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外企的職業經理人來說,「40 來歲」是怎樣的一種狀態?
新聞背景:公司里 40 來歲的人都去哪兒了?
其實不只是外企,但覺得在外企這種「up or not」更明顯的地方,面臨的挑戰可能更多。尤其是大環境變化之後,外企風光不再。
我真就不懂了,這種事跟外企有什麼關係。媒體愛挑這種所謂能夠引起「共情感」 的東西來寫,然後沒有思考能力的人就信了,也是無語了。
這個問題,把主語換成任何人/事都成立。
「國企領導40歲之後如果升不了職怎麼辦?」,
「海底撈店裡的領班40歲之後站不動了怎麼辦?」,
「新東方老師40歲之後不能被提拔為校長怎麼辦?」,「VC投資人40歲之後,也沒投出什麼項目,升不了合伙人怎麼辦?」,「順豐快遞員,40歲之後送不了快遞,沒有被提升為快遞主管怎麼辦?」,「大學老師40歲之後評不了職稱教授,講師那麼點錢養不活自己怎麼辦?」。這個世界有任何時候有不現實過么?這個世界有任何不是 up or not 的地方么?也許除了出家,我想不出還有什麼別的地方。
這篇文章本質上沒有任何新意,事情也是講了至少5,6年的事情,我也不懂怎麼每講一次都還有人出來討論。挑外企來作為切入點,挑有名的大公司作為切入點,無非是更能引起大家的感慨,「哇,世界好可怕,你看這麼厲害的去了外企都遇到瓶頸了,我將來會不會也這樣」。或者是那些去不了大公司的人「嘖嘖,外企的人也遇到問題了。看來也沒比我強到哪裡去嘛」。
稍微動動腦子閱讀,這個文章一共也就講了2種情況,只是加了個40歲高管的帽子。
第一種情況是,我在一個處於下降通道的行業(比如文中的電視行業,PC行業),我覺得這個時候職業遇到了問題,我要換到一個上升通道的行業(比如文中最後各自去了互聯網視頻,互聯網營銷平台)。這個邏輯有問題么?完全沒有,這個邏輯跟外企有關係么?跟40歲有關係么?完全沒有。你現在就算20歲,如果你是個聰明人,當然是用同樣的邏輯判斷去擇業。所以你去BAT,你去Google, Facebook,甚至去創業公司,你不去惠普,戴爾,寶鋼。去一個上升通道的行業,遠離下降通道的行業,是一個人永遠正確的職業選擇。因為那是你個人能力無法對抗的趨勢,跟20歲,40歲無關;跟外企,民營企業,國企無關。
第二種情況是,我做到了公司里非常高級別(但非最高級)的職位了(比如文中的B5等高層),這個時候我仍然覺得我做不了決策。我要去一個我可以做決策的地方去(比如文中最後的的創業和去擔任總經理了)。這個邏輯有問題么?完全沒有,這個邏輯跟外企有關係么?跟40歲有關係么?完全沒有。這裡面的核心問題是什麼?是因為你想要的更多,你的慾望更強了。首先,你在如此高層的時候,完全沒有做決策么?你被promote到總監/高級經理,可以自己決定某些方案要做不要做的時候,你其實已經在做決策了。你被升到更高級別之後,你同意或者不同意你下屬的方案的時候,別人不會覺得你決策做的不要太多了吧。你說你沒有做決策,別人會回去扎你小人吧!所以,核心問題是你位置更高了之後,你對權力的渴求更高了。你想要決定更多的事情。從另一方面來說,這種覺得決策權不夠大的想法,能代表所有人么?代表所有外企人么?代表所有高管么?必然不是。有沒有很多人,他的人生觀根本不是更多的決策權,而且安定?我身邊有非常多外企的人,他不追求功成名就,不追求大富大貴,不追求所謂的個人社會價值實現。她只追求一份不錯的薪水,穩定的工作和生活平衡,每年出國旅遊,家庭小孩父母都幸福。想要無窮的決策權是根植在一個人的性格基因里的,是這一類人的人生觀。他們在初入職場的時候也是這麼覺得的,就一定是最ambitious的那一個。他始終想要更多,更成功,更多的自我價值實現。跟20歲,40歲無關,跟國企,外企,民營企業無關。
所以文章包裝了那麼多,其實根本講的就不是什麼外企40歲,也不是什麼高管危機。之所以寫人家,不寫你,是因為人家其實本來已經是精英階層了好嘛,20年前跟他們一樣的年前的人,大多數20年後,還是個普通職員OK ?為什麼不說其他的普通人,這些問題難道不是普遍的大多數人都有的么?是因為當你在年輕沒什麼名氣的時候,當你在一個不知名的角落裡默默的想要更多決策權,感到無窮無盡襲來的危機的時候。民眾不在乎,你是誰呀,你焦慮幹嘛跑出來說關我什麼事。只有當這些冠上了外企,高管,中年危機,40歲之後,才會被大眾關注。才會有媒體報道。不然為啥不來報道我,我也危機啊。雖然我在小區門口煎餅店打工,我也覺得焦慮,我覺得沒什麼前途,我想去Facebook工作,沒人在乎啊。我想做更多形狀的煎餅,被老闆罵了一頓不允許的時候,沒人在乎啊!!你們快來報道我啊!!我賣煎餅的老闆剋扣我工資呢!!人呢!!(翻白眼)
即使拋開文章中講的一切,我們單純看外企40歲所謂的危機 or 高管40歲所謂的危機。你如果認真的覺得你自己在外企,你覺得你40歲之後就會遇到危機。升不上去都是外國人;或者年輕人都比我厲害還比我便宜,我會被替代掉。那我還覺得你真的會被替代掉,oh yeah。因為那些不會被替代掉的人很忙,沒空想這個還么。
Again,這跟外企也無關。因為要是不在外企,而是在國企/民企,你也同樣升不上去呢,親,不要想多了哦。不要拿上面有很多外國人來安慰自己的升職不利,不在外企了,你上面雖然沒有了很多外國人了,但是還是有很多中國人的,OK ?不是沒有了外國人,你就可以平步青雲的升職了。真正厲害的中國人可以去美國做外企的全球高管;你不用成為全球高管,現在ABB和施耐德的中國區老大也都是中國人。而且拜託,假如呢,你就真的優秀的一塌糊塗,就是公司傻逼,瞎了眼,因為你是中國人就不用你,只用外國人。大哥,你還是可以去其他公司的好么?國企,互聯網公司,民企,agency,PE/VC,consulting firm,任君選擇好嘛?你又不是嫁給了一家公司OK?就算嫁了還能離婚的好嘛?外企天花板這個事情已經說了5,6年了。這些真的覺得外企不好的,覺得有天花板的,有能力的都要麼去了其他公司,要麼創業成功成為人生贏家了好嘛?!就PG一家就已經貢獻出了多少當下這些互聯網巨頭的高管了?多少已經創業成功的了。更別說像馮唐這種了,好嘛,別鬧!
所以,各位大哥大姐們,不要再拿40歲說事了好嘛,不要再拿外企說事了好嘛。好好看看自己的一畝三分田,如果你自己是外企的,那麼prepare for everything好嘛,如果你自己在外企待到了40歲,把你自己搞得沒有競爭力了,我能有什麼辦法呢,心好累。
最後,其實我覺得這個文章是這些創業的人的軟文呢,多好的廣告。而且文章里這些人說了這麼多危機,其實大多都已經創業成功了好嘛?想看人家一臉滄桑跟你哭訴的願望落空了呢談談文章的立場,這篇文章里提到的「40歲」大叔無疑都是職場成功人士,他們選擇離開的原因基本上是職業瓶頸。但這並不是普遍現象,同一屆大學畢業進入組織,最後能晉陞到職業瓶頸的,本來已經十中無一。
把問題換個角度,為什麼在外企里,會有那麼多40歲的「職業經理人」?
這是因為外企給了這批人很好的晉陞通道和發展平台,讓這些人在年輕的時候就可以做出成績,並獲得與之對應的回報,讓他們在40歲的時候觸碰到「職業天花板」。要知道20年前的大學畢業生數量不是擴招後的大學畢業生,那是真正的精英。他(她)們的眼界更開闊,他們的中年危機意識更強的反映出來。
這些人幾乎都能財務自由,有房有車,關鍵還有位置,辭職都是為了追求更好的機會。
即使換到國企情況也差不多,以我自己待過的國有銀行為例,40來歲這一檔,只要是大學本科學歷,最差也是路支行行長一級。如果有全日制研究生學歷,40歲至少是處級幹部,隨著銀行業近十年的飛速發展都站穩了位置。但40來歲如果是職高,中專學歷的,職業發展就要差很多,說不定現在還在做櫃檯或者和20多歲的年輕人一起客戶經理。
真正那些中年危機,是到40歲還在做初級崗位得不到晉陞機會的人,工資薪水就那麼點,家裡老人退休,身體不好要看病,下面孩子要上學,房子要供房貸,每年的人情往來,在公司又看不到希望……
寫著也覺得有點絕望。40歲以上的外企職業經理人,我觀察到的實際案例,有4種:1. 繼續待在外企總監級別以上,年薪百萬以上。利用自己非常熟悉外企流程與文化,繼續慢慢爬升,時刻與獵頭保持聯繫,時刻準備跳槽。生活條件比較優越,定期請假旅遊。一部分人會有自己的副業,當然副業和主業息息相關,外企裡面貪污腐敗現象,不必國企少,甚至更赤裸。2. 跳槽至大型民企總監級別以上,年薪百萬以上,比外企薪水漲幅30%以上。
直接彙報給大老闆。但一旦入職,就馬上體會到了「外來的和尚好念經,進來的和尚難念經」,然後一部分人會消極怠工,或者選擇繼續跳槽;另一部分迎難而上,搞定大老闆,從此呼風喚雨,登上人生巔峰。
生活條件比較優越,但可能很難請假旅遊啦l 依然有副業。3. 創業雖然情況少,但也存在。大部分選擇加入創業團隊(有投資人的),少部分會選擇自己創業(也有投資人的)。白手起家的比較少。生活條件嘛,就那個啥了。休假嘛,基本就木有了。如果有,那就是太閑了……副業很難做,沒時間啦。4. 退休我的朋友,外企總裁級別,40歲剛過,就麻溜的退休了,從此閑雲野鶴、彈琴唱歌、做做公益、相夫教子,相當舒爽。但是花了一年半載,都處於精神焦慮的狀態,畢竟忙了那麼久,一下子退休很難適應啊。40多歲外企高管遇到職業瓶頸非常正常,並且隨著外企在華企業投資發展機會的消減,幾乎大部分人需要重新設計下半場的職業生涯。
人的命運啊,雖然離不開個人奮鬥,但也要看歷史進程。。。
哈哈哈40歲是外企職業經理人的黃金年代,他們有著豐富的管理經驗,成熟的思想意識,良好的人脈網路以及基本的經濟基礎。至於說他們都去哪了,我身邊的朋友一般有兩種選擇,一是去到有潛力的國內企業負責管理,二是創業。不管哪種選擇幾乎都是要在企業中主導發展,而不是像以前那樣按部就班。真正的經理人是不甘心無所作為的
其實外企也分很多種,所以百花齊放,沒有統一的標準
40歲壓力蠻大的,基本屬於養老狀態,跳槽難度較大,但是我們公司也有跳出去做director的,也蠻好,看機會…
推薦閱讀:
※外企中常見的職位如Senior,Staff,Principle等等,尤其是後兩者誰高誰低?還有哪些常見職位?
※英語過六級,進寶潔、聯合利華、歐萊雅是否有戲?
※ACCA和入黨矛盾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