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為什麼沒人做類似爛番茄的影評網站,對電影本身來說按百分比來看分應該是最適合的吧?
我歪個樓,我認為有必要澄清一個概念,爛番茄上的百分比指數叫「新鮮度」,指的是多少比例的影評人給了這片正面評價。而爛番茄真正價值高的地方在於它的均分。
(拿《教父》舉例,下圖中TOMATOMETER為該片新鮮度,99%代表99%影評人對《教父》給出了正面評價,Average Rating即為均分,9.2分代表《教父》是爛番茄上的高分電影之一)
舉個例子,假設有10個影評人,看了某片之後都說「這片神作,完爆《公民凱恩》《迷魂記》100條街,世界第一牛逼片就是它了」(當然正經影評人不會給出這麼不專業的評價,這是我隨便編的),於是這片的新鮮度就是100%(因為所有影評人都給了好評),而均分為10分(雖然各個影評人打分分制不同,但因為都給了最高評價,所以就記為滿分10分)
然後又有一個電影,同樣是10個影評人,看完這片之後都說「這片很平庸,但也談不上多爛,勉強及格吧」,那麼最終統計分數時,該片的均分就是6分(因為大家都覺得勉強及格),而新鮮度仍然是100%(因為所有影評人都認為該片能及格,勉強及格也屬於正面評價)現在我們再看,第一個和第二個兩部影片,它們的新鮮度完全一樣,這時候如果你光看新鮮度,就會得出「在爛番茄上這兩部影片得分一樣」的結論,可能你還會因此四處和別人講「爛番茄垃圾網站瞎打分」,這豈不白白冤枉了那麼多影評人所以說當我們看爛番茄打分時,最重要的部分在於它的均分,而不是好評率
謝邀。
簡單來說,癥結在於如何定義權威性。即發起人憑藉何種手段,或曰如何說服和收編市面上那麼多的爭奪話語權的發聲窗口。
對體制內如學術期刊、中影集團下屬電影頻道和萬達旗下的某雜誌,
介於體制內外之間的傳統媒體都市報的文娛版,體制外的門戶網站、影迷類雜誌、毒舌電影、影向標、虹膜和我們知影等微信公眾號等自媒體,
乃至豆瓣、時光網、貓眼等社區的影迷自發評論,你說怎麼去整合?這是個純粹的政治技術性問題。
但是具備匹配資源和政治技巧的機構或個人,完全沒有必要浪費這個精力搞這個事情呀。
有那時間還不如去拍電影賺大錢呢。
這也是我本人在嘗試策劃某半官方背景的類似項目過程中的心路歷程。
說句題外話,目前聽到的消息是,該項目最終將會以某個電影節活動的形式最終落地,反正和最開始的初衷已差出十萬八千里。
———————————————————————
沒想到今天就發布了評論學會的新消息啊。神奇,神奇。爛番茄的優勢似乎也不在於百分比看分吧
首先,答主你為什麼覺得按百分比才是最合適的?這跟普通的打分有什麼本質區別,就是量級多了點。
另外,大部分人,看完電影后都會是這麼幾個感覺:電影超值、還行值得一看、感覺浪費時間了、完全是渣渣,浪費時間和金錢。從人的感受來說,也就是幾個區別而已。所以1到5,或者1到10的打分機制也就夠了。再細分無非是逼用戶隨機選罷了網站不好做,直接自媒體
爛番茄看的是影評人,但是中國沒有(或者幾乎沒有)影評人,貓眼曾經的專業評分姿勢實在太低
推薦閱讀:
※海洋之歌:一個黑色成人童話,一首憂傷精靈之歌。
※如何看即將上映的電影《大話西遊3》?
※《殺破狼·貪狼》唱念做打俱佳的吳樾是擒狼猛虎
※《十萬個冷笑話2》讓人看到了他們湊足十萬個笑點的決心
※這檔國產綜藝不應該被遺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