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血小板數值偏低時,需要治療嗎?

血象檢查的最常見內容之一是「血小板計數」。當血小板數值較「正常參考數值」偏低時,這常引發擔心害怕。但這種害怕在大多數情況下是沒必要的。非常可惜的是,由於各種因素,國內醫生針對「血小板減少」的過度治療卻很普遍!

圖1:針對血小板減少的過度醫療在中國很普遍

血小板是血液循環系統里巨核細胞的胞漿片段。它的主要功能之一是止血。當血管壁受損傷後,止血即開始啟動。止血起始步驟即血小板貼附與血管內皮下,然後開始「血小板-血小板」之間的相互作用而聚集。同時血小板釋放其內顆粒成分,由此使循環中更多的血小板聚集。最終形成血小板栓子來堵塞破損血管壁,並引發後續進一步的止血過程。

圖2:血小板的止血功能

血小板是止血過程里不可缺失的。但止血需求卻未必需要「很高數值」的血小板計數。我們血小板計數的正常參考值是人群調研出來的。隨機調查健康人群,去掉那些「血小板計數偏低的2.5%+數值偏高的2.5%」,即我們所謂的正常參考值。目前的血小板計數參考下限是100×10^9/L。但臨床研究證實:大多數情況下,我們並不需要那麼高的血小板計數即可滿足止血需要。

根據多項研究的共識:為了減少出血風險,不同情況下的「血小板目標數值」不一樣。

  1. 沒有發熱、沒有手術、生孩子等情況下,血小板計數可以低至10×10^9/L。也就是說:如低於該數值,則應該積極干預治療。否則可能有自發出血風險。
  2. 如果有發熱、手術、生孩子或其他出凝血疾病,那麼血小板計數的數值應該更高,否則出血風險偏高。

看完這些後大家是不是會覺得很驚奇?血小板可以這麼低嗎?是的。血小板數值就是可以這麼低!

圖3:生孩子時需要較高的血小板數值

導致血小板減少的疾病里最常見的是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 ,ITP)。在過去,它叫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ITP)。它在兒童有相當高的自愈率。在成人也有相當比例可以自愈。作為有一定自愈性的疾病,ITP常常被過度治療。

首先,ITP病友的「血小板計數」不需要恢復到普通人的正常參考值。因為,ITP病人是可以耐受偏低的血小板計數數值。只要血小板計數在10×10^9/L以上,大家都可以先觀察為主-----除非有明顯出血傾向、發熱、做手術、生孩子。而血小板計數在30×10^9/L以上就可以更鬆口氣。

實際上,如果把ITP的目標血小板數值定位於30×10^9/L,那麼大多數ITP是不需要治療的!

但在現實生活里,大量ITP病友定了一個錯誤的「血小板計數目標值」。從而使用普遍使用副反應較大的治療方案,如糖皮質激素、免疫抑製劑等等。耗費巨大、副反應多,真是貽害無窮……

而ITP病友的錯誤「血小板計數目標值」觀基本是被醫生誘導的。面對這個情況,中國醫生們-----包括我自己要好好反思。

推薦閱讀:

TAG:过度医疗 | 血小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