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淘是一種怎麼樣的體驗?

從來沒有海淘過,不過看到別人海淘好多東西,自己也想海淘一把。


火車上:乘客: 來瓶可樂,多少錢?

售貨員: 六塊。

乘客: 多大瓶的?

售貨員: 就是外面三塊那種。

商場里:顧客: 來個最牛逼的剃鬚刀,多少錢?

售貨員:推薦您飛XX 旗艦款 4999元。

乘客: 有多牛逼?

售貨員:和美國200美元的一樣牛逼。

海淘買的不是東西,是對不公平的一種抗爭。

*******************分割線********************

可能大家認為我對最後一句話是對XXX的抗爭,其實不完全是,稅對於國內價格偏高的影響不能說沒有,但是影響十分有限,比如國內4999的剃鬚刀,美國1000多元,剃鬚刀的個人稅率是百分之10,商業稅也沒高到哪裡去,大多數是國外公司對華傻逼式的定價策略問題,這個問題,為了會逐步由於大眾接觸海淘(比如天貓國際,京東全球購,大大降低的海外購物的門檻),我相信大部分公司會降低國內物品的售價。

*******************分割線********************

2016年1月8日更新:戴森宣布對國內吸塵器進行降價,平均降幅高達千元

戴森是海淘熱門品牌,國外售價是國內定價的一半左右。


他們哭爹喊娘買的2雙阿迪耐克,我一半的價格買了兩雙。

他們開始穿NB,我打工15天換上了redwing。

他們嫉妒我,崇拜我,認為我是富二代。

流言蜚語,猥瑣的眼光,低聲下氣的態度。

好友問我什麼情況。

我說:

「我只是翻了那座愚民的牆而已」。

搞笑版:


分享一下懷孕之後的海淘剁手之旅,多圖預警

自打懷孕以來,開始琢磨寶寶和自己需要買的東西。這一琢磨才知道要買的東西五花八門,而且國內的還各種不放心,代購又貴又不靠譜。最後,只得自己上陣,認真研究起海淘來,沒想到大學學英語專業在工作沒用上,全用來海淘跟客服聊天了。

7月的預產期,趁著休假,總結一下自己的海淘之旅。要準備的東西基本上備齊了,除了部分不貼身的東西購於某寶、某東,基本來自米國和日本。

話不多說,先上圖吧

這是我海淘的第一單,從最簡單的iherb開始。孕期維生素吃的是表哥推薦的美國新章孕期綜維,所以只單獨買了nordic的DHA和nature made液體鈣。

Iherb滿40美金包順豐郵費,我的兩瓶價格正好在免稅範圍,最後無稅、無國際郵費2周到手,大大增加了我對海淘的信心。

這個DHA和液體鈣感覺蠻好的,推薦給大家,後來有陸續在iherb補貨,比美亞要便宜得多。

然後,開始美亞剁手之旅。

一懷孕就擔心長妊娠紋,在屈臣氏買了百洛油,60ml要99軟幣,結果去美亞上一看,120ml的郵回來也才這麼多,果斷入手。

然後自己又買了一瓶新章維生素,玻璃瓶還擔心會碎,結果收到時包裝的可嚴實了。Lansinoh的護乳霜、防溢乳墊、寶寶的洗護用品、軟勺等等陸續到手了。

期間,還幫同事帶了不少好東東回來,繼續無稅到手。

其實,一開始沒打算日本海淘的,因為聽說日本運費極貴。但有孕媽同事找我想一起拼尿不濕,又開始了日本海淘。果然郵費不是一般的貴,但多幾個人拼單算下來,還是比國內代購便宜,關鍵是自己用起來放心。

日本的母嬰產品的口碑還真是不錯,這一淘,發現寶寶的大部分東西都是從日本買回來的了。貝親的玻璃奶瓶、奶嘴,撫觸油,痱子粉,桃葉水,還有最重要的尿不濕都來自日本。還帶了不少其他好東西,面膜、防晒、保溫杯,衛生巾真是沒少買。有個同事居然還買了一堆日本零食。

現在日本基本上是定期拼單海淘了,可見大家對日本的東東有多喜愛了吧!

待產常用的一些東西備的七七八八了吧,至於到底哪些有用,哪些沒用,只能等我生了再來和大家一一說明了。


正品,便宜,有保障!


說幾個故事吧,海淘了這麼多年。

1.第一次找代購
第一次接觸海淘是在2014年的十一,找了一個代購買了一台美版的iphone5s,當時花了2700R。買完之後那個朝思暮想啊,恨不得一天問代購的人二十遍手機到哪了。那種等待寶貝跨洲越洋地過來的感覺,那種期待和虐心糾結在一起的感覺,我想每個初次海淘的人都會有吧。

2.第一次海淘
第一次找代購之後,自己算了算,代購大概賺了三四百吧,不服輸的我也要參合參合,說干就干,14年底就申請了雙幣信用卡,15年快春節之前批了下來,回家過年也沒心思買東西,第一次購物大概是15年4月的時候,正巧美亞活動,timex手錶打折,一口氣買了兩塊雙飛返計時錶。過程中的感受沒有第一次找代購那麼強烈了,只是什麼被稅,什麼清關這些概念都不懂,迷迷糊糊地買完了。結果等了一個月,丫的還沒到,轉運公司也不更新了,開始急了,各種聯繫客服,得到的答案也只是不要急,慢慢等。最終歷時40天終於收到了手錶,第一次海淘圓滿完成,潮起潮落,心中不起一絲漣漪,相當淡定。

3.第一次被稅
第一次海淘成功之後,就比較浪了,到處和同事叫囂,誰要買外國東西?誰要買美版XXX?還有誰?結果還真有,同事讓我給他家小崽子帶個ipad mini2.那時候還不知道電子產品稅率高,ipad是敏感產品。現在回頭想想自己啥都不明白就敢海淘真是虎。然後跟同事說,美國翻新版本的1K到手OK啦。零頭幾十塊當叔的我貼了。結果一個月後傻眼了,收到了海關的簡訊,讓我去交稅。我穿著工作服就去了(某央企的),去了我就說,你看我這工作服,我真的是自己用的,不是倒買倒賣的。海關大叔還是收了我100的稅+20的辦理費。我還是那種打腫臉充胖子的人,自己埋單了120加上當叔的零頭幾十。第一次被稅的感覺真是酸爽。

4.第一次發錯貨
中間省略一萬字,該稅的稅,不稅的不稅,生活很平靜,直到。直到有一次,買了一雙nike air jordan melo 11,興緻勃勃的去取快遞,眉飛色舞地carry到辦公室,手舞足蹈地打開。鞋盒,正,沒問題。包鞋紙,正,沒問題。鞋子,正,沒問題。左腳43碼,正,沒問題。右腳45碼,正,沒問題。等等,什麼鬼,左腳43右腳45。當時還從來沒有在美國退過貨,而且這雙鞋子是在finishline沒註冊直接下單買的,後來耽誤了好久,最後貨也沒退,鞋子成了紀念品,現在還在家裡擺著。這一次的感覺,還是酸爽。

5.第一次退貨
後來幫別人在美亞直郵買了一塊阿瑪尼手錶,後來他又不喜歡了,讓我幫著退貨,原因是我會買肯定也會退,好人做到底。好吧,他說對了,我真是個好人,呵呵,於是我發了郵件給美亞客服,進入了美亞退貨流程,列印4連訂單紙,好了,不說了,我得看看哪個國際快遞便宜給寄回去了,因為這個事就發生在前幾天。。。

上面分享的幾個第一次算是我海淘生涯比較重要的幾個節點,也正是因為對海淘的熱愛,我果斷從土建工程師轉行成了跨境電商公司的一枚小運營。。。完成了從某央企到某國企的蛻變。

然後現在開始做tb了,MD,我總懷疑我是不是應該繼續當工程師


海淘,一個讓我又愛又恨的辭彙。

恨的是,曾經有過幾次苦不堪言的被騙經歷,耗費金錢不說,精神上也彷彿受到了百倍重擊。比如說有一次,因為受到了某條包裹變動簡訊,上面提示自己的海淘商品因海關問題被扣,需要輸入個人信息用于海關等級,手賤加上腦子短路的我,莫名其妙的就點開了簡訊附帶的陌生鏈接,過了不到一個小時,銀行卡中僅剩的一千二全部被轉走(海淘之後,當月全部存款,沒錯我就是「月關族」).這裡也順便給大家支支招,除了不要點陌生鏈接之外,其他一律關於海淘客服的聯繫方式,都要走官方渠道!不要亂加扣扣和微信!還有,如果你不幸遭遇了「盜卡」事件,記得第一時間去凍結你的信用卡,不然第二天有可能就會流落大街!

愛的是,海淘上各種優質的國外商品,化妝品、各種各樣的花式大牌,還有許多甚至不認識名字的各式小吃零食...這些商品的存在,的的確確的提高了我的生活檔次,滿足我的好奇心,為我打開了一片全新的購物世界。無論你是美食達人,亦或是搭配達人,相信都能從中找到自己心儀的海淘商品。這裡友情提示一下,「剁手」固然爽,事後還卡的時候簡直如喪考妣,所以一定要理智消費!

個人覺得,海淘不是一種浪費行為,或者說是一種炫富行為。喜歡海淘,當然也不是因為就排斥國貨。說的直白些,這只不過一種很普遍且正常的購物觀念而已,也是不懂為何不少人總是喜歡給海淘冠上許多不知所以的莫名「外號」。海淘的種種好處,我想只有真正體會到的人才有發言權。根據我個人的購物經驗,我用過好幾款軟體,現在僅存的就是LOOK APP。他們的老闆不愧是從網易出來的高手,內容沒的說,字字打動人心,撩的不要不要的,再加上網紅時不時的出來搞怪一下,說真的非常有視覺衝擊力。從購買的角度來說,從雙十一到過年,天天都有狂歡價,不僅有大咖牌子,還有我們這些普通人可以買的起的小眾洋品牌,做的面面俱到,所以我還是非常看好LOOK APP的,而且的確如此,它雖然是初創咖,但是發展的很給力。


用平民的價格買到性價比高的品牌貨,自營還不怕有假

我不會告訴你我曾經:

用37-39美金買過幾雙NB鞋

用28美金買過Adidas鞋

用25美金買過LEE牛仔褲

用15美金買過Levis短褲

用18美金買過CK短褲

用26美金買過CK T恤

用33美金買過nine west鞋

用7、8美金買過disney童裝

用20來美金買過Tommy Hilfiger皮帶

用93美金買了一個CK的包

用不到200美金買了一個coach的包

用30美金買過象印燜燒杯

……

歡迎交流~~~


從此以後專賣店甚至淘寶絕大多數店鋪是路人。他們怎麼會賣這麼貴。我還是孩子你不要騙我,這東西才60多刀,你賣1000??

國外大路貨買的飛起,要知道這些東西國內正價我看都不敢看。

萬惡的資本主義糖衣炮彈,竟然命中了我。就這樣吧,反正我又不是黨員。

當買到便宜貨的竊喜,和買到國內沒有的好貨興奮交織。根本停不住。

但不要忘了,海淘有時候是個試錯的過程,尺碼,材質之類的難免會有偏差,當然也有一部分個人原因。冤枉錢也花了些。拍拍腦們,下次繼續。

不過有時候國內打折比國外便宜,

或者有機會在香港買的時候,我不會選擇海淘。

末了,大學狗的我,辦不了信用卡的人生是黑白的。


等了半拉月,從美國買來的一物件上印著made in dongguan。你有啥感覺……………不要問我是怎麼知道的…………


1/國內一台19999的dell筆記本海淘之後9300到手(非全新,dell官網出售的14天退訂機,用起來真的沒有區別!沒有區別!沒有區別!),你說爽不爽!

2/國內動輒七八百的新百倫,海淘半價左右,有些款型只要三分之一,你說爽不爽!

3/當然這一切的代價是等待!

當然這一切的代價是等待!

當然這一切的代價是等待!

4/買電腦的時候等了一個月,買鞋子的時候等了兩個月!

5/但是差價那麼大,等待都是值得的呀!(誰叫我這麼屌絲)

6/但是,海淘最大的好處不是省毛爺爺,也不是長久的等待之後收到包裹的喜悅,而是!而是!而是你會變的很有耐心。。。。。。。畢竟一兩個月都可以等啊!


海淘護膚品美妝產品最爽的是生活在香港,上英國Selfridges網站,地址選擇香港,所有東西都直接顯示港幣扣稅之後的價格,目前看來好多美容產品和香水都是全球最便宜。(若設置地址為中國大陸,顯示人民幣價格,更便宜,但是基本上全都不能寄大陸,也就是不能買,所以仍舊是寄香港最划算)

一定要買Selfridges plus,370港幣,包郵12個月,隨心所欲下單,再也不用愁湊單什麼的。

下面隨便曬個單

再來張我的草單,附價格比較

香水大部分牌子都不能寄香港,唯獨diptyque可以!價格感人,比如75ml EDP,香港專櫃1100港幣,法國150歐,Selfridges寄香港的價格860港幣


雖然海淘的經歷不多,不過四五次是有了,不知道之前找人代購算不算。之前找朋友代購的時候,一開始很興奮,畢竟沒直接從國外買過東西,但是後來又有點忐忑,畢竟價格方面不是很清楚,給的多了,總覺得被坑了,給的少了又怕朋友這邊為難,所以也就讓朋友幫忙代購兩次吧,之後就沒有了,朋友之間總提錢也不好。後來被拉進了很多海淘群,自己也看了很多的海淘網站,還記得自己第一次海淘的時候是個德國新網站,好忐忑,又有稅啊,運費啊,海關清關呀啥的問題,整個人懵懵懂懂的,看著像土包子。問了客服怎麼操作,最後才成功的,一直買的是直郵的網站,沒有試過轉運。像我這種怕麻煩的人,最適合直郵網站購物了。下單之後等了大概16,7天的樣子,還挺順利的,直接到手上了。

有了第一次海淘的經歷,第二次就不難了,後來就拓寬渠道了,什麼美國的,英國的都試過。買的最多的是德國的一家藥房,忘了叫什麼名字,還在荷蘭海淘網站作過~~~自從知道我會買國外的東西,七大姑八大姨都來找我了~在荷蘭之家的超市下過不少訂單,網易考拉只下過一次AHC的單子,德亞買的護膚產品比較多,還在 Douglas買過化妝品(寄到朋友那裡,幫忙帶回來的),服裝類的沒買過,保健品買過澳大利亞的。

具體講講為什麼會搜到荷蘭之家這個網站,是因為我閨蜜在荷蘭工作,之前從荷蘭帶回來的華夫餅我很喜歡,後來家裡有人需要稍奶粉,也不好意思讓人家總是給我帶,就在網上找他們網站買過幾次,買了幾次奶粉,湊單的時候加了甘草糖和華夫餅,還帶了一瓶紅酒給家人。黑暗料理神奇的甘草糖是我印象最深的,這個我妹比較喜歡,個人不太能吃上這個味道,真的是~~~回味無窮。恩,網站上的雅歌布皇家美妝護膚很白菜價,買了一大碗水回來才幾十塊錢,護髮的產品我家一直不斷,也沒在海淘網站買過,有買過的可以分享一下用後體驗。


法淘問題可以諮詢我。

法國留學生轉法淘。

我是很專業的代購,幫你避稅省運費搶折扣。前提是你買的東西運費佔比大。法國轉運我用過十幾個,買不同的東西要用不同的轉運,買化妝品要走包稅,買衣服胸罩無所謂,買零食要走陽光清關,買易碎品要走打包好的轉運。網站直郵被稅概率大於轉運公司,等等全部是錢買來的經驗。

像我就專門做法國的東西,基本現在吃穿用住都和我在法國讀書的時候一個樣,除了葯妝化妝品奢侈品,其實還有很多都可以從法國買,比如法國平價服飾,鞋子,裝修材料,食用油,奶粉,零食,薩拉米,馬卡龍原材料,巧克力噴泉,,只有想不到,婚紗,情趣服飾。


原來買東西,第一眼看價格,海淘第一眼看重量和大小 ,我那箱子裝的下嗎,還要想:這單會不會稅呢,走包稅還是普通的呢


海淘就是其實花了幾萬,還有一種自己賺了幾百萬的感覺,忍不住的暗喜。


穿著45美元買的Timberland 10061,35美元的新百倫990

最近 買到的好價東西如下: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