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為什麼加入豆瓣公司?
說一說你為什麼要去豆瓣工作。
豪門深似海啊,就想到豆瓣。理由很挺簡單,一直用,出於職業習慣也會看源碼,比較爛,明顯缺鈣,於是覺得自己可以在這方面拯救豆瓣
貌似很早的時候 @黃海均 邀請我回答另一個問題《你為什麼離開豆瓣》。我實在不願意回答。但是我還蠻願意回答這個問題的。
今天提筆,是因為昨天和現在工作的小夥伴去K歌,一群直男,K歌的時候,想起在豆瓣和小夥伴一起K歌的情景,往事歷歷在目,於是決定今天寫下這些內容。
去豆瓣之前,我在一家門戶做網路編輯,大學是新聞專業,但是一直對互聯網非常感興趣。我在香港中文大學讀了新媒體專業,學習了一些基本的市場分析、產品設計的知識。另外,得益於自己的老公、朋友、工作夥伴 @齊雲飛 ,他率先進入百度成了一名產品經理,早我3個月,進入這個領域。所以我看著他工作,對產品經理的職業有了大概而模糊的概念。
當編輯的日子,我一直上小夜班(從半夜3:00到下午1:00),下班了,就沒有別的事情了。於是,利用這個空閑自己惡補了一些產品相關知識,比如《社會心理學》,自學了一點前端知識,看看李彥宏寫的《矽谷商戰》。
當時我還算是個應屆生的身份,所以投的都是大公司的校招。
偶爾的一次機會,瀏覽豆瓣的時候,突發奇想,想去看看這家公司是否招聘。看到招聘頁面後,就直接發送了一封求職簡歷過去。當時的初衷很簡單,我很喜歡豆瓣,我會用豆瓣,我覺得它對我的生活很用,而且未來似乎充滿有很多可能性,有很多可以探索的空間,有很多我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去學習。
簡歷投過去之後很快獲得了面試機會。第一個面試我的是豆瓣電影的產品經理,聊完了我就回家了,第二個面試我的是beini。
最後的面試,是和阿北在酒仙橋的pizza hut 吃下午茶,當時我點的是黃橙芝士蛋糕加奶茶,我不記得阿北點什麼。但是清楚記得阿北問我的兩個問題,一個是問我對職業的規劃,以及著名的「北京有多少輛計程車」的問題。
現在,我自己回過頭去看當天自己的表現,仍然會覺得非常的棒。我記得我回答「北京有多少計程車」的時候,大腦先是一片空白,然後跟阿北說,能讓我想一會兒么?然後就低頭,其實當時我大腦怎麼運轉的,我都覺得有點神奇(對於一個沒有見識過類似題目的面試者來說)。
答完了之後,阿北問我:「你提前準備過的么?」,我說沒有。
很快,我拿到了豆瓣的offer,沒有一絲猶豫,馬上籌劃著從編輯崗位離職。和豆瓣談薪水的時候,生怕因為自己要的太多,失去了這個機會,於是顫顫巍巍的要5k。當然,後來豆瓣給我比這個多(O(∩_∩)O)。
我沒有想到有一天會在豆瓣和老闆敲鐘,沒想能做多NB的產品,就覺得到了豆瓣一定不能掉隊,一定要認真努力的和周圍最聰明的人一起工作。當時,覺得能去一個自己喜歡的甚至仰望的一個公司能給我offer,是對我的最大肯定。
所以我去了豆瓣。我的門禁號是39,我離開的時候,豆瓣有400多人。我的工號重新梳理後,變成了32。
第一天入職在搬自己的桌子的時候,阿北從一個乒乓球桌傍邊走過來,和我握手,說歡迎你。那天晚上,我回家後跟 @齊雲飛說,我覺得豆瓣像是一個高中班級。阿北像是班主任。
——————————————————
在豆瓣的三年里,我經歷過以下的事情——
華語兆赫,歐美兆赫、電台開放(不用登錄就能聽)、交互改版、新的iphone電台,新的安卓電台,做疵了的DJ兆赫,第二個DJ兆赫,電台iPad (發布後在一天內 到iPad免費榜第一名)、豆瓣電台和IE9的合作,那場喬布斯范兒的會議在798舉行,豆瓣電台第一次那麼大的被投影到那麼多人面前,被微軟宣講。
現在在回望一下,在電台之後,工作平台變大了,但是對每一件自己做的事情,怎麼做的,很少都這樣歷歷在目了,也很少有類似的成就感了。
離開了豆瓣團隊的日子,更感覺之前小夥伴的可愛和靠譜,在合作的時候,他們常常給人意外的驚喜。
後來,
再也沒有遇到過,本來預計1天開發的東西,工程師兩個小時後就搖著我椅子說,搞好了。再也沒有遇到過,畫了幾十個demo,我還一直說不好,還一直陪我冥思苦想的設計師了。再也沒有遇到過,能提出無數的關於電台廣告創意的小夥伴了。當時覺得很容易,現在覺得當時身在福中不知福。再也沒有遇到過,願意花一個中午跟我吃飯,跟我說,你現在最大的問題是不自信的CEO了。
再也沒有遇到過,剛來就被我拉著改bug改到晚上11點的靠譜實習生了。再也沒有遇到過,和工程師兩個人改bug改到半夜3、4點的經歷了。再也沒有遇到過,能在私下場合里告訴我說,你要學會拒絕的工程師好朋友了。再也沒有遇到過,能在吃飯後,路上看著「將台路」,就想到說能做一個腦洞極大的「炮台」項目,並且兩個人還認真的討論這件事可行性的小夥伴了。(前幾天我們又討論了這件事需要什麼什麼資源)在豆瓣的最後一個冬天,17:00的時候,我系著一條紅圍巾,在公司外雪裡焦慮的走來走去,碰到老闆。覺得有點尷尬,說我有點不舒服,想先回家。
後來我離開了。
很早的時候,豆瓣會給每個員工發一個杯子,但是我去的時候就沒有了。我對這事耿耿於懷,在MAO的年會上說了這事兒(o(╯□╰)o),後來 @許波老師送了我一個,現在在家裡還在用。
抱歉,把一個求職故事講的像是一個狗血的愛情故事,但是我內心的感受就是這樣。
最美的是初見,愛過。姊妹篇《你為什麼從豆瓣離職?》
寫完了為什麼從豆瓣離職,再來寫寫當初為什麼加入好了。已經不記得當初是為什麼註冊豆瓣賬號了,那時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的生活都還停留在校內網和未名BBS上,豆瓣對我來說只是收藏夾里一個簡單的「豆」字。
畢業找工作,豆瓣這樣的小團隊並不在我的選擇範圍,倒是在一次UCDChina活動中認識了@UITony,從他那兒了解到了一些豆瓣的故事,陸陸續續聽說了很多牛人的名字,比如Davies、kejun、胖子、洪教授、阿北…可以說,對這家公司的嚮往就是從tony那裡開始的,但因為初出茅廬怕自己實力不夠,加之前東家老大待我不薄一直沒敢邁出這一步。
終於在09年冬天,撐了半年的新項目玩脫了,團隊成員被拆散到其他部門,頭一次產生了跳槽的念想,問了tony一下他們還要不要人,很快,在公司附近的雕刻時光,開始了第一次面試。
第二面,產品主管@風鈴子。第三面,@楊勃 (阿北)。第一次那麼近距離看阿北,我膽怯的伸出手說,「偶像,終於見到真人了!」,阿北笑眯眯地問我「北京有多少輛計程車?」,我以為是問我家底,再次解釋才知道是面試題。
就這樣,我加入了心目中的明星團隊,傳說中的大神們就坐在我附近,和他們討論一點壓力也沒有,作為當時唯一的設計師(tony轉去做產品了),我得到了每一個人的尊重,眼看著升職加薪當上總經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的巔峰之路正在向我招手。
之後的事情,姊妹篇里也提到了。
至於為什麼第二次加入,原因很簡單,愛過。
那都是年輕時候的事了。
當時一直不敢投簡歷,感覺自己離豆瓣的要求差得太遠,無數次打開頁面咬咬牙又關掉,就好像沒有辦法對喜歡的姑娘表露心跡,因為告白還未發生,對方就已經十動然拒。
九月底的一個下午,刷完豆瓣,我跑去西二旗的一家公司面試。那是我頭一次在這個滿清味濃郁的地名下車,風沙中我睜開眼,荒涼的地平線上一棟突兀的大樓,在遙遠的地表投下濃重的陰影。
只覺得那裡的路巨寬,樓巨大,人巨少,空氣稀薄,好像平時生活的空間被拉長放大了。路上有個大媽,問我有沒有讀過聖經,感不感興趣。我說讀過,不感興趣,並且跟她真誠地微笑道謝。我撒謊了,其實我沒讀過,感興趣。
半小時後找到了大樓入口,面試官把我帶到一個氣氛緊張的會議室,我們坐在特別寬大的深色木紋辦公桌兩側,離得挺遠。對方形容消瘦,面色疲憊,聲帶嚴重嘶啞,說話很費勁,我卻聽不清。
他問我一周能保證五天嗎(實習),我猶豫了一下說加上周六的話可以。面試結束之後,簡單參觀了一下辦公室和隔成小間的工位,就離開了,對方回復是「等通知」。我說好的謝謝。
默默沿著巨長巨寬的筆直公路,又走回城鐵站。
路上,聲音嘶啞的面試官打來電話,因為聽不清,不得不請他重複了好多遍,大意是offer給你,工資若干,合同需要簽半年。我說好的謝謝。
夕陽拉長的身影變得文藝,我陷入了沉思。
混亂的時候總是免不了做傻事。我掏出手機,給喜歡的姑娘發了條簡訊。我說面試很順利但我又有點不想去了怎麼辦,你覺得我應該怎麼辦。
她說:我覺得你應該去豆瓣。同姊妹篇《你為什麼從豆瓣離職?》
我加入豆瓣只是因為理想在豆瓣,或者說我們幾個好基友的理想都在豆瓣,只是我先邁出了一步而已。以下按照驅動程度由強到弱
1. 2個人,教授@洪強寧和Davies,當年大二的時候已經完全沒什麼驅動力學東西了,反正windows那一套玩得還湊合,自己又是NOIP出身的人家看國內教程我啃龍書秒全系沒壓力,只是渣學校不讓搞ACM而已。這時候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劉洋偷偷摸摸的介紹了Python給我,恰逢當時QCon興起請了教授還發了個PPT介紹豆瓣的架構體系,一下子就找到了新的動力點那就是服務端擼底層做平台。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在金山的Leader是教我如何成為一名好的戰士,而教授更像是我的精神導師,事實上這2年從教授身上學到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我想任何人都會有想法和自己的偶像一起工作,不過我邁出了這一步。說句題外話,教授的人格魅力可以說是我見到過最強悍的沒有之一,技術實力在我廠也是數一數二,業內也許我見識少,不過像他這樣做人技術兩頭都IMBA的還真沒見過,BAT那些所謂的高層們麻煩你們先放下身份下基層擼代碼帶員工搞出點實在的再來扯,教授的員工號可是2,至今也只以Tech leader做自己的頭銜,而且低調悶騷型技術宅總會帶來驚喜。
Davies就不多說了,一人單挑一群底層服務,睡著覺都能把分散式給秒了,大學的時候基本就是好基友們的終極目標,戰神懂不懂,像我們這種做平台工程的誰不想成為那樣,天賦秒你一大截有木有,技戰術別說望其項背你能摸到腳踝看懂就不錯了,還有Davies還兼職玩戶外,尼瑪我4大愛好被秒了2大,怎麼說也得混到豆瓣去膜拜啊!
anyway,當時他倆電面我,我自信其他公司進了面試十之八九,唯獨那次坐在床上被面完之後一身汗……和不願意透露姓名的@王燁和@劉洋喝酒吃飯的時候各種惆悵。
2. 11年的豆瓣團隊,事實上到目前為止我都一如既往的喜歡豆瓣的團隊,也許這是我這輩子見到過最好的團隊。靈活小巧扁平化,我上司2號人物洪教授,他的上司直接就到阿北了,工程師浮動時間上班制,干好活就成,而且那時候人人都知道豆瓣大牛多,比如後來才知道深不可測的@su27和傲嬌的@georgexsh這樣的好基友,拋開第一條2個偶像,你就是沖著這個不浮躁,技術氛圍看著矽谷走的小團隊怎麼說也得去試試吧。
3. 項目和機遇,在豆瓣做項目是一件很爽的事情,又用Python,自由度也很高,適合一個想去提升自己的人加入,而不是養老沒朝氣的團隊。電面的時候教授略微跟我說了下要做的App引擎,你想一個剛畢業一年,先擼了快盤,又有機會跟著偶像干更牛逼的平台,傻子才不想進豆瓣不想去接這個Offer。
4. 雖然我萬般不願意北上,投給上海的簡歷石沉大海,甚至有家公司在我入職豆瓣後半年倒閉,廣州當時哪知道廣研會崛起嘛,網易又沒好職位,深圳騰訊平台第三次給拒絕了我……是的第三次,大概是不招人的感覺,你說我願意呆的城市就這麼幾個,願意投的公司又這樣,總不能還留在珠海去魅族吧。
5. 我是豆瓣的Hardcore用戶……
對豆瓣的團隊是真愛吶……自認為是個孤僻的人,活在人生每個絕緣的階段里,翻歷史太痛苦。但今天偶然碰到這個老問題,還是想跳出來講講故事。
06 年註冊豆瓣時正在混大學,當時還在維護一個高中時建立起的籃球網站「扯談社」(見 扯談社 _百度百科,現在的小朋友們大概只知道虎撲了吧),因為和雜誌社有合作,所以一頓飯後就稀里糊塗地去了北京某籃球媒體實習,維護網站兼平面設計。
本來在校就比較鬱悶(雖然身處計算機系,但身邊甘心當碼農的並不多),去實習後發現,到一個傳統媒體公司做技術簡直就是悲劇,同事間雖然融洽,也接觸了傳說中亂亂地媒體記者圈獲得了寶貴的社會經驗,但自身價值無法體現著實憋屈。
校內校外的諸多不如意讓我把大部分時間都放在了線上,回想起來,當初的豆瓣真是清新可人,翻翻評論看看「猜」,白天那些糟心事就煙消雲散了。因為喜歡所以會不自覺地從各種渠道「吸收」豆瓣的消息,久而久之,我接受了豆瓣的各種「設定」,從初衷到文化,從阿北的創業故事到網站改版,並固執地認為,這是一家與我的經歷和理想都匹配的網站,也就是從那時起,讓我這個玩兒豆瓣的有了去豆瓣的想法。
喜歡,所以接近,無他。
有時候和同事聊起加入豆瓣的原因,會不自覺地提到被大牛吸引,但這其實只佔了很小一部分。至於沒有提到真正的原因,「一見傾心」、「一切隨心」這種理由大概會被當成玩笑吧。
在這個浮躁的大環境下,好像我更適合回答「你為什麼不離開豆瓣?」
呵呵
@范筒 和 @遠子遠 的回答居然這麼靠前,真是讓人無法按耐非得回答一下——小說(二十六樓故事集)一個月只能分六毛九,答案還不能多得幾個贊嘛!
基本上,我是把加入這事兒幹了兩次。
第一次是 07 年中。最早 06 年開始用豆瓣,當時有一種「我艹」網站還可以這樣的感覺。同時段也迷 firefox(瀏覽器還可以這樣……),就建了豆瓣插件小組,沒事看頁面不爽的地方寫寫 GM 腳本啥的,還略紅火。這樣被邀請參加了 06 年底的熱心用戶趴。
轉過年來,在18摸的實習(幫 mentor 做私活)結束了。那時候「我去」正好上線,自己給 mentor 做的私貨是一個基於 google map 的 web app,覺得這部分可以用到「我去」,就給發信自薦了一下。
面試見了洪教授和阿北,還順利。不過進去後沒貢獻任何前端代碼(殘念),反而是去設計了最初的 api。
然後這次實習我從來沒正式辦過離職…… 就是後來學校的事情忙了,自己又有其他想做的事情,去得少了到 09 年自然而然就離職了的感覺——那時的環境還是很輕鬆自由的,以及翻郵件的話,10 年還當小時工修過 bug。
第二次是 11 年初。那時候已經自廢武功,看了兩年各種雜書,一年沒寫過代碼了。下半年就要找工作了,對自己要不要回頭做技術挺存疑的。之前在豆瓣耳濡目染久了,對當時豆瓣宣揚的產品主導文化還是很認可的,就想找個產品的實習看看。
接著各種有意無意的機緣巧合吧,就找到了 scallet 聊天(面試?)。當時電子書的項目還是設想,但是對悶頭看了兩年書的人來說這事簡直是非加入不可的那種。於是就加入了,以及一年多後終於轉正之前,常常以實習五年的「首席實習生」自居。
最初加入豆瓣的原因挺簡單的,就是無腦真愛。無論做 api 還是做閱讀,都是挺單純希望在一個 nb 地方做 nb 的事情變得更 nb 而已。
至於後來被不斷呵呵到真愛破裂,發現有些人和事不僅不 nb,而是怎麼這麼 sb,那就是另一個故事了。
呵呵。各位前輩們該文藝的文藝,該動情的動情,該裝逼的裝逼。。如此投入的大環境下,我都不好意思說,我加入豆瓣是因為@Ruby 等幾位面試我的HR姐姐很漂亮
上面的回答都太文藝了...
我只想說說我的理由...當時恰逢上一家公司要進行裁員,我原本打算當年5月底騎車從上海回北京,被一個同事大叔勾搭跳槽,我就萌生了當時離開的念頭,恬不知恥的跟當時的leader爭取來一個裁員的名額,順利的踏上了我的返鄉之旅...
時間比較倉促之前只投遞了幾家公司的簡歷,唯一聯繫我的只有豆瓣,HR姐姐給我打電話的時候我正在休息,快要到達濟南的路上,約了5.1之後來面試...順利的通過一下午的面試,就來了這裡呵呵我總結一下,總覺得好像我是一個沒人要的小孩,只有豆瓣收留了我...去年開始流行的系列,還有個姊妹篇就算了,這裡只答為什麼加入吧。
1. 學有所用
從小學四年級搞奧數算起到應數研究生畢業,我基本上是一直在跟數學打交道,其於我已成一種信仰。同時從高中搞OI開始,我就始終對把數學和計算機結合起來做一些事情非常著迷。搞演算法競賽的那些日子現在想起仍十分熱血。所以,當看到豆瓣演算法招聘描述中的那句「相信演算法能夠改變人們的生活」時,真是有種英雄相惜準備士為知己者死的感覺。
儘管現在工作中解決實際問題早已不再局限於只用演算法,但對我來說,能將個人感興趣的能力,拿來做實際的產品,影響成千上萬的人,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可以說是一種自我實現的需求。後來加入豆瓣實習的時光也進一步證實了這種興趣與工作相結合的可能。
2. 理想至上豆瓣從一開始就帶有濃重的理想主義情節。作為商業公司,關於這點見仁見智,我這裡不多評論。但現有大環境下的這種堅持,對我這樣無可救藥的理想主義者來說太具有吸引力了。和那些為了利益無所不用其極,毫無底線可言的公司相比,豆瓣起碼絕大多數時候還是有所為有所不為的。
3. 良師益友豆瓣聚集了一群非常厲害的人,更重要的是,這些大神不單在自己的專業領域水平很高,綜合能力人文素養乃至藝術造詣體育水平都樣樣不差。就說演算法組,有推薦系統業內的知名專家,有演算法數據後端前端通殺的全才,有底層優化神出鬼沒的大牛,有能搞出各種令人驚喜的模型的高手,有功底紮實刷頂級會議論文的能者,還有 ACM Final 的達人。同樣,還是這幫人,什麼學貫文理,熟諳古詩詞,通讀莎士比亞,知曉各種哲學流派,專業男低音,吉他高手,還外帶足球籃球悍將屬性等等。(唉,這麼比起來我這水平真是弱到渣啊)所以,能跟最優秀的人在一起工作,這對當時剛畢業的我來說吸引力太大。
並且,這些同事雖然自己水平很高,但每個人都平和謙遜,能從他們身上學到非常多的東西。
真正配得上良師益友四字。4. 公司文化
這點其實主要是看重豆瓣整體的工作氛圍。
「清新文藝」可能是外界給豆瓣打得最多的一個標籤,對應到公司團隊,其實是一種簡單平等的做事風格。公司里的人都很個性,有意思,對人也都很nice。整個氛圍很寬鬆,比較能激發創造力。而技術方面喜歡鑽研的氛圍我很欣賞,甚至於團隊的指環王文化也很對我的胃口。
以及很重要的,豆瓣沒有那種變態的加班文化。
5. 潛在收益
雖然有種種「傳言」,但我畢業那會豆瓣的 offer 還是可以的,而且承諾有期權(確實給了)
和部分戶口(那會我還太年輕)。所以,至少在當時看來,這個 offer 的潛在收益還很不錯。至於加入的過程,其實是另外一個問題,就不寫在這裡了。2010年,我還是個在FESCO勤勤懇懇工作的小獵頭,有一次幫Yahoo! RD Center找工程師職位,一不小心找到了豆瓣的一個工程師,當時我就是豆瓣粉絲啊,於是加了這個豆瓣工程師MSN,我問他可不可以幫我推薦到豆瓣工作,然後他就幫我內部推薦了一下下。
來豆瓣工作後,真的覺得有了豆瓣的工作經歷我的人生才完整了,我經歷了人生最快樂的工作階段,並且一直快樂下去。
玩豆瓣不如來豆瓣,我是豆瓣的粉絲。豆瓣的人,不能更有趣,不能更可愛。
在 2006 年,一個朋友用安利推銷員的口吻問我「你知道豆瓣嗎?」之後,我就成了這個網站的忠實用戶。
至於為什麼加入豆瓣,對於一名產品狗來說,差不多就是因為這句話:理解凱撒最好是成為凱撒 。因為su27老師太萌了.
------------------------------------
踢完今年公司最後一場球, 好好寫一寫.
去年也是這時候, 剛結束google的實習. Google確實無愧於IT界的女神, 技術好, 福利好. 但是大公司畢竟是大公司, 也是一次踢完球, 回家路上和一個前輩聊, 他說"基本會在google終老了." 突然有一種"在google就是養老"的感覺. 確實員工們水平都很高, 做事都很靠譜, 但作為一個年輕的不安分份子總覺得缺點什麼.
然後豆瓣校招來了, 刨除中度用戶+腦殘粉的因素, 為什麼會對豆瓣有如此好感, 舉幾個栗子:
比如那段時間有個帖子兩個互聯網offer求比較,豆瓣和騰訊, 一邊倒的挺豆瓣, 而且是好多好多豆瓣員工留言"來豆瓣吧". 感覺好溫馨.
比如無聊想看看豆瓣fm的前端代碼, 打開chrome的console發現字樣:
"喜歡看豆瓣的代碼,還是發現了什麼bug?不如和我們一起為豆瓣添磚加瓦吧!在豆瓣工作 "比如宣講會上的視頻里永遠27歲的蘇老師說"我們甚至能組出好幾隻樂隊來."
比如看一次激動一次的豆瓣《代碼大爆炸》.
如果豆瓣的宣傳語是"選擇豆瓣, 就是選擇未來", 我打死都不會來豆瓣.
但是偏偏它的宣傳語是"你不只是在豆瓣工作,是和一群志趣相投的人一起生活。"這太他媽有誘惑力了.
嗯, 於是我來給豆瓣添磚加瓦了. 我在和一群優秀到爆的同事一起工作, 我想變得和他們一樣優秀.
最後總結一下, 以上都是bullshit, 真正原因是只拿到了豆瓣一家的offer.用最簡單的一句話概括呢,大概就是因為:我是豆瓣的腦殘粉。07年註冊的吧,其實不算什麼元老級的用戶…但回頭算算自己豆齡6歲了,覺得還是一件挺自豪的事。大學的時候,在那所我不太喜歡的學校里,找不到太多有同好的朋友,然後就開始無休止的泡起了豆瓣。在這裡發現了一個有趣的世界,和我一樣喜歡電影的人,可以無休止聊美劇的好基友,有趣的活動、話題…很多在豆瓣上認識的人,也成為了我現實中的好朋友~大概就是這樣成了腦殘粉╮(╯_╰)╭再後來,機緣巧合,豆瓣要找用戶做調查,我屁顛屁顛的從學校坐了兩個小時的車跑到豆廠里,配合做調查,然後得到了一個豆瓣的搪瓷杯~據說現在已經絕版了。如此的用戶調查活動重複了很多次,每一次跑過來,收穫著這樣或是那樣的豆瓣紀念品,就增加一點點對豆瓣的喜愛。大學真的比較閑,天天泡在豆瓣上又喜歡電影的我,開始幫忙義務的發發電影資訊什麼的,運營電影小站。看到自己做的東西有人喜歡,還真是很開心~既然這麼喜歡這裡,就到豆瓣工作吧!如果能幫它變好一點點,是件多好的事呀。大三暑假果斷投了豆瓣的實習生,原本信心滿滿的我,等面試卻花了比想像中要長的時間。好在曾經的努力還是被認可的,終於坐在了自己夢想的辦公室里工作。在這裡,遇到了很多非常可愛的同事和朋友~分享課程也讓我學到了很多東西,對產品和設計產生了巨大的興趣(現在是苦逼運營==)那真是一段美好的時光。最終的離開,迫於無奈。不想去贅述走的時候我傻逼的哭了多久,只是後來發生的很多事實在讓人覺得心寒。看著一個曾經有愛有夢想的團隊,變得這麼冷冰冰和盲從。呃……其實不想這麼啰嗦的……總之,感謝遇見。
因為 @張克軍 在推特上吼了一嗓子「最近我們還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