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正教神學中的「索菲亞」是什麼概念?

如題

另外這種概念與古希臘哲學宗教,諾斯替主義中的"索菲亞"有何關聯和異同點?


在網上找到的兩篇論文

俄僑哲學家的索菲亞學說

黑龍江大學 金亞娜

索菲亞是個十分古老的概念,如我們所知,在《聖經·舊約》的「箴言」中,有一段關於智慧即索菲亞的話:「上主在造化之初,在亘古,他先造我。在太初,大地形成之前,我就被造。」在《聖經後典》的「所羅門智訓」中,對索菲亞有許多讚美:「智慧閃爍著明亮的光輝,永不暗淡」,「智慧之靈是聖潔的並且具有理性。她只有一種本質,但卻有多種表現形式。她並不是由任何具體物質構成的,因而是暢行無阻的,清潔的,自信的,她不可能受傷」,「智慧具有非凡的活力,她是如此的純潔,以致她能透入一切之中。她是上帝之能的一口氣——一股來自全能者的純潔而閃光的榮耀之流。任何污穢之物皆無法溜進智慧之門。她是無限光明的一個映像,是上帝之活動與善性的一面完美無缺的鏡子」,「世世代代以來,她進入聖徒的靈魂,使其成為上帝的朋友和先知??」《聖經後典》中還指出了索菲亞的作用:「使你致富者莫過於智慧,她作用於一切??有用者莫過於智慧,她塑造一切存在之物??所有美德皆是智慧的傑作:正義與勇敢、剋制與知識??智慧通曉過去預知未來。她懂得如何翻譯人們的話語以及如何處理問題。她知道上帝將要行使的奇蹟,以及歷史運動將要如何的發展。」

在一些教堂里,神甫們經常把《聖經》中智慧的話當作上帝的話,或當作「聖三一」的話。這個智慧就是索菲亞,在俄文中為「Премудрость Божия」意思是「上帝的至高智慧」,簡言之,「聖智」。在西方學者的觀念中,索菲亞除了是上帝本身的「聖智」以外,還是「創造性的道」。索菲亞在東正教中的重要地位我們從教堂的命名便可見一斑。在東正教的東方到處都為聖智索菲亞建造大教堂,如在君士坦丁堡、基輔、諾夫哥羅德、波洛茨克、沃洛格達、托波爾斯克、阿爾漢格爾斯克、哈爾濱等地都有規模宏大的索菲亞教堂。尤其值得一說的是,筆者在翻閱資料時偶然發現,在沃洛格達的索菲亞大教堂中,壁畫上就有端坐的索菲亞的形象,她像天使一樣長著翅膀,神聖而俊美。據說,有幾種不同類型的索菲亞的聖像,但都把她畫成女人,面貌與聖母馬利亞有別。

由於索菲亞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哲學-神學概念,俄羅斯的諸多哲學家、神學家都建立了自己的索菲亞學說,其核心是有關上帝和世界的相互關係、從完善的上帝產生的不完善的世界等問題。這既是一個神學的學說,又是一個哲學的範疇,可以說,是本體論—神學的學說。

目前,在我國已有一些闡述索菲亞學說的著述和譯著,但對俄國索菲亞學說的本質尚無一目了然的揭示,闡述得也不夠系統。就學識和能力而言,筆者也承擔不起全面、透闢地論述這一神學—哲學範疇的重任,只能以俄僑哲學家康斯坦丁·瓦西利耶維奇·莫丘利斯基對В·索洛維約夫的索菲亞學說的研究思路為脈胳,聯繫其他俄僑哲學家的研究成果,探討一下索菲亞的本質及在俄羅斯宗教文化、哲學和文學中的作用。

К.莫丘利斯基是著名俄國文學評論家和哲學家,1892年出生在敖德薩,1948年在法國去世。1914年К.莫丘利斯基畢業於彼得堡大學歷史語文系的羅曼—日耳曼專業,先後在彼得格勒大學和新俄羅斯大學(即奧德薩大學)執教,1920年移居保加利亞,然後遷居巴黎;從1924年起至1941年在巴黎索邦神學院(歐洲最古老的大學之一,17世紀起為巴黎大學的別名)講授19—20世紀的俄羅斯文學和思想史;從1934年起在聖謝爾基神學東正教學院講授西歐文學史,後來講授西歐教會史和拉丁語、斯拉夫語等。30年代中期莫丘利斯基加入了聖索菲亞宗教協會,它由А·卡爾塔舍夫、С.布爾加科夫、Г.特魯別茨科依、Н.洛斯基、П.斯特盧威、П.諾符戈羅德采夫等於1924—1925年間倡議組建,設在布拉格和巴黎兩地。莫丘利斯基深受С.布爾加科夫的影響。1995年俄國出版的《俄羅斯哲學詞典》的「莫丘科斯基」詞條中稱,這位哲學家對索菲亞學說問題有極強的感悟力,在研究В.索洛維約夫的索菲亞學說方面很有獨到見解。此外,莫丘利斯基有一系列研究19、20世紀俄羅斯作家的著述,它們以研究的深度和詳盡而有別於一般的同類著作,其突出的特點是善於精確細緻地傳達出一位作家藝術思維的獨特性。對莫丘利斯基的特點卡西安主教做了十分精闢的評論:「他有一顆溫柔到脆弱的心,獨具愛的稟賦。??他精神世界的令人驚異的細緻入微簡直不屬於我們這個時代,它是一種精神遺產,在當今充滿粗暴力量的時代就像是一種時代錯亂現象。但在這時代錯亂的現象中卻閃耀著永恆的真理。它撕碎了時間的界限,如美好的希望和拯救的保障進入我們的生活。」

莫丘利斯基的主要著作有《果戈理的精神之路》(巴黎,1934年),《符拉基米爾·索洛維約夫。生活和學說》(巴黎,1936年),《19世紀的偉大俄羅斯作家》(巴黎,1939年),《陀思妥耶夫斯基·生活和創作》(巴黎,1947年),《亞歷山大·勃洛克》(巴黎,1948年),《安德列·別雷》(巴黎,1955年),《瓦列里·勃留索夫》(巴黎,1962年),《果戈理·索洛維約夫·陀思妥耶夫斯基》(莫斯科,1995年)等。

莫丘利斯基的研究方法多種多樣,既有學院派的文學評論比較研究,又採用了當時正在形成的形式主義流派文本分析的方法,還建構了宗教哲學批評的引人注意的研究體系,也吸收了象徵主義的印象派文評的精華。時至今日,我們在研讀莫丘利斯基的富有獨到見解和帶有抒情性的文學和哲學評論時,仍然很有新鮮感並深受感動。

關於索菲亞,在莫丘利斯基之前俄國的哲學家有過許多論述,並且都認為這是對俄國哲學具有重要意義的核心概念之一。但若認真地思考一下每位哲學家的索菲亞論,便會發現,這一學說實在是眾說紛紜。

在俄國,對索菲亞學說產生興趣最早是在18世紀末和19世紀初。當時的俄國國務活動家М.斯佩蘭斯基曾對索菲亞問題做過探討,把索菲亞視為「聖父存在中分出來的一個部分」,是「鏡子」,反映出聖父和聖子的榮耀;斯佩蘭斯基還把索菲亞看做「聖父的女兒」,「聖子的姐妹和未婚妻」,是「上帝之外一切存在之母」。這些看法之中蘊含著兩層意思:一方面,索菲亞不能跟上帝分開,是上帝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她又是世界中被造之物的存在之母,是世界的創造和構成的原則,也可以說是世界追求的完善目標。在斯佩蘭斯基的索菲亞這一概念中,我們能夠看出泛神論或萬有在神論的傾向。

索洛維約夫的索菲亞學說對俄羅斯的哲學和神學影響很大,但它的理念比較複雜,難以理得非常清楚。在索洛維約夫的索菲亞學說中,簡言之,索菲亞是上帝對作為存在大一統的世界構想的中心。她來自於邏各斯。與此同時,索洛維約夫還認為索菲亞是獨特的「世界靈魂」,是對整個人類的集體意識和女性的個人的個性,即永恆的女性,她忠實於上帝,從上帝那裡得到外形。索洛維約夫說過下面這段話:「對於上帝他的另外一個世界(即宇宙)自古便具有完善女性的形象,但上帝不想讓這個形象僅為已有,而且希望在每一個能與上帝聯結的個人那裡都能得到實現和反映。永恆的女性本身也渴望這種實現和反映。她不僅僅是上帝智慧中的沒有作用的形象,而且是活生生的精神存在物,擁有全部的力量和作用。整個世界過程即是永恆女性在形式和程度的多樣中得到實現和反映的過程。」索洛維約夫的這個看法很重要,表明這位哲學家的最基本的看法:索菲亞屬於上帝,同時也屬於被造之物,具有兩者之間的居間性。因此,索洛維約夫在把索菲亞確定為上帝的軀體和世界的靈魂時,他的觀念是搖擺不定的。在1995年俄國出版的《俄羅斯哲學詞典》的相關條目中,強調了索洛維約夫索菲亞學說的如下方面:其一,索洛維約夫的索菲亞學說是在西歐神秘主義和諾斯替教、喀巴拉學說的影響下形成的,當然也包括個人的神秘體驗(見他的詩《三次約會》);其二,在絕對中索菲亞是第二個極,是潛在性的極,是存在的直接可能性,第一物質,上帝中的自然,而在世界中索菲亞是神人耶酥基督的軀體,索菲亞把整個人類和生活過、正在生活和未來的各代人組成一個統一的神人機體;其三,索菲亞想與上帝一樣,擁有自己的一切,以此陷入形而上學的分散性的反上帝狀態,把自己的相對中心從上帝的絕對中心中區分出來,其結果是從上帝存在的大一統中心降低到創造的眾多外圍。所以,是索菲亞造成了宇宙精神,不一致和敵對精神;其四,索菲亞是解決世界的惡的必不可少級次,在惡沒有自己的本體的情況下,索菲亞作為個人的利已意志的激發是惡的形而上學的原因。其結果是造成大一統的機體分解為利已存在的因素。世界從混亂進入宇宙是賦予消極和女性的世界靈魂上帝的邏各斯的過程,上帝的邏各斯造成了世界靈魂,這是上帝的體現和贖罪的過程。而索菲亞在其中是作為基督的軀體、聖母和教會來顯現的,作為統一的神人類或者它的理想個體而顯現的。世界靈魂存在於上帝之中,作為純粹的潛在因素,是上帝永恆智慧的隱蔽的基礎,因此,索洛維約夫把墮落的可能性歸於世界靈魂,而不是上帝的智慧本身;其五,在索洛維約夫這裡,索菲亞的理念在關於神人類、神權政治國家和哲學史的學說中佔據中心的位置,索菲亞是構成索洛維約夫3大世界觀——神智學、神權政治、巫術——的組織原則。其六,索菲亞被展示為永恆的女性,她有別於3個位格的上帝,其基礎是純粹的無,但是她從上帝那裡接受了絕對完善的形象,這就是上帝之愛的「永久對象」和「鮮活的理想。」對上帝而言索菲亞是完善的永恆女性,應該作為人類的「活的精神存在物」在多種形式和級次上得到實現和反映,世界和歷史的過程即是永恆女性實現的過程。在索洛維約夫看來,索菲亞不僅僅是一個哲學—神學概念,還是一個個性,「女神」。

對於索洛維約夫的索菲亞論,關於世界靈魂和索菲亞相等同的理論,許多哲學家都提出了質疑和不同的看法。哲學家們認為,索洛維約夫的錯誤在於他把索菲亞看做所有正在形成的東西的實體,而世界在時間上是這一實體的現象,其結果是他不得不把世界的惡與索菲亞的墮落、殘缺的狀態聯繫起來。

莫丘利斯基對索洛維約夫的世界靈魂的理念和索菲亞學說做了十分系統而認真的研究,他的看法和結論對我們全面、正確地認識索洛維約夫的有關思想很有啟迪。

首先,莫丘利斯基認為,索洛維約夫的全部神學都建立在一種理論的基礎上:「我們在基督教本身發現基督,而且只有基督,這就是多次被指出但卻未被很好認識的真理。如果我們仔細研究一下《福音書》中基督學的所有理論和道德內容,那麼便會發現,這裡的惟一新內容是基督關於自己本身的學說,他在指向自己時如同指向得到活生生反映的真理:『我是道路、真理和生命:信仰我的人將得到永生』。這裡的基督教是基督中心論的。它不是理論,不是道德體系,而是成為肉體的活生生個人和語言的啟示。只有作這種理解,基督教的宇宙論和歷史才是可能成立的。基督處在世界過程和歷史發展的中心,他是世界和歷史的意義。上帝的邏各斯能夠得到化身,下降為時間流,成為歷史人物。只有這種化身才能解釋在全部混亂、悲劇性的路途中的世界歷史,在這種情況下,世紀的更迭和一代代人的接替被揭示為統一的神人類的過程,被看做上帝和人的重新聯結。索洛維約夫在這裡所探討的是基督學的問題。永恆的上帝在實現自己的眾多性,自己的「全部」,歸為統一的眾多是一個整體,即活的機體。構成它的因素充分體現了存在的完滿,這是一個無所不包的機體。而這個機體越是無所不包,它就越是個性的,基督正是絕對存在的上帝的體現。

在任何一個機體中我們都能發現兩種統一:製造的統一和被製造的統一。在基督這裡起作用的、聯結的因素是語言,或者邏各斯;被製造的統一是索菲亞。由此可見,索菲亞即是被表現出來的思想,上帝的軀體,神的物質體現。實現這種統一的基督既是邏各斯又是索菲亞。這導致一個結論:在神的世界和自然界之間沒有不可逾越的深淵,人同時屬於兩個世界。莫丘利斯基由此看出,索洛維約夫天才地感受到神學和人類學的不可分割聯繫,對上帝的認識與對人的認識是分不開的,基督學的問題同時也是人類學的問題。如果在神的世界和自然界沒有人這個聯結環節,這兩個世界的聯繫將會是個解不開的謎。人把一切對立的東西都容入自身,他是神又什麼都不是。基督中被製造出來的統一——索菲亞是人類的開端,理想或者正常的人。基督在這個統一中參與了人的因素,是人,或者是第二個亞當。索菲亞則是基督中理想的、完善的人類,而由於上帝是沒有時間的,上帝中人類的存在就應該被認為是永恆的。這裡所指的當然不是自然的人類,而是理想的和被理性認識的人類。它不是「人」的類的概念,也不是作為集合名詞的「人類」的概念。上帝中的人類既是無所不包又是個別的:這是上帝的永恆軀體和世界的永恆靈魂。只有承認每個人都以自己最深層的本質植根於永久的神的世界中,才有可能認可兩個偉大的真理:人的自由和永生。

其次,莫丘利斯基在研究中發現索洛維約夫對基督和索菲亞的研究逐漸從人類學過渡到了宇宙論。依照索洛維約夫的看法,令人感到神秘不解的不是理想的宇宙,而正是處在惡之中的我們這個世界。我們自然本性中的根本的惡是單個自私存在的沉重的夢,是每一個反對所有人的人的自我確證。由於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不可能成為一切人,自私就不僅是一種惡,而且是痛苦。這就是說,惡和痛苦是個人的狀態。處在惡之中的世界是同一個神的世界,只不過是構成因素的相互關係不同而已。惡不可能有存在的特殊根源,因為一切存在都在上帝之中。因此,自然只是神的世界中本體因素的另一種狀態或重新排列。

靈魂的大一統機體是世界的靈魂,或者理想的人類——索菲亞。世界靈魂參與到神的統一之中並且包括活的靈魂的全部多樣性,具有雙重性。上帝的邏各斯決定了它為聖靈在一切中的實現提供了可能。但是,世界靈魂有它自己的意志,這之中就孕育著它的墮落。作為它存在的內容的「一切」它都從上帝那裡得到,而自己卻什麼也沒有。因此,世界靈魂便想從自身獲取一切,即在上帝之外確證自己。於是它失去自己的中心的地位,失去了創造的自由和權利。宇宙的統一分裂成為構成它的原子。分裂的結果是產生了我們的空間和時間的物質世界。

莫丘利斯基認為,索洛維約夫的宇宙論僅僅初具輪廓。他準確地感覺到世界的創造是上帝之愛的自由行為,上帝把世界置於自身之外,讓它成為善於以愛回報愛的獨立存在。然而,他卻不明白被造物的本質,把空間性和時間性這兩個被造物的主要特徵詮釋為世界靈魂的墮落。這樣一來,世界的物質性本身就是由罪過產生的結果,物質的世界就成為宇宙的有罪過、不應有狀態。在謝林和叔本華影響下的這一形而上學理論與索洛維約夫的神秘主義直覺極相矛盾,他本固有「世界的血肉」感,曾宣傳「基督教唯物主義」,把上帝的化身置於世界過程的中心,而與此同時,如同新柏拉圖主義者一樣,把物質視為罪惡的結果。可見索洛維約夫的宇宙論也獲取了兩重性:被造物的贖罪和戰勝罪過,這是克服被造物的特性的過程,也是神化的過程。

大一統的實現即是世界過程的意義和目的,世界靈魂應與邏各斯重新聯結起來。這種聯結應該是雙方的,世界靈魂只能逐漸地、通過一系列連續的上升與上帝的因素重新聯結。最初對大一統的渴望在自然界是一種盲目的力量,然後成為一種組織的原則,最終宇宙進化的過程以完善的機體——人的出現而告終。索洛維約夫把世界過程分為3個階段:星辰時代(引力造成宇宙的偉大星球),太陽時代(更複雜的力量——熱量、光、磁性、電等——得到了發展)和地球的時代(有機生命的時代)。從人的出現開始大一統思想的發展過程進入一種新的形式——意識和自由的活動。世界靈魂首次在人身上內在地與上帝的邏各斯聯結起來,這種聯結是在作為大一統的純粹形式——意識——中實現的。與宇宙進化過程的3個階段相對應,神譜的過程也有3個時代:第一,星球的上帝,火的主宰者,克羅諾斯或莫洛赫;第二,太陽神——獲勝的、垂死的和復活的太陽神(奧西里斯,阿季斯,阿多尼斯);第三,有機的類的生命的上帝(男性生殖器崇拜)。

人類的歷史過程就是人通過對上帝因素的內在掌握而逐漸變得精神高尚的過程。索洛維約夫把歷史的過程概括為一個公式:神的因素對於印度精神是作為涅槃來展現,對於古希臘人是作為理想的宇宙來展現,而對於猶太人是作為生動的個性來展現。為了戰勝人的惡的意志,上帝的邏各斯應在靈魂中誕生,使靈魂得到再生。

在索洛維約夫的學說中,最深刻和最有靈感的是關於上帝的化身的理論。耶酥基督是第二個亞當,是個別的同時又是無所不包的人,包容了整個精神的人類。在上帝存在的領域基督是宇宙機體的永恆中心,然而,由於這一機體下降為一系列現象,基督也應該降至其中,從永恆的中心變為歷史的中心。無秩序的惡的精神被上帝之子和人類之子所戰勝,這就是化身的意義之所在。上帝本身是超驗的,而在對世界的關係方面是一種作用力。化身同世界和人類的整個歷史相聯繫,得到化身的不是超驗的上帝,而是上帝一語言,這只是在上帝預先的一系列顯現中更充分的顯現,整個人類歷史所追求和嚮往的就是神人。按照全世界基督教會代表會議的教條的定義,基督是統一的神人的個性,把兩種本性集於一身,並且擁有兩個意志。基督作為上帝,能夠自由地擺脫神的榮耀,而作為人又有可能獲取這個榮耀。基督不僅人化了,而且得到化身,精神的功勛應該由肉體的功勛來完善,由忍受痛苦和死亡來完善。自然界因基督在十字架上的死亡而得到凈化,成為上帝的精神的工具,真正的精神軀體。基督就在這個軀體中得到復活。通過基督實現了與上帝的重新聯結的人類即是教會:它應該在世界末日容納整個自然界。戰勝惡的誘惑這一歷史過程是在教會中實現的。東方很好地保存了基督的真理,但是並沒有在現實中實現這個真理,沒有建立起基督教文化。為了使人類改變成神人類社會,這個社會應該保存純正的神的因素,並充分地發展人類獨立活動的因素。東方完成了前者,西方完成了後者。可以說,東方教會是基督教歷史上靜止的神的原理的代表者,而西方世界是人的因素的代表者。

索洛維約夫關於索菲亞的學說和他的神人類學說一樣,都是東方正教的神秘主義理論。在《俄羅斯和宇宙教會》這部著作中,索洛維約夫重又回到他的索菲亞學說,對它做了重要的修正。在《神人類講座》中,索菲亞被定義為「理想的人類」,或者「世界靈魂」,而在《俄羅斯和宇宙教會》中改變了「世界靈魂」與「理想人類」相等同的思想。世界靈魂不再是索菲亞,而只是索菲亞實現的載體、環境和基礎。索菲亞是神的智慧的相反類型,是第一個被造之物,還是世界的保護天使,用自己的翅膀庇護為擁有世界靈魂而與地獄的魔鬼做鬥爭的所有被造之物。並且,在《神人類講座》中,索洛維約夫對「世界靈魂墮落」的觀點也有重要修正:「墮落」被理解為世界靈魂的「脫離」和在上帝之外的自我確證。這是世界靈魂造反的自由行為。而在《俄羅斯與宇宙教會》一書中,上帝自己縱容了這種脫離,上帝希望出現混亂。依照索洛維約夫的觀點,上帝喜歡混亂,並且希望它存在,因為他能夠使它回到統一。正因為如此,上帝給混亂以自由。索洛維約夫在這裡遇到了索菲亞學說的一個重要問題——眾多是怎樣從統一產生的?是在「一切的一切」的上帝之外的世界裡出現的?在《神人類講座》中索洛維約夫給我們做出了第一個回答:世界是由於世界靈魂的墮落而產生的。這樣就產生了一些新問題:如果世界靈魂是上帝的索菲亞,她怎麼會墮落呢?能把世界的創造與墮落的罪過相等同嗎?這位哲學家在《俄羅斯和宇宙教會》中對此做出了另一個回答:混亂潛藏在上帝之中,上帝想讓混亂得到現實的存在。這種看法顯然來自謝林。謝林認為,上帝自身就有著黑暗的無底深淵,所以,被造物脫離上帝和惡的產生對於上帝是內在的需要。這個回答同樣不能令人滿意,因為按照這種思路,哲學家直接否定了大一統的存在,而且使上帝對惡的產生負有責任。莫丘利斯基認為,索洛維約夫未能最終解決這一問題,是由於他的思想的局限,他只能探討到這種程度。而他對索菲亞學說本身的研究卻有些更值得我們注意的方面。

在《俄羅斯和宇宙教會》中,作者把自己的索菲亞學說同俄羅斯人古代的信仰聯繫起來,認為,古俄羅斯人已經領悟到索菲亞與聖母、耶酥基督的神秘聯繫,但並未把他們相等同。對他們而言,索菲亞是上天的本質,她被下面世界的表面現象所遮蓋,她是得到復生的人類的光芒四射的精神,是大地的保護天使,是上帝未來和最終的顯現。俄羅斯人民在聖索菲亞的名字下所熱愛的是宇宙教會中上帝的社會化身。索洛維約夫令人信服地說,這是俄羅斯的、真正民族的和絕對宇宙的思想。

在1898年紀念孔德誕生一百周年的學術會議上,索洛維約夫最後一次談到自己的索菲亞學說,試圖證明孔德關於人類的思想與他關於索菲亞的概念相一致。孔德認為,人類是活的實際的統一,是真正存在的東西,「偉大的存在」是信仰的對象,但這個信仰是與科學知識相聯繫的。這是現實的人,是人一思想,也是永恆的女性。索洛維約夫認為,這個真理早在11世紀就開啟了俄羅斯人的宗教靈感。這個看法來自於他所觀看的諾夫哥羅德教堂的聖像畫中索菲亞的形象。一個身著盛裝的女人端坐在神座上,她的右面是聖母,左面是施洗者約翰,在畫的深處(遠景)是基督,他舉起雙手向上升起,而他的下面是幾個天使為代表的天庭。這些天使環繞著福音書,後者體現著上帝的語言。這個索菲亞的形象不是從希臘借鑒的,而是俄羅斯人的創造,反映出純俄羅斯的神秘主義世界觀。

索洛維約夫說,這個偉大的主宰者和女性,既不是上帝,也不是永恆的聖子,更不是天使和聖人,她受到《舊約》的完成者和《新約》的創始者的尊敬。她是誰呢?只能是真正、純粹和完全的人類,自然和宇宙的至高和無所不包的形式和活的靈魂,後者在時間過程中與上帝聯成一體並把所有的一切與上帝聯結起來。索洛維約夫最後得出了自己的結論:索菲亞是上帝的物質,或者神人類。

索洛維約夫一生都在進行著與自己直覺有關的問題的探討,苦苦地思索著,希圖做出準確、完滿的概括。只是在他逝世的兩年前,他才得以告訴人們基督教關於神人類的最深刻真理,這個真理在查爾西頓的大公會議上被提出過,但未得到揭示。而它與索菲亞學說密切相關。索洛維約夫預感到,只有在索菲亞學說的基礎上才有可能對這個真理做出神秘主義和神學的揭示。俄國宗教思想後來的發展證實了索洛維約夫的預見,如П.弗洛連斯基和С.布爾加科夫、Е.特魯別茨科伊、Н.洛斯基、С.阿維林采夫等人的索菲亞理念都足資佐證。

繼索洛維約夫之後,П.弗洛連斯基提出一種理論:「索菲亞是作為統一整體的被造之物的根源」,是「世界的理想個性」,「是被救贖的被造物的開端和中心,」並認為,教會主要是索菲亞,索菲亞是「聖靈、童真、聖母馬利亞」。
С.布爾加科夫則認為,聖智索菲亞是上帝和世界之間的某種中介,是女性的、個人的「上帝的思想」,同時還是「世界靈魂」,一切被造物的內在統一。所有這些說法中有一個共同點,都渴望以索菲亞的形式在上天和塵世兩個世界間建造一個聯結的橋。兩個世界的二元論是上兩位基督教柏拉圖主義代表者的主要問題。Е.特魯別茨科依不認為索菲亞是上帝和世界間的中介,而把她看做上帝的至高理性力量。世界對於索菲亞是另一種東西,如果我們在世界中看到了索菲亞性,那麼,它所表現的不是物的本性,而是物的構成計劃或未來被造物的形象,因為索菲亞把一切存在物引向被造物的改觀。Н.洛斯基則把索菲亞視為所有被造物的個性集中點(中心),是基督最近的助手。

В.伊里英、莫丘利斯基都贊同С.布爾加科夫的觀點。而Л.卡爾薩文認為,索菲亞沒有個性和面貌,「她在上帝面貌的火焰中被燒掉了,以基督的面貌和聖母的面貌出現在我們面前。人類的個性是大一統的索菲亞的最高個性化,或者說,人類個人可見的靈魂僅僅是至高宇宙靈魂的個性化。

В.津科夫斯基對世界索菲亞性的研究,是在克服柏拉圖主義和泛神論的過程中進行的。他得出的結論是:上帝中的索菲亞和世界的索菲亞就名稱和內容而言,基礎是相同的,只是存在的方式不同。上帝中的索菲亞是智慧的世界,而世界的索菲亞完全屬於被造物的世界,可見,В.津科夫斯基既把索菲亞視為上帝的智慧,又視為被造的物質世界。他把索菲亞明確地區分為被造物和非被造物的索菲亞,試圖解決柏拉圖學說中的矛盾,使柏拉圖學說與基督教和解。而令我們感到遺憾的是,由此也得不出什麼明確的結論。

而當代俄羅斯哲學家С.阿維林采夫把索菲亞理解為「精細的造物」。

莫丘利斯基在對索洛維約夫的索菲亞學說做總結時認為,索菲亞學說和神人類學說一樣,都是東方正教的神秘主義基礎。為了研究索菲亞學說,索洛維約夫在倫敦閱讀了大量的有關文獻,如波爾戴之,希赫捷爾、雅科夫、博麥、斯維登堡,聖馬爾丹,喀巴拉等的著述。初看起來,這些作者的觀點有許多外在的相似之處,仔細比較之後就會發現,這是假象。例如,在西歐索菲亞學說的奠定者雅克·博麥的學說中,索菲亞不是「永恆的女性「,而是「永恆的室女性」,是「上帝智慧的室女」。在亞當墮落以後她飛到天上,於是,在地上出現了夏娃這個女人。而其他幾位學者的索菲亞學說距東正教的理念相距更遠。莫丘利斯基由此得出結論:雖然索洛維約夫受到西方的極大影響,但他還是獨立地建構了自己的索菲亞學說,它的形成與他個人的神秘主義經驗有著有機的聯繫。他的形而上學理論和神學思想的建構應視為哲學家認清和表現他「心中先定的思想」的嘗試。哲學思想的表達往往容易出現不夠清楚和互相矛盾的情況,但無論怎麼說,索洛維約夫一生都沒有放棄對他自己認為的真理的追索並創立了自己的索菲亞學說,這對東方正教無疑是一個了不起的貢獻。

在初步研讀了俄僑哲學家的上述索菲亞學說以後,筆者對俄羅斯哲學和神學的索菲亞觀及其在俄國文化中的影響形成了一些初步的看法,其中免不了不符合神學思維的觀點,姑且說來,以向專家、學者討教。

如我們所知,俄羅斯人有一種與生俱來的認識和感知世界的神秘主義靈感和直覺,這種稟賦使俄羅斯對索菲亞的直覺和關注勝過其他民族,與之相關,索菲亞的觀念在其人文文化中有更多的滲透和明顯的影響。而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善於進行神學思辨的俄羅斯人在聖書觀念的基礎上建構了有別於拜占庭的民族索菲亞觀,其突出的特點之一首先是不像拜占庭先導強調索菲亞與邏各斯的聯繫,而是把索菲亞與聖母更緊密地聯繫在一起。這是因為,俄羅斯的哲學家和神學家認為,索菲亞是被造之物,但不是一般的被造之物,而是全體被造之物的根源,被造之物依靠這個根源而與上帝的三位一體相連,並且索菲亞
參與三位一體的神的生命,進入三位一體的深處並參與上帝的愛。可見,索菲亞既是被造之物的理想實體,又是被造之物的精神,她使被造之物神化,正是聖靈和聖母馬利亞。俄羅斯人並且認為,索菲亞是上帝和物質的彙集,而這個過程是由聖母來實現的,聖母把塵世與上天聯結起來,也使萬物的來源「潤澤的大地母親」具有神性。在俄羅斯民間流傳的詩歌中,古代歌者還賦予聖母的眼淚以神性,大地母親接受了聖母的眼淚即獲得了索菲亞的美。由此我們不難看出,俄羅斯人把索菲亞和聖母聯繫起來是其宇宙觀的一種體現。他們因索菲亞在創世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與世界一切被造之物的產生密切相關而將其視為宇宙的不可或缺來源,特彆強調索菲亞的女性和母性特徵(而雅克·博麥是將索菲亞視為室女),由此進一步賦予塵世具有母性功能的女性、母親和大地母親以潛在的神聖性,造成了俄羅斯文化中對永恆的女性的尊崇,這裡所說的永恆的女性,既包含整個人類對女性的集體意識,也包含女性個人的個性。在俄羅斯文學和藝術中我們不難看到對索菲亞幻化出來的各種形象——聖母、永恆的女性、理想的完善的人及對索菲亞在詩人創作中的作用的讚頌等。

俄羅斯的民族索菲亞觀決定了他們對創世和贖罪的奧秘的思維方式。他們由索菲亞的精神、物質性兼而有之的認識出發,引申出精神、肉體同樣神聖的觀念。這種認識導致了對基督教教義的曲解,甚至致使異教思想產生。陀思妥耶夫斯基雖然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神學家,但他卻以自己天賦的敏銳洞察力發現了俄羅斯基督教中潛在的兩種不同的傾向:認為肉體被上帝的仁愛凈化以後即是神聖的和貶低肉體、把肉體視為人的弱點和不凈的根源。在《卡拉瑪佐夫兄弟》這部作品中,塑造了這兩種極端看法的代表者——佐西瑪長老和修道士費拉逢特。對這兩個形象的理解是詮釋俄羅斯宗教觀念衝突的鑰匙。佐西瑪是東正教白色、閃光、熱愛塵世的一派的代表者;費拉蓬特
則是被宗教恐懼嚇倒的黑色、否定現世的聲音。兩者在俄羅斯文化中都有深在的根源。在眾多俄羅斯文學作品中找到類似的形象並不困難。

至於目前本人對索菲亞的認識,可作出如下概括。

索菲亞是上帝的神聖智慧,又是神的物質體現。上帝和人類都與索菲亞不可分割。沒有索菲亞上帝就不能成為宇宙的創造者和它的主宰,如柏拉圖所說:「努斯(即理性)和智慧以及神聖的靈魂就是宇宙生成的原因,是安排宇宙天體——日、月、星辰的力量。」這就是說,沒有聖智,上帝就創造不了宇宙,也成不了全能的主宰者。人類也不能沒有索菲亞,因為人若沒有聖智,就不能與上帝交通,接受不了上帝的啟示和引領,也就不能從混亂走向和諧和統一,更不能成為日趨完善的人類。所以,索菲亞既在上帝之中,又在上帝之外,即在被造物之中,在人之中。從這種意義上而言,索菲亞與邏各斯對於人類是同樣必不可少的。人們需要超驗的上帝,主要是想得到神的拯救和啟示。救贖是由上帝之子耶酥基督來實現的,而上帝的啟示就是通過索菲亞傳給人類,可以認為,索菲亞猶如內在的邏各斯。所謂內在的邏各斯,依照猶太哲學家、耶酥的同時代人菲洛援引的斯多亞派的理論,即是思想和理性,而外在的邏各斯是表達思想的語言。②索菲亞與內在邏各斯的相近,古希臘的哲學家赫拉克利特也有過表述:邏各斯是「萬物本原的變化『分寸』,隱而不露的智慧」,認為「邏各斯既是超自然的神聖智慧,又是瀰漫於自然之中的氣息。」③實際上,菲洛在稱頌內在邏各斯時所引用的《聖經》的話——「耶和華以智慧立地」(「箴言」第3章第19節)也就是對索菲亞的歌頌。

索菲亞的基礎其實是無,但為什麼眾多的哲學家、神學家一定要將其說成是「基督的軀體、聖母、永恆的女性、教會??」呢?這道理與聖子的道成肉身大致相同。之所以賦予索菲亞各種「化身」,就是為了人們便於尊奉、追尋。因為索菲亞在世界的創造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她被確定為具有母性功能的女性也就是自然的事了。

參考文獻:

К.Мочульский:《Гоголь.Солвь?в.Достоевский》,Москва,издательство《Респубика》,1995.

Русская философия/Словарь/. Под общей редак- цией
М.Маслина.Москва,изд.《Республика》,1995. В.Зеньковский:《История русской
философии》,Ленинград,「Эго」,1991.

Русская философия (Конец XIX и начало XX века,антология),Санкт-Пегербург,
Издатель- ство С-Петербургского университета,1993. Г.Федотов:《Судьба и грехи
России》,Санкт Петербург,изд.《София》,1992.

Сочинения В.Соловь?ва в двух гомах,Москва,изд.《Мысль》,1998.

П.Флоренский:《Столп и утверждение истины》,Москва,изд.《Правда》,1990.

Н.Зернов:《Русское религиозное возрождение хх века》,Париж,1974.

趙敦華:《基督教哲學1500年》,人民出版社,1997年。 汪子嵩等:《希臘哲學史》,人民出版社,1997年。
樂峰:《東正教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年。

張百春:《當代東正教神學思想》,上海三聯書店,2000年。

Реферат статьи 《Софиология Философа Русского Зарубежья К.Мочульского》

В данной статье автор пытается выяснить сущность и важное значение Софии
(Премудрости Божьей) в русской религиозной философии и культуре вообще путем
исследования теории софиологии К.Мочульского. Так как его учение основано,
главным образом, на изучении софиологии Владимира Соловь?ва, в статью входят
следующие части:

1. Общие сведения о Софии.

2. О учении Вл.Соловь?ва.

3. О точке зрения К.Мочульского на теорию Вл.Соловь?ва.

4. Мнения автора статьи о русской софиологии.

論諾斯替教中的索菲亞觀念

作者:景劍峰內蒙古大學哲學學院講師

內容提要:公元1-3世紀的地中海地區既現希臘理性精神的風起雲湧,又有希伯來靈性精神的陳倉暗度。當時苦難的猶太人都在熱切地期盼彌賽亞降臨,這樣也引發了希伯來靈性精神內部的不斷縱深和分化,猶太教各派、基督教、以及諾斯替教等相繼迭出。其中,與東方神秘主義思想相雜糅、信仰靈知(gnuosis)拯救的諾斯替教或諾斯替主義也成為當時顯學之一, 當然由於教會內部爭執受基督公教打壓而逐漸式微,但是諾斯替觀念的影響一直餘音不絕,且是理解基督教、理解聖經某些章節的重要理路。而在諾斯替主義中索菲亞觀念是至關重要的邏輯環節,也是理解諾斯替教宇宙觀的不二法門,影響後世宗教、文學、哲學較為深遠,更是教會內部爭議焦點。通過對諾斯教索菲亞觀念的梳理和參照還可以更好地理解基督教的創世說、原罪論、三位一體論等。

關鍵詞:諾斯索菲亞基督宇宙

諾斯替主義(Gnosticism)來源於希臘詞γν?σι? ,即knowledge,指一個擁有諾斯或「秘密知識」的人。諾斯替教同樣信奉上帝、耶穌等,但是該教中上帝耶穌的地位與基督教的地位不可同日而語,表述上也有分歧。在基督教的諾斯替主義中,靈知(gnuosis)首先是關於上帝的知識,這種知識還是基督生命的重要條件。此外,諾斯替教來講更重於靈修,以求通過靈知而獲得拯救。所以諾斯教或者諾斯替主義在當時就受到查士丁(Justinus,100-166)、伊利奈烏(Irenaeus,140-202)等早期教父的無情批判,被視為異端邪說。但是諾斯替主義並沒有就此銷聲匿跡,而是繼續傳播,並且形成了塞特派、瓦倫廷派、馬克安派、摩尼教、曼達派等等五大神話思辨體系。後世研究諾斯替主義的思想必然要直面的是一個與基督教宇宙觀似是而非的前宇宙觀,而在這個前宇宙觀有一個重要的神話環節——索菲亞(Σοφια,Sophia),這是這位前宇宙的女神才引發了宇宙的創建,也引出了與正統基督教的種種歧路。

在介紹和討論諾斯替的索菲亞觀念之前,有必要首先回溯一下索菲亞觀念在古希臘文化、猶太文化以及《舊約》中的相關表述。

索菲亞(Σοφια)基本意蘊是智慧,因其詞性是陰性,故而代表陰柔之慧。這樣尊崇女性的觀念內容在人類早期的母系社會中是很流行的。根據當代俄羅斯索菲亞學學者沙布羅諾夫(П.А.Сапронов)的考證,索菲亞觀念最早出現在公元前11、12世紀的古希臘,其時有一個智慧女神形象,她的意蘊是光輝、月亮、火等,並且具有索菲亞性(софийность),即智慧性,這一形象在古希臘神話中就對應兩位智慧女神:一位是母性而智慧的雅典娜(Αθην?),一位是激情而智慧的海倫(Ελ?νη)。後來索菲亞逐漸成為女性、美麗、智慧的代名詞。與古希臘神話中索菲亞觀念相映成趣的是,在希伯來猶太文化中智慧是阿卡莫特女神,來源於希伯來詞(hochemāh),是與索菲亞同義的,但是主要指墮落形態的智慧女神。另據著名心理學家、哲學家榮格(Carl Gustav Jung,1875-1961)的探討,在閃米特人神話中有一位聖神是亞斯塔蒂(Astarte),是掌管愛情與生育的女神,是鳥、鴿子的象徵,這個神在基督教早期被稱其為索菲亞(Sophia),專門代表智慧之神,代表一種永恆女性。希伯來和希臘文化的索菲亞觀念影響到基督教文化中,尤其是體現在基督教的創世宇宙觀中。

依據《創世紀》、《約翰福音》等《聖經》經典篇章,基督教神學界公認上帝是以道—邏各斯(λογο?)的言說方式來創生天地萬物的:

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這道太初與神同在。萬物借著他造的;凡被造的,沒有一樣不是借著他造的。

然而,命題進一步的追問下去,邏各斯的言說方式何以可能?邏各斯的言說方式之外是否就是上帝創世的不二法門,其外是否還有路徑?在《舊約·箴言》中我們看到了不同的創世路徑的詮釋,在這裡是上帝藉助智慧(索菲亞)這位工匠來創造宇宙的:

Proverbs(Proverbs)-Greek:

Εγω η σοφια κατοικω μετα τη? φρονησεω?, και εφευρισκω γνωσιν συνετων βουλευματων.

……

Ο Κυριο? με ειχεν εν τη αρχη των οδων αυτου, προ των εργων αυτου, απ?αιωνο?. Προ του αιωνο? με εχρισεν, απ?αρχη?, πριν υπαρξη η γη. Εγεννηθην οτε δεν ησαν αι αβυσσοι, οτε δεν υπηρχον αι πηγαι αι αναβρυουσαι υδατα .Πριν τα ορη θεμελιωθωσι, προ των λοφων, εγω εγεννηθην. ενω δεν ειχεν ετι καμει την γην ουτε πεδιαδα?, ουτε κορυφα? χωματων τη? οικουμενη?. Οτε ητοιμαζε του? ουρανου?, εγω ημην εκει. οτε εστερεονε τον αιθερα επανω. οτε επεβαλλε τον νομον αυτου ει? την θαλασσαν, να μη παραβωσι τα υδατα το προσταγμα αυτου. τοτε ημην πλησιον αυτου δημιουργουσα. ευφραινομενη εν τη οικουμενη τη? γη? αυτου. Τωρα λοιπον ακουσατε μου, ω τεκνα. Ακουσατε παιδειαν και γενεσθε σοφοι, και μη αποδοκιμαζετε αυτην.

中文和合本:

我智慧以靈明為居所;又尋得知識和謀略。

……

在耶和華造世的起頭,在太初創造萬物之先,就有了我。從亘古,太初,未有世界以前,我已被立。沒有深淵,沒有大水的泉源,我已出生。大山未曾奠定,小山未有之先,我已生出。耶和華沒有創造大地和田野,並世上的土質,我已生出。他立高天,我在那裡;他在淵面的周圍,划出圓圈。上使穹蒼堅硬,下使淵源穩固;為滄海定出界限,使水不越過他的命令,立定大地的根基。那是,我在他那裡為工師,日日為他喜愛,常常在他面前踴躍;踴躍在他為人預備可住之地,也喜悅住在世人之間。

眾子啊!現在要聽從我,因為謹守我道的,便有福。要聽教訓,就得智慧,不可棄絕。

顯然這裡為上帝效勞造世界的「工師」是智慧索菲亞,這是上帝借道邏各斯顯性創世的背後存在著另一種隱性創世的原則及路徑。作為智慧的索菲亞本為上帝獨有,但同時也是上帝和宇宙、萬物、人類相聯繫的紐帶,正是上帝智慧的索菲亞的不斷對象化,才使得宇宙、萬物以及人本身具有了索菲亞性、智慧性,成為活潑潑的生機盎然的現實存在。這樣的讚美也常出現在《聖經後典》中:

我(索菲亞)就是道

出自至高者之口。

我好像霧

瀰漫在大地之上

……

大地和海浪啊,

統統納入我的統治

囊括萬邦與萬民

……

他造我於太古之先

我必將永世長存。

在《便西拉智訓》中還強調「智慧(索菲亞)即是法律」。東正教神學家弗·洛斯基(В.Лосский.1903--1958年)曾這樣梳理索菲亞在基督教《聖經》中獨特意蘊:

智慧(Sophia)當然是一個神性的名稱。但是我們必須接受這個詞語的本來意義:在古希臘,這個詞語是指某人的質量,大都是某種技巧,但這是工匠藝術家具有靈感的技巧。對於荷馬來說,古希臘的Sophia,規定了工匠、藝術家、詩人的技巧。希臘文的《舊約聖經》用這個詞,翻譯那個表達在上帝工作的完美技巧的神性智慧中起制約作用之因素的希伯來語詞。這一意義結合了「救治」(economy),即某種智慮的意義:智慮(phronesis)與智慧在這裡是頗為接近的。

所以在基督教中尤其是《聖經》中索菲亞特指上帝的智慧或曰神智,這種智慧是僅次於上帝的創造力,能創造萬物,能遍及宇宙,這樣的一種索菲亞觀念也深深地影響到了諾斯替教。

諾斯替主義的宇宙觀是一個神話的譜系,在神學宇宙論上二元論的,神和宇宙世界是分離的,眾神其實都是前宇宙的:

神是絕對地超越世俗的,他的性質是與宇宙相異的,神既不創造也不統治宇宙,他完全是宇宙的對立面:神的光明世界時自足而遙遠的,與神的世界相對立,這個宇宙乃是一個黑暗世界。世界時由低級能量所創造的,這些低級能量雖然間接地降生於神,但它們並不認識真神,並且阻礙它們所統治的宇宙去認識神。

諾斯替教這裡的神是道常無名開端之先(Fore-Beginning)的元神,是前宇宙和反宇宙的絕世獨立,他不參與創造世界,只是流溢出眾神或眾移涌(Aeon, Эон),而基督教《聖經》舊約中的那位創造世界的造物主在諾斯替神話譜系中根本排不上號,實屬末流。那麼創世的造物主如何生成的,這就不得不引發我們對索菲亞的追溯。由於諾斯教中教派林立,對索菲亞的闡述也較混雜,沒有統一的定論,所以本文對諾斯替教索菲亞的複述以其最具思辨色彩的瓦倫廷派思想為主,先釐定出個較為清晰的索菲亞一家之言,並參證以《拿戈·瑪第文集》(The Nag Hammadi Library)中的相關原典再做深入理解。根據著名的諾斯替宗教研究專家漢斯·約納斯(Hans Jonas,1903-1993)對諾斯教瓦倫廷派的總結和梳理,諾斯替教的眾神譜系中索菲亞的浮沉大致是這樣一個脈絡:

1、索菲亞的出生

在諾斯替教的普累羅麻(Pleroma)神話體系中,先有一個道常無名、不可言說的元神,元神後來流溢出眾神或眾移涌,這是一個類似於中國文化的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生髮過程,因為諾斯替教的神話體系的生髮過程總生雙成對的流溢和分化:

在不可見的、無法言說的高處有一個完美的先存的移涌。他的名字是「開端之先」(Fore-Beginning)、「先父」(Fore-Father)與「深淵」(Abyss)。沒有任何創造物可以理解他。歷經不可測度的永恆,他處於最深的靜止之中。與他在一起的是伊娜依婭(意念Thought),也叫「恩典」(Grace)與「靜默」(Silence)。這「深淵」有一次想要在他的自身之外流溢(project)萬物之開端,於是他把這個流溢(projection)像種子那樣沉入到「靜默」的子宮中去了,與他在一起的「靜默」於是懷孕,生下了「心靈」(Nous,陽性),他與生他者相像並且平等,惟有他懂得他父親的偉大,他也被叫做「獨生子」(Only-Begotten)、「父」(Father)、「萬物之源」(Beginning of all beings)。與他被造的是「真理」(Aletheia,陰性),這就是最初的四位(Tetrad):「深淵」與「靜默」,以及「心靈」與「真理」 。

這樣的話,最初的四位神「深淵」、「靜默」、「心靈」、「真理」,而且總是一陰一陽兩兩相對,接著按照這種模式又生髮出「道」(Word,陽性)、「生命」(life,陰性)、「人」(Man,陽性)」、「教會」(Ecclesia,陰性)。這樣就達到八位(Ogdoad)的普累羅麻體系,接著又從這八位中不斷流溢和分化,直至形成三十位移涌的龐大神話譜系,而整個譜系中居於流溢之鏈最後一位陰性移涌就是「索菲亞」(Sophia)。

2、索菲亞的出軌

後來在這樣一個和諧的諾斯替神話譜系中出現了不和諧的音符,這就是索菲亞的出軌。這些眾神除了獨生子心靈努斯(Nous)之外,誰也無法真切地體味元神,元神對於大家來說依舊是隱而不顯的,索菲亞同樣也面臨這樣的尷尬局面,但是索菲亞卻受激情支配,也想越界去了解先父元神,這樣就造成了一系列出軌的行為。

移涌中最後的、最年輕的(從而也是最外層的)一位——索菲亞——向前跳躍得最遠,脫離她的配偶的擁抱陷入強烈的情感(Passion)之中。

在這樣的一種激情、慾望和愚蠢的支配下,索菲亞努力尋找元神,想獲見元神的靈,卻求之不得,故而產生了巨大的痛苦,因為元神始終不是她所能見到的。後來她受到「限制」(赫洛斯,Horos)的阻止和說服,終於認清楚自己的努力都是徒勞,但是索菲亞的意圖(Intention)與情感卻與自身分離,被「限制」扔出普累羅麻神譜中,客體化並零落凡間。這樣的話,就形成了兩個索菲亞,一個是天界的索菲亞,一個是下界的索菲亞。這位下界的索菲亞是低級的索菲亞,實體化為一個新的的人格存在,即阿卡莫特(Achamoth)。這位下界的索菲亞是天界索菲亞的異化和疏離狀態下的存在,是墮落和被拋棄狀態的。由於索菲亞的這次出軌和變亂打破了原有的普累羅麻神譜的和諧秩序,後來為安頓天界,又流溢出一對新移涌基督(Christos)與聖靈(holy spirit),基督是啟示諾斯的關鍵的移涌,讓眾神明白靈性又安於職守,其後又生產了一個沒有配偶的移涌耶穌(Jesus)。基督後來通過「十字架」 (Cross)賦予阿卡莫特能量和形式,這樣的話阿卡莫特有了意識,開始重新追求光明,但是又受「限制」阻擾而無法得到光明,如此就產生了恐懼、悲傷、困惑、懇求等激情化的情緒。後來耶穌作為救世主與下界的索菲亞進行了結合成為了夫妻,這樣阿卡莫特最終看到了光明。

3、索菲亞的復歸

下界索菲亞和救世主耶穌相結合,並看到了光明,並且開始共同生育宇宙世界的以及萬事萬物。這在諾斯替教的《拿戈·瑪第文集》中的《蒙福的尤格諾斯托》(Euguostos the Blessed)和《耶穌的智慧》(The Sophia of Jesus Christ)等古經卷中多有記載:

人子與他的配偶智慧(Sophia)意念相結合,他就將一種雙性的大光顯明出來。他的陽性名字叫做「救主,生養萬物的父」。他陰性名字叫做「生養萬物的母親智慧」。有些人叫她「信心」。

在索菲亞與救主共同生育萬物的過程也是相當複雜的,上文提到的索菲亞在沒有得到光明之前的恐懼、悲傷、困惑、懇求等情感與偶然因素轉變成了物質(matter),而在回心轉意和皈依中產生了魂(soul),在與救助結合見到光明後產生了靈(pneuma)。其中索菲亞又從屬魂的質料中塑造出了父和萬物之王——德穆革(Demiurge),這位德穆革是一位創造宇宙世界的工匠,他創造了七重天,創造了世界萬物,也創造了人類。這個德穆革就類似於《舊約·創世紀》中的那位造物主。在塞特派的《約翰密傳》(The Apocryphon of John)中德穆革這個角色被稱為阿奇翁(Archion)或者亞大巴多(Iaidabaoth),但是所完成的工作是一樣的。德穆革是屬魂的,人也有一定的魂,只有索菲亞是屬靈的,而諾斯拯救的手段就是通過靈知諾斯來複活人身上的靈明(普紐瑪)。這樣不但人類得以拯救,靈性得以復歸,就連索菲亞與耶穌也成婚於普累羅麻中,重新回到天界。所以在漢斯·約納斯看來,在諾斯替教的瓦倫廷神學中「索菲亞的受難,而非基督的受難,是核心事件,在教義上與情感上看都是如此」 。與瓦倫廷派相類似的是馬克安派,他們認為擁有索菲亞(智慧)之愛的上帝才是善良的上帝,是救世的上帝。可見在諾斯替主義的救贖觀中索菲亞發揮著很重要的作用。在一些諾斯替教的文獻中還記在了耶穌復活後與門徒的對話,其中多次談到耶穌在上天遇到索菲亞,是索菲亞參與了耶穌的復活。

由瓦倫廷派的索菲亞思想可見諾斯替教中的索菲亞是整個宇宙觀的核心環節,其它的塞特派等對索菲亞的描述也是大同小異,一般都認為索菲亞是元神之外的創世原則,是一種特殊的智慧。概而言之,諾斯替中的索菲亞有以下幾個特點:索菲亞的陰柔原則性、索菲亞的荒謬性、索菲亞的陰陽同體性、索菲亞的悖論性。

索菲亞(Σοφια)在希臘詞語中本身就是陰性詞尾,代表一種陰柔的智慧,這一陰柔智慧在諾斯替教中更演化成為一種創世的陰性原則。在諾斯替教中,元神並不參與創造世界的工作,這與基督教聖經中的那個上帝事必躬親是不一樣的,這個工作主要是索菲亞以及索菲亞的激情實體化的德穆革來完成的,故而索菲亞是一種創造宇宙的陰性原則。

索菲亞首先彰顯為女性太初,準確地說,是上帝的女性時間,在那一刻是神秘的、神秘化的,就像是是神秘主義中那樣,是被神聖化的,而不是光的直接反射。

在諾斯替教中,索菲亞儘管是普累羅麻神譜體系中居於最後一位,但是卻是作為陰性原則或者陰性太初成為宇宙的開端和起始,這是一種生髮和創造的女性智慧,起始也反映了在生產力低下的古代社會,女性崇拜往往大行其道。此外,從基督教史的角度分析,耶穌與猶太拉比不同,他是很尊重女性的,沒有歧見。在四福音書中記載耶穌治療了「血漏的女人」等女病人,周圍還有一大堆虔誠的女信徒,甚至加利利的女人抹大拉的馬利亞還由一名妓女皈依為基督教徒,並成為耶穌的親密夥伴。在早期基督教或者諾斯替教中女性崇拜也很盛行,女性靈修也相當普遍,所有這些也為索菲亞觀念的流行鋪平了道路。而且諾斯替教對索菲亞女性的描述,甚至會言及她的激情、慾望和色情。俄羅斯著名哲學家索洛維約夫(В.С.Соловъёв,1853—1900)認為索菲亞主要是一種性慾的厄洛斯(?ρω?),是一種永恆女性(вечная жизненость)。

諾斯替教中的索菲亞的女性角色定位的主色調就是她的荒謬性,索菲亞是眾移涌中最年輕的並且是女人本性的,她急速地撲向聖父的深淵,並且意識到所有剩餘的移涌都是男女雙方誕生的,聖父卻是自己生產,沒有藉助於同伴。那時她企圖像聖父那樣不藉助伴侶自己獨立誕生,並希望自己的產物不比聖父差。可是她不知道創生的起初、源頭、深淵、無垠就在自身,她索菲亞能自己獨自生產,但最後沒有能力完善它。索菲亞是在錯誤的時間、地點做出了錯誤的選擇,才造成她的出軌,一個邊緣化的移涌卻激情澎湃想自生並獲見元神的靈,這樣的結果必然是一個悲劇:

比斯替·索菲亞的整個悲劇,她在這個黑暗世界中的所有流浪、不行、懊悔,都來自於一個起初的事件,即她誤以為她所見到的下界的光明是她所追求的「眾光之光」,於是追著它進入了深淵。

不但索菲亞的動機是荒謬的、選擇是荒謬的,而且結果也是荒謬的,因為在諾斯替看來,索菲亞以及其兒子德穆革創立的這個宇宙,就是一個對靈來說是一個異鄉的、黑暗的、庸俗化的世界。有的諾斯替流派甚至認為宇宙是索菲亞和她兒子德穆革亂倫後的結果,這樣宇宙更抹上了一層道德上的非法性。這些觀點是與古希臘文化對宇宙的積極評價相反的,因為古希臘語詞里宇宙是κοσμο?,既說明一種時空定位,也指代一種秩序和諧。而諾斯拯救就是來解決由索菲亞荒謬的造成的悲劇性後果的。索菲亞的荒謬行徑是對其智慧本性的極大反諷。

索菲亞的荒謬性還在於索菲亞本身就是陰陽同體的。因為元神創立的眾神都是成雙成對的,而索菲亞更是陰陽交合、一體兩性的:

那早在宇宙形成之先就在無限中顯現的是自長、自立的父。他有光明,就是言語所不能描繪的光輝。他在起初決定讓自己的樣式成為大能力,光明的原則(或起初)就立刻出現,成為了不朽的雙性人。

他陽性的名字是:〔受生的〕、完美的〔意念〕。他的陰性名字(是)「生產之母,有全部智慧的智能」。

索菲亞的雙性特徵既構成了其荒謬性,也構成了其悖論性。在諾斯替教看來,索菲亞是混沌之初創立宇宙的,但是索菲亞本身又是很難言說清楚的,並且往往是兩種性狀兼而有之。在《靈知派經典》中有一篇《雷:完美的思想》,其中對女性之我的大段悖論性描述,編修者貝羅特(Douglas M.parrott)認為這些矛盾性的表述都是對索菲亞的謳歌:

因為我是首先的,也是末後的。

我是有榮耀的,也是被藐視的。

我是娼婦(πορνη),又是聖者(σεμνη)。

我是妻子,又是童女(παρθενο?)。

我是母親,又是女兒。

我是我母親的許多肢體(μελο?)。

我是那不生育的,卻有許多兒子。

我是那舉行盛大婚禮(γαμο?)的婦人,

但卻沒有丈夫。

我是助產士,也是那不曾生育的。

我是新娘,又是新郎,

生我的是我的丈夫

我是我父親的母親,

是我丈夫的姐妹,

他是我的後裔。

聖女與貞女、他生與自生等矛盾雙方的矛盾複合並濃縮于于索菲亞一身,索菲亞這種荒謬而悖論的性狀呈現,給予諾斯替信眾豐富的想像空間,但是卻給後世的神學詮釋帶來了巨大的困難。

概而言之,諾斯替主義中的索菲亞觀念有如下意蘊:

1、從實體論維度觀之,索菲亞是一位移涌或女神,該神在元神之下,萬物之上,承上啟下;

2、從宇宙論維度觀之,索菲亞是這個世界真正的造物主,為上帝代工而創造了世間百態;

3、從發生學維度觀之,索菲亞是一種陰性的起初和太初,萬物之母,牝化之始;

4、從辯證法的維度觀之,索菲亞是陰性之根,但是又具有陰陽二性的矛盾複合體,是辯證統一的結晶;

5、從過程論的維度觀之,索菲亞的骨子裡是自由的,因自由而生,為自由而往,渴望自由,追求自由,自始自終沿著自由的歷程突進;

6、總之,索菲亞是靈性的,而不是非此即彼的理性,且是反抗理性的。

索菲亞的這些觀念對於後世宗教、文學、哲學都有影響,尤其是在基督教會內部爭論較大。

諾斯替教派對索菲亞觀念的推崇既有猶太教的思想淵源,又有自己的思辨衍生,從而構建了獨具特色的理論形態。但是這套思辨理論必然會危及正統基督教的觀點,故而受到早期基督教教父們的猛烈抨擊,從理論上來講,諾斯替的索菲亞觀念危及到基督教的上帝論、原罪論、三位一體論。

在基督教中上帝耶和華是唯一的真神,也是創造世界的造物主,但是在諾斯替教中不再是一神論,而是眾神喧嘩,由眾移涌組建成了一個普累羅麻體系。其中原始的無名無狀的是元神,而所謂的創造宇宙世界的造物主只不過是末流之神索菲亞激情過後的實體化,一個叫做德穆革的工匠。這個造物主沒有絕對至上性,甚至不具有靈知,而只有魂魄。這樣的上帝觀嚴重削弱了基督教上帝的唯一性和神聖性。例如馬克安派也將上帝區分為作為陌生者的上帝和創世的上帝。此外,全部諾斯替的宇宙觀就是索菲亞一念之差的激情和慾念造成的後果,而且這個後果是否定性的,這個宇宙是黑暗的異鄉,人們都想脫離異鄉尋找那個神界的靈明(普紐瑪)。所以這個罪過不是人的原罪,不是亞當的原罪,而是神的原罪,是索菲亞的罪過,是普累羅麻神譜系統的罪過。這樣看來,諾斯替教的原罪觀與正統基督教的原罪觀是大相徑庭的。

當然,索菲亞存在和崇拜的最大問題是危及到正統基督教的三位一體論,這也是早期教父極力反對的。聖父、聖子、聖靈是三位一體的觀點在基督教內部也是經過了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直到公元325年的《尼西亞信經》才正式定本。而與聖子耶穌基督作為雙性一體的索菲亞該如何安頓呢?所以正統基督教後來有意無意都在淡化索菲亞。從《聖經》中可見,在《舊約》中頻繁出現的索菲亞在《新約》中難免蹤跡。《約翰福音》著名的開篇是:「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其中這個道就是邏各斯(λογο?),就是基督耶穌,就是人子。但是後世的聖經詮釋學並不滿意這樣的回答,比如俄羅斯東正教學者弗洛連斯基認為索菲亞相對於聖父來說,索菲亞是聖父的女兒:因為她是聖子的一部分。相對於聖子來說,根據父愛規律,她是聖子的未婚妻。就未來誕生而言,她是上帝之外存在的萬物之母,而且她可以與三位一體中的任何一位交融,又可以是教會、是人類、是聖靈、是童貞、是聖母瑪利亞是靈魂、是良心、是美等等。最後,這樣的索菲亞還是一種主觀意識的自覺。布爾加科夫就認為這個邏各斯不是單一的人子,而是還包括人女的,即這個「道」既有邏各斯也包含著索菲亞,這與諾斯替教的觀點不謀而合。布爾加科夫甚至將索菲亞抬升為第四位格(четвёртое ипостась):

作為愛中之愛,對愛的愛,索菲亞擁有個性和身份,是主體,或者用神學語言說,是位格;當然,索菲亞有別於聖三位一體的位格,她是獨特的,另外意義上的位格,是第四個位格。

布爾加科夫這樣是冒基督教天下之大不韙,當然這也引起東正教莫斯科教會責難。無獨有偶,20世紀著名哲學家榮格也對索菲亞提出了類似的解讀。總而言之,晚近神學家們對索菲亞的解釋認為,三位一體中的聖子位格不單單是聖子耶穌而且還包括聖女索菲亞,是邏各斯和索菲亞的雙性合一,共同作為聖子佔有一個位格。

諾斯替教以及諾斯替教的索菲亞觀念雖然盛行於1-3世紀,並受到早期教父們批判,但是索菲亞觀念並沒有銷聲匿跡,而是不斷轉化生髮,尤其是在神秘主義和推崇靈修的宗教流派中依然暗流涌動,比如在摩尼教、喀巴拉教(Kabbala)以及天主教、東正教內部也多有流傳,而8世紀後蘇菲亞觀念伴隨著摩尼教等也雜糅到了伊斯蘭教蘇菲派等流派。更為關鍵的是索菲亞在歐洲文學藝術中,特別是俄羅斯文學中影響巨大,從《荷馬史詩》到《浮士德》,再到《安娜·卡列尼娜》時常能看到女性崇拜的索菲亞的影子,拜占庭遺脈下的東正教世界裡更是聳立著大量的索菲亞大教堂,教堂中大量繪畫也是獻給索菲亞的。基督教神學史上,諾斯替思想一直暗流涌動,著名的思想家艾克哈特(Meister Eckhart,1260-1327)、伯麥(Jakob Bohme,1575-1624)等對索菲亞也有涉獵,到了十八、十九世紀,諾斯替主義一詞開始在德國、俄羅斯等國復甦,尤其是20世紀初俄羅斯白銀時代的一大批神學家哲學家都對諾斯替思想以及索菲亞觀念有所專門研究,並形成一門索菲亞學(或曰神智學Софиология)。近代哲學史中,黑格爾(G..W.F.Hegel ,1770—1831)的對立統一思想思想和克爾凱郭爾(S. A. Kierkegaard,1813—1855)既此又彼的思想也有索菲亞觀念的意蘊。當然與黑格爾概念對立統一相反,諾斯替教的中的對立統一更多的是一種象徵。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在埃及發現諾斯替主義經書《拿戈·瑪第文集》以來,諾斯替主義研究成為西方學術界的熱點之一,經卷中有關索菲亞記述也進一步確證了索菲亞學的研究內容。

諾斯替主義的索菲亞觀念衝擊到基督教傳統的上帝觀和三位一體教義,這樣引起了基督教內部的巨大反彈,甚至將諾斯替主義視為異端。但是索菲亞觀念靈性特質對後世思想史、文化史影響還是很深遠,研習索菲亞觀念有助於我們更好地把握基督教的早期思想特徵,也能夠深刻反思悖論性存在的索菲亞的理論價值。

參考文獻:

1.[美]約翰·B諾斯,戴維·S諾斯.人類的宗教[M]江熙泰等譯.成都:四川出版集團,2005年.

2.[英]羅素《西方哲學史》(上卷)何兆武、李約瑟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76年.

3.[美]羅賓遜、史密斯編.靈知派經典.楊克勤譯.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年.

4.[德]哈納克.論馬克安:陌生上帝的福音[M],朱雁冰譯.北京:三聯書店.2007年

5.[美]漢斯·約納斯.諾斯替宗教:異鄉神的信息與基督教的開端[M].張新樟譯. .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6年.

6.[俄] 洛斯基.東正教神學導論[M] ,楊德友譯.香港:漢語基督教文化研究所.1993.

7.張百春.當代東正教神學思想[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0年.

8.楊素娥.由榮格心理學探討「天主聖三」靈修觀[D] .台北:輔仁大學神學院,2004年.

9.金亞娜.期盼索菲亞——俄羅斯文學中的「永恆女性」崇拜哲學與文化探源.人民文學出版社,2009年.

10.Свиридов П.И.София с точики эрения христянской гноселогии.Москва-Париж,.2000.

11.Сапронов.П.А.Русская софиология и софийность.Санкт-Петербург.2006.

12.Григорьевна.Б.В.София Премудрость Божия в древнерусской литературе и искусстве.Белый Город,2006.

13.Булгаков С.Н. Свет невечерний. М.,1994.

14.М.Трофимова. История Гностической интерпретации.М.,1996.

15.Виктория Кравченко.Владимир соловьев и София.Москва.2006.

16.《聖經》的中文和合本、英文本、俄文本、希臘文本,以及《聖經後典》中文本.

————————————————————————————————————————-

然而......這兩篇文章我都沒看懂......(T-T)


索菲亞,拉丁字母表現為Sophia、Sofia、Sofija。其實,都源於希臘語 Σοφια 。Σοφια在古希臘語中的意思是「睿智或智慧」。

提到「為什麼『索菲亞』一詞常出現東正教文化中,且被用於命名城市(如保加利亞首都索菲亞София),人名(如俄國女攝政索菲婭·阿列克謝耶芙娜·羅曼諾娃ЦаревнаСофья Алексеевна Романова),或建築名(如聖索菲亞大教堂)等等」,就必須了解希臘正教傳入中亞西亞的歷史及希臘正教的文化淵源——此處不做贅述,可以了解「什麼叫做『正教』」。

最後,要提一點的是,其實在法語和德語中,都有「索菲亞」,都寫作Sophie,她們都起源於希臘語,而非從東歐語言中的轉寫。值得一提的是Sogna, Sonia,也是同樣的意思,她們和「索菲亞」的起源相同,意思相似。


索非亞是智慧的意思。


學英語的時候有個詞,叫做philosophy philo 詞根是追求,後邊的就是索菲亞,意思是智慧,所以追求智慧就是哲學。


推薦閱讀:

自由派基督徒、正教和公教教徒是否認為當今人類和非水生動物來自4500年前的諾亞方舟?
什麼是聖餐變體論(transubstantiation)?
普通人的人性是罪惡的、軟弱的、墮落的、受限的,那麼耶穌基督的完全人性與普通人類的人性有何不同?
破產的資產階級還能接受加爾文主張的預定論嗎?

TAG:東正教 | 神學 | 宗教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