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吉他必須在手上磨出硬繭子,是否科學?

最近剛剛開始學習吉他,和弦左手磨的特別疼,都腫了,老師說磨出繭子,就好了,這樣科學嗎?


感謝邀請!

假期是學習吉他的高峰期,昨天阿姨這邊接到的私信就有幾個小朋友在諮詢關於手指長繭的這個問題。沒關係,不要急,阿姨幫你們樹立學習的信心。

那麼,首先,阿姨來幫你分析一下,老師說的「磨出繭子就好了」這句話的幾層意思:

1,現在手疼是因為沒有繭。-------沒有繭

2,經過練習,可以讓手指尖有些繭。-------有繭的過程中

3,磨出繭子,皮膚有保護了,就不疼了。------有繭了

如果把這句話拆分成這三層意思,大家應該就很容易理解了,同時,這也等於是也代表了初學練琴的三個階段。在這三個階段我們應該怎麼做呢?阿姨再按照步驟給大家說一下吧。

1,剛開始,手上還沒有繭的時候。

我們剛開始接觸吉他,由於左右手做過的相應的練習非常的少,尤其是左手,日常處理的最複雜的運動大概就是協助右手,再不就打打字什麼的,可以說彈吉他需要按住琴弦那麼大的力度,就已經很難了。

在這個階段,還會出現一個障礙就是左手手指的獨立性問題,往往動了一個手指,其他的都想跟著動。左手的食指中指(1.2指),日常用的比較多,經常「能者多勞」,經常把無名指和小指(3.4指)的活兒搶去一半。

這個階段,是多多少少有些崩潰,有些懷疑人生的。吉他指板,僅方寸之間,自己的左手卻搞不定,別人遊刃有餘,自己卻舉步維艱!

你需要做的僅僅是:從心理上理性的正視這個「痛苦」的階段。練琴每練習十幾分鐘,休息半個小時。覺得手指尖疼了,有些紅,就休息一會,或者先做一會右手練習,等你的左手好一些了,再繼續練習。在如此往複的過程中,你的皮膚耐受力增加了,再適度延長一些練習時間。

這個階段,千萬不要心急,不要氣餒,試想,一個沒有練習過中長跑的人,跑800米就會累的汗流浹背。但是經過個把月的練習,每天多跑幾十米,很快就可以跑兩千米、三千米,也不會覺得特別吃力了。 跑步和練琴也是一樣的道理,如果沒有經過練習,一下子彈下來很難的曲子,一發猛力跑了馬拉松下來,那簡直是太高估自己了。

2,手上已經有了點繭。

經過第一階段的練習,左手已經稍微有了一點繭,也能夠按住琴弦了,你會感覺到,沒那麼痛了。老師讓練習的簡單和弦和基本音階,都可以掌握了,你會覺得突破了自我,很有成就感。

但是稍微上了一點點難度,就又難了,比如左手1指按兩根琴弦DM7。或者像G和弦跨度稍微大一些,又會覺得有點吃力了。但是,優秀如你,怎麼會被這一點困難難倒呢?你已經克服了第一階段,還會怕這點困難嗎?

3,已經有繭了。

經過了第一個和第二階段,你的左手已經有一些力度了,按琴弦沒那麼疼了。我們就進入了一個左右手配合的練習階段,你大概會提類似這樣的問題:

練吉他時,手指放手會導致出聲,這是什麼原因?怎麼來解決這個問題? - 知乎

優秀如你,看了這個回答,你就明白何為左右手如何配合了。

需要提醒小朋友們的是,一定不要刻意的去「磨」出手指上的繭,不能撓牆,不能撓人,不要嘗試除了彈琴之外的任何辦法,人工造繭。 造繭,當然也不是彈琴的最終目的。

嗯,經歷過左手的耐受力問題後,你迎來了左右手配合的問題,接下來你會意識到,左手的難度級別,僅僅是「僅此而已『。 』因為,更值得探究的右手演奏技巧,已經在在向你招手了。

感謝朋友們的信任!

祝孩子們假期愉快~

:)

------------------------------------------------------------------------------------------------------------------


其實換個說法你就更容易接受了。

初學者手指會疼,跟剛開始健身的人肌肉會酸痛,剛開始工作的人會不適應單位環境,剛到湖南開始吃辣的人會上火,這幾種情況並沒有什麼不同。

長出繭子,其實並不是一個目標,而是一個結果。手指疼的原因也不只是沒有繭,姿勢錯誤、發力不對等等,都會導致(至少是加重)手指的疼痛,我們的目標其實是將左手的按弦位置、發力動作、力度大小等基礎技巧練得更加熟練,而達成這個目標的同時,會得到「起繭子」這個附加的結果,順便解決疼痛問題。

並不是我為了「長出繭子讓手指不再疼」這個目的而練琴,而是我在達成「把琴彈好」的目的的過程中,手指經歷了由疼到不疼,由沒繭子到有繭子的過程。

是不是看起來「科學」多了?


您寫字嗎?


謝邀!繭子這個事是很正常的,剛開始細皮嫩肉的,沒有繭,必然要疼,繭出來了,疼痛變輕,再掉皮,再起繭,反覆兩三次就好了,以後就不會再疼了,但是長時間不彈琴還是要重新磨。

至於疼到什麼程度這個就不一定了,有人的原因,比如練習方法正確與否、練習量的多少;也有琴的原因,比如用的琴太差,弦距太高,張力太大,就會格外疼。用一定檔次的琴,手感調得好一點,疼還是會疼,但是不至於那麼可怕。


不是必須在手上磨出繭子,而是說,只要你一直玩,就一定會出繭子。。。


瀉藥。

個人覺得繭是彈吉他很必要的階段。

我個人總結一下,學吉他有兩個比較容易放棄的階段。

一個是剛學的時候,手指按弦疼的受不了…放棄了

再一個是學習大橫按,死活按不實,放棄了。

當然放棄的理由我還能找出個千萬個:今天天氣不好,王者農藥沒有贏,祖國尚未統一等等…

總的來說,按出繭是很必要的,但很快就能按出來…加油↖(^ω^)↗


非常不科學。

初學者一般會磨出繭子,因為垂直壓弦的過程中,很難做到垂直抬起手指。因此在運指的過程中,會造成手指與琴弦的橫向摩擦,形成手繭。特別在大跨度的練習時,橫向摩擦更明顯,民謠琴較細的鋼弦也會加大這種摩擦。

此外,由於手指不夠放鬆,壓弦時,會過度用力,導致琴弦在手指上留下較深的壓痕,導致疼痛。

事實上,隨著水平提高,手指放鬆,手指獨立性增強,四個手指的壓弦力度都會保持在剛好能壓住,卻不過度用力,這個力量實際是很小的,幾乎不會勒到手指。運指過程中的橫向摩擦也會明顯減少,因為這種摩擦,會讓琴弦發出字兒~字兒~的聲音,非常影響演奏。為了避免雜音,讓彈琴盡量乾淨,會儘可能地垂直壓、松。

然而,初學有手繭很難避免,可以多練基本功,減少錯誤操作,讓手繭不再形成。練習時,可以用砂紙打磨手繭,保持手感。時間久了,水平高了,手繭部分,會形成厚厚軟軟的肉墊,而不是硬硬的角質層。

完。


玩了十幾年的我負責任地告訴那些說彈久了就不會長繭的半桶水吉他愛好者說:那是因為你玩的次數少,玩的時間少,只會按幾個和弦在新手面前裝下逼,你試下彈主音,保證你幾天就手指頭磨平。

所以,壓根不算入門的吉他愛好者就別在這裡誤導新手。

吉他愛好者的手指無非是這種過程:

手指痛——太賣力練習造成手指起水泡——水泡消掉留下繭(這個時候手指不痛了,有一層繭保護著)——太久沒碰吉他了(繭會在手指多次碰水,加上皮膚修復,會脫皮更換上新的皮膚)——手指痛(手指回到沒玩吉他前的狀態)——起泡——泡消——繭——循環

不管你是吉他大師還是菜鳥,彈吉他就一定會有繭,除非你戴了手指套。

還有,按和弦的話,繭可能會比較長時間才會有,彈主音的話,幾天就把手指尖磨平了。

估計那些說不會長繭的,也就只會玩下按按和弦的基本功吧

------------------

我現在手指頭還在起繭狀態,中指跟無名指最嚴重,一層又硬又平又光滑的繭,摸起來好過癮


謝邀

不是彈吉他一定要磨出繭子,是彈的過程中會慢慢長出來的,是為了保護我們的手的。


你老師說的最終結果是正確的,磨出繭子就好了,但是也許他並沒有跟你指出正確科學的練習注意事項。

首先你要明白的是,彈吉他是一定會長繭的,而且你的手會經過「磨得紅腫」——「火辣辣的持續疼痛」——「指尖起皮脫皮」——「再次脫皮和疼痛」——「形成成繭子並且很光滑」這麼一個過程,這些過程都是你努力練琴付出的必經之路也是你光榮的軍功章,過程雖然看似辛苦,其實不用害怕,只要你安排合理的練習當時就可以在每個階段減輕程度,比如說1.剛開始學的時候練習量不要太大,假如你前三天每天練習半小時,後三天就每天練習40分鐘,不要太逞強。2.每次練習不要連續長時間練習,中間多穿插休息,比如你這一天計劃一共練習2小時,分成上午半小時。中午半小時,下午半小時,晚上半小時,而且每間隔15分鐘休息10分鐘,多活動活動手指關節按摩按摩指尖放鬆。勞逸結合不逞強是初學者必須要注意的防止受傷的要素,即使有手疼和脫皮也會輕微很多。隨著時間推移,你的手指會越來越耐磨,大概持續一個月你就會明顯感到不那麼容易痛苦了,然後適當增加練習量,同樣還是不要過度逞強。

有必要提醒一點的是,手疼和脫皮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起泡是可以避免的,我有很多學生確實就彈得很好而且從來不起泡,因為我都幫他們安排練習和休息的規劃。

最後一點你也要看看你的琴的手感怎麼樣,這一點也會影響你的手指體驗,如果琴弦太高就去調低,如果是張力大的磷銅弦可以換成張力低一些的黃銅弦,如果是012的規格的琴弦可以換成011細一個規格的,都可以減輕手指的勞動負荷


不出繭子,那才叫不科學


沒什麼科不科學的吧,這只是一個自然的過程。

初學者如果每天保持一定的練琴時間,持續一段日子,會慢慢變得更能忍耐疼痛,手指肌肉力量變強了,指尖也會自然地長出繭子,這時也基本不痛了。如果練琴的強度夠大,且一直保持練習,舊繭皮會不斷脫落,裡面的嫩肉慢慢又被磨成新繭子。繭子挺可愛的啊,而且撕起來還有種莫名的快感。

我現在很久不練一次,偶爾練個三四天就會長繭子,指尖的肌肉也會很快硬實起來。

練琴是一種樂趣,不要太急躁,慢慢來,享受這個過程就好。


細皮嫩肉的當然疼,磨出繭子是人體自身的一個防禦措施啊


破處會痛科學嗎


我猜你一定是沒繭才會問這個問題


不磨出繭子才不科學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