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灣地區2017:最佳搶鏡獎,是你們無疑了
2017年已結束,回顧過去,方能展望未來。基於此,《中東研究通訊》主創團隊特推出西亞和北非地區主要國家或地區的年度盤點,聚焦主要國家的國內政治、經濟發展和外交等問題。本期推出2017年海灣地區總結。
2017年海灣地區政治形勢再次承攬中東新聞看點。從卡達斷交風波到葉門內戰,從「伊斯蘭國」到後敘利亞時代,從沙特到巴林頻頻示好以色列,海灣年度局勢圍繞著沙特與伊朗政治博弈的主軸線,加上域外大國的干涉和恐怖主義的外溢效應,使該地區局勢一度陷入緊張與動蕩。大國謀求區域霸權、小國覬覦「大外交」的野心將海灣國家的政治和外交進程推向一個更加複雜的新階段。
海灣地區圖 來源:http://carbonbrief.org
卡達外交危機
卡達當地時間6月5日凌晨,巴林、沙特、埃及、阿聯酋四國宣布與卡達斷絕外交關係,葉門、利比亞和馬爾地夫等國緊隨其後。除指控卡達支持恐怖主義外,參與此次斷交的國家還認為卡達干涉其內部事務及與伊朗保持關係。
卡達否認有關其支持恐怖主義的指控,且指出其始終在為美國帶領下的對「伊斯蘭國」的軍事打擊做出積極貢獻。在與伊朗維持密切關係方面,卡達官方回應質疑,強調其認為德黑蘭的影響力「不容忽視」。沙烏地阿拉伯的斷交舉動得到了美國總統特朗普的好評,而土耳其、俄羅斯和伊朗等國呼籲通過和平談判解決危機。
卡達外交風波中半島電視台被海合會國家屏蔽 來源:Press TV
卡達不安於小國的地位,常在一些問題上充當「調解人」的角色,想要發揮更大作用。「阿拉伯之春」期間,半島電視台在阿拉伯世界鼓吹革命,引起了阿拉伯國家的極度反感;在利比亞戰爭期間,卡達是煽動在利比亞設立禁飛區的最主要力量,並且派戰機參戰;葉門內戰期間,卡達表面上保持中立,但實際上跟伊朗有一定程度的配合。
除了媒體因素,沙特等國和卡達積怨已久,他們在很多問題上都尖銳對立。薩達姆垮台後,哈馬斯失去財源倒向伊朗的實例仍歷歷在目,這讓沙特、埃及等國家非常憤怒。
葉門內戰
2014年9月,胡塞武裝—薩勒赫聯盟開始與哈迪政府對抗,葉門動蕩局勢急劇升級,人民飽受戰爭蹂躪。2015年3月,沙特等國針對胡塞武裝發起軍事行動,戰火一直持續至今。同時,持續的戰亂也使霍亂和飢餓成為葉門更大的困境,嚴峻的人道主義危機不斷蔓延,引發國際社會的關注。
2017年11月1日,以沙特為主導的「阿拉伯葉門聯盟」對葉門薩達省進行了一場空襲,造成至少25人死亡,9人受傷。內亂還吸引了周邊國家的恐怖分子趁機進入,與葉門國恐怖勢力「合流」,利用安全真空逐步擴大影響力,使該國局勢陷入極大的挑戰。
受到空襲後的現場 來源:Reuters
當地時間12月4日,曾執政33年(1978—2012年)葉門前總統薩利赫(Ali Abdullah Saleh)在首都薩拉城外被胡塞武裝打死。薩利赫的死將對沙特領導的聯盟造成重大衝擊。分析人士指出,在胡塞武裝、薩利赫勢力以及哈迪領導的葉門政府三方纏鬥的背後,是地區大國沙特和伊朗的博弈。
沙特支持哈迪政府,伊朗支持胡塞武裝,而薩利赫則是為了重返政壇而在兩者之間尋找機會。作為葉門國內政治的重要推手,薩利赫與胡賽武裝之間關係錯綜複雜,被自己的「臨時盟友」殺害。薩利赫喋血,中東傳統的「強人政治」時代宣告終結。葉門內戰前景難料。
伊朗和沙特的地緣爭奪
什葉派代表伊朗和遜尼派代表沙特之間的較量,主導了2017年海灣地區的政治風雲的主旋律。作為中東的兩個大國,雙方支持的葉門內戰、敘利亞內戰等「代理人戰爭」極大地加深了地區政局動蕩程度。
隨著「伊斯蘭國」式微,恐怖勢力瓦解,伊朗支持的伊拉克什葉派民兵組織成為後者境內不可忽視的一支軍事力量,在伊拉克收復基爾庫克,威懾庫爾德人的過程中發揮了極大的作用;敘利亞戰爭停火,伊朗作為主要支持大國,與俄羅土耳其一道參與戰後敘利亞和談與重建的設計;黎巴嫩真主黨勢力壯大,成為對抗沙特的強有力工具。伊朗牽頭的什葉派力量可謂佔得先機,在中東形成一條強大的「什葉派勢力弧線」,對美國盟友以色列和沙特構成強大的威懾力量。
沙特王儲穆罕默德 來源:SPA
雖然,自10月6日以來,美伊在伊朗核問題上口水戰不斷,12月初特朗普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但是這些戰略不僅難以對伊朗形成直接的遏制,而且使得伊朗勢力的延伸對沙特和以色列形成強勢的進攻性防禦圈,成為德黑蘭對抗華盛頓以尋求雙方妥協與和解的籌碼。伊朗對話美、以、沙三國的實力不容小覷。
2017年4月,時任沙特副王儲的穆罕默德·本·薩勒曼提出以「活力社會、繁榮經濟、雄心國家」為主題的「2030願景」經濟計劃,並為沙特確定了「阿拉伯語伊斯蘭世界心臟、全球投資強國、歐亞非樞紐」等三大遠景目標。此次改革計劃旨在幫助利雅得擺脫長期以來依賴石油的局限,實現經濟發展多元化。
雖然該計劃阻力重重,但新政的主角薩勒曼搖身一變,成為沙特的新王儲,雄心勃勃推動國家進行各項改革,同時擴大個人影響力。在葉門內戰中出師不利,其支持的敘利亞反對派至今也未在和談中佔得優勢使得沙特在2017年的競賽中稍落下風。自倒向美以陣營以來,沙特遭到了阿拉伯世界的譴責,特朗普承認耶城事件更是將沙特推向一個尷尬的處境。阿拉伯世界的裂痕不斷加深,進入「單打獨鬥」的時期。
小國「有所作為」
(一)巴林示好以色列
此前有維基解密資料爆料,巴林與以色列兩國高層互有通氣。近兩年來,兩國因伊朗越來越強大的地區影響力帶來的威脅而漸趨靠攏,處於阿拉伯世界立場的巴林並未與以色列建立正式的外交關係。
巴林是海合會唯一一個允許猶太教堂存在的國家,並與其國內的的猶太社區保持著積極的聯繫。特朗普宣布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以後,巴林組織一支24人代表團抵達以色列,試圖表示海灣國家對宗教的寬容性和多元化的承諾,討論巴林以色列關係正常化的問題。
然而,特朗普的決定嚴重破壞了該代表團在以色列的努力。巴勒斯坦人譴責巴林代表團的行為,並拒絕該代表團進入阿克薩清真寺。加沙地帶的示威者也阻止代表團進入被圍困的沿海飛地。巴勒斯坦民族和伊斯蘭宗教人士批評巴林是「無恥的」,並坦言:「在加沙或巴勒斯坦的其他任何地方,尋求與以色列關係正常化的人是沒有地位的。」
代表團訪問以色列引起了巴林民眾的爭議。巴林的官方媒體試圖與代表團劃清界限,否認該代表團並非代表官方。外交困境和國內譴責之下,巴林和以色列建交前途恐並不明朗。雖然目前還不清楚巴林的領導層如何評估接觸以色列的潛在風險和利益,但其他海合會成員和以色列在抵抗伊朗方面的利益顯然具有一致性。
(二)阿聯酋—沙特「新」夥伴關係
12月4日,在科威特舉行的海灣合作委員會(GCC)首腦會議前幾個小時,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宣布與沙烏地阿拉伯建立新的合作夥伴關係,這個「新」夥伴關係被認為是卡達危機的替代方案。該夥伴關係旨在加強海合會國家在軍事、經濟、文化和政治領域的跨國合作。正如阿布扎比王儲穆罕默德·本·扎耶德坦言,雙方「已經超越了平常的外交關係,可以被視為一個「整體」。面對動蕩不安的中東局勢和安全威脅以及反對伊朗、卡達的共同目標。
扎耶德和沙烏地阿拉伯王儲薩勒曼之間的私人關係非常密切,這大大推動了阿布扎比和利雅得雙邊關係的發展。2014年油價暴跌導致了政局相對不穩,經濟陷入困境,安全和財政高度依賴沙特支持的巴林與利雅得合作緊密,並加入了沙特領導的所有以安全為重點的區域集團和聯盟:反恐四方(ATQ)、「阿拉伯葉門聯盟」和「伊斯蘭軍事反恐聯盟」(IMCTC)。
(三)阿曼、科威特和巴林的「智慧外交」
在地緣政治上,新的阿聯酋—沙特夥伴關係與科威特、阿曼關係微妙。作為海灣合作委員會的兩個「鴿派」小國,科威特和阿曼希望與包括兩伊在內的所有海灣國家保持良好關係,與沙特,阿聯酋葆有密切的盟友關係,同時促進更大程度的對話以解決地區衝突。
儘管阿曼是海灣合作委員會和「伊斯蘭軍事反恐聯盟」的創始成員國,但前者並不放棄與卡達以及與伊朗之間恆久以來的外交關係,特別是在阿曼經濟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的石油合作。科威特市或馬斯喀特是否計劃加入這個「新型」夥伴關係還有待觀察。目前對於科威特和阿曼來說,阿聯酋—沙特的夥伴關係是否會是海合會的一個有價值的替代品尚未有定論,這一夥伴關係若有加深海合會與卡達分裂的可能,科阿兩國恐難以服從。
評 價
卡達作為中東小國,實力有限,一心尋求與自身實力並不匹配的大外交戰略定位,主動攪入地區大國的競爭之中,損害自身利益,遍樹強敵,苦於應對;巴林在尋求與以色列夥伴關係的時局選擇上難免遭人詬病,得不償失;科威特與阿曼秉持小國「智慧」外交的自身定位,安全、合作、務實、自主的全方位對外交往,在各方勢力角逐過程中贏取相對和平和獨立和平的外交立場,值得借鑒。
往期回顧(在本號專欄內查看):
中東女性:2017年大概是很特別的一年,你把《飛得更高》聽了365遍
土耳其2017:準備好應對2019年的一系列大選了嗎?
蘇丹2017:20年冰凍漸融,春天還遠嗎?
阿爾及利亞2017:危機四伏,前景堪憂
突尼西亞2017:經濟、反恐與女權並重
敘利亞2017:我很累,讓我停下來舔舔傷口
伊朗2017:夾縫中謀發展
摩洛哥2017:重返非盟、大力反腐與強力反恐 | 年度盤點
巴以問題2017:美國逐漸偏袒以色列,和平遙遙無期 | 年度盤點
埃及2017:強力維穩、頻繁恐襲與經濟改革 | 年度盤點
今日主筆 張娟娟
推薦閱讀:
※博弈耶路撒冷——沙特為何要暗通以色列,拋棄巴勒斯坦?
※沙特為什麼要緊抱美國大腿,肆無忌憚的狠踩俄羅斯?
※羨慕沙特國王土豪行?人家等了60年才坐上金電梯!
※沙特為什麼要跟美國結盟?石油之外,沙特還能得到什麼好處?
※女性在沙烏地阿拉伯工作是一種怎樣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