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易經》中改命增福的八種智慧,你了解嗎?

《易經》是「群經之首」「大道之源」,易道廣大,潔靜精微。《易經》是中國哲學的源頭,蘊藏著中國文化的密碼,是中國儒家、道家、法家、陰陽家、兵家等諸子百家的思想原典。而這一部中國人最重要的經典,將人的修養和修行以及人的命運講到了極致。

《周易》告訴我們,擁有如下這些智慧的人才會擁有好的命運:

寬容善良的智慧

《周易》強調「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本意是小錯誤如果不加以改正的話,日積月累就會釀成大錯誤大災禍,最終會受到懲罰。後來多引申為多行不善,則會遭受惡報的意思。善良與厚德、厚道的內涵基本相同。

懂得厚德載物的人,懂得善良寬容的人,其實就拿到了人間最好的通行證,在自己現世得福的同時也為自己乃至子孫後代種下了福田。

自強不息的智慧

《周易》《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天的運動剛強勁健,日月星辰,山川河流,一顆不曾停息毫不懈怠地運行。中國文化崇尚天人合一的哲學精神,認為人和天在精神上是息息相通的。因此,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也應該效法自然,自我力求進步,剛毅堅卓,發憤圖強,永不停息。所以人要效法上天的品德,以剛健的精神自強不息。自強不息,就是永遠在進步,永遠不滿足。有智慧的人應當效法陰陽變化日新,不斷改掉過錯,不斷創造新的業績,在歲月的流逝中修養自我,升華自我,使自己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否極泰來,走出困境的智慧

「否」、「泰」為易經的卦名。天地交,即天地相互作用,謂之「泰」,不交謂之「否」;「泰」則亨通,「否」則失利。意思是事物發展到一定程度,就要向著它的對立面轉化,後來便常用「否極泰來」形容情況從壞轉好。當然,泰極同樣可以否來,這充分體現了易經中的辯證法思想。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風順,否則連上帝都會失業。那麼在遇到人生中最黑暗階段的時候,我們應該怎麼辦呢?易經告訴我們,應該樹立信心,用自己最大的努力,去點亮自己的未來,因為,光明總會來到。否極泰來就是在黑暗中點亮心燈等待光明的智慧。

改過遷善,有錯就改的智慧

《周易》《益卦》「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益卦重點講的就是改過遷善。 改過遷善的意思是,改正錯誤,學習善行,就是去惡從善的意思。孔子說,「風雷益,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人生活在世界上,犯錯誤是難免的,一旦有了錯誤,一定要有壯士斷腕的決心,及時改正,還不失為君子,否則,讓錯誤累積下去,最後也只能棺材前面落淚,頭撞南牆回不了頭了。但事實上人們都明白自己的錯誤,但是卻沒有勇氣,沒有決心去改正,這也正是層次越低的人越容易放縱自己的原因,他們無力控制自己錯誤的習慣。最終鑄成大錯悔之晚矣。

藏器於身,待機而動的智慧

《易經》說:「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在不利於自己的情況下,要勞筋骨餓體膚強心智,對自己狠一點,訓練自己以後東山再起的本領。要學會隱忍不發,猶如易經中的「潛龍勿用」,一旦時機成熟,如不鳴則已「飛龍在天」。《菜根譚》說:「鷹立如睡,虎行似病。」老鷹站在那裡像睡著了,老虎走路時像有病的模樣,但是飛向藍天、嘯傲山林的夢想絲毫沒有失去。蹲下是為了跳得更高,為了擺脫困境,不妨更低調點,更隱忍些,機會也許就在不遠處。時刻警惕,做到時機來的時候,一下抓住才是最重要的。

括囊避咎,謹言慎行的智慧

《易經》《坤卦》「括囊,無咎,無譽」 意思是,為人謹慎小心,不輕易說話,避免災禍。它告訴我們,要注意生活中所蘊藏的危險,謹言慎行,避免災禍。三國時的才子楊修就是個話癆,不知道「括囊避咎」的道理,處處賣弄聰明,顯得曹操的智商比不過他,結果是自尋死路。生活中,智商只是保證我們能做事,情商才是保證我們把事情做好的關鍵,所以,不說話,沒人當你是啞巴。

謙卑低調的智慧

《周易》謙卦中說:「謙謙君子,卑以自牧也。」牧,就是養,引申為自守。卑以自牧就是謙卑自守也。謙卦是六十四卦當中,唯一一個六爻皆吉的卦,除了謙卦,其餘的卦,有好就有壞,有吉就有凶。

謙,在《易經》是一個卦名,叫做「地山謙」。它的畫像,是高山峻岭,伏藏在地的下面,也可以說,在萬仞高山的絕頂之處,呈現一片平原,滿目晴空,白雲萬里,反而覺得平淡無奇,毫無險峻的感覺

萬事退一步就叫謙,不傲慢就叫謙,讓一步就叫謙,多說一聲謝謝、對不起,就叫謙,謙虛之人處處吉祥如意。

返觀內照,自我反省的智慧

《易經》《觀卦》觀卦的九五的爻辭說,「觀我生,君子無咎」,意思是觀察自我並反省自我的行為,君子就沒有災禍了。孟子說:「愛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治,禮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反求諸己。」意思是,當我愛一個人,但那個人並不愛我的時候,我要反思,自己愛別人愛的到底深不深。當我去管理別人,別人不聽你的,就要反思我做的事情是否明智。當我和別人很熱情地打招呼,別人沒有理睬我,我要反思下自己平時是否做到有禮了呢。當一件事情沒有做好,我就要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而不是去找其他原因。所以,一個君子應該有的態度是,不怨天不尤人,先從自己找原因,時時反省自己。佛教中經常用到這個成語。其實這個成語來自於易經的觀卦。

推薦閱讀:

周易「四象法」,看到一切可能,懂得如何抉擇
【陽宅風水師資】線上課程培訓
借「睡哥說易」聊聊陳羽凡
【乾貨】周易占卜概述和初學方法
《周易》之道,始於畫卦

TAG:易经 | 命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