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中國,外來宗教似乎更有生命力,土生宗教卻萎靡不振?
在信仰市場上,為什麼外來的基督教,伊斯蘭教有那麼強悍生命力?本土的佛教,道教卻萎靡不振?
是因為基督教,天主教,伊斯蘭教是外資公司?市場理念更先進,組織能力更強悍,母公司實力更雄厚嗎?還是因為基督教內部民主,導致更好的消費體驗,教友更有歸屬感與向心力?讓廣大知乎人又恨又怕的綠教呢?本土的佛教,道教輸在什麼地方?有沒可能振衰起敝?還是逐漸式微,最後消亡?歡迎研究者或教徒來現身說法。有的朋友說佛教不是本土宗教,沒錯。不過佛教傳播到中國已經幾千年,早已經本土化,內生為中華文明的一部分。死摳這個,有點答非所問。
因為佛、道已經被去組織化了。
我之前寫過一些關於這個問題的答案:如何評價「基督教中國化」? - 知乎
中國宗教(漢傳佛教、道教)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在公眾眼中沒有「平信徒」這個概念。
(實際上還是有的,只不過數量有限,因此不為人知)
一般來說,信教就意味著出家為僧(道)。
出家之後,這個人就捨棄了作為世俗社會的一份子的身份以及與之相伴的一切(比如財產),他的餘生將在與世隔絕的寺廟(道觀)中念經拜佛(煉丹配藥),再也不會與外界有什麼交集。
如果不願這樣,也可以還俗,意思就是徹底拋棄他的宗教身份。
至於寺廟的經濟問題,可以靠皇帝的撥款,也可以自行解決(從種地到放高利貸),但各種宗教內容都得鎖在廟裡,不能反過來向外界輸出;任何人想以和尚(道士)的身份去老百姓中間建立組織,都會掉腦袋。
在基督教的角度上看來,寺廟(道觀)的社會功能更接近於他們的修道院,而不是教堂。
總而言之,宗教身份和世俗身份在中國向來都是衝突的,教權階級沒有能力對世俗社會施加影響,這就是中國幾乎沒有宗教戰爭的原因。
知乎宗教學有哪些著名的理論成果? - 知乎
我說過不止一次了,反宗教反的不是「信仰」,是組織。
一個相信某個代表「愛與希望」的粉發少女的存在,並因此而傾向於作出偏向於正面的價值判斷的人是有神論者,但我完全沒有必要批判他。
(當然,如果這個粉發少女真的存在的話,我是必然要與她為敵的)
因為他沒有組織,他不會和其他人以這個神的名義聯繫起來,然後集體找我們的不痛快。
他不跳。
而無神論者們沒有彌賽亞情結,對宗教的批判並非為了傳播什麼「福音真理」,而是感受到威脅後的應激反應。
所以他們挑選批判對象的方式也非常簡單:誰跳干誰。
然後就可以提到「燒紙派無神論」之類言論的諷刺對象了:將佛教、道教以及「傳統文化」與無神論聯繫到一起的觀點。
我也是反對這種觀點的,而且我更喜歡用我自己在這個答案中提出的標準:是否承認某些可以被「感受」但不可能被測量、作用於某些獨立於身體之外的「精神的(spiritual)」層面的存在,承認就不是無神論。
但無神論者可不講什麼「真理不能妥協」。
這些東西雖然不是無神論,但對它們的支持也是有用的。
因為它們是去組織化的。
漢傳佛教和道教我已經說過了;「傳統文化」的組織——宗族,也在建國時就被連根拔起了。
因為沒有了組織,所以它們現在只能騙錢不能騙權,而高度組織化、既能騙錢又能騙權的基綠二教對權力的企圖同樣會對它們造成極其不利的影響。
對於「高度組織化宗教」的排斥,使它們與無神論者達成了一致。
道教發展落後有很強的歷史原因,首先在清朝的時候道教實際已經被打壓衰落,民間百姓更多喜歡參加那些多教合一的結社組織,比如白蓮教,一貫道之類的。
民國洋人大量進駐,加上那些跑去國外混幾年回來的民國學者,是社會主流人物,接受了基督化的教育後,連同對道教有敵視也帶了進來。並且西洋教士一直想跑中國傳教,對道教的敵視自然是不必說的,
後來日本侵華試圖進行文化植入,前方靠槍炮,後方靠佛教安撫,對中國本土宗教道教也是極其敵視。
這些共同的局勢導致了道教發展舉步艱難,後來建國後更是不斷打壓,直到八十年代才開始允許恢復道教。
恢復道教時,完全是四處臨時湊人,並且嚴格管控,建立官方道教組織,也就是道協。
然而這其中進入組織的大部分反而是沒什麼傳承,也沒什麼本事的,很多有傳承的道士居然無法獲取道士身份。
於是事實上道教被人為分裂成了官方的與民間的,而官方的自然排擠,進一步導致了惡化。
由於全真有宮觀比較多,容易管理,全真宮觀大多被納入了官方,然而問題是很多全真住觀道士,一樣拿不到道士證,可見管控之嚴。
人多了自然就會有問題,宮觀里的總是會便利一些,民間不少道士卻是正一的,有很多祖輩當道士好幾代了,卻無法獲取道士身份,這又導致了正一與全真事實上被隔離開了。
可以說道教現在被切割成了好幾份,沒有統一的管理,不少散居道士不是不願接受管理,而且直接被排擠在外。
沒有統一的管理,缺乏人才,道教自然難以發展,從前幾年開始,各地道觀開始得到了恢復,道教也開始有了發展。
自然顯然弊端也出現了,沒有合理統一的考核制度,不少的江湖術士混入道教,整天打著道教的旗號搞這搞那,不少人四處詐騙後,毀壞的是道教的形象。
所以往下發展,再沒有制止措施,禍福難料。
佛教發展以前還可以,近年來開始有些受到阻礙,只是佛教信眾人群大,所以不是非常明顯。
佛教起初發展,其實還是台灣新文化運動的快車,佛教恰好搭上了,於是帶動了發展。
南懷瑾的書當年正好被美國人發現,帶到美國火了一陣,而國內一向崇洋的心態自然也順理成章接受。
事實上從專業文化角度來看南懷瑾的書寫得很糟糕,錯誤到處都是,不過好在通俗易懂,加上南懷瑾自己比較喜好佛教,對內陸的佛教起到了很大推動作用。
當然還有很多名人的影響,其中也不乏邪人,著名的就是凈空,通過傳銷手法拚命在國內發行光碟,通過洗腦與思想控制影響了一大批人,不過自從陳曉旭事件,還有各種宣揚世界末日論破滅以後,政府意識到問題於是採用冷處理,不少佛教的正經人士也紛紛斥責凈空,於是得到了降溫,不過至今還有大量被凈空洗腦而不自知的。
這些只是發展過程中伴隨的問題,只要是能解決的問題,其實都不算大問題。
佛教目前面臨最大的問題,還是飛速發展過程中,腐敗問題越來越嚴重,原先可能只是少數人,然而慢慢波及越來越廣,同時媒體報道也有部分,事實上導致不少人已經對佛教人士失去了信任。
基督教的之所以能發展,在於道教無力自顧,而佛教發展過程的腐敗問題一直不解決,大眾失去了信心。
然而無論現代怎麼說宗教,從人類學角度來看,宗教滅亡不了,因為大部分人心靈是脆弱的,在顯示不可求的時候,要麼得有追求,要麼得有寄託,宗教恰好能滿足這個。
所以宗教需求是客觀需求,道教門檻是客觀的,首先就否決了一批人,佛教雖然試圖大力宣揚居士可以修的更好來實現普傳,實際上腐敗問題導致自己形象崩壞。
剩下的,伊斯蘭教就不說了,大眾形象並不佳,剩下的選擇當然是基督教,再加上基督教成熟的傳教系統,良好的互助管理等,尤其在農村教友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各方面配合之下,基督教得到了快速發展。
但是不要認為伊斯蘭教發展就慢了,拚命的生育加上四處瘋狂修建清真寺。
最近幾年積累的清真寺數量完全比得上數千年來佛教的積累寺廟的總數量了。
更重要的是國家宗教政策古怪,道教佛教修建宮觀寺廟,必須在歷史遺址上才能進行,然而伊斯蘭教與基督教則不受這個限制。
這也導致很多新開發的地方,可以有教堂,可以有清真寺,但是很難允許有宮觀寺廟。
因為他們有國際支持呀。
基督教的挾洋自重是出了名的,穆斯林也不遑多讓。
一個靠著美爹,以皿煮科學之名招攬人心。
一個靠著沙爹,手持民族團結大棒如入無人之境。
你讓佛道怎麼拼?
以前答案改的:
先放結論:基督教組織,他滿足了人們自由結社的需求。 而佛教道教相比之下缺乏組織能力,信徒可以分散在各處修鍊。
本人基督徒,從事傳福音工作9年。應該比較有發言權。很多基督徒都會這樣去和別人講:現在很多人都信,各行各業,有錢人。基督徒都很熱心,願意幫助人。
粗看起來好像在說,我們人多很牛,其實這樣的說法實際上透露出這樣一個信息:教會有極為豐富的社會資源,一旦加入這些資源都可以為你所用。(要知道這裡面有很多有錢有勢的人哦~)
在這樣一個事事靠政府關係的社會,這些社會資源對一個屌絲真是極具誘惑力的。(使用這種方式傳福音是否正當我們姑且不論)
通過彼此代禱(為別人禱告),你的困難可能會迅速的在教會內傳播,為你禱告的人肯定就了解你的問題,這些人再去與其他人分享,就可能遇到願意幫你解決問題的弟兄或姐妹。
而且,實際上在教會裡,互相介紹對象,介紹工作,搭夥做生意,幫忙打官司的事非常普遍。因為教會提供了這個信任平台,降低了信用風險。
在比如,如果你工作不穩定,牧師還可能找你聊聊(不久以前牧師還找過我),說某某弟兄開了個公司,你要不行可以去找他問問~
如果你急著找房子,可能通過彼此介紹很快就會有個本地的弟兄或姐妹願意把房子給你住,免房租或很低的房租。
還有法律幫助,我就經歷過,有人租房和中介發生矛盾,他們想趁主人不在把門換鎖,還想盡辦法威脅。結果教會輪流來人看著房子,同時教會的幾個律師輪著和中介在法院里死磕,最後愣是把官司打贏了。這對於一個孤身一人的外地人是不可想像的。
還包括醫療,教育等等。你生病,教會裡有人當大夫。你小孩學習不好,教會裡有人當老師。總比你塞紅包還提心弔膽好吧?
這些東西顯然都比「人民公僕」們效率高好多。
再有教會是中國少有的,可以包含各類人群的團體,類似的在中國可能只有同學會與之類似。
為什麼中國人這麼看中同學會?因為同學之間關係單純,畢業後可以涵蓋各行各業,哪天可能會用到對方。而這些教會也具備,同學會可能時間一長就再也組織不起來了,但教會不會,它會一直有豐富的人員。
其實,基督教不過是民間組織的一種形式。民間組織可以是多元的,不一定以教會的形式出現。另外,如果民間組織豐富,教會承擔社會保障職能的程度就小,這對信仰是好事。政教合一意味著信仰的死亡。利益誘惑,強制加入是信仰腐化的根本原因。
然而,由於我國特殊的國情,民間組織極為缺乏,人們要麼加入國家規定的組織,要麼只能變成原子化的個人。
所以,為了滿足自身結社需求,基督教成了僅有的少數突破口。
這也說明了為什麼一方面有人說,農民沒有組織性很自私,另一方面又說農民宗族很嚴重。仔細想想這是完全相反的說法。
既然農民維護宗族就說明他們不自私,很有組織性。之所以給人農民組織不起來的印象,是因為人們總想把農民放到指定的組織中去。
~~~~~~~~~~~~~~~~~
其實很多人對宗教是很不了解的,包括高票的說法。據我了解,他好像還屬於那種比較了解基督教的人。很多關於基督教的回答,只要你在正常教會帶時間長一些,就可以看出很多說法都是特別不靠譜的。
如果是其他方面的內容,一般人很容易看出是謠言,但是一旦涉及宗教話題,哪怕是特別明顯的謠言都會受到追捧。比如,高票說基督教靠國外支持,這就不是很靠譜。
實際情況是,一些交流是有的,我所在的三字教會也常和國外教會交流。但是沒聽說哪個教會是靠國外養活的。比如我曾經在一個比較極端的教會,就是很多人特煩的那種纏著你講福音的那種,而且是圈內相當過分的那種。
當時,牧師給我們再三叮囑,立下過鐵律,有所謂的三不傳:傳銷的不傳(怕其居心不良),已經信的不傳(浪費資源),外國人不傳(就怕被懷疑和國外有聯繫)。
我當時在裡面已經混到,可以負責部分財務工作了,那時教會經濟是很拮据的,收入完全靠信徒奉獻,從來沒有什麼外國資金支持(不然國保是幹什麼吃的)。
當時的收入主要用途就是兩個,一是租房子用,二是給傳道人發薪水,而且其實也就是發一個飯錢而已,2000到3000吧,時間大概在09年10年左右。
大家思考一個問題,一個傳道人配多少信徒比較合適?我覺得大概三五十,不能再多,否則就沒有質量。而這三五十人,其中能做到十一奉獻的就不多。(很多人的內心中有一種印象,好像十一奉獻是必須交的,感覺還特邪惡,實際上教會只是嘴上說必須交,實際操作中多數教會根本沒有統計,誰也不知道誰交沒交,交多少)
除去沒交的,剩下先拿出十個人養傳道人,剩下的租房子(這是大頭),買一些必備用品,餐費,果品什麼的,剩不下什麼東西的………
其實十一奉獻,就是個會員費而已。
因為一神教侵略性更強,更排外,教徒們組織性更強。
因為你接觸到的道教佛教已經是被閹割了的。
沒閹割啥樣?你自己了解下蒼天已死黃天當立的黃巾軍、張魯的五斗米教、三武一宗滅佛時的情況。
中國自古神權和皇權合一了,皇帝是天子,搞的是受命於天這一套,儒家警惕的很,沒有其他宗教什麼事。道教佛教被閹割被世俗化,自然你覺得萎靡不振,敢搞事?中國鎮壓邪教也是熟門熟路了。儒家可是一直虎視眈眈,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你敢搞事那就是割既得利益者的肉,後果么……參考某輪。
佛教外來時也是有組織有紀律的,西域佛國那麼多,到了中土你還想當國師傳國教?是龍你給我盤著,是虎你給我卧著,敢呲毛不殺個血流成河你不知道馬王爺有三隻眼。
基督教和綠教則不然,搞的是君權神授這一套,歐洲的基督教前期一直是神權佔上風,國王不低頭教皇不給你加冕,英國炸毛了自己搞新教去了。基督教不也搞出中世紀這種事情,一直不是好鳥,直到工業革命才算退居二線,但是暗潮洶湧,綠教更不用說,現在還有地方在行沙利亞法,從來就沒世俗化過。
所以你拿道教佛教和基督教綠教比就好像拿狗和狼比,然後說狗怎麼那麼搓,是啊,不搓的都已經被殺了吃肉了。但你以為這狗的祖先一直這麼搓那可就不對了。
只能讚揚我們的祖先有大智慧。有組織的宗教都不是個好東西,不事生產的宗教無法產生社會財富只會造成社會財富的再分配。
太晚了要睡了懶得展開了,根本原因就是因為雙方地理環境不一樣,中國是中央之國,各種原因造成集權;基督和綠教是海中島和半島,各種原因造成封建。請自己研習地緣政治。
題主,平時多看歷史書就不會問這種蠢問題了。
因為中國現在是社會變革期。從單純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轉變。
基督教天主教從歐洲國家傳來,他們已經經歷過這個時期,有經驗,知道這個時期的人們需要什麼。
想保守的,有保守教義內容,想開放的也有加入現代思想的開放教義。而且因為是外來的,歷史包袱相對較輕,所以可以重塑形象,大眾普遍心理認定的你這個宗教應該這個樣子的形象還不明確,可以改變。簡單的說這些宗教面對中國社會轉型期有成熟的宗教產品,本身體制也進化成了適應工業社會的宗教,不管是保守的還是現代的,我都有對應產品,總有一款適合你。伊斯蘭教了解不多,但從網路和新聞報道里觀察,也能感覺到,伊斯蘭教的傳播更多的是藉助傳統人群,在這些人群中那部分剛剛進入工業化社會還茫然無措的人群有一定吸引力。
而本土宗教,不管是佛道又或者是伊斯蘭教中那些完全中國化的教派,因為他們本身就深刻嵌入中國社會,所以在變革期,他們本身也在變革,只是他們缺乏具體經驗,所以一樣會茫然無措。但宗教本身一大功能就是解答未知,於是現在變得不吸引人也是理所應當的了。
等中國社會完成轉型,本土宗教自然會在優勝劣汰里找到在工業化社會裡的生存狀態的。中國的文化歷史政治制度就是一個巨大的碾碎機,齒輪之間只有芥子穀粒大小的空隙。多麼強大的宗教,早在千年尺度的研磨過程中被破碎、邊緣化,變成沙粒一般存在於這個夾縫中。不管看上去有多少,鋪開來有多大,想要捏在一起搞點事情是不可能的了。
外來宗教的生命力,是因為進來這個碾碎機還沒多久,還有剩餘的塊狀物……那些本土宗教,已經磨成粉了。
——————————
額外說一句,老的傻的呆的蠢的,信教再多的都只是疥癬之疾,某種程度還能維點穩;教育大權只要不撒開,這些宗教不過是無根之木,春榮秋死。我們要防的,絕不僅僅是基督教幼兒園,綠色誦經班,而是弟子規、女德班、國學訓練營這種貌似傳統的反智東西,當殺無赦。
學壞三天易,學好三年難,多餘的話,不說了,搶劫是無本生意,一夜暴富,科舉是十年寒窗,堅實根基。
所以成功更多的是要紮實根基,而不是去燒殺掠搶。懂了沒?做人不要太幼稚,實用主義,未必是最好的主義,但一定是最實用的,因為它的名字就很實用。
雖然社會很進步了,但人類依然無知,就我個人的認知,人生是要不斷的學習的,要看很多書,但依然離真理很遙遠,這個是正常的信仰思維,但遺憾,我是極端無神論者,說我沒宗教信仰,也確實如此。
我知道自己很無知,不明白的東西很多,不理解的東西更多。但我不會膚淺的以為,我只要看一本書,就接近能真理了,哪怕這本書是真理的化身,無字天書。但化身就是化身,不是本身。
畢竟我還是要多多學習一個的。我從不堅定信仰,我只會堅定信念。
不值得稱道的回答,希望對大家能有幫助。
20 世紀 50-80 年代,北京當局對社會的強力介入,引發了一系列政治本位的社會改造,使得華北的許多傳統習俗與信仰被徹底碾碎。而「外來宗教」在時間或地域上,恰好避開了這一時期的大力度政治介入,因而處於一種上升期。
說起中國的宗教狀況,那首先要確定,到底什麼是中國的「本土宗教」?河南有學校倡導拜黃帝陵,給父母洗腳來複興傳統信仰;許多華北人在懟基督徒時,都以清明掃墓跪拜等習俗作為傳統信仰的象徵;佛教寺廟被認為是代表了華北的傳統信仰,興建了許多旅遊景點;道教據說比較高冷,要升仙,似乎對復興他人的信仰沒有興趣;所謂分子人類學的愛好者,正緬懷著精衛填海、女媧補天的 O3 遠古祖先;也有知乎宗教學大師,用「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地攤分析文來證明華北自古以來就是無神論的。儒家還是儒教、歸藏還是周易、煉丹還是放生就不用說了,雜糅在一起的現象使得華北地區的信仰更加模稜兩可。
所以,到底什麼才是中國的「本土宗教」?
這個有點意思的問題,需要回溯到伏羲女媧的時代開始重新整理。在上下兩千年的東北亞文明史的開端「西漢」,人們的信仰一直寄託於形象模糊的一對男女,他們有時被稱作兄妹,有時被稱作夫妻,又有時變成母子關係。在當今,伏羲女媧最普遍的形象是蛇,但在西漢時期,這一形象是飄忽不定、不與具象的人有直接關聯的,他們是類似於亞當夏娃一般,一個「共祖」,但又不那麼密切但存在。這種泛靈論的信仰,可謂是華北土生宗教的原始階段了,儘管橫向相比德魯伊教、北歐神話等歐洲泛靈論,它的內容貧瘠得有點可憐。
從西漢到東漢時代,也就是 BC 200 至 AD 200 的約四百年時間,華北地區經歷了自己的「諾曼時代」,儘管沒有什麼文明可以被摧毀,但不可避免地被來自蒙古利亞高地的游牧部落,帶來一些父權制的理念,一夫一妻制、天地君親師、孝道等概念初步成型。人類學的一部分學者,對這種現象有這般解釋:人類的農業文明其實是男女平等,甚至女性地位略高的,因為她們象徵著生產,而男性在農業上與女性並不能拉開生產力的差距,也就不會自發地產生男權觀念,游牧文明則由於各種體力爆髮型活動上男性有絕對優勢,加上戰爭帶來的男性數量減少,最終導致一種男權的、王權的理念產生,並居於社會之上。這類看法在 Riane Eisler 的《聖杯與劍:我們的歷史,我們的未來》一書中有令人信服的論述。
總之,東北亞的諾曼人——也就是那些蒙古利亞的游牧部族,為華北的田園社會帶來了父權制,帶來了戰鬥與統治的壓迫型秩序,帶來了剝削,也帶來對血緣的崇拜,因為從邏輯上說,「親緣-血緣-家族-部落-國家」是連貫的。「黃帝」的形象建構,就是這個時代的產物了,一個聲稱代表人民的、死去的、榮耀的、威權的神靈,換而言之,是一個偉大的亡靈。
這種形象的出現非常合理,因為在東漢末年時,已經有一批軍閥們想要建立自己的威權體制了,類似「天子」的正統宣稱,以及在宗教上對它的塑造,有助於他們的政治野心,正如埃及的法老王在數千年前做的那樣。而伏羲和女媧,在這一時期被刻意遺忘,只留下一個更加空洞的形象。
西漢和東漢的確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威權的君主統治,但是社會規律和機緣巧合,使得每一個試圖成為統治者的軍閥都失敗了,華北隨後進入了另一個四百年,即從 AD 200 至 AD 600 的魏晉時期。這一時期,沒有一個強有力的政權繼續維護「黃帝」為代表的亡靈信仰了,而佛教這種高等宗教的進入,更是衝擊到亡靈信仰片甲不留。道教此時也興起,它的本質是把伏羲女媧時代的泛靈論信仰進行整合,但也不完全是繼承,因為伏羲成為了八卦圖的歷史淵源,女媧只是區區一個婚媒參謀。但無論如何,哪怕是作為一個不起眼的小素材,華北傳統泛靈論也在道教中生存了下來。
在 AD 600 至 AD 1950s 的一千餘年時間,道教以其強勢的、善於同化的、阿諛奉承的入世特性,保留下來並得到繼承,成為名副其實的華北宗教。城隍廟象徵城牆,文昌帝君象徵文官,關羽被同化為道教神仙,就連源自佛教的觀世音,也變成保佑民眾多子多福的道教神仙。佛教並非完全消失,它偶爾會出現,或者是在民眾暴動時出現一個白蓮教變種,或者在基督教傳入時作為一種外衣。而伏羲女媧的泛靈論信仰、曇花一現的亡靈崇拜,是完全無人提及的落灰糟粕了。
突如其來的變化,是在 1950s 年代以後,建政於北京的新政權突然要開始一場「破四舊」的運動,從反右整風到一個水晶棺材屹立於長安街的這段時間,道教從華北及部分華南地區,整個連根拔除了。這一變化是人類史上極為罕見的,因為就連思想管控如此嚴格的蘇聯,最後還出了一個信奉東正教的戈爾巴喬夫,而華北居然從底層到上層,都完全脫離了一個千餘年的社會宗教。行政效率之高、之甚、之苛,可見一斑。
隨後是所謂的改革開放時代,基督教再度引入,華北之外省份也逐步恢復,唯有華北地區自身再也沒有緩過來,蓋印一隻擦亮了雙眼的巨龍盤踞在它上身,使得道教信仰再也無法恢復。但是宗教信仰對一個正常社會而言,又是不可缺少的東西,如果道教不恢復,那總要有別的什麼來填充華北的信仰真空。
基督教成為較為矚目的新晉者,但並不是唯一一個。消失千年的亡靈崇拜,這時突然興起了,湖南的計程車司機們掛著李德勝的避邪符,河南開始穿上戲劇服作「黃帝大典」,就連《弟子規》這種東西都出現,很明顯,亡靈崇拜是被刻意復興了,而道教仍然在協會之爭,賺一點開光錢。就目前的局勢,泰山大祭、開國大典、給亡靈洗腳的偽「土生宗教」會日益興盛,但真正的土生宗教,會在這種國家主義的巨輪下,被碾成齏粉才是。
被舉報了,算你們nb
第一,佛教不是本土的,佛陀釋迦牟尼的出生地不在中國,也沒有來過中國的記載。第二,佛教在中國也有上千年歷史,但和道教一道在破四舊被摧殘得厲害,空出了生態位迅速讓基督教和伊斯蘭教有機可乘。
道教:我練我的功,你們愛信不信關我屁事。
人們:那好吧我就不信了吧,你慢慢練。佛教:你信不信教,我都會為你祈福。
人們:謝謝聖僧,我回家了,也祝福你。基督教:你信教了上帝保佑你,你不信教會遭雷劈的我跟你說。
人們:好怕怕我還是信吧。伊斯蘭教:你信教了我們是兄弟,你不信教的話,哼哼哼……人們:爺爺別殺我,我信我信,賽倆目,安拉胡阿克巴。道教不好說
佛教生命力真的不差
別的不說 每年過新年都有那麼多人排隊砸錢燒頭柱香的
而平民家裡也有很多供奉菩薩的
可以說佛教幾乎是潛移默化的融入了所有人的生活中去了
至於綠教和基督教
綠教其實本身並沒有啥傳播力度 他們本質上不過是生的多罷了
基督教方面則滿足了某些人跪舔歐美的裝逼需求
至於農村基督教會說句實在的教皇看了都想說我沒你這兒子
首先謝邀
———————————————————————————————————————————
我就說幾個詞:
1.天主
2.上帝
3.造物主
4.天堂
5.地獄
……
哪個詞你現在還能感覺是我國「本土」的?
所以感謝利瑪竇Ricci
———————————————————————————————————————————
最後
中國人對於自己祖先和自己同胞的批判是全人類里最嚴重的。
沒有之一。
而且這種批判,是對人不對事更多。
你人有污點,你做的任何事都不對。
我TMD就要抵制你。
因為基督教和綠教的教義是普通話,而佛教和道教是文言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