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特等東方教會如何看待天主教教皇?

科普特教會_百度百科

其他的成員據說還包括敘利亞教會,亞美利亞教會,衣索比亞教會等。

他們對羅馬天主教教皇這個角色的官方立場都是什麼呢?


以下的內容基於科普特教宗謝努達三世(Pope Shenouda III of Alexandria)的教導,並由他的弟子瑪科斯·哈納神父(Father Markos Hanna)所編撰:

左:教宗 右:神父

公元1054年在基督教會的歷史上無疑是一個悲劇性的時刻,自那時起,曾經可敬的舊羅馬教會從這至一、神聖、傳自宗徒的大公教會分離而去,並以「教化皇首席權柄」的歪理不斷地蠱惑著整個西方世界。它不僅就此自斷於基督的教會,至今還企圖使正統基督徒們接受它那對「首席權」荒謬絕倫的主張。

我們所堅信的是,舊羅馬的主教從未被奉為一個至高無上的權威和教會不可錯的首領,只有每個主教唯獨是他轄下教會的頭首與領袖,且只受絕不可紕謬的普世教會的仲裁及教會會議法令的約束,依歷史明鑒,舊羅馬的主教完全同樣受制於這條神律。

惟有吾主基督獨是教會的永恆君首和不朽的頭領,因為他是身體──教會的頭(哥羅森書1:18),在祂飛升入天之時曾對祂的門徒們許諾道:看!我同你們天天在一起,直到今世的終結(瑪竇福音28:20)。亦如宗徒們見證所言:聖神既在全群中立你們為監督,牧養上主用自己的血所取得的教會,所以你們要對你們自己和整個羊群留心(宗20:28)。「為此,你們應互相安慰,彼此建樹」(得撒洛尼前書5:11)。那賜萬恩的主,即在基督內召叫你們進入他永遠光榮的上主,在你們受少許苦痛之後,必要親自使你們更為成全、堅定、強健、穩固(伯多祿前書5:10),也要賜予那些所有斷絕和遠離在祂獨一聖、大公正統信友的羊棧外的人,以祂恩寵的真光照耀之,啟明之,並得昭其真知。

唯有基督是教會的頭

唯有當舊羅馬的主教最終放棄他自封極權首席的無理立場,回歸到歷史上被稱為"平等中的首席primus inter pares)」這作為諸眾古老宗主教區之榮耀首席的位列上,爾後,舊羅馬才有望與正統教會重獲共融。直到那榮福的一天到來之時,神聖的正統教會都將不懈而完滿地持守「從前一次而永遠傳與聖徒的信仰」,使它免受任何歪曲和玷污。

天主教徒們(Papists)憑藉一部著於第二世紀的託名文獻《偽克雷孟書集》(Clementine literature),有意把聖伯多祿宗徒想像 為舊羅馬教會的創立者和第一任司教。但聖福音書早就提及過相關的內容,據其所示,聖伯多祿宗徒在耶路撒冷宗徒會議中就與其他宗徒平等而論,由致迦拉達人書信所示,有一次他甚至還被聖保祿宗徒當面反對斥責了(迦拉達書2:11)。

此外,天主教徒他們自己非常清楚,宗座官方與早期教會及在正統信仰精神光照下的神聖傳統偕同無一例的外所有教父們,在對其常援引的這段福音經文「你是伯多祿,在這磐石上,我要建立我的教會」(瑪竇福音16:18)的詮釋上存在極大的差異;上主將祂那決不能被陰間之門戰勝的教會建立在這不可撼動的基石之上,而這磐石一直都被寓意地解釋為聖伯多祿宗徒對主耶穌真摯的宣信,即「你是默西亞,永生上主之子」(瑪竇福音16:16)。佇立於這信仰和宣信之上, 諸位宗徒同他們後繼者們對那賜人生命之福音的宣講逐不可被動搖。

由此,那曾被提進入神國的聖保祿宗徒受到神聖的默感也明顯同樣地理解這條神聖經文,並宣告道:

按照上主所賜給我的恩寵,我好象一個精明的建築師,奠定了根基,其他的人在上面建築;但是各人應該注意怎樣在上面建築,因為除已奠立了的根基,即耶穌基督外,任何人不能再奠立別的根基。(格林多前書3:10,11)

在另外一個角度上,聖保祿還稱所有的宗徒和先知們同是築建在基督及全體信友內的根基,這即是說,組成基督奧體的所有成員便是教會(哥羅森書1:24);當他向厄弗所人寫信去時說道:

所以你們已不再是外方人或旅客,而是聖徒的同胞,是上主的家人,已被建築在宗徒和先知的基礎上,而基督耶穌自己卻是這建築物的角石。(厄弗所書2:19,20)

如此可見,自天而承啟的宗徒們、當然還有堅定持守宗徒傳承的諸聖教父,在他們論及上主教會的根基和君首的教導內,絕不可能構想或給出任何類似「伯多祿至高宗徒權」和「舊羅馬主教極端威權」的概念;對於聖福音的那段經文,教父們亦無法做出任何其他在教會看來完全陌生,且既能真實還能正確的解釋;聖伯多祿宗徒在舊羅馬的傳道活動幾乎不見於史記,但作為外邦人之使徒的聖保祿,卻由他的門徒所佐證,他在舊羅馬的宣道活動卻是其時眾所周知的,舊羅馬教會大體上可謂是由聖保祿所親建而非聖伯多祿(宗28,15;羅15:15-16;費1:13)。有鑒於此,諸位教父甚不會依己私見肆意發揮,編造出據天主教所稱「舊羅馬主教至高權柄受聖伯多祿宗徒親傳」這種新奇的謬信。

左:聖伯多祿宗徒 右:聖保祿宗徒

(一) 誰是最大的?

他們來到葛法翁,進到家裡,耶穌問他們說:「你們在路上爭論了什麼﹖」,他們都默不作聲,因為他們在路上彼此爭論誰最大。耶穌坐下,叫過那十二人來,給他們說:「誰若想做第一個,他就得做眾人中最末的一個,並要做眾人的僕役」。(瑪爾谷福音9:33-35)

在這裡我們需要注意,基督並沒有指任十二宗徒中的任何一位為整個宗徒團體的領袖和長上,卻訓誡說「誰若想做第一個,他就得做眾人中最末的一個,並要做眾人的僕役」。位居首位便是要去服侍眾人,而非自身受服侍,這正是福音表達出來的全新理念。

在《路加福音》第22章24-27節處寫道

在他們中又起了爭論:他們中數著誰最大?耶穌給他們說:「外邦人有君王宰制他們,那有權管治他們的,稱為恩主;但你們卻不要這樣:你們中最大的,要成為最小的;為首領的,要成為服事人的。是誰大呢?是坐席的,還是服事人的?不是坐席的嗎?可是我在你們中間卻像是服事人的。」

從這裡我們也可以看到,基督從來無意劃定十二宗徒中的任何人來擔任他們的首席或統御者。

"可是我在你們中間卻像是服事人的"

(二) 聖伯多祿認信耶穌為基督:

耶穌來到了裴理伯的凱撒勒雅境內,就問門徒說:「人們說人子是誰?」

他們說:「有人說是洗者若翰;有人說是厄里亞;也有人說是耶肋米亞,或先知中的一位。」

耶穌對他們說:「你們說我是誰?」

西滿伯多祿回答說:「你是默西亞,永生天主之子。」

耶穌回答他說:「約納的兒子西滿,你是有福的,因為不是肉和血啟示了你,而是我在天之父。

我再給你說:你是伯多祿(磐石),在這磐石上,我要建立我的教會,陰間的門決不能戰勝她。

我要將天國的鑰匙交給你:凡你在地上所束縛的,在天上也要被束縛;凡你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被釋放。」(瑪竇福音16:13-19)

基督向聖伯多祿所做的許諾是指向全體牧者而說的,這表明當基督向聖伯多祿一人恩許權柄時,他是代表著他的同儕們,也就是整個宗徒團體作為一體來領受這恩賜的。

(此處援引的是19世紀法國從天主教皈依拜占庭正統基督教會的弗拉基米爾·歌德神父?Vladimir Guettée?的著作《論教化皇制》?The Papacy?)

基督將祂的教會所建立於其上的磐石,實是「你是默西亞,永生天主之子」這句宣信,因為吾主絕不可能將祂的聖教會建立於某個終將逝去的凡人身上,否則,祂的教會豈不是也隨之一同化為烏有!

耶穌基督已然宣告普世,祂自己正是由眾聖先知所預指的那「磐石」。祂在《瑪竇福音》21:42/《路加福音》20:17 中問道

「匠人棄而不用的石頭,反而成了屋角的基石;那是上主的所行所為,在我們眼中,神妙莫測」的這句經文,你們沒有讀過嗎?,

在《路加福音》20:18中祂繼而論說

凡跌在這石頭上的,必被撞碎;這石頭落在誰身上,必要把他壓碎。

聖保祿宗徒在《格林多前書》10:4中提及基督就是那「磐石」

都飲過同樣的神飲;原來他們所飲的,是來自伴隨他們的神盤石:那盤石是基督」。

聖伯多祿在他的第一封書信中訓導這同一真理:

『匠人棄而不用的石頭,反而成了屋角的基石』(伯多祿前書2:7);

一塊絆腳石,和一塊使人跌倒的盤石(伯多祿前書2:8)。

耶穌或伯多祿,誰才是這磐石?

1.建於磐石之上:

所以,凡聽了我這些話而實行的,就好象一個聰明人,把自己的房屋建在磐石上

(瑪竇福音7:24)

2.建於磐石之上:

你們為什麼稱呼我:主啊!主啊!而不行我所吩咐的呢?凡到我跟前,聽了我的道理,而實行的,我要給你們指出,他相似什麼人:他相似一個建築房屋的人,掘地深挖,把基礎立在盤石上...

(路加福音6:46-48)。

(三) 派遣十二宗徒:

「耶穌叫來十二門徒,開始派遣他們兩個兩個地出去,賜給他們制伏邪魔的權柄,囑咐他們在路上除了一根棍杖外,什麼也不要帶:不要帶食物,不要帶口袋,也不要在腰帶裡帶銅錢;卻要穿鞋,不要穿兩件內衣。」(瑪爾谷6:7-9)

最終請注意這裡我們的主還是沒有給宗徒們指派一個統領,但祂親自召叫來祂的十二門徒,派遣他們而去。

祂是眾先知所預言的「磐石」

(四) 聖伯多祿的三次背主和皈依:

那時,西滿伯多祿同另一個門徒跟著耶穌...伯多祿卻站在門外...那看門的侍女對伯多祿說:「你不也是這人的一個門徒嗎?」他說:「我不是。」(若望福音18:15-17)。

西滿伯多祿仍站著烤火取暖,於是有人向他說:「你不也是他門徒中的一個嗎?」伯多祿否認說:「我不是」,有大司祭的一個僕役,是伯多祿削下耳朵的那人的親戚,對他說:「我不是在山園中看見你同他在一起嗎?」,伯多祿又否認了,立時雞就叫了。(若望福音18:25-27)

聖伯多祿否認了主總共三次。

吾主耶穌重建聖伯多祿的門徒身份:

吃完了早飯,耶穌對西滿伯多祿說:「若望的兒子西滿,你比他們更愛我嗎?」伯多祿回答說:「主,是的,你知道我愛你。」耶穌就對他說:「你餵養我的羔羊。」

耶穌第二次又問他說:「若望的兒子西滿,你愛我嗎?」伯多祿回答說:「主,是的,你知道我愛你。」耶穌就對他說:「你牧放我的羊群。」

耶穌第三次問他說:「若望的兒子西滿,你愛我嗎?」伯多祿因耶穌第三次問他說:「你愛我嗎?」便憂愁起來,遂向他說:「主啊!一切你都知道,你曉得我愛你。」耶穌對他說:「你餵養我的羊群。」」(若望福音21:15-17).

當聖伯多祿否認了主後,他就喪失了作為祂門徒的身份。之後,耶穌在託付他及其他宗徒司祭職權之時,耶穌先恢復了伯多祿的宗徒身份及與祂的關係。於此,基督詰問伯多祿對祂的忠愛,遂命他要餵養和牧放自己的羊群,以呼叫他來「跟隨我」(若望福音21:19)的方式,讓他重拾宗徒職分。

(五) 所有宗徒共同受賜司祭職

接著,耶穌又對他們說:「願你們平安!就如父派遣了我,我也同樣派遣你們。說了這話,就向他們噓了一口氣,說:「你們領受聖神罷!你們赦免誰的罪,就給誰赦免;你們存留誰的,就給誰存留。」」(若望福音20:21-23)

(六) 聖伯多祿、聖保祿、聖巴爾納伯及其他宗徒共席聖雅各伯宗徒主持的耶路撒冷會議:

有從猶太下來的幾個人教訓弟兄們說:「若是你們不按梅瑟的慣例行割損,不能得救」。保祿和巴爾納伯同他們起了不少的爭執和辯論;大家就指定保祿和巴爾納伯,與他們中的幾個人,上耶路撒冷去見宗徒和長老,討論這問題。

隨後,聖雅各伯宗徒提出了對宗徒會議的決議

因此,按我的意見,不要再加給由外邦歸依天主的人煩難,只要函告他們戒避偶像的玷污和姦淫,戒食窒死之物和血。(宗徒大事錄15:1-21)

最終的定論是由身為耶路撒冷首任司教兼宗徒會議首席的聖雅各伯宗徒裁判的,聖伯多祿僅作為與會會眾的一員而發言,他甚至都不是其中的領席者,且還位居他人之後。聖雅各伯宗徒作為此會議真正的首席,是他對會議討論做了總結,並欽定會議的結論。

是以,眾宗徒從未認為聖伯多祿其個人竟能是教會的基石。因此,教化皇的擁護者們對那段著名經文「你是伯多祿磐石(The Petrus)」的歪曲解讀,是與在教會傳統中對聖福音的詮釋背道而馳的。

舊羅馬的教會究竟何人所建?聖伯多祿還是聖保祿?

反而他們看出來,我是受了委託,向未受割損的人宣傳福音,就如伯多祿被委派向受割損的人宣傳福音一樣,因為,那叫伯多祿為受割損的人致力盡宗徒之職的,也叫我為外邦人致力盡宗徒之外(迦拉達書)2:7-8

此我們所知,聖保祿是外邦人的宗徒,而聖伯多祿是為「受割損者」(猶太人)的宗徒。

寫給迦拉達教會的書信成書於公元56-57年間,距公元40年聖伯多祿給外邦人科爾乃略施洗已是16年之後,而信中仍未提到聖伯多祿成為了外邦人的使徒,伯多祿宗徒為作為外邦人的科爾乃略施洗只是孤例

聖保祿宗徒在寫給羅馬人的書信中,向我們提及了他對聽了他的宣講並受他服侍的羅馬信友們的職責,也說到羅馬的信友們在基督之愛中的關係和相互事俸。

聖保祿在羅馬的福傳宣講:

我們進了羅馬,保祿獲准與看守他的士兵獨居一處,過了三天,保祿便召集猶太人的首領...

(宗28:16,17)

當時正是在公元60年,羅馬人似乎對基督信仰所聞不多,為此「保祿在自己賃的房子里,住了整整兩年,凡來見他的,他都接待,他宣講天主的國,教授主耶穌基督的事,都非常自由,沒有人禁止」(宗28:30,31)

這兩年之中,在聖神的恩寵的幫助下,聖保祿宗徒足以建立起羅馬的教會,並無阻地牧養在羅馬及其他城市的教友,直到他在公元67年尼祿皇帝治下為主致命。

並且專在沒有認識基督的地方傳布福音,引以為榮,免得我在別人的基礎上建築

(羅馬人書15:20).

從這裡我們可以推斷,聖伯多祿宗徒並沒有在羅馬宣講或建立羅馬的教會,緣此聖保祿宗徒才在那裡駐留了兩年,以宣講天主的國和教授主耶穌基督的事。

聖伯多祿何時抵達羅馬?

聖伯多祿宗徒將他大部分的時間奉獻於在東方的宣講活動,所以當他在猶大(Judea)的事務完成後,他便去了安提約基亞(Antioch),之後是本都(Pontus),迦拉達(Galatia),卡帕多細雅(Cappadocia),亞細亞和彼提尼雅(Bithynia)。

「耶穌基督的宗徒伯多祿致書給散居在本都、迦拉達、卡帕多細雅、亞細亞和彼提尼雅作旅客的選民」(伯多祿前書1:1)

儘管在聖經中沒有一處提到過聖伯多祿去了羅馬或牧養那的教會,但由聖傳承所傳,我們相信在約公元67年或早許,他在尼祿治下於羅馬為主殉道。

(七) 關於聖伯多祿的一些事實:

1. 在公元44年時,聖伯多祿被拘留在耶路撒冷,因此在那時他勿能前去羅馬。

2. 公元45年時喀勞狄凱撒驅除了在羅馬的所有猶太人和基督徒,在《宗徒大事錄》18:2就提到了這次事件。所以這又一次證明了聖伯多祿當時不可能身在羅馬。

3. 到了公元50年時,他出席參加了耶路撒冷的宗徒會議,由此他無疑沒能身赴羅馬。

4. 聖保祿宗徒在公元54-58年之間向羅馬人寫信詢問前去為他們宣講福音的機緣,這也正是表明其時聖伯多祿宗徒並沒有在羅馬向羅馬人宣講過福音,否則聖保祿就不會為此向他們著信相問了。

5. 當公元58年聖保祿宗徒致信問候羅馬人時,他在信中問候提及了20個人同兩個家族,但聖伯多祿的名字並未出現在信中,這便指明了聖伯多祿那時並不在羅馬。

6. 聖保祿宗徒於公元60年抵達羅馬,福音(宗28:1-31)卻並未記載他與聖伯多祿宗徒在此相見,而他召集會見的是當地猶太人的領袖們。在此亦證實了即便是那時,聖伯多祿仍沒前去羅馬向猶太人(如上提到他是「猶太人的使徒」)宣講耶穌基督。

7. 在為羅馬人宣講福音到之後的兩年內,聖保祿宗徒一直留居於此(62/63AD),這也就意味著倘若之後聖伯多祿宗徒趕赴到了羅馬,恩受上主聖神的助佑和聖保祿的不懈努力,羅馬的教會已然為聖保祿宗徒所建立於此。

8. 最後,我們為此可以相信教父奧利振所言,聖伯多祿宗徒來到羅馬(約65AD),之後便在那裡被釘上十字架為主殉道。

聖瑪爾谷宗徒

(八) 聖瑪爾谷和羅馬教會:聖瑪爾谷宗徒與保祿宗徒同在羅馬

1. 我的囚伴阿黎斯塔苛問候你們,巴爾納伯的表弟馬爾谷也問候你們──關於他,你們已獲得了指示;如果他到了你們那裡,你們要接待他,還有號稱猶斯托的耶穌,也問候你們;受割損的人中,只有這些人對天主的國是合作的人,他們這樣的人才是我的安慰。(哥羅森書4:10,11)

聖保祿宗徒在是在此傳告聖瑪爾谷宗徒其時與他同在羅馬活動(聖熱羅尼莫提到在此正是聖史作者聖瑪爾谷)。

2. 為基督耶穌與我一同被囚的厄帕夫辣、我的合作者馬爾谷、阿黎斯塔苛、德瑪斯、路加都問候你(費肋孟書1:23,24)

我們在此處又可以見到,聖瑪爾谷宗徒的名字甚至在聖若望宗徒的名字之前被提及,與聖保祿宗徒為建立羅馬的教會同在一地活動。

3. 只有路加同我在一起。你要帶著馬爾谷同你一起來,因為他在職務上為我是有用的。(弟茂德後書4:11)

這裡提到,只有聖路加為伴的聖保祿宗徒急需更多的人力相助,所以他特別請求聖瑪爾谷前來與他一同共事。聖瑪爾谷隨他駐留在那直到聖保祿宗徒的殉道,在這之後,聖瑪爾谷宗徒又回到了亞歷山大里亞。因此,事實上是聖瑪爾谷宗徒還有其他人在聖保祿宗徒建立羅馬教會期間與他同工,而聖伯多祿宗徒並不在其中


另可參別處的力證:權柄的鑰匙


推薦閱讀:

天主教 和 新教 的主要區別是什麼呢?
基督教的聖徒符合聖經么?
天主教本篤會、多明我會、方濟各會和耶穌會有什麼區別?

TAG:基督教 | 東正教 | 天主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