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製造業是立國之本?

根本的原因是什麼?為什麼製造業強則國強?

========================分割線=======================

很多人問我為什麼會問這個問題?目前網上很多人都說製造業是立國之本,其中最權威的是

《中國製造2025》,明確指出製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

但是沒有人解釋原因,就像古代大家都知道蘋果會從樹上掉下來,但是沒人解釋是因為有地心引力蘋果才會從樹上掉下來。所以這是這個問題產生的原因。


一個國家的財富從哪裡來?只能從生產製造里來。

一個人如果去工作,拿到一份工資,那麼他憑什麼拿這份工資?因為他提供了有競爭力的勞動,或者生產,或者服務。

對於一個國家而言也是這樣,這個國家的財富取決於這個國家能提供的有競爭力的產品和服務的總額。對於某些國家而言,是不需要製造業的,譬如提供航運和金融服務,然而這些國家存在有兩個必要條件,一是足夠小,二是依附於某些以製造也為主的國家,這樣所提供的服務才有意義。

像中國日本美國這種大體量國家,靠提供服務是不足以養活這麼多人的,所比拼的本質是生產製造的水平,同理,想讓這樣的國家富有,所有的法律法規政策,社會配套設施,人才培養儲備,都應該以此為中心展開。


資本的形式包括產業資本,商業資本,借貸資本等,產業資本是進行生產的資本,商業資本是助力商品流通的資本,借貸資本是助力資本流通的資本,通過資本流動與競爭,各類資本瓜分產業資本運動所產生的利潤。

所謂的製造業是立國之本,意思就像,汽油對汽車很重要,那麼零件重不重要?潤滑油重不重要?都重要。


換個詞來解釋一下就好了。

物質生產和物質消費是立國之本。

對立面:

非物質生產和非物質消費是立國之本。

金融對賭是立國之本。

提供不生產物質的服務是立國之本。

其實題目本身很不嚴謹。基本公說公有理。看個樂呵就行。


因為有強大的製造業就可以PK世界霸主地位!——金燦榮


舉個例子:就像一站之後,擁有完整且強大的輕重工業體系(萊茵和魯爾還被佔了)的德國雖然因為巴黎合約被虐的慘不忍睹,但馬上就能靠自己在20年後(這20年里還經歷了大蕭條)立刻有能力發起二戰,而英國雖然兩次都是在戰勝國,但本國工業自20世紀後就發展緩慢結果最終成了世界准一流。(其實說二流也行我覺得)。要知道從資本角度來說,英國一直是歐洲金額業的中心(曾經是荷蘭,但後來不行了。),即便到今天,倫敦應該還可以算是歐洲的金融中心,德國金融業一直是不如英國發達的。而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如下:

首先,雖然現在都是用貨幣結算,貨幣是不可缺失的,但理論上沒有貨幣是可行的,恢復到以物易物的原始狀態就行(就像當年傳說的拿蘋果換航母)。現代人類或者說從文明時代起之所以不採取以物易物是因為不方便,所以人類用一直相對易於攜帶和交換的稱為貨幣的東西作為載體進行交易。貨幣是價格的證明和載體,本身不是貨物,也沒用,貨幣唯一的用途就是流轉,而這些流轉其實本質是實物的流轉。也就說,貨幣是為了實物而存在的,那麼如果沒有製造業去產出實物這個基礎,作為上層建築的貨幣也就不會存在了。

其次,當貨幣的簡單以一手交錢一手交貨(也就是只有在我手上實際有多少錢就買多少東西)進行流轉時,在某一天貨幣會在速度和量上達到一定程度的瓶頸,會無法滿足實際的需要,很多人會等不及要錢去進行下一步的交換,這時就有了金融業。雖然金融業很高端,一堆堆的模型,都是錢生錢,來錢賊快而且量大,但是金融業本身是沒有任何產品的(這裡指物質產品),最早的金融業本身就是為了讓那群製造業的工廠主、資本家能儘快拿到錢去擴大生產不用等貨物賣了收到貨款再去。華爾街之狼里,小李子初入行時,有個老司機就說過:「我們什麼都不生產的,但拿到手的都是滾燙的鈔票(股票經紀人的傭金)」因此,我們可以說,金融業是以貨幣為基礎的更高級的建築,那麼一旦作為根基的製造業毀滅,那麼金融業也將崩潰。

現在經濟下行,通貨膨脹,貨幣貶值,對於只有錢的人來說,每天他們的錢都在縮水,而對於立足於製造業的人來說,資本寒冬無非是不能拿到更多錢去擴大再生產,只要自己的貨還能賣的出去,少顧點人,少開幾條生產線,這個寒冬,勒緊褲腰帶咬緊牙是有可能捱過去的。但是對於純粹用貨幣資本運作的人來說,本來100萬投資能收回20萬的事,現在因為貨幣貶值,要投200,萬才能收回30萬,而這30萬和以前的30萬購買力還不能比,所以資本寒冬對他們來說,一個不慎,就只能凍死了。

再換個角度,假設有2個富翁,A是開廠的,B是開投行的。假設,A錯估了市場環境,自己的廠生產的汽車大量滯銷賣不掉(假設採取直銷的方式),這時,原料供應商上門要貨款了,工人們也來討工資了,水電部門上門要求繳費了,可是汽車沒賣掉,錢收不回來怎麼辦?如果老闆採取借錢(去銀行),先不說借不借的到,即便借到了也是拆東牆補西牆,問題之後越來越大(借款有利息),為了防止這種情況,老闆會採取打折,甚至買一送一等虧本的方式先把汽車賣掉收回現金做周轉,去付水電費,給供貨商錢,發工資等等,如果不夠怎麼辦?簡單,有廠啊,廠里有機器設備吧?賣掉,還不夠呢?有地啊,把地再轉讓出去收錢周轉,這就是破產清算。如果還不夠呢?那是徹底沒辦法了,雖然不可能還清所有的債務,但是因為之前的過程,部分債務得到償還,損失相對是減少了(保住了一部分錢)。而B呢,假設他看走眼,投了巴鐵的項目,或者他的投行所用的經濟模型是有缺陷的(這個在電影利益風暴里可以看到),結果投行的錢和其他投資人的錢都虧完了,投資人上門要債,員工討薪,B怎麼辦?沒辦法,因為錢都沒了,投行沒有生產設備,沒有地(假設是租的辦公室),投行是錢生錢,就那麼些電腦和辦公用具,賣了得到的錢和投資人們的損失相比,微不足道,因此,此時,等於這些損失是徹底無法挽救的,這些錢就這麼沒了。所以對個人來說,面對風險時,製造業因為還佔有一定的物質「保底」所以抗風險能力和補救能力其實是強於金融行業的,而國家是無數個人構成的。

而說到房地產,其實房地產火爆說到底就和石油貴一樣,因為土地和石油都是不可再生的資源,用了就沒了(房子可以拆拆建建,但是土地總量就這些,不會變多,人越多,人均土地就越少),而我國,土地的流轉更為艱難所以作為資源的土地更貴,自然上面的房屋也更貴,比較開放商是商人,要盈利,花了20億麥塊地,畫3億建幾個樓,不用50億賣出去是不可能的,所以房地產在這個問題里不需要去討論。

說了這麼多「廢話」,其實就是想告訴答主,如果說農業是一切的起源,那麼製造業就是一切的根基,沒有根基,再高的樓房都會倒塌的。

但是要說明,現代經濟是複雜的,金融資本的運作對製造業來說是有作用於反作用的。製造業需要金融業去運作以獲得更多資本去擴大生產,金融業會因製造業的發展而壯大,這是個循環過程。在資本寒冬時,製造業並非全部可以捱過去,一些小微型的製造業企業可能就會因為資金鏈斷裂而破產,同樣一些大型的金融資本企業會因為自身貨幣持有量,政治各種因素造成Too big to fall即大而不倒,或者說是太大了不能倒,因為一倒倒下產生的連鎖反應所造成的損失是難以承受的,所以政府甚至會出面扶持。(這也有個電影,推薦看看)。

因此,在我看來,實業興邦非虛言。實業是基礎,實業發展到了一定地步,幾乎是比如出現金融業的,所以當前與其過度擔憂金融業,不如先擔憂一下製造業如何熬過資本寒冬。

以上純屬一家之言,本人不是學經濟的,只是作為興趣閱讀過一些書籍,有錯的地方,歡迎指出。


美國是怎麼崛起的?

二戰時用超強生產力下戰艦餃子以及出售各種物資裝備。

蘇聯是怎麼成為世界一極的?

超強生產力與集中體製造就了鋼鐵洪流和各種先進武器。

美國是怎麼成為超級霸主的?

蘇聯倒下後,美元體系收割全世界。

美元體系是怎麼收割全世界的?

美國軍事基地開遍全球。

美國軍事基地是怎麼開遍全球的?

美國超強生產力研發各種高端技術先進武器裝備讓你看著就怕。


這道理連北京猿人和山地大猩猩都懂。

不懂製造業,沒有工具,那人類跟猴子還有什麼區別。

--------------------------

石斧和木棍,是最基本的製造業。代表國家:瑪雅人瑪雅文明_百度百科。

犁是更高等的製造業,人們開始步入農業時代。代表國家:古巴比倫。

當蒸汽機被製造出來的時候,就可以去征服世界了。代表國家:日不落帝國。

製造業的等級直接決定這個國家的等級。

瑪雅帝國和日不落帝國哪個更強,獵槍比弓箭危險,連猴子都能明白。


樓上都是從吃穿用的角度講。我補充一點:製造業是維持就業的基礎。沒了就業會出現一堆社會問題。

美國現在為什麼心態越來越怨婦了?底層窮死,上層投機倒把賺錢,沒了勞動致富的正念,還剩下什麼?


你吃的,用的,住的,都是從哪裡來的?


我個人不贊成這種說法,如果說製造業是立國之本,那麼古代農業經濟應該沒有任何政體能建國。事實上今天的世界仍然有許多國家製造業非常薄弱,以自然資源靠天吃飯生存。但是如果說製造業是當今中國的立國之本,可能對。因為中國地廣物不博,資源對進口的依賴非常嚴重,如今農業經濟時代已經過去,除了走製造業中國沒有第二條路。但如果你是俄羅斯或者朝鮮,可以不需要製造業為本,因為人家一鎚子往地底下砸下去不是鐵就是煤或者就是石油,中國一鎚子下去不是兵馬俑就是唐三彩。這就好比如果你有個好爹你可以靠山吃山,沒有好爹那就只能努力工作

順便說一下為什麼金融業為什麼不會成為一國之本。金融很賺錢,但金融業發展的基礎是製造業發達,換句話說就是一國如果沒有製造業根本沒有金融業。世界上所有出現過的金融中心,全部都出現在當時的製造大國,就像世界上所有的大城市幾乎都有大河流一樣。因為金融的作用是資源分配,需要大規模專業化資源分配支持的一定是大規模製造業。金融中心的位置是否緊挨製造中心可以直接決定成敗。一個國家是金融大國,必定同時是製造大國,否則無法持久


確切的說,是高端製造業才是立國之本,比如軍事裝備,核心晶元等等,這些都是一個國家的根基,當然,低端製造業也不是說沒用,就好像你可以不用蘋果手機,你可以不穿衣服嗎?不過,這些科技含量較低(相比較來說),利潤不高(相比較來說)的製造業,本國需要留下一些的,因為這多少可以創造許多就業機會,更多的,則完全可以搬遷到國外去。

好了,說完製造業,再說說為毛製造業是強國的根本!

金融、服務、旅遊等等,

這些產業的強大,

其實是建立在製造業強大的基礎之上的!

大家都說,是互聯網的強大造就了阿里巴巴和馬雲,

其實,這隻說對了一半,

是中國製造業和互聯網的強大才最終造就了馬雲,

沒有中國製造業的強大產能,生產不了那麼多的商品,天貓淘寶賣什麼?

假如製造業不強大,互聯網強大了,

渠道有了,可是大家在天貓淘寶上買東西,要麼斷貨,要麼是質量有問題的,誰會在網上買東西?

為什麼說其它產業的強大是建立在製造業強大的基礎之上?

因為對一個國家來說,

錢,

只是紙!

唯有實實在在的商品,

才是最重要的,

想想,假如有一天,生化危機爆發了,你會選擇糧食,還是錢?

假如有一天,所有的商家,商店,都不對你出售任何東西,你手裡的錢,有用嗎?

當然,我們生活當中是不會有這樣的事情,

可是,國家與國家之間呢?

為什麼中國現在越來越強大了?

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是因為只有中國有這麼強大的產能,能生產出全世界都需要的商品,

而歐洲,美國都已經去工業化了,

為什麼歐洲、美國敢制裁俄羅斯?卻對中國無可奈何?

明眼人都能看出來,俄羅斯在慢慢衰弱,而比俄羅斯更強大的中國卻還在慢慢強大起來,

怎麼只敢在暗地裡搞點小動作,還不開始制裁呢?

因為一旦制裁中國,中國的商品將再也不會有一點點的流入到美國和歐洲,

到那時,什麼金融帝國,什麼華爾街,什麼矽谷,那統統都是shift!

有些人可能會說,你看,那什麼什麼島,靠旅遊景點,就賺了很多很多錢,

那裡的人生活的多幸福啊!

那是看問題只看到表面,

首先,那個小島國才多少人? 旅遊業的收入就已經能讓他們吃飽了

中國能像他們那麼搞嗎?

當然不行,就算中國的景點數不勝數,

那賺到的錢恐怕還不夠13億人吃一頓呢。

還有人說,中國能不能搞金融業呢?

當然可以,因為我們現在需要產業升級,金融業可以有效的互補,

但是,如果全面去工業化,像英國等國一樣全搞金融,

那今天的美國就是明天的中國!

為什麼全球經濟危機,世界各國,就連美國都受重傷,唯獨中國能獨善其身?

因為他們的金融業太發達了! 而金融業對全球的經濟依賴實在是太高了

當全球經濟惡化,金融業絕對是不能獨善其身的!

總結:

為什麼金融業、服務業、旅遊業等不能成為一個大國的強國之本?因為這些產業對外部環境的依賴度太高了! 一旦全球經濟惡化,這些產業將嚴重縮水,極大打擊一個國家的經濟!

製造業為什麼就是一個大國的強國之本呢,因為生產出來的產品是實實在在的!是可以看的到的!

無論外面經濟怎麼惡化,怎麼發展,一句話,給錢拿貨!只收人民幣,管你其它!

題外話:為什麼美國和歐洲不搞製造業,難道他們不明白這個道理嗎?他們的政府首腦當然明白了,可是,

一來,他們沒有那麼強大的產能,

二來,他們的工人薪水已經上去了,很難降下來,

三來,他們國家的人才,精英全去研究經濟,研究金融,研究股票,研究科技…………就是沒人去研究這個工廠,研究生產。

製造業當然只能慢慢弱下去了


農業立國,工業強國,製造業永遠是一個大國應不遺餘力發展的要務。看看現在,過分強調第三產業,過分依賴金融地產的槓桿作用,為什麼我們的教科書讓文科生不遺餘力的背發展第三產業,是因為這是個需要教育水平和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產業,是中國十幾年前國情所欠缺的部分,然而金融的風險危機我們已經領教過了,在現階段欲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不是走向資本主義深淵就要堅定第二產業,而不論一切眼紅他人過分轉變產業升級發展第三產業進行鈔票遊戲,這不對。錦上添花,首先是錦,錦織滿了沒關係,應緊盯縱深、厚度、質量。花要有,但花不能大於錦。


因為Y=C+I+G+NX。

C:消費,主體是服務和產品

I:投資,主體是製造業的各類機器廠房勞動力等等大件資本

G:政府支出,主體是政府自己買東西和把錢給你買東西

NX:凈出口,滿足國內需求以後倒騰的國際貿易。

你看,這件件都是製造業,我們平時以為很牛逼的金融業並沒有在宏觀均衡公式里具體出現。只是個配角。沒製造你買什麼東西?沒製造你往哪裡投資?沒製造政府收啥稅轉移支付啥?沒製造你出口啥?總之,製造業是國民經濟的皮,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呀。

站在國家視角上,不光要發展製造業,還要發展高端製造業。說白了就是一億件襯衣換一架波音的道理。你的襯衫可以換人生產,飛機就只此幾家。沒有高端製造業,想要滿足國內人民的生產生活需求,就要忍受別人不可逾越的比較優勢。高價和隨之而來的各種附加條件。

全球化,那是製造業強國、貿易強國才玩得起的高端玩意兒。沒有製造業,就只有賣石油看人家製造了。


因為「經濟的發展」,說到底其實說的是「產品的增加」啊……


看完《大國崛起》中的荷蘭篇,就會明白製造業為什麼是立國之本


假如非洲同胞們建工廠,造產品,我們在家裡印人民幣去買他們的產品,還可以把航空母艦開到非洲北海嚇唬嚇唬他們。

那麼,沒有強大的製造業我們也挺強的。

而不發展製造業對於本國最直接的影響就是,

1、製造業相關就業萎縮。

2、製造業產品價格上漲。

3、短期內製造業上游產業受到衝擊。

如果能解決就業問題,控制產品價格,那不發展就不發展吧。


製造業是強國之本,立國之本是農業。

沒用的,人能湊合;沒吃的,還什麼國不國


我們的世界是物質的,不是虛擬的。我們的世界建立在物理、化學這種實體上,而不是建立在代碼、金融數字、思維智能基礎上。世界的本質是物質,虛擬資產建立在物質資產之上,只是它可以促進物質世界發展而已。西方這幫虛擬資產、服務業立國的傻逼,現在滿頭大汗的拚命讓製造業迴流。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呢,呵呵。


這些年天朝給我的感覺都是 房地產才是立國之本


tm別人打過來了會看你有一大堆房子就不揍你么?


實業誤國 炒房興邦


終有一天你會發現,錢再多也只是通貨,不能當飯吃。


用馬原的話來說就是物質生產實踐是形成社會各個方面的基礎,構成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


我們平時所需,無非地里種的地下挖的工廠造的和洗頭小妹服務的,現在再加個碼農寫的

中國很不幸有一大堆的人,地里種的勉強養活自己,地下挖的不夠自己用,都當洗頭小妹世界上還沒那麼多僱主,更不是人人都能當碼農

於是就多建工廠,拿自己造的換美國大豆澳洲鐵礦中東石油菲律賓芒果和傭人,這樣才能活的好點

這就叫實業立國


工業品是僅次於美元的硬通貨,甚至有些工業品的價值,都不是用錢可以衡量的。


如果美國製造業垮了,只要它金融還是那麼強,很快就能恢復,因為哪裡有錢,資源就往哪裡流動。

如果美國的金融垮了,美元成了廢紙,華爾街全部關門,全球資本會爭相撤離,它的製造業能活么?

在這個全球化的時代,這個金融行業高度發達的時代,這個經濟系統極其複雜的時代,製造業不是金融的基礎,金融反而是製造業的基礎。因為經濟系統越是複雜,分配資源的能力就越重要。

經濟系統是越來越複雜的,原因就在於,交易越來越自由,參與交易的人口和資源越來越多。小國寡民,農業最重要。工業時代,製造業最重要。全球化以及信息時代到來之後,金融就是最重要的。

美國依靠美元統治了世界幾十年,到現在居然還有人覺得製造業最重要,真的難以理解。金融不是印鈔票搶東西,也不是借貸收利息,更不是玩概念騙錢。它的本質是引導資源流向最市場需要的地方。

再說的直白一點吧,金融和製造業,是大腦和四肢的關係。霍金全身癱瘓,照樣走上人生巔峰。你見過哪個植物人成了人生贏家的?


製造業是個蛋蛋的立國之本,金融當官的才是,看看人家發的錢,找的美女,看看製造業的加班多還沒錢,媳婦兒都跟人跑了,鋼的琴就是說的這個


先放結論:

想想你身邊的,看得見的,都是製造出來的吧?製造也不行,你就得住土屋睡土炕,打仗用石頭棍棒……

製造業提現科技水平,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國家製造業不行,國際競爭力就不行。當初大鍊鋼鐵也是有很大內需的,但確實想的太簡單粗暴了。

目前確實製造業不行,感覺三產把風氣帶歪了,吸納資金太多,這邊錢多了,一二產業就錢少了。

其實鄙人之見,只要一二產業用心做,不作妖,三產就讓他自我調節就好。

==============

上高中(12年前)政治課時就講科技是第一生產力,講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完了放了個餅圖,講了一堆,大概意思是我國第三產業佔比太少,接下來要大力發展第三產業。

可能是大家都聽進去了,可忘了第一第二是支柱……而且我國糧食還得靠進口,工業剛起色被三產帶的風氣都歪了,大集團都能整出一個部門搞房地產,搞金融。小企業就不好說了,賣廠搞房產的,虧損跑路的,拆東牆補西牆繼續騙的,能用心做產品不忘初心的太少。

三個產業應是相互支撐,大家不能都做服務業了,誰種地養豬,誰做家電,做衣服,做汽車,做原材料?

之前可能是三產市場做的人少,所以收益高,飽和了競爭就激烈了。一二產業投資三產肯定會影響自己原有產業,資金守恆的,一進一出影響是兩倍的。而且每種產業內又有產業鏈,結構不能失衡。一旦區域中,小至村鎮,大到國家,產業比例失調就會造成各種波動和不穩定,甚至會成多米諾。

我不懂經濟,只是站在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公民角度思考的。現在最大的問題是第一產業需要現代化發展,普及機械化自動化。第二產業結構調整,鍊鋼就煉好鋼產量本來就大,可質量怎麼樣?污染排放能達到國標嗎?敢不敢看看歐標美標?(去產能不如提高排放標準,處罰嚴格,優勝劣汰)

汽車能造了,製造工藝怎麼樣?為了效益就閹割產品良心上過得去嗎?(合資廠常干)發動機跟日本德國有啥差距?

高科技行業是不是都在炒概念、拉投資、玩IPO?能不能拿出像樣的產品?太貴了或者國內沒需求,那國外市場多廣闊?

…………


我一直堅定製造業是立國之本,更認同金融是服務於製造業,但問題是中國乃至世界的製造業怎麼才能毋庸置疑的走入人前,明確自己是國之本呢?我愛製造業,但目前我很迷戀德國造,站在製造業的冰山一角,我總希望能夠引領中國製造業,進而超越德國造、美國造等等;話說三等企業做服務,二等企業做產品,一等企業做平台,中國企業的出路是搞平台;我一直在思考怎麼做個製造業的平台?實現夢想,同時又能讓夢想遠航?


這個提法也反映出了中國在中美博弈中的被動位置。

08年金融海嘯之後、在多年的金融業泡沫之後。奧巴馬的最緊要任務就是恢復經濟,增加就業,振興製造業是他的重要手段,10年他提出「美國出口翻倍」,12年提出「製造業重回美國」。

而08年之前,我國的低端製造業商品大部分是銷往美國,奧巴馬的新政無疑拉低中國製造業的需求,這時我們的一個對策是提出製造業升級,銷量上不行,只能在質量上找辦法。

所以我認為製造業的重要性不必多說,更重要的是,這個提法是我們的應時之策。


個人認為立國之本不是製造業,而是製造人(或者說是社會主體)的產業——繁殖和教育

其他技能全點滿但是卻不能繁衍的話,又有何用?


修真和製造業,你得選一個。否則你是看不到我發的這段文字。


建議讀讀彼得·D·希夫的《經濟為什麼崩潰》


國強與不強就是讓其他的國家肯定你的強大然後再交一些保護費么,以前是靠堅船利炮,現在是靠商品輸出,這些不都是製造業的功勞么。

多說一句,這麼多年咱們國家對待咱們的民營製造業好像就跟不是親生的一樣。

好在現在貌似有點反應過來了。


因為製造業最能凸顯出一個國家的真正實力。這裡的立國之本,我想應該指的是大國立國之本


製造核心問題是就業穩定性,收入不好不旅遊不買車,無儲蓄,但內褲不能不穿


不懂專業理論,只是覺得,除了資源(包括自然、人力)外,能用來交易創造價值的都是製造出來的吧


製造業將生產資料轉化為有價值的商品,有了商品作基礎,才能有依靠生產要素流動創造價值的服務業。沒有製造業,生產力就只能回到農業經濟時代,更不用談工業經濟、信息經濟和知識經濟


只有製造業才是真正能創造財富的,其它的行業無非是財富的轉移,而各種創新都是在創造新的需求刺激人們的消費,金融行業就是促進貨幣的循環,金融其實就是食利行業。從本質上來講所有的財富都來源於勞動,包括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正如所有的能量都來源於太陽光。


別瞎說,明明房地產才是立國之本。什麼時候輪到製造業了。


因為人類從會使用火和石器開始才算是超越了大部分的動物


不踏踏實實幹點實業 , 不賺錢,,經濟怎麼能繁榮起來呢 ? ,

倒過來 , 經濟繁榮國力昌盛,基礎是有錢, 錢從哪裡來? 從實業來 。 (實體製造業帶動就業,提高消費能力, 促進消費良性循環, 貢獻稅收等等等)


製造業並不一定能讓一個國家成為最發達的國家,但是一旦戰端開啟,製造業發達的國家能打更持久的戰爭,而那些以金融業立足的發達國家就不堪一擊了


為什麼說製造業是立國之本呢?

我們可以將製造業分成兩個部分來分析,一個是消費品製造,一個是工業用品製造

消費品,毋庸置疑,是我們老百姓日常生活需要用到的各種產品,而在這方面的生產創新是從根本上保障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方法。只有讓消費品的製造跟上居民需求,才能不斷提高居民生活質量,獲得更好的消費體驗。

這方面,我舉個例子吧。我想大家肯定用過摺紙專用的紙。中國造的摺紙,不容易定型,也容易褪色,稍微用膠水粘貼就容易變軟褪色,而我用過一種日本產的摺紙,叫「友禪紙」,一種專門用來摺紙用的紙,不用膠水也能定型,非常好用。

這個例子可以側面說明,製造業強弱是否能夠帶來居民更好的體驗,給予我們更加方便的生活。

下面再說說工業用品,製造業中有很多東西並不是直接面向居民使用,而是公司,比如重型機械。這些機械的生產,代表了一個國家的生產能力,也代表了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工業使用的機器人,它們的使用能提高生產效率,能促進技術創新,能生產出大量標準化產品。為什麼我們國家這麼在乎工業機器人和重型機械的生產,就是它對於我們國家生產安全十分重要。包括國防,航天,基礎設施,交通工具,機床和機械手等,都依賴著國家精密的生產製造能力,而只有強大了這些製造業,才能把國家建設的更好。

所以,製造業是立國之本。


  立國之本,看你想問的是有多本了。

  近代之前,或者更早的情況,農業加上能收上稅的系統就是立國之本。後來技術發展工業興起,工業時代的產品也成為很重要的一部分,但它比之農業基礎已經是更上層的東西了。

  而現在已經進入下一個遊戲時代,那就是全球協作,很多人還抱著近代人的思維再看世界,但現在的世界已經完全不同,已經到了一個全球協作的年代。

  在全球協作里扮演重要角色的國家,已經不可能發生大規模戰爭,因為誰也負擔不起終止協作的代價,事實上現在想發生大規模戰爭,已經幾乎不可能。這一點可能很多人想要說伊拉克利比亞的例子,這其實很好解,你看看他們在全球協作里扮演的角色是什麼,和中國是完全不同的性質。

  這種協作里誠然製造業占不小的比重,但就像曾經製造業作為立國之本的分量為零,到慢慢從農業手裡一點點搶過作為立國之本的分量,有更高層的一些東西開始在製造業之上出現了。

  比如金融,比如科技,比如服務業。

  誠然如果發生中美大戰,亞洲圈大戰或者乾脆第三世界大戰,製造業會當之無愧地被稱為一個國家的立國之本,但如果這種程度的戰爭根本不可能發生呢?那麼製造業的分量就會相對下降,而建立在其之上的一些第三層的東西,只要他們能創造越來越多的價值,那麼它們就會在作為立國之本的考量中佔據越來越大的比例。


資本的運作只是財富的轉移,並不能產生財富,真正為社會創造財富的是製造業!


空談誤國,實幹興邦!農業,和製造業都是國之根本!科技是第一生產力!


因為你衣食住行離不開啊


農業製造糧食,工業製造工業品,金融業製造投資產品,無製造不生產,我們消費產品,製造無機鹽和光合作用所用一碳帶二氧,立國需要我們,地球都需要俄們~


立國之本是人和糧食。


沒有硬體,你軟體在哪裡運行?製造不出產品,你互聯網電子商務再發達,你賣什麼?


實踐改變認知!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實踐也是檢驗認知的唯一標準!製造業就是實踐,你腦子裡面亂七八糟的思想可能不適合多數人,而工業品的商業發展方向一定要首先符合多數人的需求!工業製造代表了大多數人的需求,當然是立國之本了啊!


房地產才是立國之本啊


從產品到商品 是驚險的一躍,也是社會合作生產的基礎;如果連產品都沒有,怎麼往下走


以人為本


沒製造業能把科技搞上去?能把國防搞好?經濟能持久發展?


軍工及其相關產業算製造業的話,那製造業就是立國之本,歸根結底暴力機構才是立國之本~


誰說的,計算機 互聯網才是立國之本


看了別的答主回答,總結一下。

為什麼製造業重要?

沒事別嗶嗶,不服就干!

干就干!


因為現實世界物質才是基礎


1.這個和國家的體量有關。你看新加坡發展製造業?

2.你有錢人家也可以不買給你東西。或者加價賣。


。。。之前培訓,內部人員說了很簡單的道理。你要要穿衣服、吃飯、買東西的慾望吧,買吃的穿的需要製造吧,製造廠就需要招工吧,招工會吸引人(農村的)來城裡面吧,就能促進農村人口向城市遷移吧,農村人要是要來定居就需要買房、進學校、吃穿這些需求吧,這些就需要更製造業發展啦,這樣循環循環,咋們的物質更豐富啦,就開始需要有精神需求啦。。。balabala不是歧視農村人,只是答主在基層,從這個方面來聊一聊而已。


若是現在發生世界大戰沒有製造業的國家會怎麼樣突然挺好奇。


如果一個國家國民素質差受教育程度低,經濟萎靡,卻有傑出的製造業,這是沒可能的事情。

綜合國力強弱是因,製造業好壞是果。 因果關係不要顛倒。


從目前知乎的形勢來看,顯然IT和互聯網才是立國之本,程序員才是國家棟樑(


聽說過人工智慧么?不發展第三產業你們都得失業


兩千年前,也有人說農業是立國之本的。


反對!一個人可以不消費任何東西,但他必須消費糧食,除非他不打算活了。從消費的方面來看,在經濟繁榮時期,居民收入提高了,溫飽問題已經得到了解決,「飽暖思淫慾」,此時居民便會將手中多餘的收入花費在電視、冰箱、空調、洗衣機、服裝、房屋、汽車等等這些方面;在經濟衰退時期,居民收入普遍降低了,但是無論怎樣,飯還是要吃的,由於收入減少了,此時居民便要考慮要不要買房買車或者什麼時候買房買車了,這個時候的製造業恐怕產品就要積壓了。但是,為什麼作為第二產業的製造業比作為第一產業的農業的收入增長速度快?從生產的方面來看,因為地球的自轉和公轉周期是確定的,在這個周而復始的過程中,太陽對農作物的生長不斷產生影響。以目前人類的科技水平來看,很難徹底地、普遍地、令人難以置信地提高農作物的生長速度,所以,農作物一年只能收穫幾次,收入也就很難得到提高;再來看第二產業,只要原材料和能源準備妥當,隨時可以開工24小時不間斷地生產,除非地震、海嘯這一類事件的發生把工廠破壞了!暫時就說這麼多,所以,你可以說製造業很重要,但是如果你說製造業是「天下第一」。那麼我只能告訴你:「沒有亮輔良弼,你最終只不過是孤家寡人。經濟危機會給你幾分顏色看看的!」


問這個問題最好笑,過去古代靠哪個「製造業」立國了?大國政策從來和製造業沒有必然關係,和人口(高素質人口)、科技技術、央地關係以及軍事實力有關。未來製造業也會淪為和農業一樣的下場。那個時候就不立國了?不要因循守舊。


推薦閱讀:

新實體經濟是什麼?
實體經濟為什麼越來越不行了?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拋棄了實體經濟?
年底了,做實業的你都有哪些苦逼事兒?
二本同學進入互聯網,隨隨便便年薪20萬,本人985工科,去做實體經濟,年薪不到10萬,這是什麼體驗?

TAG:經濟 | 貨幣 | 金融 | 經濟學常識 | 實體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