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簡史》15--科學與帝國的聯姻

人類簡史系列15

上一篇:

夕北:《人類簡史》14--科學:你們對力量一無所知zhuanlan.zhihu.com圖標

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婊子,同樣,科學也是。

十八世紀中葉的科學家想要探索更多未知,要在太平洋西部觀測金星凌日。當時的英國皇家學院擁有統治機構的支持,或者說,他們本身就是統治機構,以庫克為首的,上百人的探險隊伍駛向了大海。

澳大利亞大陸迎來了更多的來訪者,原住民步入印第安人的後塵,一個世紀的時間,人口銳減了90%。

從非洲走出來的各類人種,徒步或者劃獨木舟走向全球各地。在幾千年的獨立發展之後,以科學為名的探險隊伍取走了他們的未來,連遺體都沒有保留。

最後的塔斯馬尼亞人的遺體被人類學家取走,進行解剖、測量長度和重量,分析發表成為科學文章。

當歐洲憑藉科學統治了全球之後,人們開始反思,為什麼是歐洲將科學變成了堅船利炮。要知道,在長達2000年的時間跨度上,東亞才是世界的中心,在1775年,亞洲佔據了全球經濟總量的三分之二。

中國和波斯並不缺少發展蒸汽機的技術,在更久遠的年代,天工開物和九章算術都是可以發展出現代科學的基礎,幾何原本並不是獨此一家。

然而科學沒有在亞洲誕生。

尤瓦拉將此歸結於,西方的價值觀、故事、司法系統和政治機構,資本主義和現代科學相伴相生,為西方打造了雄霸全球的戰車。

在打破了一神教的精神統治之後,歐洲人承認自己的無知,並開始尋求自身的價值。

歐洲帝國主義與其他的帝國不同,阿拉伯人征服印度、埃及和西班牙,是為了傳播他們對世界的認知,而歐洲的新帝國主義則是為了尋找新的知識。

「探索、征服」,這是新帝國的心態,是拿破崙和庫克的心態,與阿拉伯人不同,與蒙古人不同,與大明艦隊不同。

歐洲人征服美洲和澳洲並不是什麼保密的消息,當時的中國知道,但他們什麼都沒有做,這裡沒有什麼特別的原因,只是他們不感興趣。

在征服了全球之後,歐洲人並未止步於此,他們還開始探索更遠古的文明,楔形文字被破譯,古巴比倫文明重見天日。

我們難以評價這種好奇心產生的原因,是科學解放了他們,還是在更長的歷史脈絡里,宗教塑造了他們的本質。

這種好奇心帶來更多的好處,英國人憑藉不到5000人的僱員加上10萬的英國商人,統治了全印度3億的人口,因為他們比原住民更熟悉他們的制度、歷史和文化。科學又帶來了生產力的提升,當地人過上了更好的生活,穩固了英國人的統治。

好與壞總是雙生的,當西方統治全球之後,白人開始為自己成就尋找合理性,人類學和生物學帶來了血統論,雅利安人的血統至高無上,這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埋下了伏筆。

當反法西斯聯盟獲得勝利之後,種族歧視成為不能觸及的紅線。但血統論並沒有消失,人們開始從文化和制度上尋找白人成功的原因。社會學為人們找到了更隱晦的介面,如果一個群體不行,那肯定是他們的文化不行。

科學為帝國提供知識和工具,帝國為科學提供信息和保護。

這並不是故事的全貌,除了帝國之外還有其他因素支撐著科學的發展;同樣,帝國能夠繁榮興盛,也不僅僅是科學。

不論是帝國還是科學,它們能夠迅速崛起,背後都還潛藏著一股特別重要的力量:資本主義。

要不是商人想賺錢,哥倫布就不會抵達美洲,庫克船長也不會抵達澳大利亞,阿姆斯特朗也就沒辦法在月球跨出他最重要的一小步。

而關於資本主義的力量,又是下一個故事了。

作者簡介

姜昊,資深撰稿人,騰訊研究院donews等知名科技網站專欄作家。

不知道您是否是一拖到底的。

科普讀物本身就不算易讀。相比以往我寫的東西,姜老師這篇文章信息密度極大,讀起來也許會稍顯枯燥。

不過,如果您能把每一段都當作一條朋友圈或微博來看的話,那讀起來應該會有趣得多。

祝好。

公眾號:夕北漫談


推薦閱讀:

自我矛盾怎樣成就我們,並激發創造力?

TAG:科学 | 历史 | 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