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讓你去豆瓣工作,你會選擇哪個產品線?
豆瓣讀書,移動端。
我一定要解決去圖書館查評分的不方便問題。同城。
太難用了。
有推動促進青年交流,記錄青年生活的願望~我選豆瓣猜。
新版豆瓣猜上線後,很多人噴。我想大家盡可放低期望,往往會收穫意外之喜。
不管是社會化推薦還是機器推薦,都不可避免的會產生各種噪音。微博上你關注的某個偶像,哪天心情不爽,也會給你製造一屏垃圾,讓你你覺得索然無味,但這並不妨礙你繼續關注他。程序也一樣,有時顧此失彼,我在做了半年多的公交算路產品設計中,對此深有體會。
機器推薦,雖然很難百分百命中,但偶然的意外之喜總讓人難忘。一次意外的邂逅會培養出長久的忠誠度,讓你時不時過去瞧他一眼。在微博上,你可以將你timeline不合口味的人屏蔽掉,或者通過搜索框來二次篩選。我覺得豆瓣猜也應該有個允許用戶配置的選項,讓用戶通過一些選擇開關來控制機器推薦的內容朝著他期望的方向發展。
豆瓣猜和友鄰廣播是應該是很好的互補。豆列。對豆瓣幾大產品線都很喜歡,特別是豆瓣電影、豆瓣讀書,而他們本身也存在很多相似的地方。
我想做的是去改變一些產品細節的機制(如豆列),去幫助用戶更好的發現喜歡。因為現在豆瓣猜想法很好,做得很糟。
豆瓣的理念「豆瓣幫助你通過你喜愛的東西找到志同道合者,然後通過他們找到更多的好東西。」 但是現在的首頁卻是「通過你喜愛的東西找到更多的好東西」,少了直接的「人」這個中間環節,豆瓣能做得對嗎?我會選擇豆瓣讀書。
至於理由嘛——去年初我曾投書應聘,並按要求附上了一份簡單的產品分析報告,見後。
-------------豆瓣讀書現狀與豆瓣「發現生活」的願景一致,豆瓣讀書一直致力於幫助用戶有效、精準、智能、低成本地發現並獲取自己可能喜愛的圖書。目前,豆瓣讀書已經用兩種解決之道逼近了這一目標,並正在嘗試第三種方式。
首先,通過聚合併展現圖書條目和評論的方式,幫助用戶解決了甄別「何種內容值得閱讀」的問題;
其次,通過「購書單」產品的「多本比價,批量購買」,幫助用戶解決了「如何高效低價地獲取想要的實體產品」的問題;
接下來,豆瓣讀書在提高內容流通規模方面做出一系列動作:「作者譯者小站」讓人意識到,豆瓣讀書不僅是一個點評類網站,也是一個內容發布平台;針對實體內容的「讀書筆記」功能與瞄準線上內容的「作品批註」功能一道,引導用戶的注意力從對一本書的宏觀評價轉向對章節、段落等細節層面的品評,再利用UGC將無數個體的讀書心得結構化、沉澱下來,使得這些知識能夠被其他用戶吸收、索引和再創作。
這些做法都表明,豆瓣讀書正在構建一個讀者與讀者之間、讀者與作者之間有效互動的閱讀社區。
豆瓣讀書未來
上述一系列的動作背後,是豆瓣將要幫助用戶解決的第三個問題:如何高效低價地獲取想要的虛擬產品。受盜版等因素影響,中國作家與出版社在數字出版方面收入極為微薄,甚至可以忽略不計——有報道稱,作家富豪榜前10名的作家,全部圖書的數字版稅收入相加不超過20萬。這正是豆瓣讀書大有作為的廣闊天地:擁有知識產權已經不再能夠保證盈利,而擁有精準智能的推介能力才是盈利的保證。
對於豆瓣讀書。經過多年運營,憑藉擁有的龐大且長尾的用戶群體、關切書業生態的良好口碑,再輔以知識性閱讀社區的獨特體驗、便捷流暢的付費方式和互惠共贏的分賬模式,豆瓣讀書將有望從一個點評類網站,轉變為集內容生產-傳播推薦-付費購買於一身的中國數字閱讀產業鏈的整合者。
對於版權方。在未來,作者、出版公司及出版社可以將手中的數字版權授權給豆瓣讀書,由其在自家網站或自建渠道(如智能手機App)上分發銷售,再按實際銷售額分賬。
對於用戶。在未來,豆瓣讀書可以幫助用戶發現並獲取喜愛的內容(無論是實體或虛擬),並協助用戶管理閱讀進度、沉澱心得、結交有相近讀書趣味的朋友,藉此收穫獨自一人閱讀時難以產生的思考成果。
這一切或許要經過一個漫長而迂迴的過程,我希望自己將有助於此。音樂吧,第一比較懂,第二豆瓣的音樂產品不懂線下。
豆瓣電影 因為我喜歡看影評 哈哈
豆瓣音樂,豆瓣電影,豆瓣讀書, 要是可以衍生成itunes的生態圈就完美了。
豆瓣社區,線上的輔助功能。豆瓣同城,最有潛力的方向。線下輔助所有的豆瓣產品。豆瓣說~~沒希望。。要我就選擇移動端,能整合豆瓣所有的產品就好了。
考慮到趣味性的話,我想去豆瓣音樂產品線做。itunes還沒進入大陸市場,數字音樂的電商業還是藍海一片。而豆瓣音樂可以不用自己做數字音樂交易平台,而是基於龐大的用戶數量為電商做導購,拿提成。自己擅長的領域應該是豆瓣同城。豆瓣以前貌似嘗試過做豆瓣旅遊,但估計產品經理意識到難度很大,放棄了這個想法。從現在的豆瓣同城慢慢演進成豆瓣旅遊,或許是個不錯的方案。
最近不是流行相聲FM嗎?
如果有的話,我希望做遊戲部門。
社區pm
作為一個女會計負責任的講--豆瓣閱讀。閱讀更直達內心,更本質一些,另外也是豆瓣的傳統核心業務。其實我想知道阿北怎麼看待財務分析在互聯網公司的作用
豆瓣和開心網的人群,貌似是一種人群。。白領。而中國賺錢最辛苦的互聯網站就是這種面向中產階級的網站,看起來價值很大,但是不容易直接從他們口袋裡掏錢。這是目前豆瓣和開心網面臨的共同的問題。
開心網因為人群基數大,廣告收入相對應該會好些。而豆瓣,目前完全走的是苦逼路線。靠圖書能有什麼前途?假設直接賣圖書有前途,可問題你是推薦別人網站的圖書,有什麼前途?別人吃肉,你放著這麼優質的用戶,卻只喝湯?個人覺得,這是個產品經理的定位問題。崇高點說,是文藝小青年的理想,低俗點說,是文藝小青年創業的短板:一根筋。
目前開心網因為煩惱而在思考變革,其CEO正在謀劃轉型,轉向電子商務。這是很糟糕的一步。不能因為自己喝湯,就想搶別人的肉,基因不同。更何況,白領的廣告市場仍然具備著無限的潛力,能容納百度,搜狐,新浪等很多巨型廣告公司,何愁容不下你一個小小的開心網呢。只能送開心網的老總四個字評價:目光短淺。
話歸正題,豆瓣的核心在於用戶,目前的產品,圖書確實不錯,其他一些產品寫也看起來符合這個核心用戶群的主題。我覺得豆瓣基礎很不錯,但是問過周邊人,對體驗總感覺不爽。別的不多說了,隨便問幾個問題:
1、我為何來這個網站只看書評?如果看書評得爽,為何不能直接花2塊錢買本電子書?
2、我來這個網站,我所產生的社區關係基本上是一種陌生人- 陌 生人關係。這種關係即因為興趣在一起,可是卻為何不能提供更多的用戶信息,類似於facebook那樣?將陌生人- 陌 生人關係推進一步?難道豆瓣的原則是不鼓勵謀生人互相了解?在豆瓣上,交個朋友是困難的事情。 反正對我而言,無法理解我看到了對方的關注的圖書,我看到對方的書評,我看到對方的各種興趣,卻連對方一點真實個人信息也沒有, 那我了解這個人,最後到底要幹嘛呢? 。。這實在是讓我無法明白的邏輯。
3、廣告智能匹配,興趣智能匹配,等等,我覺得類似底層智能推薦的引擎,豆瓣還需要做很大的改善。facebook是我心目中這方面NB的代名詞。很希望豆瓣能向別人學習一下。
還有很多問題。。不一一說了。當然,也純屬個人灌水聊天,僅做參考。呵呵。豆瓣FM,總感覺FM的私人兆赫還是有待改進...聽久了之後重複的歌曲就漸漸多了,個人覺得應該要根據喜好去發掘更多的相同類型的歌曲,還要考慮下其他用戶的推薦曲目哈。
我要在豆瓣就做個 豆瓣.夢想
有個組叫「我們的理想是在大理開一家客棧」,你看著偶爾又一個新帖說我的客棧開張了的時候,就會覺得有夢想為了夢想努力是個太美的事了
還有個組就叫"我們還有牛逼的夢想"
寫下自己的夢想,記錄下實現的過程,和別人分享過程中的喜悅和失落,恩,就叫豆瓣.夢想當然是豆瓣讀書,書是思想。豆瓣一直以來以讀書為首,我最初使用豆瓣的目的就是閱讀。關注讀書人和他們的動態。
後來曾經關注過9點,當時還是不錯的,現在隨著個性化閱讀的興起,漸漸的就比不過去了。
實際上豆瓣在圖書、小組、9點都積累了這樣一群用戶,還有寶貴的數據,根據這些,相信一定能夠開創出更完美的個性化閱讀,所以去豆瓣,
首選豆瓣讀書,積極拓展個性化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