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決定發展那些產業?
對於一個二三線城市,經濟發展程度一般。政府領導人如何決定發展哪些產業?有什麼決定因素嗎?
如果可能的話,請各位大神以江蘇徐州為例子?
武漢——未來十大產業集群:汽車及零部件產業、光電子信息產業;高端裝備製造、食品及農副產品深加工;生物和醫藥產業、家用電器產業、精品鋼材及深加工產業、石化產業、節能環保產業、時尚消費產業。
重慶——未來重點發展集成電路、液晶面板、物聯網、石墨烯、頁岩氣、機器人、生物醫藥、節能環保、化工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十個產業。
成都——未來十大產業集群:
IT製造產業集群,以高新區、雙流縣和新津縣為載體,做強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光電顯示、晶元製造、光伏、多晶硅等新興產業。
軟體產業集群,以成都高新區為主要聚集區,連接武侯區、都江堰市的成都軟體產業帶,重點發展軟體外包、集成電路設計、信息安全、數字娛樂、行業應用軟體和嵌入式軟體六大領域。汽車產業集群,以經開區、青白江區、新都區為載體,做大成都一汽,做強四川一汽豐田,打造豐田汽車成都生產基地。航空航天產業集群,以青羊區、高新區為載體,大力發展支線飛機和直升機製造、積极參与幹線飛機部件和航空零部件製造,把成都建成國內重要的民用航空產業製造、維修和空天基地。生物醫藥產業集群,以高新區為核心,聯動武侯科技園、生物醫藥產業園、金牛科技園,建成西部地區重要的專業性生物產業研發、生產和出口基地。食品產業集群,以溫江、龍泉驛、郫縣、大邑、邛崍、蒲江等為載體,積極發展方便食品、飲料、酒、肉類等農副產品深加工項目。冶金建材產業集群,以經開區、青白江區、雙流縣為載體,推進高新技術產業和先進位造業領域的骨幹企業做大做強。石化產業集群,以彭州和新津為主要載體,彭州完成80萬噸乙烯工程等,新津大力發展精細化工等產業。製鞋產業集群,以「一都兩園」為主要載體,突出女鞋特色,發展壯大男鞋、運動鞋等鞋產品。傢具產業集群,以新繁、崇州、彭州三個傢具產業集聚地為基礎,提升成都市中西部傢具商貿中心地位。其中,這幾個行業是幾地都有規劃的:汽車、生物醫藥、石油化工。
一個一個對照,有條件上,沒條件看能不能創造條件。
(重慶發展石墨烯、頁岩氣、機器人,黃奇帆這個人,呵呵,頗有趣味)做過很多高新區的產業發展規劃,我想我可以回答這個問題。
我想樓主的問題應該是如何科學的決定一個地區應該發展什麼產業?我把這個問題拆分成三個小問題。
第一,一個地區產業發展的目標是什麼,或者說要達到什麼樣的目標,這個地區的產業選擇才是正確的?
第二,為一個地區選擇目標產業需要考慮什麼樣的因素?
第三,現實中,地方政府是如何選擇所要發展的產業的?
第一,正確的產業選擇要達到什麼樣的目標?簡單來說,正確的產業選擇要能夠使該地區用最小的投入獲得最大的收益,並且這種高收益規模越大,持續時間越長越高。投入包括:資金、人才、資源(主要是土地)、環境和地方領導政治資本等等,收益包括:GDP、稅收、解決的就業、地方領導人的政績等等。這裡簡化一下,一般產業選擇要達到的目標就是產業能夠得到快速增長,表現為GDP的增長。全國各地的高新區比的最主要的就是產業規模。排名前10位的國家高新區,產值都達到千億以上。下表是國家高新區的評價指標體系,包括四個方面。可以看出,國家層面除了對產業規模(規上企業數量,營業收入等指標能反映出來),還對產業水平,主要是創新水平(可以從專利、人才等方面的指標要求反映出來)有要求,至於國際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也是很重要的方面。如果地區選擇的產業放到這個評價指標體系裡面得分很漂亮,那基本上可以說是正確的產業選擇了。
國家高新區評價指標體系(2013修訂版)_百度文庫
二,產業選擇要考慮什麼因素?
想像有這樣兩個集合,一個是優質的產業集合(優質就是高收益率,國家倡導的戰略新興產業等),另一個是受當地基礎限制,有能力發展的產業集合,這兩個集合的交集,就是一個地區可選擇發展的產業集合。
首先什麼是優質的產業,比如國務院十二五發布的七大戰略新興產業,都是綜合考慮了產業發展前景,國家戰略導向與國際競爭需求而選出的優質產業方向。這些產業在未來的五到十年,都將得到快速的發展。全國各個地區都在積極布局。
但是,不同的產業有不同的發展條件,就跟不同的樹苗需要不同的氣候和土壤一樣,有的產業對特有資源、產業配套,甚至氣候環境都有苛刻的要求,所以這就決定了一些產業只有個別地方適合發展。比如中草藥產業,一般靠近原料產地,通化的醫藥產業就做的非常大,因為靠近長白山,有上百種中草藥資源;還有東營的石油裝備產業,因為那裡有勝利油田。發展大數據產業最好在氣候比較清涼的地方,因為伺服器要散熱。這裡舉的是比較特殊的產業。一般來說,你要發展製造業,諸如廠房、物流、產業工人等配套得有不錯的基礎,長三角製造業比較發達,是因為近代就有比較好的工業基礎。你要發展高端服務業,那對人才和市場的要求就比較高。
總之,當地的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實際上很大程度上圈定了該地區可能發展產業方向。特有資源(礦產、植物、大熊貓O__O」…等)、高水平科研院所、有實力的民營企業、區位條件等等,都是需要考慮的因素。
但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各地的基礎設施都日趨完善,高鐵的開通更是縮短了主要城市的空間距離,所以就產業發展環境來說,不同地區的差異越來越小,尤其是對於新興產業,相關的產業配套基本都是新建,大家起點都一樣,所以產業選擇就有了更大的自由度。蘇州工業園的納米產業,是當時決定要發展納米產業,引進了中科院納米所等一系列科研平台,才逐漸發展起來。還有崑山的小核酸產業,都是看到不錯的產業方向,選定之後,然後圍繞這個產業方向聚集資源,逐漸完善產業配套。
還有樓主提到了有沒有什麼決定因素,答案是沒有什麼決定因素。這就跟即使你個子矮,也可以打籃球,但就是想打好比較辛苦罷了,反應在產業選擇上,就是不好的產業選擇意味著巨大的投入和較低的產出。
第三,現實中政府部門是如何選擇產業的。
一般的做法,請有資質的研究機構和諮詢機構做產業發展規劃,這些專業機構會通過調研,運用科學方法,並考慮國家的政策導向(當然也有領導主觀意志O__O」…)幫地方政府選擇產業。這裡舉個例子,當年上海要發展IC產業,花1000萬請麥肯錫做諮詢,麥肯錫最後的報告說,要發展IC就要發展IC設計,所以當其它地方各種發展代工的時候,上海投巨資引IC設計的平台和企業,到現在上海是當之無愧的國內IC設計的老大。這就是諮詢的價值體現啊!
最後,一聽徐州,必然想到徐工,必然想到製造業啊,徐州的製造業基礎比較好,所以徐州的產業發展方向必然離不開製造業,但現在製造業都在談轉型升級,轉型升級的方向,無非是高端製造業,包括精密機械、數控機床、航空航天裝備等等,德國不是要推工業4.0么,李克強去德國說要中國製造和德國創新結合,這是國家層面的布局和導向吧。徐州本身就有很好的產業基礎,現在的問題不是選擇產業,而是原有的產業轉型升級。製造業服務化是趨勢,IBM已經專註做諮詢了,還有挖掘機裝上智能晶元,GPS定位,可以在環境惡劣的地區實現無人操作。我國的製造業都處於產業鏈低端,提升創新能力,不斷向產業鏈的高端和核心端爬升,應該是今後一端時間的主要任務。
目前來看,最好的策略是制定負面清單,也就是確定限制哪些產業。至於發展什麼,交給市場決定。從歷史經驗,尤其是21世紀以來的歷史經驗看,除了國防等領域,政府確定的重點發展產業在帶來產業發展的同時也造成了區域內的嚴重同質化競爭、產業結構高度不足以及產能過剩。其結果很可能是①企業拿著政府補貼過日子,沒有創新與研發的動力,或者以創新企業為名,行土地開發之事,參見全國各地市的高新園區(少數確實出色的除外);②大肆擴張-產能過剩-泡沫,參見近年來的光伏產業,本來是個朝陽產業,愣是整成過剩了。另外,對於地方政府來說,如果制定的產業發展戰略不符合當地實際情況,不符合經濟規律的話,很可能只是一廂情願,並不受企業歡迎。地方政府要想吸引企業,最常用的就是減輕稅負。然而最近國家剛剛發文,禁止地方隨意減免稅負。在財政補貼也被限制的將來,如果沒有好的市場環境,地方政府必須更多地進行市場研究,從而幫助本地優勢產業發展。否則其產業規劃很容易淪為自娛自樂。(手機碼字不容易,如果覺得有道理麻煩給個贊~)
這個問題比較有意思,也比較模糊,個人認為需要從不同角度理解。
1、企業的角度,即企業如何決定發展哪些產業。這要依託於企業自身的資源和積累,或者企業主對未來發展的判斷及願意投入多少來決定。由於企業眾多,太過個性了,不展開。
2、園區的角度,即園區如何決定發展哪些產業。根據園區大小,可以從園區能調動的資源、招商籌碼、中長期發展需求等方面出發,結合園區所在區域的產業基礎,和大區域(地區性)的經濟條件、交通條件、人才條件等進行綜合考慮,確定產業發展方向。歡迎參考拙作《新園區開發及投資4.0版:市場應用為主》、《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下的創客社區招商及運營研究》。
3、地方的角度,即地方如何決定發展哪些產業。這裡就涉及到主政領導的理念、需求和調動資源的能力。多數領導需要的可能是可以用來彙報、向上級申請支持的方案,那就相對簡單,選擇的產業往大的展開,貼合國家發展方向即可,不用過多考慮現有條件,因為就是因為當地沒有基礎和條件,才需要上級的支持。有些主政領導確實希望能發展當地產業,那就需要真干,可以結合世界產業發展趨勢和當地現有基礎,先從宏觀角度研究選擇大的產業類別和方向,再從不同區域的現有產業基礎出發,選擇適合地區發展得細分產業領域。具體可以參考上面第2條的做法。
作為高級別的行政部門,個人認為應該著重於營造良好的營商、生活、學習的區域環境,為具體的經濟服務體(比如園區、鄉鎮等)提供需要的支持,推動小區域發展,以達到大區域的統一發展。
我是徐州的,我沒怎麼研究過,這邊亂說幾句。
徐州算二線城市中較大的城市,自古五省通衢(徐州)交流發達,物流運輸行業應該重點發展。交通便利,怎麼能讓來的人留下,過的人停下,當然就是好吃好玩,發展旅遊產業肯定是不錯的選擇。徐州歷史悠久,文化綿長,設計好幾條旅遊線路不錯的,風景不多,歷史上古迹多做文章。
工程機械行業一直是徐州的支柱旗幟之一,這個必須要做大做強,不然出門都不知道咋吹牛了,徐工的品牌要一直維持,走出中國,走向世界。
徐州地處中原腹地,農業發展也不應放下,畢竟吃喝靠地,農副產品的發展關係著農民的根基。
其它就是互聯網軟體(徐州互聯網算髮展比較好的,知名的站長網A5就在徐州,圖王老大比較知名),新能源,醫藥行業(連雲港比較強可以談合作),煤炭石油化工,煙草(這個不怎麼推薦了)
邳州成立了集成電路產業園區,這個徐州基礎一般,發展難度有點兒大。不過不失為一種新領域的探索,畢竟全國都在做。園區沒去過,一直挺想去看看的。我家徐州豐縣的,以上觀點都是我自己的理解。
如何決定發展那些產業?這個只有領導可以決定,我是決定不了。(以上為碼字,純粹個人觀點)
徐州最具活力的有八大產業集群:以徐工集團為核心,以工程機械、壓力機械、建材機械及其配套產品為主導的機械產業集群;以邳州官湖、銅山三堡等地中小板材企業和豐縣木線條加工企業為主形成的板材產業集群;以維維集團、綠健乳業等重點龍頭企業為支柱的食品產業集群;以化工原料加工生產基地為中心的化工產業集群;冶金鑄造產業集群包括以大屯鋁業公司為龍頭、以沛縣能源經濟開發區為基礎的鋁製品加工生產基地,以徐鋼總廠和鐵礦集團為龍頭、依託銅山縣利國鎮鐵礦資源形成的鑄造加工生產基地;以徐州傳統產業為基礎形成的水泥產業集群,另外還有電力、紡織兩大產業集群。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