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電池容量一般用安時(Ah)作為單位,這不科學呀,為什麼不用瓦時(Wh)?


謝邀。

安是電流單位,電流是流過的電量除以時間,所以安時是電量的單位。一個電池有多少安時,說明它有多少正負電荷位於正極負極,即一個電極上電荷不平衡的程度。放電的過程就是正負電荷流動的過程,最終兩個電極上電荷都平衡了,也就無法再放電了。隨便你在什麼條件下放電,可流動的電荷就這麼多,在初始狀態就確定了。因此,一個電池有多少安時是個完全精確的指標。

另一方面,瓦是功率單位,瓦時是能量單位。在不同的條件(如電流、溫度)下放電,產生的總電功是不同的,所以無法精確地說一個電池有多少瓦時。


我不同意前面兩位的觀點。電池放電的實際Ah值(理論值意義不大)是隨著放電條件不同而變化的,如溫度、電流等等。所以Ah在實際使用中並不是一個「完全精確的指標」。電池是用來存儲能量的,而能量的單位之一是瓦時。所以瓦時更能簡單明確的表示一個電池組是儲能能力。當然不同的放電條件下放出的能量不同,但是可以進一步的描述為標準狀態下或者特點狀態下的放電能力。君不見現在表示電動汽車儲能指標都是在用kwh嗎!筆記本電腦的電池也早就是用Wh來表示啦。而講Ah還要乘以電壓後才能比較。可見瓦時的表示方法更科學。


Wh它是和電壓、電流、時間成正比關係的量。而mAh通常作為電池充、放電的指標,它是和電池的充(放)電電流、時間成正比的指標,要讓它和Wh有可比性或可換算性,還必須知道電池的電壓。

Wh是能量(功)的單位,

Ah通常表示一定電壓下電池的容量,二者的關係如下:

Ah乘上電壓數=Ah,即1Wh=1VAh

比如:1塊3.7V,20000mah(20ah)的鋰電池,

它所含的能量=3.7V*20Ah=74Wh=0.074kWh=0.074度電

Wh的容量計演算法是電壓*電流*時間的積分。

Ah的容量計演算法是電流*時間的積分。

用Ah去計量一個電池所能提供的能量從原則上來講是不科學的,用WH會更科學。 比如同樣的2個鋰離子電池,帶同樣的恆流負載1A,同樣放電1小時結束。可以得知它們的AH值是相同的。但如果在放電過程中一個平均電壓3V5,一個平均電壓3V7,它們的WH值卻是不同。

舉個例子

攝像機的電池:Q電量6600mAh=6.6Ah,U電壓為14.4V,W全部做功14.4×6600=95.04Wh,同等於6.6×14.4×3600秒=342144焦耳;

手機移動電源:Q電量5200mAh=5.2Ah,一般手機U電壓為3.7V,3.7×5200=19.24WH,同等於3.7×5.2×3600秒=69264焦耳

即使攝像機的電池電量大一些,但在同一時間所做的功卻遠遠大出移動電源的電池,續航也就不如移動電源的好。這說明在不同類型設備中,電池電量只是影響續航的一個因素,並不能代表全部。


安時是電量(用字母q表示)單位,如同庫侖一樣看待就行了,這裡不要強行把q同It聯繫起來,沒多大實際意義,因為充放電時電流I是逐漸變化的。對於同種電池比如鉛酸電池,這個顯然與電池大小有關。安時與瓦時表達是大同小異的或者說等效的。比如,20AH電池充滿電時它可以儲存和放出這麼多電量,而充滿電時電壓是12V,則儲存的電能約E=qU=12X20WH。如果是4組,則是4X12X20WH,或者48X20WH即約一度電。等效就是如此含義。這與放電電流大小無關,比如,鉛蓄電池隨著放電的增多,電量減少,電壓下降,但是完全放電完畢後各個時刻的UIt(能量)累加起來,還是等於初始的UIt(能量)。再比如,電瓶車快騎和慢騎,電池放電完畢後電池釋放的能量是一樣的。


推薦閱讀:

他隨口一說就提出了難倒世人的「費米悖論」,隨手一撒紙片就能算出原子彈當量
鐵襠功的原理是什麼呢?
最讓你反感的偽科學是哪個?
2017?菠蘿科學獎 生物醫學獎【為了吃,大小熊貓都進化出六指】
不務正業的奧斯卡影帝,竟去研究大腦發論文,引無數學霸折腰

TAG:電池 | 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