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豆瓣的輕度用戶的原因是什麼?
看書,主要看專業書籍,豆瓣對專業書籍的討論相對較少。用豆瓣主要是在買一些書拿不準的時候,看看豆瓣怎麼說。噹噹放棄豆瓣真是迂腐啊。
關於影評。就愛看一些膚淺的電影,驚險和打鬥。看影評,真的沒那麼休閑。關於音樂。現在就靠新浪微博轉發的音樂視頻中找好歌,或者到優酷上去找音樂視頻。總之,我是豆瓣的輕度用戶。你的情況如何?另外,剛才看到一個知乎網友說,豆瓣不斷增加SNS功能,反而變得不好用了,因此疏離了豆瓣。這種看法對嗎?很多用戶把豆瓣當作自己的網路日記或蝸居,這是一個意外的功能。
不會用,就這麼簡單。
每次看到大家都在討論豆瓣:網友、事件等等東西,但是打開豆瓣頁面後,迷茫了,我應該去哪裡看?因為豆瓣不像貼吧,所以我迷路了,不知道怎麼找到入口,不知道怎麼找人、圍觀事件。
我只會一個人看書評和影評,不懂如何用豆瓣社交,因為不知道入口在哪。同意「不好用」的說法。
豆瓣是我以前的競品,我花了很多時間研究豆瓣為什麼不好用。原因很多,說2個和用戶體驗有關的,都挺有趣:
- 使用習慣不一致,學習成本高。豆瓣其實是一系列子站的組合,子站和子站的信息架構、導航、流程、功能、交互等等都不一致,能熟練玩小組的用戶,不一定能玩轉讀書,以此類推。隨著豆瓣越來越大,這個問題惡化了。
- 豆瓣的交互設計很扁平、沒有層級、沒有邏輯。一般文科生會覺得豆瓣的功能很順手,因為不需要思考、功能就在正文旁邊、那幾個文字鏈接、隨便點點就OK。理科生就未必能適應這種「隨意」的設計,因為功能很分散、無法通過上下級功能預估當前功能、下一個功能和結果經常出現在不符合邏輯的地方。
融入一個社區是很困難的。自己和社區的氣質有一丁點不和,都會覺得不舒服。
找到書後,在下面啃書了。沒想著上。
以前是重度用戶。但是後來豆瓣在SNS的路上越走越遠,各種無聊功能層出不窮,基本上變得很難用了,於是慢慢變成輕度用戶了。
PS,「很多用戶把豆瓣當作自己的網路日記或蝸居,這是一個意外的功能。」有什麼可意外的,一開始我就把豆瓣單純當記事本用,甚至禁掉了很多傳播選項。實際上,我很惱火豆瓣走了很大的彎路。成為一個人網路上的蝸居,是很多網站費盡心機都沒能達到的理想,豆瓣卻一開始就有這種氣質。但是豆瓣卻千方百計地想要改變,變得不知所謂,就好像青春期的半熟孩子,總想把自己變得更酷,往往卻變得中二了。其實對於文化內容的分享來說,豆瓣就是個秀場,而我更看重的是豆瓣小組這個豆瓣意外的收穫。
對於樓主的輕度和重度,我不知道該怎麼區分,我只能說的是,即便我只喜歡豆瓣小組,我也是個豆瓣重度用戶。以前開電腦的第一件事是打開豆瓣,看看電影諮詢,同城活動,小組無聊的趣事…一逛就是2小時。豆瓣每次的改版,我都很生氣!真的很生氣!明明很人性化,簡單明了話的版面,功能非得折騰個四不像,還特丑!真心想 註銷! 我至今還不知道阿爾法城 什麼社區有什麼意義?很喜歡線上活動,但是改版後,它真心不容易找出來。也沒原來好玩了。小組呢,常年叫囂人生寂寞空虛冷,求妹子求帥哥balabala看多了好「吐人」。但是!有些信息在小組發現,對我還是很有幫助滴。現在是有需求就在組上溜一圈。
現在慢慢成為輕度用戶,自娛自樂,也挺好。只是不要再改版了!!已經丑到無極限了。
收集癖主要用豆瓣馬克看過的書、電影,聽過的音樂,寫只給自己看的小短評;
經常看看影評,偶爾看看書評;經常用手機或平板聽豆瓣fm。推薦的東西一概不理。sns這塊沒用過也不懂怎麼用 。ps,在偶爾無聊煩悶到爆時,會去看一些「國產大片」的圖片評論,可以樂呵大半天。因為我不是一個擅長輸出的人。
在人人網和點點網會小打小鬧寫點心情,在豆瓣最近一年都已經沒有寫作的習慣。
平時對攝影也沒有愛好。影評和書評需要靜下心來努力一把才能裝得一手好逼,我覺得太麻煩。小組也不怎麼發言,因為一切帖子都會水掉,或者回復不過十個就沉寂。我在豆瓣的操作非常簡單:1 閱讀友鄰廣播 2 看電影后標記已閱,並查看相關影評。看電影前查看評分。音樂方面和閱讀方面也是如此。
豆瓣兩級分化略微嚴重,一批高素質的原創作者也一批以約炮插科打諢的交際草交際花。前者讓我不敢輕易寫文章,因為自慚形穢,後者讓我失去在小組發言的興趣。
我在豆瓣是個潛水者,在新浪微博我會適當裝逼,在飯否我是個無意識話嘮。一直都是用豆瓣自娛自樂互動社交比較少,關注的也都是比較有趣的人,被刷屏必定取消關注。
個人比較反感豆瓣新加的各種功能比如演算法不準的豆瓣猜,不倫不類的豆瓣說,豆瓣小賣部似乎也是走著不倫不類的文藝范對作者讀者都不是利益最大化的。事實上豆瓣是可以用來打造成學習型的網站的,當然如果想去低俗發個貼豆油+N晚上就可以直接不回家了。如何合理利用豆瓣1.豆瓣學習型友鄰收集:http://www.douban.com/note/230481134/http://www.douban.com/online/11237639/2.從書評中可以看到一本書是否值得閱讀,甚至可以用作快速閱讀,很多書籍都會有很有心的人把基本點當做精華提取出來。3.影評+電影評分可以大體估計出一部片的好壞
4.看到喜歡的書和電影可以找到相類似的書和片可以一直延續下去(效用是否遞減此處不提)5.有學習型小組可以交流互動說了這麼多,終於來到了最精華的部分豆瓣FM開著真開心啊真開心,以上1-5還是留給你們去做吧我去聽我的紅心了~功能太複雜,摸索了很久還是不太會用,就不想用了。
名震江湖的約炮三大好去處:微信、陌陌和豆瓣,誰用誰知道。
當然這裡的豆瓣,特指的是豆瓣小組。
加入了豆瓣小組之後,你就會發現另一片天地。你的三觀為之顛覆,你的慾望為之膨脹。
什麼影評、樂評與書評,只是一個幌子,一塊遮羞布,一個顯得文藝又高雅的障眼法而已。
搞文藝的那點事兒誰不知道,推而廣之人都是有慾望的動物,如弗洛伊德所說一切都是力比多使然,只是在那裡變得合理而又明目張胆。久居豆瓣衚衕的楊勃可是深知此道,並默許其發展。
如果有人聽不懂我說的可以去以下幾個小組看看:景濤同好組,八卦組,月亮組,我是一個傻逼組,還有,吃喝玩樂在北京。
PS.看到這麼多回答如此之專業的朋友們,真是學習了很多,至少大家讓我對產品的理解增進了不少,不過這也暴露了大多數混跡IT圈兒的只重技術產品分析,沒有深入到廣大人民群眾中去啊,說是輕度用戶真不為過。你們啊~~圖樣~~~找電影,mark看過的電影,遇到奇葩電影的時候去看影評,覺得評論肯定會比電影更精彩。找書,mark看過的書。主要作為記錄器來用豆瓣電台會在ipad上用有幾個固定去看的小組,星座、八母神的組、租房組搬家的時候會去刷。買衣服orz,有一兩個經常去逛一逛相冊賣家在豆瓣上。其他用的比較少了
只用豆瓣電台排遣寂寞的人算是這個行列嗎?好吧,總之是排遣寂寞,蒼茫的天涯是我的愛……
只用豆瓣電影,記錄看過的和想看的,下載的時候也用豆瓣電影來搜索決定下載與否。目前沒有找到可以替代它的。
完全對網路社交提不起任何興趣,感覺一點意思都沒有,多少年了,一直是這樣。豆瓣讀書和電影確實不錯,是一個很好的記錄。但也是自己玩而已。
因為看到一本非常爛的書,翻譯質量堪比機器翻譯,不想讓其他人也倒霉,於是就上豆瓣評論。《Python與Tkinter編程》
=====不能離開豆瓣的原因==========
看書評,做自己的看書規劃
音樂和影評,看別人的活動照片+評論=====至今還是輕度用戶原因=========沒有幾個認識的人玩,感覺沒粘度可能就當做自己的一自留地~可能進豆瓣有種迷茫,找不著北豆瓣是個社區,社區講究氣氛,我總覺得自己和那裡的氣氛不切合。那裡很多用戶喜歡動不動就思考人生,我尊重別人的思考,但覺得人和人想的不一樣,我更喜歡自己親身體驗。不過我覺豆瓣fm挺不錯的,能聽到很多曾經流行一時的歌曲
看過的書、電影,聽過的音樂 mark 一下,比較有成就感,偶爾評論一下能找到同好
因為性的驅動力沒有強大到能讓我為之忍受如此難用的社區
6年前最開始用豆瓣的原因是因為看書評、影評,感覺找書找電影真的好方便。豆瓣音樂也超級好用,但是自從挺了10000+音樂以後發現總是給我推薦重複的漸漸不愛了..
豆瓣小組感覺也是探索新大陸啊 什麼都有 星座 八卦 約P 要啥有啥。每天都會逛豆瓣2h+感覺算重度用戶了吧!
自己是豆瓣重度用戶。但基本沒有社交,跟知乎一樣單機使用。主要在裡面標記準備聽的專輯以及待補完的書,寫讀書筆記之類。最重要是看其他網友評論等等。畢竟這麼多年,沉積了不少有價值的評論和非常厲害的用戶。
作為多年以偽文藝青年自居的小清新,豆瓣很早很早註冊了,然後塵封在記憶里很久很久才因為某童鞋的極力推薦我才恍然大悟原來我是有豆瓣的人。於是,便時不時東瞅瞅西看看。
最開始玩的的時候,很想吐槽豆瓣的頁面,比如進入參加某個線上活動,點進去查看詳情,翻照片正起勁想要回到活動主頁面時卻發現要一直退後退後退後,我覺得這是豆瓣做的特別不方便的設計T_T。然後,豆瓣小組啦,音樂啦,看書評吖影評吖,都會遇到這種情況,讓人很不適應啊!
同感,豆瓣是座城,而且會讓一個路過的人非常容易迷路的城,需要用戶不斷沉澱,對用戶要求較高,反之就是用戶體驗確實有待提高哦
我的部分人生總結:
一切善於把感情細膩的用文字表達出來並添油加醋到極具煽情效果的人,長得基本都丑。所以不上豆瓣。
沒什麼好玩的,認識不到有趣的人,對某些東西不感興趣,用的最多的是讀書,用它來找書以及記錄自己的讀書計劃。其實在哪個網站我都是輕度用戶,原因么就是不愛說話只愛圍觀。
我的社交關係到了豆瓣成了無效的,去豆瓣主要是查資料用的
用起來不順手。簡單地講,我經常想找一個模塊,找很久都找不到,然後我要回到首頁,重新一級一級地進入,這個問題是網站架構做得不好么?
sns去微博,音樂去蝦米,曬照片去flickr,寫心裡話去飯否,聯絡感情用qq。現在只用豆瓣標記電視電影書籍了
其實不只是豆瓣,除了人人/微博/Facebook這樣的熟人網路,想在SNS上經營出一個有互動的圈子來實際上需要投入很多精力,但是現實中有更多重要的事情要做所以不太可能把時間都花在上網上(而且感覺那樣也挺無聊的)。在SNS上一個人玩很沒勁啊,再加上好多友鄰/小組裡這麼水,不水的又基本上好長時間沒一個新帖,所以雖然我也從06年就開始上豆瓣了,而且雖然每天都上,但到現在一直都是輕度用戶。
太懶了!我何止是豆瓣輕度用戶,我還是知乎、微博、stackflow、githbu輕度用戶呢。。
我不是來回答問題的,只是說說話。作為豆瓣中毒用戶,我基本是開瀏覽器第一件事就是打開豆瓣,瀏覽社區的前兩頁內容(頂多也就前兩頁是新內容)。最有興趣的是圖片,豆瓣上的圖片小清新風格的站到80%應該沒差,沒啥圖片可看了就看看帖子或日誌,並且基本圍繞在槽帖、黑帖和情感帖這三個主要類別下。然後就沒什麼好看的了,但是豆瓣會一直開著,時不時隨便點點,看看別人的主頁或者電影頻道。中毒以後的表現就是,你也覺得整天逛一個網站挺無聊,但是不開著就不安心。。。
加入豆瓣,可以說是同學推薦,與人人、QQ或者微博相比,它的SNS功能比較弱,剛一註冊的時候,還真有點不習慣,不過,現在算是玩的比較順手了,於我而言,豆瓣是一個發展興趣愛好的地方,上豆瓣,我只要是逛一些小組或小站,其他的功能用的比較少,可以說,我應該只是豆瓣的輕度用戶吧~~
我應該算是中度用戶吧。不是輕度是因為我每天都會上豆瓣寫總結,會看友鄰廣播,會看各種有趣的東西,看了電影和書也會跑上去找鳴;不是重度是因為我雖然加了幾十個小組,但永遠是萬年潛水員,永遠不會發言。 另外,我是2006年註冊豆瓣的,有次被人說成是古董,哇哈哈
我覺得是總沒有足夠關注量,說的話更新的內容沒有起到一個很好的互動效果,久而久之就只是停留在一個輕度用戶。
因為我的需求和豆瓣的定位不符,當我又開始用豆瓣記錄我讀過的書,看過的電影和聽過的歌曲的時候,豆瓣就很有用了~ 恩,對了,讀書的時候,從豆瓣上搞到好多有趣的同城活動,淘到好多有情調的小店,去過一次酒吧萬聖節的狂歡party,曾經想去看tamas wells的駐場演唱會,跟室友組團去了曇花林,還有……根據豆瓣的資料找過教堂 ……恩,回想起來,還是我室友給推薦的豆瓣。
把想看的書和電影記錄下來
省下在豆瓣上裝逼的時間可以自己多讀點書多思考點問題;一群並不怎麼樣的人懷揣各自的目的在那裡裝逼約炮;你覺得那會是所有人的愛好?你覺得那會是所有人的追求?反正我不是,所以我並不迷戀它。它只是我的一個參考性的互聯網工具。就是這樣。
豆瓣fm,找歌。
豆瓣上看網評
我覺得豆瓣不夠文藝不夠小資,太普通了,如此而已。
就看看影評,看看書評,看看行業相關的帖子,聽聽歌自己玩自己的就好感覺不到社交的必要
找在哪發廣播花了幾分鐘才發現是在「友鄰廣播」里
目前基本上只用過豆瓣讀書。。。。實際上就是給自己買一本拿不定的書吃一顆定心丸
1、找書。從一本書牽扯一堆書,有時寫一下筆記,看下別人的筆記;2、看完電影之後Mark一下。看一下熱門評論,看一下周邊的電影有什麼;3、豆瓣FM。打開就聽歌,喜歡就加心,不喜歡就點「垃圾」;4、每個月至少寫一篇日記,自己可見,屬於自己的月報;
不懂使用,直接閃開
我經常用的就豆瓣FM,至於其它都是輕度使用。
1、看書之前看一些評論,發現一些自己沒看過的好書,學習人家看書的心得;2、發現自己沒看過的,看人家的影評;3、音樂聽的比較少,偶爾聽聽豆瓣fm;4、小組功能也只是偶爾上去溜溜;5、不能算輕度用戶,應該算中度,記錄看過的書和看過的電影還是很不錯的;
基本上都是像之前那樣。看書馬克一下,看電影馬克一下,現在自己更小站,所以還算經常去豆瓣。另外補充一點。不是很喜歡首頁,首頁推的東西越來越難以引起我的興趣了。一篇文章,哦,之前看過了。一些話題,不喜歡,跳過。一個音樂專輯,光看音樂專輯難以引起我興趣。一個相冊,喜歡會進去點點看。
其實我也是豆瓣輕度用戶~~但是我感覺並不是我不喜歡他~我覺得我對所有社交媒體都這樣,「保持一定熱度」,豆瓣的各種功能我都挺喜歡,一是沒有那麼多時間吧~二是平時搞得網站也太多了~東一點西一點~實在沒那麼多精力花在一個論壇上啊····:p
記錄讀了幾本書,看了幾本電影,聽了多少首歌,還有就是參與小組裡面聊天最重要的就是同城活動中遇到了自己喜歡的男生,儘管那男生不喜歡我%&>_&<%
我的豆瓣使用流程:
[一般我喜歡的推理懸疑類小說]看書→看完去看書評發現哪些遺漏了的地方→看相關書單推薦→找書→繼續。。。。[專業書]搜索關鍵詞找書/書單→看書→寫demo→stackoverflow找答案→stackoverflow找下本書。。。。==================你看,不關帳號一點事有沒有!而且長期不登陸把密碼忘了,嫌找密碼麻煩直接註銷了。。。。表示剛開始關注使用豆瓣,之前不使用是在興趣愛好的拓展延伸上實在沒有需求,現在使用豆瓣主要是管理讀書,然後發現一些之前沉澱下來的好帖子。豆瓣的內容沉澱還有官方的書籍電影類目還是很有優勢的,至於社交本身豆瓣的社交是從一個太小太小的點切入,粘性和持續時間很短,沒有社交的必要。
豆瓣用的比較多的實在也是想找一個清凈地方,找所謂和自己思想興趣匹配的人,這點還沒深刻體會到豆瓣如何高效解決這個問題了。記得第一次是搜一個什麼電影到豆瓣的,尼瑪的找半天居然找不到下載或者在線觀看的頁面連接啊。我足足找了半小時,媽的什麼破網站浪費表情,沒得看你介紹這電影幹嘛啊。一邊暗罵一邊點擊右上角關閉。
想買某本書,去豆瓣看看書評。想看某電影,去豆瓣看看影評。想聽音樂,去豆瓣FM聽聽,想高品質去蝦米FM。
購書單這個功能很贊
和人打交道不多,基本是各說各的,然後大家互相圍觀。
雖然豆瓣創始人是阿北,但我在豆瓣都找不到北。像記錄自己看過哪些書,哪些電影我覺得見仁見智,像我看了也就看了,不會專門跑到豆瓣上記錄下告訴別人:「我看過這部電影了,你呢?小樣?」
基本上如果不是搜索某個詞語帶我到豆瓣,我已經不再主動訪問豆瓣了。這我主要是年齡大了,對80後為主的生活社區基本無感;而書影碟啥的,感覺對我沒啥幫助
推薦閱讀:
※打造紅人經濟,曾不食煙火的豆瓣今天距離錢越來越近
※創建豆瓣線上活動要怎樣才能紅?
※廣播簡史:喜馬拉雅、豆瓣時間能否破除音頻用戶付費迷咒?
※2016年豆瓣評分最高的十部電影,年假刷起來!
※你為什麼加入豆瓣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