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金庸小說如此喜歡寫找爸爸的劇情??!!
天龍八部:蕭峰找到了蕭遠山;慕容復找到了慕容博;虛竹找到了玄慈方丈;段譽找到了段延慶;王語嫣、鍾靈、木婉清、阿朱、阿紫找到了段正淳
射鵰英雄傳:楊康找到了楊鐵心神鵰俠侶:武修文,武敦儒 找到了武三通,楊過找到了義父歐陽鋒,最終找到了楊康的故事和死因倚天屠龍記:張無忌找到義父謝遜笑傲江湖:任盈盈找到了任我行鹿鼎記:阿珂找到了吳三桂(李自成?),建寧公主找到了瘦頭陀
為什麼金庸小說 如此喜歡寫找爸爸的劇情?
你把跟爸爸有關的戲份,都強行理解為找爸爸。比如虛竹,他什麼時候找過爸爸
不能叫「找」爸爸,比如你舉的例子里,其實「兒子」十有八九是沒找過的,我一個個解釋下:
天龍八部:蕭峰找到了蕭遠山;慕容復找到了慕容博;虛竹找到了玄慈方丈;段譽找到了段延慶;王語嫣、鍾靈、木婉清、阿朱、阿紫找到了段正淳
射鵰英雄傳:楊康找到了楊鐵心神鵰俠侶:武修文,武敦儒 找到了武三通,楊過找到了義父歐陽鋒,最終找到了楊康的故事和死因倚天屠龍記:張無忌找到義父謝遜笑傲江湖:任盈盈找到了任我行
鹿鼎記:阿珂找到了吳三桂(李自成?),建寧公主找到了瘦頭陀
蕭峰、慕容復都以為父親死了,是蕭遠山尾行著蕭峰,是慕容博突然出現。虛竹、段譽以及段正淳的女兒們也是突然獲知自己的父親,他們都沒有去找過。
類似的也是任盈盈和楊康也以為自己的父親不在了,是楊鐵心找到了楊康、任我行找到了任盈盈。還有阿珂、建寧公主(可能還有楊過)以外的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大概只有張無忌是試圖去找謝遜,最後沒成行卻在靈蛇島偶遇;大概還有大小武也試圖找過,但書中也沒有描寫。題主你應該問,為啥金庸總喜歡寫這麼多的「父親」或者說「身世」之疑題?
我覺得一個原因是:古人講究「父母在,不遠遊,游則有方」,所以如果像段譽這樣父母具在的,理論上說他是不能四處瞎逛的。段譽第一次外出遇到木婉清、鍾靈,學會凌波微步和北冥神功,是因為他離家出走;第二次遇到王語嫣等人,是被鳩摩智劫持;第三次去擂鼓山,是因為代替父親赴約;後面去少林好像又是離家出走(不記得了)。都是有原因的。類似的蕭峰是因為自己從事了「丐幫幫主」這個職務,所以才離開的養父母;而郭靖和韋小寶雖然父親不在了但母親在(還有石破天),理論上也不能這樣在外面無邊無際的逛——當然也不得不捏造了一些原因。但不「閑逛」怎麼發生劇情呢,如果虛竹就一輩子呆在少林寺,後面的劇情就都沒有了。
所以胡斐的父親死了母親也殉情了,胡斐為了了解父親死的真相四處雲遊;袁承志的父親死了,為了報父仇袁承志要幫助李闖;郭靖的父親死了,去中原除了十八年前的賭局還有父仇;張無忌的父親也死了,但他為了義父(其實也是父母的原因)被人追殺……
大概只有令狐沖和狄雲生來就是孤兒,因為他們自己招惹的麻煩已經夠多了。但是除了父母,還有師門啊,前面也說了,如果虛竹就一輩子呆在少林寺,後面的劇情就都沒有了。所以像楊過這樣雖然父母都死了,但還是有師父有師門,所以都不能隨隨便便到處亂逛,所以李莫愁就打上門來,小龍女只能放了斷龍石大家都先不回去了。甚至令狐沖這樣的都只能破門而出,狄雲都只能遭遇冤案了……為了發生點劇情,真不容易啊。。。不光喜歡找爸爸,男主一般都是孤兒或者單親,令狐沖,虛竹,石破天,袁承志,蕭峰,楊過,狄雲,韋小寶,郭靖,張無忌,胡斐……老爺子覺得把孩紙扔在惡劣的環境中才能真的磨礪智慧,成就武功。對比石中玉石破天,郭靖楊康,楊過武家兄弟。。。。不光喜歡找爸爸,老爺子還喜歡給男主們一個不錯媽或者一個糟糕的師傅,比如郭靖和楊過。(石破天的媽媽也算不錯吧)或者比如令狐沖和狄雲。。。。不光喜歡找爸爸,男主角看似出身不咋地,一個個都是大有來頭。比如,石破天一個小破孩,結果是江湖上有名的黑白雙俠。比如虛竹,一個小和尚,結果爸爸少林寺方丈,媽媽四大惡人排名老二的。。。。不光喜歡找爸爸,還喜歡讓主角意外獲得秘籍或絕世武功。比如張無忌,楊過,令狐沖,郭靖,石破天,虛竹,袁承志……甚至游坦之都可以算進去噠。哇塞,老爺子寫書如此有規律耶~
豈不是金老的一些作品都可以叫做「爸爸去哪了」
大家可以看一篇文章《希望悲劇不重演,金庸小說為什麼永遠都在「找爸爸」》
瀉藥
因為金庸的爸爸也不見了%&>_&<%一個原因,身在武俠小說的江湖中,如果父母雙全,生活和諧,那還有什麼理由去闖蕩。殺父之仇,身世之謎就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第二點,古代社會,大都男尊女卑,大俠一直在找媽媽,那是蝌蚪,說出去也不好聽,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 書枕, ID:shuzhen108.
金庸之所以經典,是因為每個人都能找到最喜歡的一頁。
嚮往力挽狂瀾的,會反覆去翻六大派圍攻光明頂。喜歡看高手死磕,為胡一刀和苗人鳳的決鬥血脈賁張。
追求民族大義的,會為蕭峰的最後謝幕扼腕嘆息。也有人想放鬆一下,韋小寶的橋段是消遣的好夥伴。
但毫無疑問,金庸寫得最好的是人情。
書里有最美好的愛情,郭靖和黃蓉小兩口的共同奮鬥,楊過和小龍女戀愛的驚世駭俗,張翠山和殷素素夫婦的生死相依。
也有最深摯的友情,武當七俠間的情同手足,天龍三兄弟的惺惺相惜。
但唯獨,金庸很少寫父子情。
他筆下的男主角中,幾乎沒有體驗過成年後的父子關係。
遺腹子如郭靖、楊過和袁承志,少年喪父的張無忌、林平之和康熙。
不知父親是誰的令狐沖、韋小寶,甚至被老爹套路的蕭峰、莫容復。
親爹見光死的楊康、虛竹,還有一直叫錯爹的段譽。
不管男主們武功練到什麼程度,談過幾段戀愛,父子的感情線都不約而同的消失了。
倪匡說過,寫武俠小說,最簡單的是招式,最難的是人情。
因為招式可以天馬行空,只要想得到,全身都是功夫。
哪怕是手指,一根手指能練一陽指,兩根手指能練彈指神通,
三根就是龍爪手,四根能拍出降龍十八掌,五根手指可以使出獨孤九劍。
可人情不同,再天才的作者也不能完全脫離自己的生活,去虛構人之間的感情。
金庸筆下的人情,很難說跟他的經歷沒有關係。
金庸原名查良鏞,生於1924年,家中是海寧有名的書香門第。
少年時趕上抗戰,母親和弟弟都死於戰亂,青年時一直在外求學。
1948年,金庸被調往《大公報》香港分社工作,從此在香港定居。
1955年,取筆名金庸,寫出第一部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金庸之名一炮打響。
1957年,金庸不滿報社對大陸「大躍進」的報道,離開體制,自己創業,傾盡積蓄創辦《明報》。
創業路何其艱辛,最初幾年幾乎沒有休息,天天埋頭寫作。
連載武俠小說一度成了維持報紙生存的重要手段,高峰時期,金庸一天要寫兩部小說的連載。
剛寫完楊過大鬧絕情谷,馬上又為胡斐安排工作。當然,憑著驚人的筆力,在不同次元間穿梭毫無壓力。
金庸情路並不順暢,經歷過三次婚姻。前兩次均不歡而散,直到晚年仍念念不忘。
他曾和當時明星夏夢有過朦朧的感情,只是沒有結果。留下過一句話,至今仍是經典。
「西施怎樣美麗誰也沒見過,我想她應該長得像夏夢才名不虛傳。」金庸說。
逐漸,報紙越辦越大,大俠金庸揚名於兩岸三地。家庭終於安定,知交好友遍布海內,事業終獲大成。
金庸筆下的俠士也是如此,成功前必定要經過一番痛苦艱辛的成長。
往往要經歷背出門牆、創業波折、感情顛沛後,才聞名於江湖,修成正果。
金庸男主們父子關係的缺失,正是他人生的投射。
2000年,金庸在體散文《月雲》里寫到:「宜官的爸爸被判定是地主,欺壓農民,處了死刑。宜官在香港哭了三天三晚,傷心了大半年。」
宜官是金庸的小名,這段話的說的正是自己的父親,1951年在海寧老家被槍決。
不知是不是心理上的逃避,或是寫作時的睹字思人,金庸筆下沒有出現一對感情圓滿的父子。
對於男主們來說,消失的父親更多是精神或者信念上的影響。
比如郭靖一生追尋的「俠之大者,為國為民」,跟小時候母親李萍反覆告訴他「你爹郭嘯天當年何等英勇」云云有很大的關係。
而楊康對於楊過,袁崇煥對於袁承志,更讓復仇成了困擾男主半生的心結。
偶爾也有回歸的父親,不過更多的是打打醬油和推動情節。
比如楊鐵心和楊康,玄慈和虛竹,相認不久便領了盒飯。
更別提蕭遠山和慕容博這對相愛相殺的老基友,只出場一次就把兒子們給坑了。
父親這個角色的作用更多被消解和取代了,金庸往往把他心中理想化的父子關係賦予在了非血緣關係的男人之間。
在養育上,如張三丰對武當七俠的情同父子,江南七怪對郭靖的十年育人;
在精神上,韋小寶曾把陳近南想成沒見過面的父親,在張翠山死後,謝遜成了張無忌的心靈寄託。
但細心去品讀,總覺得在這些替代感情的描繪上,有很多不過癮的地方。
1972年,金庸完成《鹿鼎記》,自此封筆,退出江湖。
憑著射鵰三部曲,描寫社會現實的《天龍八部》,政治諷刺小說《笑傲江湖》,另闢一派的集大成者《鹿鼎記》,金庸已經獨步海內,成為武俠第一人。
可直到5年後,金庸才意識到,和他創造出如此偉大的愛情、友情相比,憑空想像出來的、刻意疏離的父子關係終究還是淺了。
1976年10月,金庸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讀書的大兒子查傳俠自縊身亡,時年十九歲,據說和金庸的婚變有關。
金庸回憶,「我記得接到大兒子在美國過身的消息後,好灰心,好難過;但那天還要繼續在報館寫社評,一面寫就一面流淚,一直都很傷心,還是要寫。」
兒子的自殺成為他後來信仰佛教的直接原因。雖然他說從佛經中消解了痛苦,但對兒子的愧疚仍然終身揮之不去。
1991年,金庸將《明報》賣給於品海,有人就說那是因為于品海長得像他死去的兒子。
記者問及此事,金庸直接地說:"理性上我沒這樣想。但他跟我大兒子同年,都屬猴,相貌也的確有點像,潛意識上不知不覺有親近的感覺,可能有。
1977年,大兒子自殺5個月後,金庸在修訂《倚天屠龍記》時,寫了一篇後記,作為射鵰三部曲的真正結尾。
最後一段話是這樣的:
張三丰見到張翠山自刎時的悲痛,謝遜聽到張無忌死訊時的傷心,書中寫得太也膚淺了,真實人生中不是這樣的。
因為那時候我還不明白。
在了解金庸的經歷後,才能讀懂這篇後記的錐心刻骨。
關注公眾號 書枕 , ID shuzhen108 ,有更多問題一起探討
感謝 @林主教 的答案,幫我普及了這件事。
其實問題提問不太正確,應該是金庸的小說里,為什麼總是角色的父親是缺失的,甚至往往慘死或冤死。
那麼答案就很顯而易見了,這是一個社會悲劇,而他本人無法忘懷。但是那些父親缺失的角色,總後往往是為國為民的大俠或正面人物,也是他自身的想法,並不因此仇恨社會。
試想一下換成找媽媽……
你以為你是小蝌蚪嗎?
我笑的停不下來。。。球摺疊
武林亂世,社會動蕩,再加上武林兒女不拘小節,夫妻離散父子不識的情況很多見。並不只是這些人。還有很多配角可能一輩子沒見過爸爸。或者很小的時候爸爸就被仇家殺死了。而封建社會男尊女卑,這些例子很多都是孩子從小跟著母親的。所以肯定只有找爸爸。
推薦閱讀:
※《天龍八部》里人物關係那麼複雜,如果按照關係仔細算起來有哪些有趣的稱呼?
※如果郭靖遇上阿紫樣的女人,而喬峰遇到的是黃蓉樣的女人?
※想問下虛竹?
※如何理解新修版《天龍八部》里,玄慈方丈般若掌最後一招的「一空到底」?
※慕容復為什麼不當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