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為什麼會信仰東正教?


君士坦丁大帝雖然對於基督教在西方文明的發揚有著奠基的作用。但是同時,他也為後來東西方教會的分裂埋下了伏筆。君士坦丁大帝將帝國影響力儘力向東推進,把自己的勢力範圍擴展到今天的土耳其、敘利亞等地,完全將偌大的地中海包在自己國境內成為了一座內湖。為了加強對於帝國新增疆域的控制力,君士坦丁大帝在君士坦丁堡建立了一座新的首都君士坦丁堡(今天的土耳其名城伊斯坦布爾),並且在君士坦丁堡附近划出了一塊基督教的教區。這個教區主教的宗教事務影響力很快上升,直至威脅了遠在羅馬城內教皇的權威。雙方對於君士坦丁堡主教的地位展開了曠日持久的論戰。

(君士坦丁大帝之前的戴克里先已將羅馬帝國的防務劃分為四大管區,兩個奧古斯都+兩個凱撒,凱撒為奧古斯都副手,實際將帝國防務分為東西兩大指揮系統,東都君士坦丁堡對應西都羅馬,至狄奧多西大帝死後,帝國分給兩個兒子,正式分為東、西羅馬帝國)

東、西羅馬帝國

君士坦丁堡教區的人們認為,羅馬教宗之所以堪稱為教宗,是因為他所主持事務的地區是帝國首都。而既然君士坦丁堡現在也是帝國首都,這裡的主教理所當然地應該和羅馬教宗具有平起平坐的地位。公元381年,君士坦丁堡牧首在大公會議上被提升為僅次於羅馬教宗的地位。公元451年,君士坦丁堡牧首更是被任命為和教宗平起平坐的宗教領袖。

而羅馬教廷的主教們認為,羅馬教宗的地位應該高於任何其他地區的主教。羅馬是基督教在羅馬帝國散布開來的發源地和福地。而教宗本人是羅馬教會的開創者——耶穌十二使徒之一的聖彼得的合法繼承人。既然是聖徒的繼承者,自然就比所有的神職人員都要具有更崇高的地位。因此,羅馬城內的教會對於公元451年的這次大公會決議感到非常不滿,拒不接受其結果。東西兩邊的日後的巨大矛盾在此時被埋下了仇恨的種子。

西羅馬帝國於公元476年正式滅亡,取而代之的是名不正言不順的蠻族國家——神聖羅馬帝國。這一轉變影響巨大,原本維繫東西兩個基督教會的血脈親情漸漸彌散在歷史長河中,而雙方的矛盾越來越多得與民族矛盾和地緣矛盾結合在一起。東西兩個羅馬帝國的疆域面積以當時的交通水平來看實在是相差著千山萬水,互相的積怨得不到肅清,新的矛盾又疊加上來。

公元七世紀,東羅馬帝國皇帝里奧三世借用東方阿拉伯世界的勢力獲得皇位,並且對基督教進行了迫害。大量聖器、教堂被破壞,教士被遣散回羅馬,伊斯蘭教也開始在東羅馬帝國傳播。宗教上的矛盾已經以雙方的國境為界限,展開了曠日持久的論戰。由於伊斯蘭教的入侵,東西兩個教會有過短時間的和睦,甚至還達成了關於崇拜聖像是崇拜其所代表的神明而不是神像本身的一致結論。公元857年東羅馬皇帝米海爾三世驅逐了與他政見不合的大牧首,任命自己的臣子佛西亞斯擔任東羅馬的宗教領袖。東方的教會經過這一番折騰徹底和西方羅馬教會失去了聯繫,羅馬教皇下令革除了大牧首的教籍。

拜占庭最強海軍兵種——噴火戰船

伊斯蘭教的崛起與東正教傳入斯拉夫民族

但是隨著北非穆斯林對於西方世界的軍事壓力越來越大,羅馬教會不得不倚重東羅馬帝國的海軍。於是雙方暫時達成了和解,西方暫且承認了東方教會的合法性,東方則把保加利亞劃歸羅馬教會並且提供兵力對抗穆斯林。這個佛西亞斯大牧首也不是個吃素的,試圖把東方正教勢力繼續向歐亞大陸的東邊拱。隨著傳教的腳步,他的傳教士們把東正教的教義和儀式傳進了以俄羅斯為首的斯拉夫國家。東正教的勢力開始上升,逐漸和西方羅馬教會形成了勢均力敵的局面。另外,身處東方教會的信徒心裡也開始懷疑羅馬教廷的合法性,有人公開指出羅馬教宗更改《聖經》教義。

歡迎關注我團

地球觀察團

ID:diqiuguanchatuan


1453年,奧斯曼土耳其攻佔君士坦丁堡,延續了千年之久的拜占庭帝國正式滅亡。

而伴隨著拜占庭帝國的覆沒,東正教也遭遇滅頂之災。一直以來,拜占庭帝國就是東正教的最大靠山,憑著拜占庭的政治力量,東正教與天主教長期分庭抗禮,並在東南歐、乃至北非、西亞,都保持了相當影響。

隨著拜占庭被奧斯曼土耳其取代,大片的東正教牧區,變成伊斯蘭教的地盤。政治上,雖然奧斯曼土耳其沒有直接禁止東正教,但通過一系列歧視性政策(比如異教徒要承擔比穆斯林更高的賦稅),導致東正教勢力急劇萎縮。

如果形勢這麼發展下去,東正教縱然不至於淪亡(其在希臘等地區依舊有些影響),但淪為少數教派,退出主流行業基本上是板上釘釘。

但這種事情並沒有發生。直到今天,東正教依然是與天主教、新教並列的基督教三大主流教派之一。

為什麼東正教能夠東山再起?

俄羅斯。拜占庭覆沒後,遠在東歐的莫斯科公國突然對東正教產生了興趣。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迎娶了拜占庭末代公主索菲亞,並將東正教奉為莫斯科公國的國教。之後的歲月中,莫斯科公國日益強盛,剷平蒙古系的金帳汗國,奪取其領土,並向四周擴張,最終發展成威震亞歐大陸的俄羅斯帝國。靠著俄羅斯,東正教得以東山再起,再現當年拜占庭時期的輝煌。

可是,當時的莫斯科公國,為什麼會對遭遇滅頂之災的東正教奉若珍寶,甚至將它捧為國教?這又跟俄羅斯的地緣環境有著密切關係。

俄羅斯偏居東歐,這裡在農耕時代屬於歐洲的極端邊緣地區,不管是古典時期的羅馬、君士坦丁堡,還是中世紀的巴黎、維也納,這些傳統的歐洲文明核心區,與東歐的地緣距離都十分遙遠。而且,鑒於東歐緯度較高,又無法承接北大西洋暖流的輻射,所以極端酷寒濕冷,終整個農耕時代都無法有效開發,因此主要是游牧民族的棲身地。游牧文明的落後生產能力,決定了東歐在古代無法孕育出發達的文明。

但到了中世紀後期,這種情況開始改變。拜占庭覆亡的15世紀,雖然人類依然停留在農耕時代,不過上千年的資源和技術積累,已經發達到能夠支持人們對東歐草原進行一定規模的農業開發,這種變化,促使了農耕文明主導的莫斯科公國,取代游牧文明主導的金帳汗國,成為東歐草原的主宰。

經過莫斯科公國篳路藍縷的創業,莫斯科平原及周邊地區得以農耕化。儘管東歐的地緣環境決定了,其農耕潛力遜於西歐與南歐,不過其規模面積卻要大的多,質量不夠數量補,隨著莫斯科公國的擴大,其也逐漸具備了成為歐洲主流勢力的初步資格。

硬實力到位了,軟實力也得同步跟上。作為歐洲的一員,同時也是農耕文明國家,莫斯科公國自然會投入基督教的行列。

不過,在教派的取向上,莫斯科公國卻遇到了問題。按說,當時東正教橫遭大難,業已衰落,天主教成為基督教的唯一主流,這種情況下,莫斯科公國若要更好的融入歐洲,理應向羅馬教廷交投名狀。

但俄羅斯卻不願意這麼做。

為什麼俄羅斯不願意?

首先,天主教世界的中樞遠在羅馬,跟莫斯科隔著十萬八千里。地緣結構上,東歐屬於歐洲天主教世界的極端邊緣地帶。這種地緣的疏離決定了,即便莫斯科投入天主教懷抱,也不能從中得到太多的利益,而只能作為一個邊緣群體存在——這跟莫斯科已逐漸發展為歐洲一流地緣勢力的政治地位不相稱。

其次,鑒於東歐開發較晚,文明發達水平較低,故而雖然硬實力慢慢起來,可是軟實力仍然嚴重欠缺。在傳統歐洲人眼中,莫斯科公國、乃至俄羅斯民族就是個半蠻夷般的存在(差不多相當於周朝時中原人看楚國人的感覺),這種文化歧視嚴重挫傷了俄羅斯的自尊心。

最後,從地緣角度上看,俄羅斯若要大國崛起,有必要向西部歐洲方向拓土開疆,把中東歐的大片相對優質地區奪為己有——而這必然與天主教世界產生矛盾。在爭奪中東歐的過程中,羅馬教廷天然會傾向於跟自己地緣關係更緊密、受自己影響程度更深的中東歐本土勢力,而非地處遙遠,不便駕馭的莫斯科。(這個可以中國古代的一件往事做例證:西周曾將楚國封為諸侯——此舉表明,已將其納入了華夏文明體系,可當楚國和漢水流域的姬姓諸侯國發生衝突時,西周朝廷卻絕無二話的力挺漢水諸姬,甚至親自上陣與楚國開戰——歷史上的周昭王甚至因此溺死在了漢水)

總而言之,投入天主教,莫斯科公國得到的利益並不多,相反還要被歧視,甚至發展受到約束。

可接納東正教,則正好相反:

第一,東正教雖然遭遇滅頂之災,不過畢竟出身高貴,長期以來都跟天主教分庭抗禮。接受東正教,可以汲取拜占庭帝國乃至希臘系文化的營養——它們同樣能夠彌補俄羅斯文明形態落後的缺陷。

第二,東正教的靠山拜占庭帝國已不復存在,雖然後來東正教會又在希臘重建,不過希臘終究格局有限,而且當時也被奧斯曼帝國佔領。而今的莫斯科公國已初具強國之資,且潛力巨大,在迎入東正教後,以俄羅斯的硬實力,必將得到東正教的主導權,而且還會順便繼承拜占庭帝國的龐大政治遺產。對俄羅斯這個介於「華夏」跟「蠻夷」之間的二吊子貨而言,其之激勵民族自尊心的效果,絕對比楚國被周朝和中原的華夏各國深度鄙視後,自封為王要強上很多。

最後,佔領東歐後,俄羅斯自然要對外開疆拓土。在西面,俄羅斯要跟天主教各國爭奪中東歐;在南面,它要搶奪土耳其佔領的黑海與巴爾幹半島,甚至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爾)——這些地區或者是拜占庭舊地,或者也深受東正教影響。俄羅斯接過拜占庭與東正教的衣缽,可以更好的贏得當地拜占庭遺民與東正教信徒的擁護,讓俄羅斯的拓展大業事半功倍。

基於這幾方面考慮,伊凡三世以迎娶索菲亞公主為契,正式將東正教尊為莫斯科公國的國教。之後的歲月中,莫斯科公國步步做大,最終發展成傲視天下的俄羅斯帝國。而隨著沙俄的崛起,東正教也一掃拜占庭覆沒的晦氣,重新成長為跟天主教,還有後來的新教並駕齊驅的基督教三大主流教派之一。

所有意識形態的發展變遷,都是地緣環境的反映。東正教的中衰與復興,便是此規律的最好證明。

講罷東正教,咱們再回過頭來,繼續講天主教。天主教有一個很獨特的地方:即它在現實中,有一個活生生的教皇,扮演著上帝與子民的中間人角色。而這是東正教,以及後來的新教中所沒有的。

天主教為何會出現教皇?教皇到底有什麼不可替代的存在價值?關注微信公眾號:雲石,在下一章中,雲石君繼續為您解讀。

本文為雲石地緣政治系列104章——基督教系列之第4部分。對地緣政治與國際關係感興趣的讀者,請關注微信公眾號:yunshi911(長按可複製),收看全部雲石地緣政治文章。


謝邀,對東斯拉夫人沒有很深入的學習,根據我的了解簡單地回答一下吧。

宗教無疑是統治階級維護其統治的工具,而選擇那個宗教就看統治階級的具體需求了。

俄羅斯信仰東正教從弗拉基米爾一世開始,當時東斯拉夫人相比歐洲其他民族來說還很落後,人們主要信仰多神宗教,各部落之間神明互不相同,不利於國家的統一以及政權的穩定。東方的游牧民族同樣落後,先進的就是西方的歐洲基督文明和南方的伊斯蘭文明了,這些地區無疑是先進生產力的發展方向,並且所信仰的都是弗拉基米爾一世急需的一神教。

拜占庭就地理位置和文化傳承上來說更符合弗拉基米爾一世的需要,拜占庭較西歐和西亞來說距離更近,而且拜占庭是羅馬帝國的正統繼承人,方便學習和交流。

東正教在組織形式上不像天主教有嚴格的等級制度,有更大的自主權,對於想要發展壯大的弗拉基米爾一世來說也是符合其需求的。

至於後來拜占庭滅亡,俄羅斯憑藉其優勢成為第三羅馬和東正教的衛士,更是不能丟掉東正教的信仰了。


抖個機靈,據說弗拉基米爾大公聽說信綠教不能喝酒吃肘子(根據張克明提醒修改)。

酒是羅剎人的靈魂,不讓羅剎人喝酒,就是羅剎人的死敵。尼古拉二世、戈爾巴喬夫就是例子。


推薦閱讀:

蘇聯為什麼會衰落解體?
一言不合,蔣校長飛到毛國坐坦克壓汽車去了。

TAG:信仰 | 基督教 | 東正教 | 俄羅斯 | 宗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