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 iCourt?
一開始是法律英語培訓起家的吧,當時感覺頗普通,但現在進軍訴訟可視化又有刮目相看之感了。不知道大家怎麼看?
覺得嘛 暫不評價胡清平以及iCourt團隊到底如何 但他們的課程確實非常實用 特別是對於年輕律師來講 在iCourt的課堂上 能學到的不僅是知識 技能 更重要的是一種思維方式的更新 看看別人的成功經驗 也能結交志同道合的人 這些東西都不是金錢能夠衡量的
「i-Court是律師的法學院」,請先理解胡清平提出的這個口號,然後才能理解i-Court的本質。
i-Court是胡清平大概在2013年下半年左右開拓出來的一個東西(時間可能記不太清了),在此之前,我對胡清平的印象,大概也就只是2012年左右關注了他的新浪微博,那時他的微博名字叫」法律獵頭胡清平「。我當時之所以關注這個微博,主要是因為臨近畢業,想看看獵頭們想找的是什麼樣的人才,僅此而已。但他後來基本沒怎麼發消息,而我也不怎麼玩微博了,淡淡的對他也忘了。
畢業後來到深圳工作,去年年底,我們律所給我們提供了一個i-Court可視化課程的培訓(是公開課程之外的專場,所以在他們的微信號上看不到),我軟磨硬泡跟老闆求了一個名額,參加了這個培訓,感覺很有收穫。
這個培訓,說簡單也簡單,無非是教你用軟體(visio等)做個圖,除此之外,還附帶教教excel。但我依然要說,這個培訓diao,很diao,非常diao。
為什麼呢?
因為他做到了其他人想不到的事情。(注意,不是做不到,只是想不到)
以」可視化「這門課程為例,他其實並不是教你做PPT,而是教你用visio畫圖。畫圖的意義也並不在於」炫「,而在於讓你用圖表的形式傳遞你的觀點。
做過律師的都知道,在面臨複雜案件的時候,法律關係分析、案件事實認定、法律研究、證據收集與整理……真的是會讓任何一個人抓狂!那酸爽,誰來誰知道。但與之相對應的是,庭審時間是有限的,而且法官在開庭前基本是不會閱卷的,在此前提之下,如何確保庭審效果?或者換句話來說,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讓法官理解並接受我方觀點?或者說得再直白一點,如何把律師的腦子放到法官的顱骨中去?
傳統律師的方法,是寫代理詞。但代理詞只能庭後提交,沒有辦法在第一時間給法官以直白的印象。而且, 冗長的法律文書本身就長了一副苦瓜臉,真的很難讓人有興趣去看,即便是法官。
但以i-Court課程中提供的樣式來看,其實官司還可以這麼來打。
蘋果訴三星外觀專利侵權案
此案的要點就是,三星手機的外觀設計有沒有抄襲iPhone。對於傳統律師而言,打這種官司的要點就在於瘋狂羅列專利證書吧。但蘋果律師告訴我們,官司還可以這樣打:
在庭審過程中,蘋果律師上了這樣的一張圖:
法官瞬間就硬了有木有!這尼瑪,誰一看都會覺得是三星在抄蘋果好嗎?
互聯網的」有圖有真相,無圖言傑寶「,在庭審中,其實也同樣適用。法官也是人,法官也喜歡看小黃圖(霧……)
說實話,要不是i-Court提供了這麼一個思路,還有那麼多個成功的案例,有幾個律師想得到這麼玩?即便想到了,又有幾個律師敢在庭上這麼玩?
法律,是一個很封閉的圈子,內行人出不去,外行人也進不來,律師這一行,尤甚。這個圈子,天生的排斥新技術。不要說excel、visio,就我所見,有的老律師連word都不太熟。如果遇到複雜的案子,什麼整理證據啊,做卷宗啊,全特么的,靠人力!效率多低?
在這個時候,i-Court站出來,告訴你,其實有個軟體,可以幫你。其實有一種思路,你可以借鑒……在這個時候,作為一個年輕律師,你高不高興?激不激動?
所以我要說,感謝i-Court,是他們讓訴訟變得如此好玩。作為一個法律新手,因為機緣上過幾次icourt的課程,也稍想發表一下自己的觀點。
對於胡老師,正如他百度中自己說的,是一個真正的商人,不過這個商人用理想包裝了自己。不過,我作為一個年紀不大資歷尚淺的小朋友似乎對年長者並沒什麼發表言論的資格,就暫且不談。
對於icourt,首先價格來說4000+的價格的確不便宜,在我看來也完全沒有性價比。但是為什麼如此多人會這個價格還趨之若鶩,在我看來有一個目前社會普遍價值觀的問題。在現在中國的畸形設定下,人們越來越認為貴的就是好的,免費的則不加珍惜。同樣,在icourt前身即商事訓練營時期,胡清平的培訓是免費的時候,很多人不加以珍惜,作為一個聰明人,他很快就抓住了這其中的要領。
其次,icourt的課程,從最開始的圖表訓練營到現在所謂的十門課,我越來越看不到icourt的誠意,excel,visio,ppt,思維導圖或者是IMAC(蘋果電腦)這些的使用方法,說實話,對於我們這些從小使用電腦的年輕人來說,根本就是上手就會的事情,律師經驗的思維積累才是做好圖表這些的關鍵。可是對於很多的四十多歲,並不熟悉互聯網的法律人而言,的確很吸引人。對於從業律師而言,我相信大家普遍有一個感受,就是師傅不教你怎麼玩轉這個遊戲,每個律師都有自己的套路和生存方式,即沒有規則可言。這樣一個半封閉式的環境,一旦出現了天同這樣的標杆性的律所運營方式後,所有人都想學習也是很正常的。一邊是萬分苦惱的摸著石頭過河,一邊是最先鋒的高院法官和律所教你他們的工作方式,你選哪個?------------------貌似說了好話,對的,icourt自然有它的優勢而言,但是這些優勢不在於icourt本身,而是它身後的天同,最高院法官以及它聚集的越來越多的律所主任,高級律師們。律師界的爾虞我詐,遮遮掩掩,從原先我教一個徒弟,可能就增加我一個敵人的思想戒備,在icourt這個舞台,有了金錢和榮耀的誘餌,紛紛拿出來炫技,性價比高了啊(這裡講的可能稍有過分,希望老律師們諒解)。再次,作為一個商人買賣信息不對等是一本萬利的事情,icourt就這麼幾個人,他們做的事情就是把不公開半公開的信息買來再賣出去。就想上面說的,icourt本身的意義在於它背後的這些人,所以它除了本身的課程外還有一場場的主任年會,就像是一種拉幫結派。所以2014年,icourt成立所謂的前一百人的股東,雖然不清楚這個構成方式是如何,但是莫名被架上股東的結果就是,這一百位股東一定會不遺餘力的傳銷icourt,手法精妙。(另外就我課程上很多接觸到的律師,最積極的那部分都是急於從原來的律所跳出來,想要自己成立律所的人----構建人脈關係網)最後,還是想抱怨一句,作為互聯網存在的一代,看不過眼的事情就在於為什麼現在任何事情都要拉上大數據,用戶體驗或者是O2O,好吧,近年來這幾個詞的確火到不行,但是我相信隨著互聯網一代的成長,信息進一步的透明化,技術男炫技這件事不會讓大家這麼崇拜了吧,畢竟技術只是工具而已,律師這個行業靠的還是我們一步步的成長和經驗的積累。順手給大家科普一下 用戶體驗,所謂用戶體驗說白了就是怎麼樣讓你感覺舒服用的順手,並不是什麼高深的東西,都是一遍遍人為測試後得到的結果,所以有了前人的經驗總結形成的規則自然會讓人感到舒服,問題在於前人們不太願意免費給啊~話說,訴訟律師的水還是真的深啊,希望法治進步吧。學員在裡面上課時都很亢奮,甚至瘋狂。
「逼瘋自己」,「信息傳遞」,「以法官為中心」等字眼在課堂上不斷被重複。
學員們如饑似渴的捧著一個類似「visio基礎教程裝逼版」的課程瘋狂的作圖比拼。
都覺得這個課堂是充滿了從未體驗過的積極向上的滿滿正能量的氛圍,頓時覺得逼格滿滿。
然並卵,律師們回到各自所里依然按照原來的tempo生活著。
細思恐極。
只能說這個課程趕上了當前」眾創「的風口,給傳統律師行業帶來一些啟發。然而一直以這樣洗腦式的方式進行重複性的宣傳,不可能維持太久。畢竟,它是一個以實務為目的的課程,而實務課程不應只停留在浮華的表象。中國律師裝逼培訓班,中國律師蘋果產品直銷班,中國中老年律師計算機軟體速成班。。。
老闆們,把報名的錢省下來多發點工資,多買些書,多組織團隊沉下來學習,互動交流不好么?
或者,開心就好。我不認識胡清平,但認識 iCourt 的 CEO 采那,她創業之前是我的同行。她的王牌作者何帆曾在法影斑斕推過一篇文章《法律人應該讀的法官傳記》,其實是轉載了我當時寫的一篇總結文,當時做這些總結也是要理一理策劃思路。看何帆發朋友圈才知道,其中有一半都是采那策劃,然後「逼著」何帆組織翻譯出來的。
能把譯書速度比別人讀書速度還要快的何帆催得不敢接電話,可以想見她的風格。
果然,早在 2013 年底,采那其實就已經離開出版社投身 iCourt。到 2016 年的時候,已經研發出了 15 門課程和一個法律大數據智能系統。這些是我認識采那後,做「法律人物」訪談系列時聊到的。當時聊了很多不便寫出來的公司數據,有她這樣的逼瘋官再加上對的方向和搏命的速度,總之數據看好,但研發壓力大。因為有八千多人對你有了信任和期待,很多是律所主任和合伙人,個個都是人精中的人精。
這裡岔開一句講講應屆生該進什麼樣的創業公司的問題,如果你是創業型人格,不安於體制和大公司,面對已經有穩定盈利模式和規模又處在求賢若渴階段的創業公司(也許該稱為成熟公司),當然是抓住機會擠進去了。沒有土地和資源的所謂階層躍升,不過是把青春留給工作,掙出兩代人的積累。這要看能力更要看機會,窗口期一過,也就沒有那麼多創業公司能造富了。
至於詬病 iCourt 培養模式的,大公司還要強調「狼性」,一個起步的小公司每天打的可能都是生死存亡的戰役,哪有時間溫言細語培訓你,當然是心血齊注野蠻成長,他們對自己只會更狠。這些話其實也可以用來描述初期的 BAT,只是很多人只看他們起高樓宴賓客不見當日陋室空堂幾多落魄。所以如果你只愛雞湯,就勿鄙別人打雞血吧。
回到 iCourt 主業培訓,他們填補的是國內法學教育的空白,創業路徑很清晰競爭者眾,蹚出來路子的只此一家。采那作為課程首席研發,曾經的出版經歷和經驗優勢獨特,又拓寬了我對出版人發展方向的認知;收費不便宜還能讓這麼多業界大咖去聽課,去自發傳播,同樣身在 editor+curator 界的我,是很羨慕並要取經的。
我也認識 iCourt 幾位老師,他們和采那一樣都給我一個感覺「特別靠譜」,又有點理想主義,都想為法學教育做點兒什麼。有人提到胡清平是商人,我想的卻是務實的理想主義,簡直不要太棒。我們這個依然重官輕商的社會,理想主義者太多,商人實在太少了。最近在采那的朋友圈看到她每天都在招人,按照合伙人標準親自招 100 個特種兵,現在還差 40 個。如果你自認自我驅動、絕頂聰明、極度自信,快去投簡歷拿那 25 萬年薪。至於課程,沒聽過不妄評,反正有真金白銀的收入和報不上的名,到底誰是傻子,一眼可知。
上過他們的幾門課,說個小事吧。
他們有一門Mac課,其實就是教給律師使用一些最常用的mac app。這門課會送給每個交了四萬八報名費的學員一台最便宜的macbook air(羊毛出在羊身上,你們懂的)這台電腦發到律師手中的時候,上面就安裝好了很多收費的app,他們上課講的時候宣稱這些app價值上萬。真相是他們送出的所有電腦都是用的同一個蘋果賬戶,也就是說,買了一個app安裝了幾百台電腦。
這個號稱有法治理想,宣稱與其詛咒黑暗,不如點燃燈火的法學院,給每個客戶的電腦上安裝了一套盜版app!
據說他們團隊里有很多資深律師,資深律師看不出來這是侵權行為么?是知識產權法專業水平不夠?還是明知故犯?一直關注iCourt,是長期的旁觀者,而且上了幾門課程。為避免不必要的爭議,匿名回答這個問題。
為什麼iCourt課程能火起來?我覺得還是因為滿足了大部分聽課用戶在專業和業務上的核心需求。
圖表只是iCourt的一門課程,還有出庭、大數據、寫作、談判等十多門課程。圖表課不光教你使用Visio等軟體,還教你如何將法律關係和事實進程以最恰當最簡潔的方式用圖表表現出來,而後者才是重點,這點上我贊同 @倪修智 的回答。圖表不光能滿足上庭的需求,和不懂法律的客戶談的時候,甩出一張簡潔漂亮的圖,有沒有用,你自己琢磨。
寫作課程也是同理。法學院的教育和行業實踐脫節,絕大多數法學院畢業生寫不出合格的訴狀。當然,有人會說,進了律所會有人教,但那得先有師傅願意花時間帶你而且師傅自己懂行。事實上,國內現在提交給法院的大多數訴狀在專業上都是不及格的。舉個最細小的例子,你真的確定你知道訴狀的訴請中的利息主張的完美表達形式?
任何課程(包括你上過的法學院)都有社交的附帶屬性,但iCourt並沒有某匿名回答影射的什麼水深之類的情況。胡清平在和天同合作之前自己已經創業很多年了,胡的創業史見:萬法通學院_百度百科;胡幾年前創辦iCourt的時候就已經從天同離職了;而天同也在做自己的培訓項目無訟學院,這是天同官微對自己培訓項目的介紹鏈接:無訟學院第一波學員反饋出爐,實景視頻,看完再報名。另外,如果你知道胡正在做的iLaw系統是怎麼回事,也就會大概明白鬍的布局了。
看大家有什麼評論吧。我再隨時更新。謝謝觀看。
——————
當然如果你是剛入行的小律助,一個月才掙幾千塊,確實不推薦你自己掏四五千去上一個周末的iCourt課程,應該讓你的老闆花錢派你去。長期招員工,不招長期員工。。
謹慎。只能給剛畢業的求職者,一句忠告。
非常抱歉這麼遲才來更新。實在是特別忙,中午訂了KFC節省了去食堂吃飯的時間趕快上來寫一些自己的看法。今天更新的內容肯定是有限的,對不住樓下留言佔座的朋友。但我會慢慢把想說的寫出來,算是給自己和諸位等待更新朋友的交待。
其實「如何評價胡清平和他的icourt?」這個問題有兩個層面,一個是「如何評價胡清平」,一個是「如何評價胡清平的icourt」。胡清平其人。
胡清平是萬法通學院的創始人,這個學院的主要方向是教育培訓,尤其是法律英語方面的培訓極其實務(還有一個前期免費的拳頭產品下文詳述)。我有幸報名了法律英語「最後一次」面授課程,和很多老師(律師)有了近距離的接觸,尤其對專業又帥氣的喬煥然律師印象深刻……說遠了,回到胡清平。因為萬法通學院的教育背景和胡清平的創始人身份,我私下裡稱他為胡老師或者胡校長。我個人認為,胡老師是一個理想主義者,是一個可愛的人,和他在一起會感到非常放鬆。他的那些有趣、輕鬆、引人入勝的培訓技術在法律培訓領域真的是別具一格。在各場培訓中,計算機和法學雙學位的胡老師總是會講到「技術驅動法律」這一夢想,也會讓我們就「Law is a craft.Law is an art」展開討論,還會自嘲和老外互學語言結果回國的老外被認為漢語中帶有湖南腔。關於如何評價胡老師,我自認沒有什麼資格,這裡找到一個鏈接,故事性和可讀性很強,大家可以自己了解:創業故事-新聞動態。下面進入icourt。
icourt 面世不久(一年半?記不太清楚了,查完資料再確認。但他的前身是前期免費的「商業律師(法務)集訓營」,有了很多年頭我免費蹭過多期),主要針對的是訴訟業務。但說實話,我現在已經不太了解了。我只參加過其中的第四期「可視化技術」專場,因為更新和升級的速度太快,後面的一些課程沒有參與就無法妄評了。就我參加的這期icourt而言,是遠遠超出我的預期的。他貼近法律工作者(包括我在內的一些法律小白和一些令我仰視的法律高手)的真實需求、提供系統且經驗證的問題解決方案,是站在業務能力相當成熟律所和法官的肩膀上加之自己團隊的不斷完善和挖掘,創造出的截至目前為止,我所參加過的最好的法律培訓(也可能是別的法律培訓我參加的較少)。十一期間加班,趁機小更一下。
icourt不是萬能的,這是我們討論的起點。就我理解,法學院的學習重點在於「法學知識」,icourt的學習重點在於「操作技能」。
關於法學知識(輸入,what)法律人,要麼學過幾年法律,要麼考過了司法考試,要麼在法律行業工作,更多人兼而有之。如果僅從法學知識本身來說,icourt沒有什麼作用。他無法幫你夯實理論基礎,也幫不了任何人通過司法考試。如果想獲得法學知識上的精進而選擇icourt,此君必定令人側目。
關於操作技能(輸出,how)知識通過使用來體現價值。如何使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效能,即所謂「事倍功半」或者「事半功倍」。但是如何使用知識,國內法學院的老師們恐怕沒怎麼教。怎麼寫起訴狀答辯狀代理詞,怎麼搜集證據排列證據提交證據,怎麼說服自己說服當事人說服法官?這些,老師沒太用精力教,卻是工作中最常用的技能。需求和供給出現了不匹配,為了達到平衡,要麼消滅需求,要麼提高供給。聰明如樓上諸位,你們如何選擇呢?
icourt提供了解決這類技術問題的方案。
據我目前所知,icourt主要是針對訴訟的培訓,現在有圖表、出庭、證據、談判這麼幾個課程。這些課程以「說服力」為核心,讓我看到並學會了一種經過實踐檢驗的新方法,對我而言,他就有價值。當然,條條大路通羅馬。解決技術問題,icourt並不是唯一的選擇。只是,在這個時間,我只看到了icourt可以立即填補我的需求,我只體驗到了他的效果。
以上是我的淺顯看法。個人非常贊同暫時得贊最多的某「匿名用戶「的回答。下面也來附會一下相似觀點,在本帖中以樓主自稱吧。
確實,以樓主的觀點看,胡清平及其主打的icourt確實沒什麼好牛的。說實話,樓主也不喜歡這個人,所以噴樓主個人情緒化嚴重,回答不客觀,樓主也默認你說對了吧。總而言,胡的課程,一是新穎,二是內容少,三是見不得光,四是沒什麼可神氣的。not long ago,樓主know about lawspirit by chance,當時只是知道有這麼個東西,沒深究,也沒更多關注。後來,有次見到胡本人,胡被旁邊的人呼為大神,」終於見到胡清平大神了「(旁邊某人的原話),樓主甚為驚詫,怎麼回事,這個胡某人是何方神聖啊,還是大神,樓主一頭霧水。沒辦法,樓主身在信息閉塞的大武漢,對胡搞的若干法律培訓課程從未耳聞,這個確實是樓主信息閉塞,關注行業動態是應該的,可惜在武漢不花心思關注是看不到這類信息的。事後,樓主知道lawspirit、萬能法學院、還有什麼icourt原來都是一個人搞的。本來對lawspirit是有些敬意的,結果看到後面種種情況,對胡清平老師的好感就全無了,賺錢就賺錢吧,不要把理想做晃子,也不要把理想當盾牌好嗎。胡推出的可視化訴訟、法律MBA、法律互聯網思維等課程,有一些了解,但沒上過。如果噴樓主,沒上過課程,憑什麼跑來亂噴,好吧,如果你這樣問,樓主還是默認你是對的,不憑什麼來噴,只是吐糟句個人觀點,都告訴你了沒聽過他的課程,下面的話,不愛看別看。
關於白手起家做培訓模式,很多人都會想到先以公益或不以公益為名,做些免費的,這些免費課程質量還不錯,然後攢些名氣後,就開始以理想、公益等等為名變法斂財,其實想賺錢,一點問題沒有,樓主只是看不慣,挾著種種理想、公益,甚至在法律圈還有正義的名義去斂財,真心看不慣。胡的培訓機構,發展模式不是這樣的嗎。受不了那些跟他一起大呼小叫說理想的人,特別是部分做律師的,你們什麼心態呢。與此相關的,天同律所,樓主也不清楚為什麼天同跟胡走得很近,但天同的理想樓主還是比較認同的,至少天同在拓展自己的商業模式中,讓不少人受益了,而且是免費受益或以較高性價比的方式受益的,而胡清平的課程,真是鮮見有任何免費的東西發出來。即使是今天,縱觀萬法通的網站,能找到一點免費的東西嗎,能有一塊是分享給大眾的嗎,論其社會價值,比眾多以盜版為生的各類網站小太多了,原創的東西是就不能大眾分享么。再觀百度icourt,搜索」如何評價胡清平和他的icourt?「,出現的第一條是胡清平的微博,好吧,樓主知道胡買了百度的詞條廣告了,買就買吧也不是不可以,再多百度下icourt,真是很難發現有什麼可以免費下來的鏈接,或是其它能下載的有關課程內容的網頁。嗯 ,反盜版這塊,胡做得很紮實,胡的受眾也做得很紮實。這背後透出的信息不是各立門戶互不相犯的架式么,互聯網在你們這塊起的作用真是太小了。樓主又不禁想起當年,複試時冒險掏出手機把複試的卷子拍出來以互聯網的方式給後來的師弟師妹們一份完整準確而非回憶版參考資料的心情,感恩回饋。如果胡粉以知識產權等理由來噴,樓主真想吐出幾句髒話,莫非你們是沒用過盜版xp、win7、office、kingsoft,沒看過盜版電影,沒買過盜版書籍,沒下過盜版資料,如此等等的嗎。知道這結盜版的東西是怎麼來的嗎,做人要懂得感恩和回饋,明白嗎。眾觀其它各種培訓機構,鮮見有課程密不透風還對網友分享趕盡殺絕的,而課程的受眾又是那麼的不願分享,面對你們心裡的各種小九九,辯解是沒有意義的,因為樓主這確實是在噴口水。關於胡清平及其icourt為何能在圈內獲得眾多呼聲,樓主想分析兩點,一是中國的律師行業極不健康,圈內的大佬固步自封,對新事物不敏感的情況太多了;二是一個文科生,面對一個理工男的炫技,真的很難不招招驚呼。先說第二點,這點比較直觀,文科生出身居多的青年律師,在技術方面可以說很多都是一遍空白,看到一些文本的內容通過若干小技術來呈現就驚呼得不得了,就像樓主看著怎麼也看不明白的數學、會計論文感覺其十分高大上一樣。這種心理是正常的,但那些技術的的確確算不上什麼,技術是為法律服務的工具,不值得那麼一大群法律人大呼小叫的,法律人們有點尊嚴好么。關於技術與內容的關係這裡就不再廢話了,故第二點講到這裡算。關於第一點,律師行業的極不健康,這裡也不多作討論吧,這是個大話題,一時半會說不清。樓主且舉一例以示不健康冰山之一角吧,樓主曾經的共事者之一,我們在討論一個建築施工的案子,當事人是施工方,發包方是中建系統某包,施工合同各種明槍暗箭,苛刻至極,樓主當時感吧老百姓的艱難、行業的不公平,國資背景的企業對小民企實在太狠了,然後那同事真是一句一個驚喜,這麼狠的合同,以後用來當範本給客戶用,讓客戶對客戶的客戶碎骨吞渣。該同事不是開玩笑的,後來在正式場合也多次提及此想法,真是汗滴禾下土啊,這是個律師該有的想法嗎,有絲毫正義感可言嗎。有多少律師有這種想法呢?嗚嗚,樓主無法統計。至於圈內大佬,首先還是限定一個範圍,本帖所言大佬指的是國內非一線城市的大多數中小型律所的合伙人,絕不包括某十幾個業內最佳的所里勃勃野心的大佬,這些狠角色的大佬人員雖少但賺錢很多,思維活躍程度是不於年齡成反比的。那些頑固的大佬裡面最頑固的一部分也不在討論範圍內,這些極頑固分子對所有的新事物都不懷好意,包括胡的icourt課程,但也是少數;真正群體龐大且有影響力的是一大群自以為比較厲害,不主動學習新技術但同時又對送上門或口口相傳的新事物很感興趣並且自認為很新潮的大佬們,一般都是所里新晉的合伙人或低級別的合伙人,他們對新事物不敏感而導致了技術的落後和觀念的陳舊,但同時懷有一顆進步的心,於是被人口口相傳說某課程好的時候,就趨之若騖了,不去體驗一把好像就不好意思在圈內八卦了一樣,這個心理跟法學院的學生不說反對死刑就不好意思自稱學法律的一般,實際被動性大過主動性也未可知。這一點,是胡的課程做得不錯很關鍵的一個原因,但同時胡的課程在質量上確實不算下乘,畢竟吸引了那麼多律師,只能說胡是個聰明人,雖然與他所標榜的理想並無關聯。基於大多數有影響力的律師觀念陳舊,法律市場資源分享不均,法律相關技能知識也極分散的非公開,於是這些律師們見到新穎的icourt課程便驚羨得不行,這點極大的抬高了胡課程的地位。從本質上講胡的課程不過是一個半吊子理科男給一群技術白痴的文科生的炫技而已,這些聽課的律師但凡對理工知識有一點興趣也不致於捧icourt如聖課。換個角度,如果律師行業的經驗和知識的分享能夠開放一些,icourt課程還有立足之地嗎,這些知識一是量小二是有限三是受眾少,並不能如同其它行業,比如數學的深刻可以無窮研究(這個受眾更小,沒有培訓空間,但考試教育這塊可以持續發展)、英語培訓受眾極大考試又大、會計培訓受眾大內容多考試也多、司考培訓受眾一般但知識量大且更新快、駕駛培訓受眾大資源珍貴、it培訓更新快、設計培訓成本高、體育類成本更高,等等(這些舉例是樓主日常所見的,並未研究過),胡的課程成活力與其它培訓相比是有先天不足的,只能嚴格控制知識的傳播途徑,否則會死得很快,可算是見光死的一類培訓吧,所以胡的icourt課程不如其法律英語培訓有長久的生命力,也是胡嚴格限制課程被分享的最重要原因,這種小家子心態與當前的律師行業高度重合,也是中國目前律師行業嚴重不健康的一大原因。由於律師們的頑固、自封加小氣(說到律所小氣,樓主想小舉一例,樓主曾在一家金融公司做事,這公司里在行業知識的共享上做得很充分,常有培訓,文件也都是共享的;而後來再律所,其實還是家不小的所,所在團隊的律師就不是這個情況,與工作相關的模版都是一個個發給樓主,絲毫沒有將行業知識傳授的慾望,具體到案子時,不由樓主參與的案子除了列印之類工作外都不讓樓主碰,這還是一個團隊的隊友,律師行業這種小氣封閉狀態不在少數吧。忘了,接觸客戶的機會更別提了,搭便車甚至有意捎一程去開庭或見當事人的情況更不用提了,絕無僅有。做過律師的,此情可待能成追憶吧。),胡課程的脆弱生命力還是可以得到很好的維繫的,沒辦法,一個不開放的行業總是會讓好人變成小流氓,小流氓變成大流氓,然後老流氓笑得很開心(誇張比喻,不喜隨噴)。綜上以概括,樓主想說,律師行業的幫傳帶教、媳婦熬成婆的漫長成長曆程,不是這個行業的特色和優良傳統,而是行業不健康發展所積垢的敝病。有話語權的律師們,不要以熬出來了自鳴得意可好,這不是件好事。由於律師圈的封閉,icourt在圈內取得的成績暫時無人超越,圈內也無相似業務推出。這種課程的生命力到底能持續多久,又會遇到什麼樣的挑戰和機遇。樓主認為icourt課程的不公開和律師行內嚴重的對抗非協作性是其能有今天的水平的主要原因,這種封閉開課的模式,最大的弱點便是懼怕同類業務的公開推廣,一旦有相似課程公開傳播,icourt系列的課程離關門就不遠了,因為內容實在是太有限了。而另一方面,法律服務市場對這種課程的需求只是因為市場本身的滯後發展,法律服務的水平跟不上時代,因為需要這種培訓,且對這種培訓有耳目一新的感覺。但整個法律服務市場對這類課程的最大需求還完全沒有開啟,在什麼情況下這塊市場才能真正打開呢。樓主認為,若官方,即法院,能夠在案卷製作和判決書中鼓勵或認為多元化的表達方式時,便是這類培訓市場真正開啟之時,屆時培訓需求急劇擴大,胡的課程由於起步早,根基好,照樣具有很大優勢,同時這塊市場開放,更多的相關業務便會開展起來,各方力量進入,競爭也會隨之形成,對胡的挑戰和動搖也逐步開始,此時便是一個機遇與挑戰並存的市場,無論胡會怎樣,律師培訓業務會健康起來。對於胡的個人,樓主真是不喜歡,雖然他是聰明的。樓主在一家律所工作的時候,看到中世律聯的紀念日曆,翻了幾本不同年份的,發現胡的出鏡頻率是相當的高,真不知道一個做培訓的整天跟律師的聯誼會混在一起是什麼感覺,幾乎跑遍全國各地場場不落的氣勢。不得不說胡這種勤奮的趕場混臉熟的方式對他推廣的培訓課程有很大幫助,槓桿效應非常明顯,參加聯誼交流會的律師一般都還是當地有影響力的,不知道的還以為胡是什麼特殊嘉賓,其實他只是個勤奮的醬油仔而已。如果樓主去趕這些場子的話,以樓主的低調和不好意思,定是不合影或是找個人影擋起來,露面多不爭光啊。對icourt課程樓主基本不熟悉,還是想吐糟幾句。「訴訟的本質是信息的傳遞。」上過胡課的同學們是不是對這句話很熟悉,其被強調次數之多,以至於在好幾篇「乾貨」帖里都見到被引用。於是樓主又不開心了,訴訟的本質真的是信息的傳遞嗎,也許是吧,可是這樣來概括本質,樓主真的想再概括一翻如下:教育的本質是信息的傳遞;哲學的本質是信息的討論;文學的本質是信息的創作;美術的本質是赤裸的信息;交通的本質是物質的傳遞;醫療的本質是信息和物質的傳遞;科研的本質是信息和物質的發現;而互聯網的本質的確是信息的傳遞。胡宣稱的那種貌似新穎的表述,讓一群文科生在炫技的理工男面前一下子迷失了,都來不及仔細想想就全盤接受了。對於這種雖然正確但普遍又沒有特徵的概括,真的不值得像發現新大陸一樣玩味。而icourt課程關於對說服法官的一再強調,實在另樓主心塞,不知法官看到這些把自己當工具的課程後心情是否能暢快。說服法官,明顯是把法官不當人看,庭審上面坐的是個有頭腦有思維有判斷的人好嗎,又不是個鎚子,你說得快說得多就判你贏了。在樓主看來,中國法官的業務水平比大多數律師還是要強很多的,從精力從職責要求上都比律師強,而律師們陳述觀點的時候會掂量下發言的責任嗎,從來不會,但是法官陳述意見的時候都會謹慎有加,這是律師們用盡說服之術就能改變的方向嗎。icourt課程讓律師們覺得在庭審自己就是神一樣,太過強調律師的萬能性了,這是律師們的幻覺。樓主希望那些表面上對法官唯唯諾諾的律師,在心裡也能多尊重些法官,會賺錢不是本事比法官強。
對於鶴卿同學所言,樓主表示很羨慕你的KFC,並希望你能多多去食堂吃飯,雖然KFC也很有營養,你這樣省時間暫時還是不值得的吧。另外,既然你會禱告,也不知道你替誰禱告些什麼,樓主也附庸一下,願世間的律師能常懷正義,秉存良心,不忘初衷;開放心態,待人以誠,共築行尊。阿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鶴卿 鶴同學好,果然國慶期間小忙之中又有更新了,可是這次更的內容貌似與君之前表述的分享icourt課程的意思有不小差別。本次更新的內容除了一味點贊外,並無任何內容,實在無法得知君所學課程的精妙之處。關於鶴同學所述「關於法學知識(輸入,what)關於操作技能(輸出,how)」 的句式,大膽猜測是icourt的點型授課句式,簡單洋氣,似乎很炫。但是,這種形式的表述,難道不是如非主流一般炫目之下九零後都長大了,再無主流了,筆者想說,形式真的沒那麼重要,不值得升到炫目的高度。關於法學知識(基本功)關於操作技能(刀劍笑)。利益相關人:iCourt合伙人
胡清平是個什麼樣的人?
加入iCourt之前,我正在上海創業。當時正在和幾個美國同學回國創業,希望創立一家像方達一樣的律師事務所(因為方達創建的時候,平均年齡剛剛24歲半(心還是比較大的)。作為一群希望能夠做出一番事業的年輕人,幾個小夥伴都不停在尋找青年律師以及新所發展突圍的方法。這家律師事務所必定是與眾不同的,必然需要具有前瞻以及持續付出努力的決心。同事無意間在微博上看到了胡清平老師,當時正在發送有關iCourt課程的介紹。於是他推薦我去參加一下這個課程,與諾諾加了微信,聊了幾次之後,決心全部報名。事後才知道,我是當時為數不多的,一門課都沒有上過就報名全部課程的學員(只有2人),當時的iCourt才只有6門課。
報名的時候,內心是更希望先了解一下訴訟可視化。在美國法學院學習的時候,以及後來複習紐約州律師考試的時候,我經常會自己總結很多的圖表,流程圖和關係圖,用以分析美國法規以及案例中錯綜複雜的要素和邏輯,因此深知可視化的技術對於整理事實和法律問題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在創業的過程中,也希望自己提供的服務,能夠與眾不同,把當事人難以理解的內容,通過簡單的方式呈現。
但是「陰差陽錯」,諾諾安排我去上的第一堂課,是胡老師的iMBA。
上課前,諾諾將作業發給了我,讓每一位學員構思一個法律產品。當時我們正在做初創企業法律服務,所以就準備了這樣一個作業。臨到上課那一天,還在想到底是去上課,還是去和一個客戶吃飯,後來還是決定去上課了。
等到進入課堂,發現一屋子人幾乎都是律所合伙人或者主任。有從新疆來的,打造了政府法律顧問聯盟的耿寶劍主任(新疆盛業律師事務所);有在上海,專做建設工程法律業務的魯宏主任(上海政君律師事務所);有從湖南來的,專做刑事辯護業務的合伙人曾傑(湖南真澤律師事務所);有2014年一年計費工作時長超過2700小時,國浩當時最年輕的合伙人,季偉(現在在上海君倫律師事務所);有蘇泊爾中國的法務總監,趙冠群;有專做知識產權的合伙人,羅雲(浙江天冊律師事務所),陸剛(湖南智術律師事務所);還有很多來自盈科、錦天城、金誠同達、泰和泰等等地區或者全國知名的律師事務所。
作為年輕的法律創業者,看到這一幕時,內心的惶恐可想而知。雖然說自己是創建者,但是無論經驗、能力還是閱歷,都與在場的合伙人、主任相差甚遠。
在上課的過程中,我發現自己之前一直在摸索的想法,在胡老師這裡已經有了方法和具體的目標,通過金杜、君合以及外國頂尖律所的案例,逐步展開,將管理、市場、團隊等問題深入淺出的分析清楚,解答了諸多內心的疑惑。當時就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我相信,這就是這麼多一線的法律人願意和胡老師一起,甚至願意讓胡老師投資的原因。
課間休息的時候,我小心翼翼地向胡老師索要了一個簽名,並且問,是否有機會可以就更多的律所管理問題,在課後與他交流。這是我第一次遇到胡老師,是作為他學生。
之後多次來到iCourt上課,每次都會有內心的觸動。課程的內容是沒的說的。iCourt的老師,有最高院的法官也有律所的高級合伙人,十幾年、二十年的執業經驗,願意用一種user-friendly的方式,講給聽眾來聽,這是很難得的。因為在國內讀過也在美國讀過法學院,兩者之間授課內容和方法、課堂氣氛與期末考試的感覺方面,有著非常大的不同和差距。我當時感覺,在很多方面,iCourt是非常國際范的,內容是真正有用的。這是一家真正傳授法律技能的法學院。
iCourt對於課程內容、課程的物料、環節的設置,也顯然是動了不少腦筋。我自己的審美還是相當不錯的(雖然自己顏值比較低),iCourt老師的課件、發的課程材料,課堂環境的布置、物品的擺放都透露著精緻(加入後,我們還不斷完善活動的細節和流程,以至於很多律所希望承辦iCourt的活動,就是希望向我們學習舉辦活動的方法)。這一點和很多的課程是不同的,iCourt的課堂,是溫暖的,是考慮你的感受的,絕不是你愛上不上,不上也無所謂反正你交錢了的態度。你課程進行中打盹,助教還會來和你打招呼,幫你沖咖啡,希望你不要浪費任何一分的學費(畢竟在中國,一堂課上千元,價格絕對不低)。
我相信,這是對於學員的尊重,也是對於老師的尊重。這裡充滿著尊重和體諒,難道不是法律人應該具有的情感么。
這讓我對「胡老師的」iCourt肅然起敬(當時不了解iCourt內部的結構,不知道還有另外兩位也是合伙人,諾諾和采那)。
因為我內心認定iCourt是真正傳授法律技能的法學院,我想起了一個人,那就是吉林大學的孫學致教授,他是我最尊敬的老師,原因有很多,最重要的一點,是他對於教育的重視。吉大法學院,作為傳統的五院四系,因為地緣問題,一直處於不斷衰退的過程中。作為吉大法學院學子,內心是很焦急,盼望母校可以扭轉趨勢,越來越強大(雖然很難)。
我回國後,第一個希望見的老師就是孫老師,向他諮詢了很多人生規劃的問題,真的人生明燈。他也告訴我,他自己也有未來的規劃,那就是創立一家真正重視教育的法學院。法學與法學教育是不同的,非常多的知名教授,一直在搞法學研究,真正花在教育上的時間,是非常有限的。教育的重心,是在學生身上,而不僅僅是職稱、項目和論文。他希望在退休之後,可以創立這樣一家重心在教育的法學院。
遇見iCourt之後,我想,這就是孫老師夢想中法學院的樣子。
於是,我電話孫老師,是否願意與iCourt胡老師見面,也聯絡胡老師,到吉大法學院進行交流。最終促成了iCourt走進第一家傳統法學院——吉林大學法學院。我感覺為自己的母校的學弟、學妹做出了我自己儘可能的貢獻,那就是讓他們能夠提前獲得法律人進入職場所必須的思維、理念和方法。
iCourt走進吉大的那天晚上,我和胡老師長談到凌晨3點,經過幾次接觸,胡老師也對我非常認可,問我是否有想法加入iCourt。
這時候,我很矛盾。
我認可iCourt所說,與其詛咒黑暗,不如點燃燈火的勇氣和擔當;我認可iCourt倡導,讓每一位律師,都用自己的專業能力,而不是與法官勾兌、請客吃飯送禮的方式贏得案件和當事人的尊重;我認可iCourt團隊對於細節的執著,對於體驗的堅持。
但是我放不下成為一名律師的夢想。
進入法學院,是我母親替我做出的選擇,但是我慶幸有她明智的選擇:我從內心信仰並熱愛法律,我喜歡去閱讀一切與法律相關的內容,我喜歡分析法條,我喜歡閱讀案例,我喜歡寫法律文書,我喜歡解決那些困難但是卻有意義的問題。因此,我從大學開始,所有的準備、努力都是為了成為一名律師,成為一名好律師,成為一名偉大的律師。吉林大學法學院出身、在喬治華盛頓法學院(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 School of Law)獲得美國法律碩士學位,之後獲得紐約州律師執業資格,更有自信的是自己的法律功底紮實,也認為自己很聰明,很勤奮,做這一行應該蠻有天分,應該可以成為一名很好的專業律師(儘管成為好律師的條件,不止於此)。
現在不做律師?很糾結。
最後還是孫老師的一句話,讓我打消疑慮:人生不是規劃的。
是的,三年前,五年前,你在做什麼?你能想像得到3年後你自己的樣子么?喬布斯在斯坦福大學畢業典禮上的演講也說,當你向前看,一切都是茫然未知的,當你回頭看,才發現一切都是串聯起來的,這叫Connecting Dots。
孫老師說,你現在所有糾結的,都是尚未發生的。一個好律師?你的能力?你的天賦,都是未發生的,最重要的,是你想做什麼,你想要什麼,以及你有沒有在現在為此努力。成大事者不糾結。(後來還真的聽到羅輯思維講到這個話題。)
好,那就不糾結了。
2015年2月,春節之前最後一天,我給胡老師打了一個電話:我決定,要加入iCourt。
2015年2月26日,我第一次參加了iCourt的內部會議,成為了iCourt第7名員工。之後開始了這一場與眾不同的冒險。
2016年2月26日,工作滿一年,我在紐約,與來自全國各地的40位律所合伙人、主任一起,訪問世達律師事務所,全球第一個收入超過10億美元的律師事務所。那也是世達第一次在總部接待來自中國的律師訪問,世達的執行合伙人特意來與大家致辭表示歡迎。
14天的訪問結束後,我給胡老師、采那、諾諾和鄭瑋寫了一封信,申請成為iCourt合伙人。iCourt合伙人申請,實行的是合伙人的一票否決制,只要一個人說不行,就不會通過。
我成功了。就此,我成為iCourt第五位合伙人,最年輕的合伙人,也是唯一一位內部培養起來的合伙人。
但是鬼知道這一年經歷了什麼。
iCourt當時只在一個民居里,並沒有固定的辦公場所,我在客廳的沙發上,睡了一整年。睡覺時,將投影儀幕布拉開,格出一個小空間。
iCourt工作很忙,全國各地飛行,7*24小時工作,幾乎每個人都是多線程,同時應對多個方面的事情,每一個都是既重要又緊急。
iCourt內部很直接,每個周三,我們稱為橙色星期三,但是私下裡叫做血色星期三。這一天是內部復盤會議,每個人都要上去說,自己做的哪裡好、哪裡不好,面對橫衝直撞的指責和批判,沒有人會覺得舒服。經常張萌、小溪、諾諾還會哭上一鼻子。即便是我們內部自己的小活動,也要仔仔細細復盤,期待下一次的改進和升級。
iCourt重視事情,更重視人。任何課程上的反饋,滿意與不滿,我們都會想辦法收集、儘快速度反饋。做就要做好。
iCourt相信年輕人,我一加入開始,就承擔了很多重要的工作,從課程、活動到美國行、主任年會,到現在Alpha系統的產品經理職責,每次都有一種想死的衝動,但是每次堅持下來,都發現自己煥然一新。
我很自豪,成為iCourt的合伙人,不是因為合伙人的title,而因為與胡老師、采那、諾諾、鄭瑋一起,是其中最享受的事情。
好像一直沒有說,胡老師是怎樣的人?
他對於未來,有著非常深刻的認知,是一個戰略家,前瞻者。這一點,相信很多與他接觸過的律師、合伙人、主任都有了解,一兩句話說不清楚,也就不展開了。
我想說的是另一個樣子的胡老師。
他非常勤奮,可以說是我所見過的最勤奮的人。經常會有朋友圈段子,說科比總能看到洛杉磯早上四點的樣子。而胡老師,也是這樣一個人。
去年,iCourt校友在全國舉行了一場又一場公開課,胡老師可能連續一兩個星期都在外面出差,連續講課。有一次連續十天上課回來(十整天,每一天都是講一整天),已經落地北京已經是晚上10點,非常辛苦。他沒有回家睡覺,而是召集合伙人開會。面對iCourt發展的問題,他說:「我覺得自己還不夠努力。」
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剛剛結束的iCourt歐洲行私董會,從巴黎回到國內,是早上6點,當天安排了一個團隊寶的諮詢。他沒有回去睡覺,而是直接開始了工作。
之前朋友圈有一句毒雞湯,是這麼說的:「大多數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輪不到拼天賦。」我不能判斷,胡老師是不是有超越常人的天賦,但是我知道他究竟有多努力。
也許只有這麼努力,才能在成功後或者失敗後,問心無愧吧。
我一直記得胡老師在我加入iCourt後,與我深入交談過一次。他告訴我,一定要做好三件事:認識自己、熱愛技術、了解行業。認識自己,是知道自己的優點和缺點,長板與短板,知道自己應該怎麼和人合作;熱愛技術,是因為未來一切都會被技術吞噬,會被技術改變;了解行業,是真的知道,這個國度,這個行業的人,在想什麼、需要什麼、以及我們能夠做些什麼。
我一直在這樣做。我希望我能夠探索自己能力的邊界,希望可以像他一樣努力,一樣勤奮,一樣對於這個行業和這個行業里的每一個人充滿熱愛,希望自己能夠做一些與眾不同的事,或許讓這個世界發生一點點進步。
我希望,我自己能夠像美國Dorsey Whitney的合伙人一樣,到80歲仍然對自己的工作充滿熱愛。
我希望,我自己能夠像蘋果手機晶元的架構師一樣,告訴我們,自己所參與的工作改變了世界,自己死而無憾。
我希望,我能夠像胡老師、采那、諾諾、鄭瑋一樣,從未忘記初心。
今年,我們第一次開始了校招(之前幾乎所有的員工,都是從iCourt學員中產生),面向廣大的學生。我們很激動,也很忐忑。對法律人來說,iCourt是一條非常不同尋常的道路,就像我一開始的糾結,每個人都會遇到。
我在面向學生們進行宣講的時候,經常會這麼說:
最幸福的事情,是我喜歡你的時候,你也正好喜歡我。胡老師、采那和諾諾,可能更多的是在告訴大家,iCourt很好,希望大家來。而我希望告訴大家的是,iCourt的生活並不適合每一個人。
樊登讀書會分享過一本書,叫做《聯盟》。任何一個企業,無論是律所,還是公司,絕對不是一個家庭。如果未來你們的老闆說,「來吧孩子,我們這裡是一個家庭」。這是最大的謊言。沒有任何一個家長會說,孩子,我感覺你不適合我們家,要不你去隔壁王叔叔家吧。同樣,沒有哪個孩子會說,我不在這個家待了,我去別人家。
公司、律所,更應該想一支球隊。每一個人有不同的分工,有前鋒、有中場、有後衛、有守門、有教練、有隊醫,每一個人都需要盡職盡責,發揮全力,才能做到最好。
因為更像一支球隊,所以有人來,就有人走。有人來了,從初出茅廬,變成超級巨星;有人來了,從巨星,一步一步泯然眾人。這是每一個隊員自己的選擇。
所以,我經常會約新來的小夥伴們一起吃飯(合伙人的重要職責之一),問他們兩個問題:你想在iCourt待多久?離開iCourt的時候,你想成為怎樣的人?
而我,我們,整個iCourt,願意幫你達成你的目標。
這裡是iCourt。希望在這裡遇見你。
歡迎加我微信,歡迎每一位,有夢想的人。
微信號:Schrodingerssheep
(從沒在知乎答過題……二維碼圖片怎麼弄出來…… )
學習本身意義其實不大,更像一個交流的平台。見仁見智了。
關注了他的公眾號和微信,但沒上過課
微信朋友圈裡整天這裡培訓那裡上課如果只是把訴訟過程列個圖表搞個ppt,完全不能理解有什麼好吹牛的跟工廠流程圖一樣
只能給客戶普法
法官看得順眼點
你說對打贏官司的影響力有多大嘛~
我覺得跟腦白金差不多效果期待知情人士打臉
=======&>===================看完鶴卿的答案通篇沒點乾貨,除了說這個課好,很好,老師好牛有理想就沒別的。你說你有時間一定去還問我為什麼?我為什麼要知道你要去的理由。如果參加培訓就是這樣的效果,我覺得還有很大大的提升空間啊。期待打臉上了可視化 個人覺得iCourt的課程不應神化也不應妖魔化。它打開了一種思維方式,強過三、四線城市律所的老師帶徒弟方式, iCourt的課程只是培訓了一種法律的思維方式和使用方法,指望上了iCourt就大變樣是不可能的,沒有紮實的法學功底上什麼課都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