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家庭的環境真的能影響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嗎?

以前大家上學都是一個地方的,上大學之後,室友就都是不同地方的,不同的省市,平常對於各種消費活動,曾經的同學意見都差不多,而現在對於各種消費活動都不太能達成一致了,就想看看大家的想法


因為是心理專業所以從心理學角度來說說我的看法吧。

首先我對這個問題很感興趣、特別感興趣、極其感興趣!!!

每個人出生的時候就是在家庭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父母又作為我們最親密的人(大部分),因此我們成長中接受的教育大多來源於父母家庭,但是又不能單單只看重家庭,所以還要綜合社會來考慮。

以下是觀念、品質、性格形成的來源:

1.社會文化背景。

眾所周知,南北方文化背景雖有共同之處,但是表現方式或者某些其他方式也是有差異的。所以這個會是一個影響因素,不單單影響了你,還影響了生育你的父母。再加上地理氣候對人們生活方式的影響——「為什麼北方人直爽?」「因為天寒地凍的沒時間跟你磨嘰。」其實不無道理。

(像我在西北是正常音量,但在我朋友眼裡都會覺得我嗓門很大很粗魯,但是我的說話方式會讓他們覺得我很有趣。)

2.家庭教育。

老師講過一個案例。一個孩子的母親,每次在他不吃飯的時候拍一下桌子大吼「你再不吃飯我就揍你」,他覺得母親這樣很不好,以後自己絕不能這樣對待自己的孩子。結果在他有了孩子之後,有一天,他的孩子不吃飯,結果他火氣一上來竟然做了跟他母親對小時候的他一模一樣的舉動。由此可見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

我的舍友,喜歡把一件惹到她的小事一直記著,十天半個月之後再一起爆發出來翻舊賬。她也曾經說過,小時候自己做錯什麼事她媽媽也是只給她一個眼神(或者什麼表示都沒有),然後很久之後再突然爆發把這段時間她做錯的事全部拿出來說她。她很討厭她媽媽這樣,但是也不知道為什麼變得跟她媽媽一樣了。

以上有可能但是不絕對。

3.傳承。(父母的父母)

又是案例。一個女孩,如果表現的極其不喜歡男性,也不想跟男性進行親密的交往,有可能是她意識里認為「男人不可靠、男人沒一個好東西。」然而這種觀念可能是從母親、母親的母親、母親的母親的母親……傳承下來的觀念,而且越往上追溯,男重女輕的現象會越常見,因此也有一定歷史原因。

4.經歷狀況,社會地位。

感覺這個沒什麼好說得了吧。不缺錢的專櫃一百塊買件T恤,缺錢的能淘三件一樣的。不缺錢的覺得缺錢的寒酸,缺錢的覺得不缺錢的腐敗。經濟決定上層建築和文化方向,當然也包括觀念和視角。

父母老是跟孩子哭窮的,即使他家裡經濟一般,孩子也會總有一種沒錢的敏感。

因此,我們從這些方面學到的待人接物其實都有跡可循,當然最重要的是家庭教育。

你父母如何待人接物會影響到你。有的父母會教,有的父母不會教。

比如如果我去朋友家玩要借宿一兩天,我會買些水果、牛奶拿過去先感謝別人對我的關照。但是我朋友會很吃驚因為她父母從來沒有教過她這麼做。

或者我媽媽會告訴我不要依靠男人,要自己獨立。但是有的觀念就是女生嫁的好最重要。

所以家庭教育與社會某些觀念相互衝撞,當然隨著我們長大,我們開始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大腦去判斷,由此選擇我們更樂意走的路,使我們成為更想成為的人。因此個人意識對信息的篩選,對自我的塑造也有很重要的作用。

如果說性格的話,性格也是後天的。根據埃里克森八大階段,(我覺得)有個大概的雛形,然後父母言行教育的雕琢,一個個獨特的人就形成啦~

不過還是那句話,性格、教育雖然會讓我們成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處事態度和行為方式,但是人的發展是不斷變化的,我們也要學著適應社會這個大的規則,在與別人的交往中不斷的完善自己。

因此,我可以理解我們來自不同的觀念不同的社會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環境,但是我不認同你就應該站在你的立場上肆意指責別人。


家庭環境如果不好,你的一生都要與之對抗


看到這個問題我真的哭了

我父母是普通工人。 小時候很喜歡出去玩 每次回來晚點 父母都要絮絮叨叨 ,「出去玩這麼久你爸要說你了,出去和同學釣魚到水庫淹死怎麼辦,出去和那小孩玩學習成績那麼差別跟他玩,你看學習好的哪有出去玩的,打羽毛球別打那麼長時間」。全是負能量。

那我終於被「教育」的不喜歡出去玩了,我沒有什麼玩具因為父母從來不給我買,我家裡也不屬於窮的,父母賺的錢喜歡存銀行 經常算計存幾年能白賺多少錢。即使遇到要用錢的時候也不捨得把錢取出來,因為取出來利息就少了。

在家看電視,爸媽快下班就把電視關上,從來不看書,也看不懂,有次問我媽遇到讀不懂的怎麼辦,我媽說「看不懂的字和詞直接略過去就行了。」這種習慣我用了20幾年。

小學的時候有課外閱讀,班主任每個星期二要檢查課外閱讀中心思想。我不喜歡讀書,讀了也說不出個所以然。我問我老媽這個中心思想不會寫。纏著我媽讓她教我,為什麼人家都會我不會,氣的我媽直接把我的課外閱讀書撕了。「不會你還看什麼」我含著淚自己用透明膠粘起來。別彆扭扭,從此每到星期二就是我的噩夢,我要把被我媽斯爛的書拿出來,有人會問我怎麼回事,我就會撒謊或沉默。上課的時候總覺得有人在看我的被撕的書,討論我被撕的書……

以前家裡有個鬧鐘壞了,然後我爹拆開休也沒修好,就放窗台上。 我自己在家裡好奇心讓我找板凳把鬧鐘拿下來研究下,因為那時鬧鐘內部是大齒輪構造,獵奇心大起自己搗鼓半天,然後讓我放回窗檯。我爸下班回來後看到鬧鐘裡面齒輪被動過,問都沒問是誰動的 突然間,突然間 ,突然間向我大吼「你知不知道這多難修,你亂動還怎麼修的好,你mlgb的cnm的。」 我當時真的嚇懵b了一個平時對別人低聲的父親會有這麼高的分貝。從此我對新奇事物再也不敢抱有一份好奇心。

還有很多

現在的我是一個宅男 不愛動 身高163 沒談過戀愛 沒有一技之長,沒有朋友,干著搬運工工作,非常不喜歡到人多的地方。

一些人在懵懂的年齡經歷過一些不同的經歷,所以言行舉止生活習慣各有不同


做個回答,所說的都僅代表我的個人觀點。請不要無緣無故重傷他人謝謝。

1.大一開學搬行李,正碰上一位舍友也在,盡量保持友好和善的態度,對方的媽媽看到我和我媽搬了四個行李箱和各種包,之後語言中(我感覺……)參雜著一絲瞧不起的意味,類似於那種這麼嬌慣,這麼多行李還讓父母拿的想法。

剪短交流發現對方來自小村裡,我個人感覺(不對啊,難道不應該是城裡的孩子瞧不起村裡的嗎,行李多就該被瞧不起……?)

2.同樣大一開學,在上面的事情發生後兩天,宿舍最後一位舍友來了,她的爸媽幫忙收拾,我在看書。然後她媽媽突然叫我要送我一個涼席。我覺得奇怪說了聲謝謝收下了。我推測涼席不可能多買,並且只給了我一個人,所以這個肯定有問題就沒有用扔在角落了。

過了一年我無意提到此事,舍友不知道,並且當初也沒有多買的涼席(這個舍友條件不算特別好,很節省也是當初懷疑的理由),所以我推測這個是他們當初收拾的時候發現多的了,很可能是上一屆學姐沒扔的,懶得下樓扔所以直接給我了。現在每想起來就像一口蒼蠅屎堵在喉嚨。

大學兩年發現家庭環境對人的影響很大,生活習慣和三觀不同肯定會影響朋友之間的交往,大學住宿舍不像高中,更自由勢必出現摩擦。

比如吃飯吧唧嘴,一起吃飯別人的飯沒上就開始吃自己的,來例假不倒垃圾,衛生巾上面的白色小貼紙扔在衛生間,喜歡外放,舍友睡覺大聲說話。從不開窗通風,上完廁所或者洗澡不知道開窗通風,從不刷廁所。睡覺不關風扇,即使上鋪根本吹不到。

我生活在三四線一般家庭,生活算不上富裕也不算貧苦,在一些問題上盡量體諒他們,原生家庭不能選擇,但要讓自己做得更好。舍友節儉從不去有門票的景點,但我愛出去逛逛看看,所以去有門票的我不會說,免費的會問一下。

不累的話走三四站為節省兩塊車費是可以的,但如果已經疲勞了,我會毫不猶豫的坐車,因為我覺得走半個多小時為了兩塊錢不值得。

在家幹家務不少,結果到這來刷過水池,刷過廁所,蹲在地上用抹布擦地縫裡的污垢,有舍友不會用馬桶刷,方便後留有痕迹,甚至大姨媽時期也會在留有痕迹,為了顧及面子和自尊心我都會收拾。雖然也會噁心的不行。

我一開始以為自己過於矯情,對一些小事斤斤計較,直到看見另一位舍友(並不熟但家境跟我相似)在睡覺前會關燈,最後上床的會關電風扇的時候就有些崩潰了,不同家庭生活習慣不同,相處起來會很累,心思細的那個會更累,即使人品不差,但也會有讓人不想住在一起,這期間我倒是學會了不少小細節,但不在意的依舊不在意。

我不嫌棄你也理解你,但我只是不想再浪費時間跟你磨合了,不想解釋也不想表達,有些人總是要路過,找到三觀相同的人相處才是最好結局。


當然能,一個家庭環境造就一個人的性格,一個人的性格導致你擁有什麼樣的人際關係


會的,但更多的是自身吸收的吧。

舉個 。本人自幼父母離婚,我則是每年都在不同的老師親戚家輾轉,我的印象中,從來沒有父母的教導,從來沒有人和我說怎麼做人做事,但是我特別愛看書讀報,不管是歷史政治生物化學明星小說和當地報紙,可以說我走到哪就能看到哪的,我所有的人生態度都是靠著我認為是可行的道理為總指導,然後以實際操作為確定方針。 自身的認知很重要,只是因為很多人都是在父母身邊而受影響,準確來說,我認為是受離你最親近最尊重的人影響自身的一切。

雖說我們應該有很大的機率會跟隨父母的那些「惡習」,但是是跟隨還是反醒,我覺得這tm是和你自己怎麼想有關啊!

再舉個 … 我父母儘管分開得早,但那麼多年觀察過來,我會發現他們愛計較怕吃虧,甚至於愛動手打人,(就不舉 例子說我從小見到我媽一般都是挨打挨罵的狀態了)。我會思考這些缺點,認為他們這樣處理事情很low,真心的…我出了社會後會比較強硬的告訴他們要三思而後言,斤斤計較,一天想著佔便宜。我反感這些無理的行為,有什麼事好好談,談不下就再見朋友。我也以他們為例子,告誡自己不要犯他們所犯的錯誤。

看到樓主說消費的問題哦,畢竟不是永遠和他一起生活的,你覺得能接受就接受,不能接受就各玩各的,不要委屈自己遷就他全家的。


這是必然會出現問題。

首先一起相處就會形成一個小團體,團體因為是分到同一宿舍,自然而然形成,一開始大家都不知道別人是什麼樣的,大家一起先處著,但過了段時間大家都熟悉了,便會開始震蕩,怎麼東西亂放,怎麼不早休息,這菜太辣了,這時候體現的就是家庭背景差異,地區差異。

一年下來了,大家都彼此熟悉了,見怪不怪,東西亂沒事,別占著公共地區,能看就行;不喝酒,擼串自然而然不叫,如果關係好的話,可以叫他來結賬。這個階段屬於標準化階段。

最後一個階段是執行階段,我認為就是和宿友和平相處,並且達到朋友階段,要交材料了,一個電話OK解決,要去辦手續了,我來代勞,沒有太多客氣話,就覺得是幾十年一樣,知道彼此愛幹嘛?開著檯燈上網,洗腳一直熱水泡著。畢業了,會有些不舍,每每在自己宿舍的群里聊天,都會說做大保健,喝個拉菲,不管天南地北。

好像有點偏,只是想說這種現象很正常。


當我不知道高富帥家庭環境的時候,我可以很勇敢的跟他討論今天公交怎麼怎麼擠,食堂的飯菜怎麼怎麼貴。

但是後來我知道他一個月僅僅生活費就是我的五倍的時候,突然覺得自己很像一個笑話。

反正後來我見到他總覺得自己很尷尬。

我覺得還是影響人與人之間相處的。


家庭決定人的一生,一個人的家庭,決定一個人的宿命。


家庭環境是我們無法選擇的根基。

影響深遠,但是大多都能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


嗯。家庭的教育不一樣,對人處事就會不一樣。每個家庭裡面都會有個對你影響的很深的人。


關注了這個問題,看到有的朋友回答的非常好。我僅個人觀點說幾句,我覺得家庭環境對人的影響太重要了。以下是幾個我個人的例子:

1.從小奶奶重男輕女,因為我是女孩又是農村的,各種歧視,謾罵,導致我現在內心很自卑,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還是有一些忐忑,即使我已經很擅長的,覺得自己不夠優秀,所以拚命想表現自己,這也就造成我性格中強勢的一部分原因。

2.爸媽年輕的時候感情不好,媽媽給我灌輸的思想是男人不可靠,必須靠自己,交對象不要百分百的付出,導致我現在單身,不敢交對象。即使之前交對象也是各種作,各種懷疑,各種不信任。加上被EX騙後,本身就有傷疤,媽媽還一天天的在給你灌輸這種思想,請問我該如何交男友,還有就是你不交男友就各種催,年紀大了不交對象不行巴拉巴拉~

3.周圍的親戚見面的時候,上學就問你考第幾,上班就問你一月賺多少,找對象沒有?從沒有人真正想問問你工作累不累,開心不開心。導致我負能量滿滿。我無力改變,感覺自己嚴重缺愛的樣子,不想去付出愛,無力去愛的樣子。

4.爸媽也是一樣的,每天在我面前說的最多的就是錢錢錢,小時候的印象就是我家欠別人好多錢,不許亂花錢,各種缺錢,長大後才明白,只是因為小時候給我們一個貧窮的概念,導致現在我即使賺的不少也會覺得我很窮,還欠好多錢。當然我也養成了花錢發泄的壞習慣。

以上僅僅是幾個小例子,雖然說的跟題主的有點跑偏,但是這樣的環境並不代表我的價值觀跟父母一致,我努力工作,賺錢,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錢該花就花,對朋友毫不吝嗇,即使缺愛我同樣還會儘力去幫助有需要的人。你改變不了父母,改變不了家庭,但是可以改變自己,讓明天美好的陽光照耀後依舊可以燦爛的笑。希望不要歧視家庭不完美的人,他們本身就很痛苦……


以前只是看別人的回答,當一個讀者。這個話題我真的是太有感觸了。最近發生的一件事讓我有又一次不得重新思考被我埋在心裡的問題。

家庭環境的影響絕對是不可忽略的。答主的朋友來自山東某省,說是重義氣,我感覺已經是被扭曲的義氣。跟她在很多話題上都沒法聊下去,社會氣太重。她的家庭,她生活的那個社會給她太多的世俗觀念。以前只是感覺她是個好人,聰明,現在認為她早就形成了那樣的交往模式,可以很快的認識新朋友,要到聊系方式,從那些朋友中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幫助。我有時都感覺這個人好可怕。她能在所有人心中樹立美好的形象,可是真的接觸了只會被她傷的體無完膚。當你付出真心時,收到的還是一顆對你懷疑,總是留著真心的心。那些事不適合提,但絕對一次又一次觸摸著我的交友底線。一次又一次做那種我認為我的朋友不會做的事情。


就好比我暗戀一個男生 男生家裡屬於很有錢那種 我媽媽告訴我的是 孩子 換一個人吧 我們高攀不起。貧窮 大概就是然你是去這些權利???


雖然自己的那張底片永遠不會變,但是當下的環境才是關鍵。不靠譜的環境可以孕育各種奇葩罪惡。


這個問題看的我緊張焦慮,但是很無奈,不能改變什麼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