癲癇?

綜上可見,這位答主連基本的認知都有問題。

當然了,答主如果想尋找自我,大概可以往Twice exceptional上面靠一靠,可能幼年時是一個聰明的孩子。應該被送進gifted program...可是就目前表現出來的認知水平實在令人無法恭維。


這已經不是釣魚了,這是波紋疾走炸魚大法啊


高中時測的140,我知道有大神說這個智商簡直是豬腦子,可是感覺還是比平均值高一點點啊

生活沒什麼異樣,不出眾

但是感覺自己的思維模式有點奇怪全是動畫

就是畫面感特彆強的那種,感覺就像是看電影

比如看到個電路圖,腦子裡就是一個正在工作的電路,燈泡在哪裡閃閃發光的樣子。同樣看到一堆電線,腦子裡也會浮現出電路圖

看地圖,腦海中會浮現很明顯的三維畫面,就像是谷歌街景,即使在陌生的地方,也很少迷路。而且腦海中浮現的畫面,往往和實際景象差別不大(結構,你要讓我看地圖猜這家店的Logo,我還真沒內能力。看地圖喜歡先看衛星地圖

邏輯思考時,腦海中會出現導圖

能利用各種不相干的工具,利用各種周遭環境

特別喜歡思考,感覺特別爽,但又特別懶,能用腦子想的,絕不動手做。口嗨狗就是我。

注意力並不容易高度集中,開始想關注一個問題,後來慢慢的就關注了一堆問題。你們看我知乎動態贊了各種領域,其實都是看一個問題然後腦洞大開跳躍出來一堆。然後搜索,然後贊,我能從看怎麼煎出一個漂亮的蛋一直研究到雞的生殖蛋白質的變性各種化學反應熱能轉化到哲學,直到因為餓了沒精力思考了起身去廚房打出一個失敗的蛋。

基本上就醬


因為不想被朋友看做太裝逼匿了

有一次閑著沒事在睡覺時候腦子裡自己按照計算機原理學的知識做了一個簡單的處理器。。結果算的極慢。。做夢時候還夢見在運行。。

學習神探夏洛克第三季最後一集裡面記憶宮殿的思路掃描了幾本書放在書架上。閉上眼可以翻翻。。。

思考時候可以很爽。比射精還爽。。。


分頁阅读: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