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爽除了投降,或許還能死的更難看些。
最近某劇熱播,不得不承認他是近年來少有的良心歷史劇之一。
但這劇仍有一細節和其他劇處理的一樣,即高平陵之變時,將曹爽投降的情節草率化,將爽寫成了個庸懦無能之輩。可見正始之變時「曹爽佔據優勢卻投降」的印象已深入人心。彷彿這個託孤大臣,大將軍比劉禪還要庸弱,還要不會審時度勢,還要智障。這樣一個人居然能做到權傾朝野一時,居然還能奪了司馬懿的實權,彷彿魏國只有司馬是明白人一般。本著不把歷史重要事件里所有人當傻子的精神,我是不信上面這套理論的。
曹爽作為一個成熟的政治家,豈有不知政治鬥爭你死我亡的道理,哪會輕易聽信別人「保命」的勸降?曹爽如果不投降,聽從了桓范的建議難下許昌,真的有機會反戈一擊掌控大權么?我們不扯什麼人心向背,就單說雙方實力問題。1、
要回答這個疑問,就要把這事兒拆解成兩個問題:
第一,也是很多很多很多人忽略的問題,曹爽真的有機會到得了許昌城么?第二,即便僥倖到了許昌城,曹爽就真的有反擊之力么?先回答第一個問題,曹爽真能到許昌么?
曹爽祭祀的高平陵,今天的位置是河南省汝陽縣,離許昌直線距離130KM左右。如果要避開山川險阻,行路距離大概要翻倍到260KM左右。
普通的騎兵走一走加上吃喝拉撒睡大概要5天時間。但致命的問題來了。曹爽這次是帶著天子拜謁高平陵,帶了天子和天子車架,帶了禮儀官,帶了太監(常侍),帶了保鏢(武衛),還有服侍天子吃喝用穿的統共大概就上百人。春,正月,甲午,帝謁高平陵,大將軍爽與弟中領軍羲、武衛將軍訓、散騎常侍彥皆從。——《資治通鑒》
這麼一大攤子包袱讓他們快速行進到許昌而不被身後的司馬懿追上或者堵截,可能么?
有人說,且戰且退碰碰運氣呢?拿什麼來戰呢?正史明確記載曹爽手裡可用的人,不過是臨時召集的洛陽郊外幾千個屯田的步兵。爽得懿奏事,不通;迫窘不知所為,留車駕宿伊水南,伐木為鹿角,發屯田兵數千人以為衛。
爽在被切斷後路,沒有充足補給,沒有戰馬補給的情況下,真的能做到所謂「且戰且退」么?
2、
說完曹爽,我們再反觀司馬懿那邊。
這場叛變之所以那麼順利,是因為他拿到了皇太后令,徹底控制住了洛陽禁軍。很多讀歷史的人都會小瞧這支「超級機動部隊」,以為不過是守城的普通兵士罷了。然而戰爭時代的禁軍,都是精銳中的精銳,從一些蛛絲馬跡里我們是可以推斷出來的。《張頜傳》「諸葛亮復出,急攻陳倉,帝驛馬召頜到京都。帝自幸河南城,置酒送頜,遣南北軍士三萬及分武衛、虎賁使衛頜。
諸葛亮攻打陳倉,情勢危急,明帝派張郃出戰時給了他洛陽的禁軍三萬人。
那可是跟百戰名將張郃打過仗的部隊呀,可不是什麼一般二般的士兵。另外,從邏輯上來講,禁軍有守衛京師的重任,不可能為了一場局部戰役傾巢而出,棄天子於不顧。所以禁軍的總人數肯定大於三萬,至少有五六萬。從數量級來講,司馬懿這邊控制的武裝力量成倍乃至數十倍於曹爽,並且武器,戰馬精良。曹爽是當過大將軍的人,算算賬就知道,自己逃不掉了呀。
3、
好的,再來說第二個問題。
即便曹爽幸運,天可憐見,讓他有萬分之一的機會逃到了許昌,他有機會么?直覺上來講許昌好像是個好地方,曹操起家在這裡,首次實行軍屯,民屯都在這裡,像是曹氏大本營。但你翻翻三國志,魏國後期用兵,為什麼幾乎看不到從許昌出兵的栗子呢?這要從魏國的兵力分部說起。由於魏國的國土面積最大,所以看似實力最大的他,防守問題也最為嚴重。因為魏國的國境線最長呀。
對於蜀國來講,只要守住蜀中向關中的出口,以及東向吳的出口兩個節點就行了,還有天險保護。
對於吳國來講也差不多。但魏國呢?首先要在雍涼,長安屯兵,防止蜀國大軍侵擾。然後要在襄陽,南郡附近屯兵,防止吳國軍隊從荊州直逼洛陽。接著呢是鄧艾主張的,在淮南,淮北屯兵,不僅是守住徐州這樣的五省通衢,還要看著吳國的首都建業,防止吳國奪取合肥這樣的軍事重鎮。這樣就完了么?當時說是三國,可魏國面對的敵人不止兩個。滅了公孫淵以後,東北方向暫時安定了,但是并州,幽州有匈奴作祟,要分兵把守吧?涼州地區有羌人時長侵襲,也需要屯兵吧?最最重要的,沒在圖上標出來的是,拱衛京師的洛陽,要不要一支強大有力的禁軍?
對於魏國當時的形勢來講,分兵守住這六個節點已經是很頭疼的事情了,哪還有工夫在許昌培養一支閑散的軍隊?曹爽即便到了許昌,那裡的兵力也不夠他自保的呀。還沒等他發布詔令讓天下兵馬勤王,估計已經城破人亡了。4、
最後,我們還要做一個不科學的假設。
如果許昌真的有一支隱藏著的,不為人知的,沒有記載的充足的兵力,他們會被曹爽驅使么?要搞清楚這件事,先要明白高平陵之變的本質是什麼?是司馬懿為首的高門大族和曹爽為首的曹氏親貴的矛盾。以司馬懿為首的士族來自哪兒呢?潁川郡。
他們號稱潁川名士,這裡出過荀氏,郭嘉,鍾氏,徐庶,陳群等名門望族。潁川郡下轄12縣,許縣是其縣治。曹操之所以在許昌定都,一方面是因為有糧,一方面就是因為要籠絡潁川士族。曹丕搬離許昌到洛陽,一方面是正統性,一方面因為防守,但很大方面也是為了削弱士族影響力。許昌是他們的大根據地,士族們在此經營了上百年,根深葉茂,不可撼動,司馬懿還在這兒守過城。曹爽逃去那兒,難道是要給自己添堵么?曹操在此發家,不代表這裡就是曹家的地盤那!所以呢,曹爽或許智真不及司馬,但也想像中那麼蠢。對於做過大將軍的他來說,經過精密的計算,投降也好,南下也罷,幾乎都可以確定為死路一條。或許南下能讓他死得更壯烈一些,更凄慘一些,更血肉模糊一些。
重大歷史的參與者,「很少」有真的庸才。最後的最後,我想提醒一點,曹爽手中的天子,不是明帝親生的。手裡捏個太后比捏個不知道哪裡來的天子有用多了。
理解這一點,對理解司馬懿所佔據的優勢地位非常重要。另,補充一點。說司馬懿手裡只有3000人的,都是看書看一半的,史書上明明確確記載著,發動政變之後,已令太僕接管了禁軍。召司徒高柔假節行大將軍事,據爽營;太僕王觀行中領軍事,據羲營
其他一切猜測都是徒勞。
再說了從常識上講。你們怎麼就站在曹爽這裡思考問題,而不是司馬懿這裡思考問題呢?司馬懿如果控制不了禁軍就敢造反,他是這麼不謹慎的人么?送人頭么?
推薦閱讀:
※在高平陵得知司馬政變的曹爽,該如何做才能成功(包括對內士族,對外天下)(越詳細越好)?
※如何評價魏明帝彌留之際立齊王芳,以及託孤人在曹宇曹爽間數次易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