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服復興運動,應該以何種形式何種程度開展?

適當改良,而後走高端定製路線

如果能讓上層穿起來

下層不用號召都自然會穿起來

不要用民族或者傳統來宣傳

就把它當做一種仿古的服裝新流派

衣服做的好

自然有人穿


好看,就是單純的好看,虛的太多增加溢價抬高門檻收智商稅終究不如普及大眾來的紮實。


看到我喜歡的博主回答這個問題,我也說幾句,無意冒犯任何人,現在一些漢服宣傳集會給人感覺更像是一種私人聚會,不知道的以為商家推廣如某攝影工作室劇組拍攝,了解一點以為是漫展角色扮演,我一直不理解為什麼有一些漢服集會或者宣傳喜歡穿大袖,頭髮弄的很複雜發包加各種簪子,沒錯確實很漂亮,對於不了解的人來說內心會是怎麼穿出去,好麻煩,如果不但有傳統的樣式還有汗元素,髮型簡單,讓不了解和感興趣的覺得這件衣服有故事 、漂亮、與眾不同又不會太招搖在有人問哪裡買的可以炫耀一番會更利於推廣。話不好聽且俗,最重要如果漢服製作能更加完善最起碼傳統樣式齊胸別有寬裙頭,衣服上花紋別是日韓的,最重要一點別拿日韓當文化冰箱保鮮櫃。


1、出口轉內銷。這種一般是擁有漢服元素的現代服裝。

2、兒童開始。沒有群眾基礎的情況下大人穿漢服總是感覺怪怪的,兒童就不會,兒童服裝以華美、新潮為主,已經看到過很多兒童穿漢服了,很好看。也是改裝過的。

3、婚禮服。這個就不用多說了吧。

漢服復興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先從一些容易切入的群體開始吧。改良漢服和漢服元素比更復古的漢服好發展。


說實在的,傳統漢服真的很不實用,寬袖長袍,簡直是專門擦桌子擦地的。精短改良的漢服又顯得小家子氣,不能體現泱泱大國人民的氣質。所以,我思來想去,覺得漢服最適用的地方莫過於睡覺前,寬大的外袍柔滑的絲綢既顯高貴又穿著舒服,系帶的抹胸比現代的文胸更具美感而且解開更方便,夏季使用的薄紗隱隱約約更顯性感。所以,要恢復漢服,從睡衣做起吧


拳打劍網三,腳踢cos圈,

旗袍是韃虜,和服皆漢奸,

孔門振綱常,理學興大漢,

束髮又纏足,全靠女德班,

形制不可改,改則忘祖先,

禮製為我漢家本,禮教利於我直男,

君不聞朱熹夜半淫尼姑,百年之後稱大儒,

禁穿西裝作洋奴,唯我漢服統漿糊!


其實我還真覺得,假若這個「復興」值得是讓相當比例的人認識漢服了解漢服,並讓這部分人當中的大概四分之一左右的人穿漢服並不是太難的事(旗袍其實也只是一小部分人穿,最重要的是讓它變得「習以為常」),按照天朝慣性,只要央視放兩部漢服紀錄片,在新聞聯播上提一兩句,最後在來哪個大佬在某個場合傳一下——信不信,不出半個月漢服就「火了」——當然這種「火」真不一定是好事!真不一定是好事!真不一定好事!


首先,我們要清楚一件事。

(請一字一句的看完我寫的東西。)

之前至目前為止所興起的「漢服復興」的目的是為了什麼。

不是為了簡簡單單的復興一件衣服什麼的,而是想通過這種方式來複興漢文化。

(不針對那些只是單純喜歡漢服的人,而是特別指像我這種別有用心參與這種運動的傻逼。)

在此反駁一下前面部分人的話,對外方面,對外方面,對外方面(請一字一句的看完我寫的東西)我們國家不是五十六個民族,而是一個共同的「中華民族」。

所以不存在「漢服復興」這種事,而是「中華民族」的復興。

既然我們知道了「漢服復興」的目的,那麼我們去直接實現目標就好。

目標是什麼「漢家文化的復興」。

但國內不止漢族一個,還有五十五個民族,不可能只有漢族一家的。

那麼這個目的就要升華了,即「實現五十六個民族文化的融合復興」。

那麼問題就來了,這五十六個民族的文化怎麼去融合。

其實很簡單啊。

以漢族文化為首,其他五十五個民族文化為輔,實現中華民族文化的偉大復興。

那麼漢服也就不是漢服了。

以漢族衣飾為首,其他五十五個民族的衣飾為輔,形成中華民族獨有的,適應當前社會的中華民族的衣服。

至於為什麼漢族為首?用自己腦子好好想想。

然後這裡再辯解一下,漢服不適合當前社會工作,或者穿戴太麻煩之類的言辭。

首先,我們要認清楚一點。

漢服,或者說是我理想中的那種「中華民族的服飾」,是一種正裝。

什麼叫正裝,即正式場合穿的衣飾。

體力勞動,它有它固定的適合其工作的工作服,為什麼要穿正裝?

你見過打著領帶,穿著西裝去從事修車、建築、清潔工作的勞動人民嗎???

腦力腦洞的話,大多都是鍵盤滑鼠,面對電腦,抬手與不抬手的問題,穿不穿正裝,對工作有影響嗎?

難道漢服已經嚴重影響到抬手、走路這些日常基本行為了?

這裡對那些刻意想消除「漢服」這東西概念,故意說是最近新興的辭彙,我就當您從小學到大學,甚至是讀研、讀博,人生閱曆數十年,細讀詩書數百篇,一本歷史都沒看過。

《漢書》:「數來朝賀,樂漢衣服制度。

《蠻書》:「裳人,本漢人也。部落在鐵橋北,不知遷徙年月。初襲漢服,後稍參諸戎風俗,迄今但朝霞纏頭,其餘無異。」

《清稗類鈔》:「金天命己酉,太宗禁民漢服,令俱禿髮。」

《東京夢華錄》:「諸國使人,大遼大使頂金冠,後檐尖長,如大蓮葉,服紫窄袍,金蹀躞;副使展裹金帶,如漢服。」

《遼史》:「遼國自太宗入晉之後,皇帝與南班漢官用漢服;太后與北班契丹臣僚用國服,其漢服即五代、晉之遺制也。」 「漢服,黃帝始制冕冠章服,後王以祀以祭以享。……會同中,太后、北面臣僚國服;皇帝、南面臣僚漢服。乾亨以後,在禮雖北面三品以上亦用漢服;重熙以後,大禮並漢服矣。」

麻煩您請睜大眼看看,這漢服不單單是我們這群狂熱的「漢文化愛好者」的意淫,是在史書上有著記載,且有具體名稱的。

最後再說幾句。

您若是不認可漢服,大不了就冷眼看著我們去飛蛾撲火,您不僅沒有資格對我們指手畫腳,也沒有資格對我們指指點點。

因為,我們是為了這個文化的傳承在奮鬥,為了這個民族的傳承在盡微薄之力,哪怕肝腦塗地,這一生為華人,終不悔。

您若是想指手畫腳,那請拿出您能指手畫腳的資本出來。

其一,理由;其二,意見。

您若是真的為了這個國家、這個文化、這個民族好,那請拿出堂堂正正,能夠否決我們的理由。

亦或是能更好讓我們這個國家文化、精神得以傳承下去的意見。

而不是,似是而非的拿出一些含糊其辭的說法。

或者是隨口就說拿狗血古裝劇里的影樓裝當漢服,而不給出實力,偏偏截圖一些由「吳服」起因,而改良的日本和服。

您若能實實在在的指導我,掃榻歡迎。

若拿不出正當理由,一味的胡攪蠻纏,不好意思,我要爆個粗口了。

有多遠,他娘的給我滾多遠。


才看日本和服的例子,除了天朝文化斷層的問題之外,我覺得老百姓的意識也是主要需要解決的點。比如日本有女兒節,孩子的成人禮和一些櫻花節等一些列傳統節日有穿民族服飾的傳統,而國人並沒有,還有一個主要問題就是漢服作為古代人民的主流服飾,它的消亡我覺得主要還有另外一個主要問題就是穿戴複雜,行動和勞動的不便,很不符合當代人的觀念,所以想振興漢服。就要解決這些問題,小透明純手打,希望能有人看 ̄  ̄)σ


推薦閱讀:

TAG:中國歷史 | 中國文化 | 傳統文化 | 辯證法 | 漢服 |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