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悲傷的音樂,你卻在享受什麼?

文 / @C57

一年總有個那麼365天,一天總有個24小時,我們會為自己矛盾的行為感到疑惑。

早上,7:00,我們會按掉前一晚定好的鬧鐘繼續睡覺。

上午,9:00,心裡不停催促自己努力工作學習的我們,又開始刷起了微博,朋友圈。

中午,12:00,信誓旦旦要減肥的嘴巴,已經吃進去了又一塊紅燒肉...

你應該會猜測,這些自我矛盾與大腦對這些誘人的獎賞(reward)的抵抗無能有關。

那麼,另一些相反的情況下,比如一場悲慘結局的戲劇,一幅風格憂鬱的畫,或者那些明明是格調悲傷的音樂,又為什麼會吸引我們呢?

為什麼我們的歌單里,總會有那麼幾首讓我們很喜歡的音樂,格調悲傷,卻總會循環播放?為什麼不同國家、文化的人群,都流行著悲傷的音樂?我們是沉迷於悲傷的情緒共鳴嗎?還是說悲傷的音樂也能帶給我們慰藉,讓我們感到輕鬆愉悅?

從悲傷的音樂(sad music)中獲得快樂,這多少在邏輯上是矛盾的。

這種矛盾(paradox)吸引了從亞里士多德到叔本華等哲學家的注意,他們認為這是一種情感的宣洩,是一種在審美和安全的條件下對負面情緒的體驗帶來的快感,也就是說欣賞者可以不用自己親身經歷負面事件,只需要關注悲傷音樂中美的一面。

但這些解釋多少是缺乏現實基礎的,比如,同樣是負面的情緒,嚇人和噁心的音樂,為什麼不能同樣的使我們獲得快感?

近些年,一些心理學家和神經科學家開始謹慎地參與進這場討論中。

一些心理學家推測,聽悲傷的音樂,有時足以引起體內催乳素(prolactin)的釋放。他們認為這種在當人們在經歷失落傷痛時會釋放並減輕痛楚的激素,參與了悲傷音樂的快感的獲得。 但體內激素水平的變化也可能是由情緒變化引起的,也可能是我們先從悲傷音樂中獲得了快感,而快感引起了催乳素的釋放。

當然,我們聽悲傷音樂也可能是一種主動調節自己情緒的策略。我們可能通過悲傷音樂,去尋求情感聯繫,追憶過去,或是重新體驗某些情境,從中我們可能獲得一些安慰。

欣賞悲劇電影時,電影傳達出來的人類於存在與困境里展現出來的韌性,能夠使我們獲得美的體驗。而這種依賴電影敘事所傳達的美感顯然是音樂不具備的。

但也有人認為,在聽悲傷的音樂時,我們獲得的是一種感動。 在人類社會中,不同個體間可以通過表達出悲傷和痛苦,來獲得他人的幫助與支持;悲傷的音樂也會類似的激發我們的情緒,尤其是在對他人有著高同情心的個體,更容易被悲傷音樂觸動心懷。

這些觀點都具有一定的說服力,但卻無法解釋悲傷音樂所激發的負面情緒是如何轉化為快感,並讓我們沉浸享受的。

進化生物學的觀點認為,悲傷情緒的適應價值在於可以使個體逐漸從損失的痛苦中恢復,並且可以展現一個人的情緒狀態,方便他人感知並提供幫助,有助於保持群體的緊密聯繫。

「模擬理論」這樣解釋,悲傷的音樂讓我們可以模擬自身在悲痛的情境或情緒中,從而體驗不同的情境內容。這不僅可以使我們可以更有效地應對將來的悲痛情境,還能增強我們的共情能力與技巧。所以在演化中,我們的大腦也可能直接將對悲傷音樂的體驗當成了一種獎賞。

在悲傷的情緒中,我們腦內的5-羥色胺(serotonin)和多巴胺(dopamine)神經元活性降低,HPA軸的活動也相應減弱;相應地,在悲傷或哭泣時,催乳素(prolactin)和催產素(oxytocin)神經元的活動會得到提高。催乳素和催產素可以抑制交感神經和HPA軸的活性,影響心血管功能,從而降低壓力應激反應,產生鎮靜,安慰的效應。催乳素在哭泣和照顧後代時的安慰效應以及催產素在信任,支持等正性情感中的作用已經得到了很多研究證實。

而當科學家們嘗試在聽悲傷音樂與對照音樂的受試者中觀察這些指標時,卻無奈地發現催乳素和催產素都沒有顯著的變化。

悲傷音樂的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fMRI)研究

神經成像研究發現音樂引起的情緒變化和日常情緒變化的神經環路在很大程度上是一致的。不同研究組的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fMRI)研究發現,我們在聽悲傷音樂時,大腦中的杏仁核(amygdala),海馬(hippocampus),海馬旁回(parahippocampal gycus),前扣帶回(anterior cingulate)以及額葉的許多區域都會相對的活動增強。但是,當在這些研究之間比較時會發現,他們之間的數據是不一致的,甚至是不同的。而且在愉悅音樂的研究中,也會發現杏仁核和海馬活動的增強。

可以想像,悲傷音樂引發的情緒變化是從悲傷到愉悅的廣譜變化,而當下的神經成像研究卻只是簡單地從悲傷-開心兩方面來比較悲傷音樂的效應,也沒有考慮不同人之間情緒表達的個體差異。如果把這些都考慮進去,fMRI研究可能依舊是我們揭示這些問題的有力工具。

許多研究表明,悲傷的音樂帶給我們的愉悅就像美食和性一樣,都來自多巴胺系統。PET成像研究揭示了我們在聽愉悅的音樂時,大腦內的紋狀體多巴胺系統(包括伏隔核和尾核)活動得到了增強;類似的研究發現,在聽悲傷音樂感受到快感時,我們腦內激活的腦區也是紋狀體獎賞系統。

目前看來,關於為什麼我們會喜歡悲傷的音樂,我們已經有了不少的解釋。但我們是如何從悲傷音樂中獲得快感的呢?相關的研究才剛起步,答案正等待我們去揭曉。

參考文獻:

【1】Mapping Aesthetic Musical Emotions in the Brain.Wiebke et al.Cerebral Cortex.2012.

【2】The pleasure of unadulterated sadness: experiencing sorrow in fiction, nonfiction, and 「in person」.T.R. Goldstein.Psychol Aesthet Creativity Arts.2009

【3】Memorable experiences with sad music – reasons, reactions and mechanisms of three types of experiences.T. Eerola et al.PLoS ONE.2016.

【4】Brain correlates of music-evoked emotions.S. Koelsch et al.Nat Rev Neurosci.2014.

【5】A functional MRI study of happy and sad affective states induced by classical music.M.T. Mitterschiffthaler et al.Hum Brain Mapp.2007.

【6】It"s sad but I like it: the neural dissociation between musical emotions and liking in experts and laypersons.E. Brattico et al.Front Human Neurosci.2016.

【7】Anatomically distinct dopamine release during anticipation and experience of peak emotion to music.V.N. Salimpoor et al.Nat Neurosci.2011.

我的其他文章,都在這裡,等你來看啊:

如何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一種可能的神經科學方法

什麼是一流的科學研究? --千禧年的諾貝爾獎,神經科學大師坎德爾

來了!神經科學研究中的十九個明星熱點腦區

也歡迎大家關注我們的其他平台:

微信公眾號:腦人言(ibrain-talk)

網易號、新浪微博:腦人言

推薦閱讀:

用深度學習來解析夢境中出現的物體(完整版)
脈衝神經網路和非脈衝神經網路各有什麼優缺點?
認知心理學實驗的可重複性有多差,研究者是如何應對的?

TAG: | 认知神经科学 | 心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