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氏是郭女王害死的可能性有多大?如何評價郭女王這個人?

甄氏之死有兩種說法一是因為嫉妒然後寫了首詩曹丕看後大怒刺死,另外是有說郭氏吹了枕邊風給曹丕(見《三國志魏書第五》)。主要是想問一下這件事可信度如何?甄氏死於黃處二年,郭氏在黃初三年被封后。有人就藉此說郭氏是直接受益人,但是曹丕寵幸的夫人也有好幾個啊,不一定封誰呢,而且郭氏也有推辭,曹丕不從最後還是立了她做皇后的……總之,我覺得郭女王是一個很有趣的人呢,不知道大家對她評價如何?


我一直都認為郭女王才是這部宮斗劇的主角,居然從來沒人把電視劇這樣拍。在顛沛流離中受苦受難,最終嫁入皇室,這不才是女主角的設定嗎?《衛子夫》不就是這樣拍的嗎?

眾人歷來被曹植的文章所誤導,牽強附會到甄宓身上,認為這既是一位絕色美女,一般美女姑且不論,絕色美女可是世間少有,加上甄后被曹丕下令處死以及《魏略》的記載,導致一直以來郭女王都充當反派角色,甄后就成了楚楚可憐的女主角。況且洛神在神話中的名聲也不好,河伯被黑成強佔女神的壞人,后羿是奪人妻子的壞人,洛神是勾漢子的壞人。按照神話映射,其實袁熙才是河伯,曹丕是后羿,根本沒曹植什麼事。只不過曹植是大才子,作為男主角更能博觀眾眼球,現在的網文好像有霸道總裁曹丕當主角的故事。

曹植和甄后最有關聯的是周宣這個老神棍,曹丕要殺甄后和曹植的時候都給曹丕解過夢,結果是曹丕派人沒追上賜死甄后的使者。周宣說:「天下當有貴女子冤死。」,這個冤死到底是郭后所冤還是曹丕所冤並不準確。想來甄后本是別人的老婆,年齡又大了,曹丕移情別戀再正常不過,甄后實不應該爭寵。

認為曹叡和郭女王關係密切的也不止陳壽孤證,西晉·閻纘《上書理湣懷太子之冤》:及至明帝,因母得罪,廢為平原侯,為置家臣庶子,師友文學,皆取正人,共相匡矯。兢兢慎罰,事父以孝,父沒,事母以謹,聞於天下,於今稱之。

曹叡侍奉郭女王的孝名在西晉還被傳贊,著名的孝子王祥侍奉的是繼母。郭女王就好像還珠格格中的令妃娘娘,雖然最後弄倒了皇后,但大BOSS老佛爺登場。卞太后威脅郭女王救曹洪那一段,可以解讀為郭女王迷戀皇后寶座,也可以解讀為她和曹丕是真愛。許昌八台其中之一永始台正為紀念曹丕和郭后而建。許昌「八台」 作者:趙獻東 新聞來源:許昌網

甄后和郭后智謀不在一個等級,就連曹丕智謀也未必及郭后,郭后若不是大仁大善之人,必是大奸大惡之人。問題是郭女王所圖謀的無非曹丕一人,郭女王生性儉約,對宗室約束甚嚴,郭氏外戚雖然榮譽尊貴,可並沒掌握大權。跟她仰慕的漢明德皇后一樣,根本找不到黑點。還有一位不會老死的宮女,本來故事就非常多,為什麼不拍電視劇呢。

《搜神記 卷十五》: 漢末,關中大亂,有發前漢宮人冢者,宮人猶活,既出,平復如舊。魏郭后愛念之,錄置宮內,常在左右,問漢時宮中事,說之了了,皆有次緒。郭后 崩,哭泣過哀,遂死。


可能性不大。

首先,郭女王在曹叡登基後又活了九年,如果曹叡知道甄姬是郭女王害的,那麼曹叡要報復郭女王是不可能讓她活這麼長時間的,曹叡是什麼人?一個政由己出、殺伐果斷的人,並非善茬。作為一個大權在握的帝王,用九年的時間去報復殺母仇人實在是不合乎情理。《魏略》有些扯淡,甄姬死於黃初二年(221),曹叡早己經成年,怎麼會不知道母親的死因,反而需要別人告訴他?曹叡但凡聽到一點郭女王害甄姬的風聲,怕都不會讓郭女王及其家族活得那麼滋潤。

其次,我們可以通過看郭女王家族的待遇推測曹叡的態度。

明帝即位,尊后為皇太后,稱永安宮。太和四年,詔封表安陽亭侯,又進爵鄉侯,增邑並前五百戶,遷中壘將軍。以表子詳為騎都尉。其年,帝追諡太后父永為安陽鄉敬侯,母董為都鄉君。遷表昭德將軍,加金紫,位特進,表第二子訓為騎都尉。

如果說曹叡在郭女王活著的時候是不怎麼情願的,為了作孝子,來給天下人作表率。那麼郭女王死後,人走茶涼,曹叡完全沒有必要再去作面子工程。事實並非如此,郭女王死後,曹叡對郭氏族人的賞賜、加封仍然不斷。而且直到晉朝,人們更多聽說的是魏明帝侍奉後母非常孝順。

帝進表爵為觀津侯,增邑五百,並前千戶。遷詳為駙馬都尉。四年,追改封永為觀津敬侯,世婦董為堂陽君。追封諡後兄浮為梁里亭戴侯,都為武城亭孝侯,成為新樂亭定侯,皆使使者奉策,祠以太牢。表薨,子詳嗣,又分表爵封詳弟述為列侯。詳薨,子釗嗣。

又魏文帝懼於見廢,夙夜自祗,竟能自全。及至明帝,因母得罪,廢為平原侯,為置家臣庶子,師友文學,皆取正人,共相匡矯。兢兢慎罰,事父以孝,【父沒,事母以謹,聞於天下,於今稱之。】

這一系列的賞賜、加封都是在郭女王死後完成的。從這一點看也可以看出,曹叡對郭女王沒什麼恨意的。否則真的沒有必要那樣做,沒有大臣會逼迫皇帝那樣干。

還有甄姬死後,曹叡的處境並不好,既不是嫡子,母親被殺,且遭到父親的厭棄,從平原王廢為平原侯,曹丕有意立其他兒子為太子。不管是郭女王主動收養曹叡,還是曹叡主動給郭女王作兒子,不可否認的是,曹叡確實獲利甚大。

最後還有一則資料可以佐證曹叡和郭女王關係不錯。

南朝王僧虔《技錄》:「魏文德皇后雅善琵琶。【明帝嘗引後衣乞為音樂,時楊阜在側,問帝曰:『太后,陛下嫡母,君禮豈在邪?』帝愧然縮手】,後乃出。傾之,帝謂阜曰:『吾知卿敬節,然誠因吾心慮不平,今從卿言,不得茫茫湘水,見伊人焉?』此言後之音律高妙。」

從牽衣這個動作看,曹叡對郭女王有著孺慕之情,母子關係算是比較隨和。


長久以來,認為可能性不大的原因大多是因為《三國志 后妃傳》【 明帝即位,尊后為皇太后,稱永安宮。太和四年,詔封表安陽亭侯,又進爵鄉侯,增邑並前五百戶,遷中壘將軍。以表子詳為騎都尉。其年,帝追謚太后父永為安陽鄉敬侯,母董為都鄉君。遷表昭德將軍,加金紫,位特進,表第二子訓為騎都尉。 】又同傳【 帝進表爵為觀津侯,增邑五百,並前千戶。遷詳為駙馬都尉。四年,追改封永為觀津敬侯,世婦董為堂陽君。追封謚後兄浮為梁里亭戴侯,都為武城亭孝侯,成為新樂亭定侯,皆使使者奉策,祠以太牢。 】這兩段的描述。由此就認為曹叡與郭氏和睦根本就是對曹叡這人不了解。然並卵!

看看同樣是《三國志 魏書五 明悼毛皇后傳》【 賜後死,然猶加謚,葬愍陵。遷曾散騎常侍,後徙為羽林虎賁中郎將、原武典農。 】此時,毛皇后的父母均已死,該加封的早加過了【 青龍三年,嘉薨,追贈光祿大夫,改封安國侯,增邑五百,並前千戶,謚曰節侯。四年,追封后母夏為野王君。 】所以為了安撫,在賜死毛後之後,給毛後的弟弟毛曾加官。毛後雖然是他自己賜死的,但還是要加上謚號的,為此還和司馬孚爭論了一段《晉書 司馬孚傳》【 魏明悼後崩,議書銘旌,或欲去姓而書魏,或欲兩書,孚以為:"經典正義,皆不應書。凡帝王皆因本國之名以為天下之號,而與往代相別耳,非為擇美名以自光也。天稱皇天,則帝稱皇帝,地稱后土,則後稱皇后。......此以為天皇之後,同於往古之夫人也。乖經典之大義,異乎聖人之明制,非所以垂訓將來,為萬世不易之式者也。"遂從孚議。 】

回答題主這個問題之前,先了解一下曹叡這個人

曹叡從做皇帝的角度來說是稱職的,執政時期最大黑點是【大興土木】,如陳壽在《明帝紀》的總結【 明帝沉毅斷識,任心而行,蓋有君人之至概焉。於時百姓彫弊,四海分崩,不先聿脩顯祖,闡拓洪基,而遽追秦皇、漢武,宮館是營,格之遠猷,其殆疾乎! 】

又如同傳引《魏書》【 帝容止可觀,望之儼然。自在東宮,不交朝臣,不問政事,唯潛思書籍而已。即位之後,褒禮大臣,料簡功能,真偽不得相貿,務絕浮華譖毀之端,行師動眾,論決大事,謀臣將相,咸服帝之大略。性特強識,雖左右小臣官簿性行,名跡所履,及其父兄子弟,一經耳目,終不遺忘。含垢藏疾,容受直言,聽受吏民士庶上書,一月之中至數十百封,雖文辭鄙陋,猶覽省究竟,意無厭倦。 】又引【 【孫盛曰:聞之長老,魏明帝天姿秀出,立發垂地,口吃少言,而沉毅好斷。初,諸公受遺輔導,帝皆以方任處之,政自己出。而優禮大臣,開容善直,雖犯顏極諫,無所摧戮,其君人之量如此之偉也。】

以上的評價說明曹叡不是個昏君,也不是個被四位輔政( 【夏五月丙辰,帝疾篤,召中軍大將軍曹真、鎮軍大將軍陳群、征東大將軍曹休、撫軍大將軍司馬宣王,並受遺詔輔嗣主。】 )大臣綁架的傀儡皇帝。是個大權獨攬、政由己出的人。

孫權在聽說曹叡當政後對諸葛瑾說【 聞任陳長文、曹子丹輩,或文人諸生,或宗室戚臣,寧能御雄才虎將以制天下乎? ...... 今叡幼弱,隨人東西,此曹等輩,必當因此弄巧行態,阿黨比周,各助所附。 】然而很可惜的是,孫權的「預言」沒有實現,事態正向其預言的相反方向發展。

曹叡即位的七個月之後就重新安排了四位輔政大臣,他不喜歡曹丕給他的安排,因此他重新安排了四位大臣《明帝紀》【 十二月......征東大將軍曹休為大司馬,中軍大將軍曹真為大將軍......鎮軍大將軍陳群為司空,撫軍大將軍司馬宣王為驃騎大將軍。 】同時又【 以太尉鍾繇為太傅 ...... 司徒華歆為太尉,司空王朗為司徒 】他有他自己的人事安排,原本曹丕給他的四個「大將軍」其中兩個被換成了「大司馬和司空」。看似是平常的升遷,人事任免調動,實則是擺脫「傀儡」的第一步【政自己出】。

按【 魏武為大將軍,袁紹為太尉,紹恥班在下,魏武乃固以大將軍讓紹 】可見漢末大將軍在太尉之上。而到了司馬懿為太尉的時候就變成了【以大將軍司馬宣王為太尉】,顯然是大將軍在太尉之下了。雖然並沒有明確記載曹丕、曹叡執政期間到底哪年將大將軍改到太尉之下的,但按黃初七年十二月【司徒華歆為太尉、中軍大將軍曹真為大將軍】看,此時作為輔政大臣之一又是宗親的曹真顯然不可能在華歆之下。所以司馬懿那時的大將軍不如太尉有可能就是曹叡要限制他的動作。

再說曹丕的好友吳質,曹丕時代他是【都督河北諸軍事】,但明帝太和時期曹叡不想他繼續掌控河北兵權了,於是入朝為侍中。不僅如此,還藉機玩了吳質一回《吳質傳》引《質別傳》【太和四年,入為侍中。時司空陳群錄尚書事, 帝初親萬機, 質以輔弼大臣, 安危之本, 對帝盛稱 「驃騎將軍司馬懿, 忠智至公,社稷之臣也。陳群從容之士,非國相之才,處重任而不親事。 」帝甚納之。明日,有切詔以督責群,而天下以司空不如長文,即群,言無實也。質其年夏卒。質先以怙威肆行,謚曰丑侯。】吳質本以為在曹叡面前吹司馬懿,詆毀陳群曹叡會真的相信,雖然曹叡表現出【帝甚納之】,你信就信了唄,直接左遷陳群好了,但這麼一來曹叡可能就會落得個聽信奸佞的名聲,所以第二天公開【責群】,然而得到的回復卻是【而天下以司空不如長文】(這裡按前文的意思「司空」可能是「司馬」指司馬懿,陳群本身就是【為司空,故錄尚書事 】)。這就是曹叡玩吳質的手段,他自己不說,把吳質的提議丟出去給大臣們說,借大臣之口說吳質胡說八道【言無實也】。吳質死後還給他加個【丑侯】的惡謚,看來看去沒哪個謚號比這更醜陋了。這事說明曹叡這人有心機,至少他所表現出來的【甚納之】未必就是他真的相信,他的具體行為和內心所想未必統一。

所以,以曹叡對郭后及其家屬所表現出來的加官進爵都未必是他內心真實的情感。恨的人、討厭的人死了已經符合他的願望了,給她們家屬多點好處,安撫一下沒有任何問題。曹丕、卞太皇太后死後他都沒去送葬【阜上疏曰:「文皇帝、武宣皇后崩,陛下皆不送葬,所以重社稷、備不虞也。何至孩抱之赤子而可送葬也哉?」帝不從。】卻非要為個夭折的女兒親自送葬,難道看不出來他對曹丕什麼態度和感情嗎?他能對郭后多好?就因為加個官進個爵,表面文章做的美美的,就能說明他對郭后不錯,能說明他們之間關係和睦?曹叡不是傻逼,不可能像莽夫一樣,想什麼就怎麼干,否則他能駕馭的了司馬懿?能超出孫權的預料掙脫四個輔政大臣的控制,還政由己出?

【 青龍三年春,後崩於許昌 】曹魏的京城在洛陽,雖然許昌當時也是五都之一,但一個太后跑許昌幹嘛?為什麼不好好在洛陽待著?武宣卞太皇太后其傳是【 其年五月,後崩。七月,合葬高陵。 】,說明是在洛陽駕崩的。曹叡自己的郭元後也是【 景元四年十二日崩,五年二月,葬高平陵西。 】可見也是在洛陽駕崩。為何就是文德郭后崩在了許昌?

關於甄、郭的記載

1、《文德郭后傳》【 甄后之死,由後之寵也。 】這是一句。

2、就是同傳引《魏略》【 明帝既嗣立,追痛甄后之薨,故太后以憂暴崩。甄后臨沒,以帝屬李夫人。及太后崩,夫人乃說甄后見譖之禍,不獲大斂,被發覆面,帝哀恨流涕,命殯葬太后,皆如甄后故事。 】以及《漢晉春秋》【 初,甄后之誅,由郭后之寵,及殯,令被發覆面,以糠塞口,遂立郭后,使養明帝。帝知之,心常懷忿,數泣問甄后死狀。郭后曰:"先帝自殺,何以責問我?且汝為人子,可追讎死父,為前母枉殺後母邪?"明帝怒,遂逼殺之,敕殯者使如甄后故事。 】

3、則是在《魏書二十九 方技傳 周宣傳》里了【 帝復問曰:"我昨夜夢青氣自地屬天。"宣對曰:"天下當有貴女子冤死。"是時,帝已遣使賜甄后璽書,聞宣言而悔之,遣人追使者不及。 】

甄后之死這事在 趙翼《廿二史札記·三國志多回護》 中被趙翼認為是回護了曹丕殺妻之事,但吳金華反對此說法,認為陳壽本就沒有為這事做回護,只不過沒有為此事定性,這事確實存在,陳壽也如實說明了原因和結果。(參見 《魏志·方技傳》考論——吳金華)

趙翼「回護說」不切事實

《周宣傳》記占夢之事六,其五與「政治」有關:一為貧民造反,黃巾軍之一支曾圍攻樂安郡,被曹操擊破;二為女中豪傑鄭某、姜某曾揭竿而起,亦遭鎮壓;三為曹丕宮中不乏「階級鬥爭」,曾有「宮人相殺」;四為曹丕殺妻;五為曹丕害弟。其中殺妻一事,與《魏志·文帝紀》、《魏志·后妃·文昭甄皇后傳》等互文見義。
忽略《三國志》互文見義之筆,每每誤解陳壽。趙翼(1727-1814)斷言「三國志多回護」者,職此之由。
《魏志·文帝紀》載黃初二年(221)六月事云:「丁卯,夫人甄氏卒。」 趙翼《廿二史札記·三國志多回護》竟然以此為例,指責陳壽曰:「《魏文紀》但書『夫人甄氏卒』,絕不見暴亡之跡。」
其實,陳壽何嘗為魏文帝(曹丕)「回護」?趙翼不明《三國志》65卷乃為不可割裂之整體,亦未能細讀《魏志》30卷並注意其互補關係,是故所舉「回護」之證,無不值得商榷,此以「夫人甄氏卒」為例尤其顯著。
豈不見,陳壽在《魏志·明帝紀》之篇首即大書特書:
黃初二年為齊公;三年為平原王,以其母誅,故未建為嗣。七年夏五月,帝病篤,乃立為皇太子。
「其母」者誰?魏明帝(曹睿)之生母、魏文帝(曹丕)之「夫人甄氏」也。《文帝紀》稱「甄氏卒」,是照錄曹丕公開發布之表面文章;《明帝紀》稱「其母誅」,則是揭示甄氏並非善終。
陳壽唯恐讀者不明甄氏被「誅」之由,又在《魏志·后妃傳》中一再交代:
《后妃·文昭甄皇后傳》:黃初元年十月,帝踐祚。踐祚之後,山陽公奉二女以嬪於魏,郭后,李、陰貴人,並愛幸。後愈失意,有怨言。帝大怒,二年六月,遣使賜死,葬於鄴。
《后妃·郭后傳》:太子即王位,後為夫人;及踐祚,為貴嬪。甄后之死,由後之寵也。
盲目迷信趙翼「回護」之說者,或曰:即便《明帝紀》、《文昭甄皇后傳》、《郭后傳》中業已詳著甄氏「暴亡之跡」,然而陳壽並未說明甄氏之死實屬「枉殺」;是則陳壽只知詳細紀事,卻不為冤案定性,豈非仍然涉嫌為魏文帝「回護」?
答曰:否。陳壽又唯恐讀者缺乏理性思維而不明甄案性質,於是又在《周宣傳》中描述宮廷內部絕密細節:
帝復問曰:「我昨夜夢青氣,自地屬天。」宣對曰:「天下當有貴女子寃死。」是時帝已遣使賜甄后璽書,聞宣言而悔之,遣人追使者不及。
「貴女子寃死」者,謂甄氏無該死之罪,豈非「冤」哉?

這三條還不能說明問題?多大臉能全盤否定所有史載,拍腦門子來句無關、可能性不大?無論是《三國志》本傳原文,還是裴松之的引文都說明了一個中心思想「甄后之死是冤死」,其次是跟文德郭后有關,至於如何譖言,事情的來龍去脈不得而知。但不至於沒告訴你更詳細的譖言過程,只說了結果,就認為這幾條史料就是胡說八道吧?拿曹叡對郭后如何如何孝敬的表現說明不了任何問題,明悼毛皇后就是例子。


以下為個人觀點,意在與大家討論。

郭女王很明顯的知道自己很可能無後,殺母奪子,然後在費勁心血讓奪過來的孩子登上皇位里,自己成為最大功臣。曹丕在稱帝時沒有馬上立她為後,很大原因還不是她沒有孩子。曹丕稱帝時她都36歲了,知道自己有孩子的可能性很小,以後不管誰的孩子當皇帝自己善終的機會都不大。自己生不出來就動動腦子搶別人的吧。曹叡知道自己的母親甄氏早就被曹丕廢棄,即使沒有被賜死自己登上帝位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自己被郭女王收養不但自己有了活路,郭女王的位子也更為穩固,簡直就是個雙贏嘛。至於為什麼曹丕殺死甄氏,個人感覺跟「年老色衰」沒有什麼非常大的關係。甄氏袁紹前兒媳的身份讓她在一個非常尷尬的位置上。估計當時就有流言說曹叡是袁熙的孩子,這肯定讓曹丕非常不快。這就是後來周宣解夢時說「天下將有貴族女子冤死」時,曹丕馬上想到甄氏,因為本來就知道甄氏是冤枉的。


先答第二問,郭女王是一位情商情商雙高,德行出眾,很有政治頭腦和管理水平,且得到了曹丕愛情的賢后。

再答第一問,郭女王害死甄氏的可能性很小。

郭女王是官吏之女,少年時代輾轉飄零,多受苦難。成為曹丕姬妾後,異常受寵,郭女王有才智謀略,在曹丕與其弟曹植爭嫡之時,常常獻予計策。曹丕得以立為世子,就有她的籌謀之功。後來曹丕為文帝,不顧郭女王出身寒微與無子的事實,力排眾議將她立為皇后,從這點來看,郭女王無疑是曹丕的真愛。

(太祖為魏公時,得入東宮。後有智數,時時有所獻納。文帝定為嗣,後有謀焉。

將登後位,文帝欲立為後,中郎棧潛上疏曰:"在昔帝王之治天下……臣恐後世下陵上替,開張非度,亂自上起也。"文帝不從,遂立為皇后。

——《三國志》卷五 魏書五 后妃傳第五)

郭后頗有德行,她對婆婆卞太后極為孝順,待後宮姬妾嚴寬有度,既有訓導勸誡,也會幫助她們掩蓋差錯,因此六宮之內無生仇怨。她對自己潛在情敵甄氏的兒子曹叡也疼愛有加,儘管後世傳說甄氏之死的罪魁禍首是郭女王,但她在曹叡繼位後又活了九年,終年五十歲,謚號是文德皇后。

(後自在東宮,及即尊位,雖有異寵,心愈恭肅,供養永壽宮,以孝聞。是時柴貴人亦有寵,後教訓獎導之。後宮諸貴人時有過失,常彌覆之,有譴讓,輒為帝言其本末,帝或大有所怒,至為之頓首請罪,是以六宮無怨。

——《魏書》)

這就非常厲害了。古人重視謚號,德字代表了對皇帝妻子和臣子的最高讚譽,絕非一般人可以獲得。魏明帝曹叡親生母親甄氏的謚號也只是文昭,所獲評價不及文德兩字高。縱觀中國歷史,只有兩位皇后得到了文德之謚,一位郭女王,另一位是皇后中的史詩級人物、李世民的終生摯愛長孫氏。

郭女王的一生中得到了帝王愛情和輿論的交口稱讚,卻未能生育子女。她對曹叡視如己出,恐怕也有著一點私心——如果丈夫去世,她無法依靠子女來保證自身安全,惟有努力經營與繼承人的關係,才能保全性命,得以善終。從這點來看,智慧通透如郭女王,是不會加害甄氏的。擁有完美的履歷,卻沒有親生子女,大概是郭女王唯一的遺憾吧。

此觀點來自於我的文章:

姐弟戀的福音,小談甄氏與郭女王

https://zhuanlan.zhihu.com/p/27658556


有人拿郭后崩於許昌來說事,認為「曹睿讓過後在許昌自生自滅」,

隨便打開一個三國志明帝紀的網頁,按住ctrl+f,然後搜索「許昌宮」,你會驚奇地發現原來曹睿經常去許昌。

重點在下面:

「(青龍二年)八月己未,大曜兵,饗六軍,遣使者持節犒勞合肥、壽春諸軍。辛巳,【行還許昌宮。】

【十一月,京都地震,從東南來,隱隱有聲,搖動屋瓦。】

【三年春正月…京都大疫。丁巳,皇太后崩。】

【是時,大治洛陽宮,起昭陽、太極殿,築總章觀。】

【秋七月,洛陽崇華殿災,八月庚午,立皇子芳為齊王,詢為秦王。丁巳,行還洛陽宮。】

我就想問在洛陽當時地震、疾疫、大規模修治宮殿種種背景下,在明帝自己都在許昌宮呆到八月(十一月又回了許昌哦)的前提下,郭太后崩於許昌宮,有什麼問題嗎?

陰謀論的yy,真的是怎麼堵都堵不住腦洞。

另外,關於郭后怎麼被報復,被下葬的記載,那只是出於對美女甄后同情的yy,因為文學性強被傳抄,真的不符合史實,解釋不了為何郭后平平安安活到青龍三年而不是明帝一即位,追尊甄后的同時就清洗掉。宜承祚之不取也。

郭后畢竟是嫡母,畢竟對明帝有養育之恩,明帝還不至於那麼不孝。

【魏略曰:文帝以郭后無子,詔使子養帝。帝以母不以道終,意甚不平。後不獲已,乃敬事郭后,旦夕因長御問起居,郭后亦自以無子,遂加慈愛。

我只是想說,兩人沒仇,沒仇,沒仇,不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評價郭后

本人曹丕迷妹,粉絲濾鏡,比較主觀,有很多猜測的成分,正所謂學識不夠,yy來湊。

一、關於家世

郭后出身微賤,棧潛上書認為立郭后是「使賤人暴貴」,明帝妻虞氏言「曹氏自好立賤」,曹家三代皇后皆立賤,是廣為人知的。郭后並非出自世家,並且年幼喪失雙親,經歷離亂,身世比較凄慘。

然而史書記載的「祖世長吏」「父永,官至南郡太守」也值得注意。「長吏」釋義是「地位較高的縣級官員」或「地位較高的官員」(偷懶百度的),根據郭后弟弟也曾任縣吏的情況,推測應該是前一種。「縣」在漢代作為行政區域比現代大很多,漢代的縣吏跟現在的縣官不一樣,許可權似乎更大一些。而父親官至南郡太守,「太守」一職,乃主持一方的行政長官,秩2000石。在三國時代,南郡的戰略地位極其關鍵,是魏蜀吳三家必爭之地,是三家戰線的前沿重鎮。但是南郡在漢末黃巾之亂時相對沒有那麼重要(郭后出生在中平元年,正是黃巾之亂爆發之時),當時荊州還算是相對安定的,南郡也是荊州的一大郡。如此看來,雖遠非東漢豪族,郭后的家庭也還不錯。仇鹿鳴先生的《魏晉之際的政治權力與家族網路》一書引用郭后傳的材料時也說「郭皇后安平廣宗人,祖世長吏,其家族是典型的郡中大姓」。可以推知,時人認為的郭后「寒微」,也許指其家族已經在戰亂中敗落,其本人也「沒在銅鞮侯家」。在戰亂中,很多官宦家庭的女子都顛沛流離,這個出身和經歷,和明元郭皇后(世河右大族。黃初中,本郡反叛,遂沒入宮)、鍾會的母親張昌蒲(世長吏二千石。夫人少喪父母,充成侯家)等人很相似,還有著名的蔡文姬等。曹丕對身世飄零孤苦的女子多抱有同情之心。

二、品貌、學識等

(1)學識:郭皇后仰慕東漢明德皇后為人,能引用貞姜的典故,而且從辭讓皇后之位的言辭看,她的學識也許不至於到女博士的程度,但是也不像全無知識的樣子。畢竟也還是出身官家的孩子,父親又那麼看重,郭后很可能是受過教育的。

(2)相貌:郭后不以相貌注載史冊,但是從一些史料也可以略見端倪:郭后以30歲「高齡」能被曹丕看上,相貌應該不至於很差。而且當皇后之後,她曾經被曹丕請去見吳質、曹休等親近之臣。按照曹丕愛炫耀美貌姬妾的脾性,能見曹丕好友,長相應該拿得出手。然而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甄氏的美貌盛名在外,郭后的光輝都被掩蓋了。雖然我個人覺得甄氏的美貌之所以著名,有被後世誇大的成分,尤其是把她和《洛神賦》聯繫在一起,與她薄倖美人的形象混雜在一起,連帶後人對曹丕的鄙視和對她的同情參雜在一起,更加增添了她神仙一樣的氣息。當然甄氏絕對是美貌佳人,毋庸置疑,但是美到什麼程度呢?恐怕事實是要大打折扣的吧。(甄粉肯定要噴死)

(3)智慧:郭皇后是個非常聰慧的人。「後有智數,時時有所納獻。文帝定為嗣,後有謀焉。」《三國志》這一句就已經足夠,不贅述。

(補充:郭皇后是一個有智謀的人,既然能為曹丕謀劃立嗣之事,自然是有些權術的,但是她從來不幹政,這才是真正的大智大慧,因為她十分清楚曹丕的立場和底線。立後前頒發的《禁母后預政詔》和此前的《典論》都反映了曹丕一貫的思想。「婦人與政,亂之本也」「三代之忘,由乎婦人」,曹丕再寵愛郭皇后,一旦她染指權力,一定會被厭棄。郭女王不僅有智數,頭腦還很清醒,輔助丈夫登位,自己當皇后之後,便非常安分地做著皇后的本職工作。相比後世許多存著非分之想的宮廷女性,總覺得非常難得呢。最終自己得以善終,家人雖未大富大貴,但是也相安無事,是個很好的結局呀。裴注里郭后不得善終的說法我是覺得不靠譜的,原因其他答案里解釋得非常詳細了。)

(4)品行:繼子曹叡給郭皇后謚號曰「德」,可以看出他對郭后的評價。史書中也有很多關於郭皇后的佳行懿德的記載。很多人對她的品行持懷疑態度。因為事涉甄氏之死,她的所有行為都被蒙上了一層陰影。非常贊同蘇沉船大大說的,「郭后若不是大仁大善之人,必是大奸大惡之人」。裴注也曾發表評論說這些皇后的賢德事迹不可盡信,而且特意打臉卞皇后和甄皇后——「推此而言,其稱卞、甄諸後言行之善,皆難以實論」,這個「諸後」,自然也是包括郭后的。但是我認為史書所記錄的郭后的事迹,可信度要高於前兩位皇后。甄氏的傳里,記錄了很多她年幼的時候的事情,而郭后傳里的可以稱為賢德的事迹,都發生在當皇后之後。此時郭女王已是一國之母,因為身份地位的緣故,可以說是相當讓人矚目的公眾人物,她做的這些事情都有人看著,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也是發生在公共場合的事,真實性要高一些。當然,作秀的成分也是有可能的。畢竟是不被看好的皇后,無子、出身微賤已經讓人詬病了,能突破一下的只有德行一點了。然而想想她拚命作秀的樣子,努力以賢后的形象示人,不惜犧牲一些家人的利益和和睦的關係,讓曹丕不至於因為立她後再受到批評,也是相當感人了。

三、與曹丕關係(要吐槽!)

與曹丕關係非常好,這個應該沒有什麼疑義。有人非要拿又不是獨寵郭女王說事,我不想反駁什麼,確實是,那又如何?我只是覺得,兩人之間是一種信任的關係,這是與其他姬妾不同的地方。曹丕對郭后,還有一種夥伴的感情,就像對夏侯尚、吳質等「腹心爪牙」一樣,是他心中值得信任的人。在繼承魏王前戰戰兢兢的日子裡,這些人對他的支持,猶如長夜中的一絲光亮,讓曹丕感念一輩子。曹丕是個愛憎極其分明的人。有人說他氣量狹小,對厭惡的人非常殘忍——把得罪過他的鮑勛、楊俊等,以及曾經寵愛有加的甄氏都置之死地。作為帝王這麼小心眼,睚眥必報,讓他的形象大打折扣。但是既然是「愛憎分明」,他的「愛」也是一樣強烈。對喜歡的人,他毫無保留地給了他們至高的榮寵和信任,郭后也是其中之一。因此兩人深厚的感情,不是其他姬妾可以比擬的。又有些人說,看這些兩人恩愛的史料,並沒有什麼感覺,總覺得平平淡淡很普通,反而是對甄姬,賜死哎,那裡面蘊含著曹丕怎樣驚人的情緒呀!不好意思,這種虐戀情深、相愛相殺的套路太深,我要回農村。反正我是不懂賜死是真愛的邏輯何在。

四、與曹叡關係

我覺得越石暮年扶風賦在這個問題上的論述特別好,佩服,比心~郭皇后是心有多大,才會讓把自己害死的人的兒子當自己兒子養。如果裴注里的史料是真的,說明郭后一直戰戰兢兢,擔心害怕被揭發,應該是心有愧疚以至於有心病才對,怎麼至於之前一直對曹睿慈愛有加。我覺得養育曹睿,正說明她比較坦蕩,並沒有忌諱。

值此重陽佳節,在這個曹丕特別喜歡的日子,在這個1795年前郭女王被正式冊封皇后的日子,寫下知乎首答以紀念我大魏文帝陛下和文德皇后~


個人認為甄氏是郭女王害死的可能性不大。

史料記載中,基本都是在說曹睿繼位後對郭太后奉母至孝,甚至在太后死後還優待她的親族,而關於曹睿報復郭太后並對其屍身以糠塞口什麼的,只存在於《魏略》,而《魏略》是屬於街頭爆料性質的非官方文獻。

另,就算是史官美化,為什麼要優待郭氏親族呢。


可能性很小。

第一,曹睿因為毛皇后說錯了一句話,就立刻把這個一國之母直接拖出去給砍頭,這種樣子的性格。祖母和父親死了,連送葬都不去,好惡情緒非常明顯,且根本不怕惹人非議。如果郭女王害死他母親,曹睿哪能忍八年?還生榮死哀地做足全套工夫?(曹睿即位後對其生母一族封賞有加,且甄氏去世時已經十七八歲了,這裡自然推定曹睿對生母是有感情的。)

第二,如果甄氏為郭女王所害,郭女王得多大的粗心眼,去收養被害人的兒子為養子?且當時曹睿已經不小了,就算用現代標準都是成年的年齡了,再怎麼養也不可能產生超越甄姬的母子親情。事實上,以曹睿的年齡來說(都已經被漢帝封侯了),並沒有再指定女性對他進行撫養教育的必要性。郭女王和曹睿是否曾經結為具有收養性質的母子關係都存在很大的疑問,只有《魏略》說是曹丕下旨安排的,此書可靠性存疑(口塞糠、發披面、明帝殺郭女王之類的小道消息全部出自此書)。

按照常理推斷,曹丕在殺死甄氏後,對曹睿的處置就只是削爵而已,並沒有將他和郭女王扯上任何關係。郭女王成為皇后之後,才和曹睿具有了嫡母和其他普通孩子的關係,也說不上比別的皇子親近多少。如果郭女王正式收養曹睿的話,嫡子身份擺在那裡,曹丕立儲根本無需搖擺了,而事實上曹睿並無嫡子優勢。曹丕立曹睿的選擇跟郭女王並無太大關係,只是那時他的適當選項只有曹睿一個而已。曹睿即位後,以侍奉嫡母的禮儀尊重侍奉郭女王(常態下其他皇子即位也會如此),兩人關係和諧,就這樣。

第三,郭女王謚號為「文德」,文是從了丈夫,德字講白點就是曹睿孝敬的。如果其品行不端,甚至殺了曹睿生母,曹睿不會加這個字給她。

第四,只是一個捕風捉影的有趣點。曹睿自己還冊封了一位明元郭皇后,寵愛非常。而這之前有一位失寵的毛皇后,因為說錯一句話,就被曹睿直接手起刀落給殺了,當時後來的明元郭皇后也正得寵。這個場景似乎和失寵的甄氏寫詩被曹丕賜死非常相似。說明父子倆處理不得寵女人的腦迴路都是一樣的,就是正兒八經的皇后也得給立馬砍了。遺傳的曹家的扭曲性格。

甄氏為任夫人求情,郭女王經常行大禮給曹丕跪跪拜拜地替宮嬪們求情,曹丕總想整治自己的女人們的記錄好像記載得有點多。他應該就是對失寵者隨便處置的那種人。郭女王是個屌絲逆襲的經典案例,可是有這麼一個丈夫,過得也算戰戰兢兢了。我總覺得她當太后那幾年才是人生中最舒坦的幾年。


咱不說甄氏是不是郭女王害死的,咱看看女王的人設。

歌舞伎出身,被貴公子看中,有謀於公子立儲,獲得了比寵妃更多的寵愛,無所出,仍立為皇后,站到人生巔峰。

嘖嘖嘖,多好的大女主題材。

而子桓,不得志的長公子,被文採風流的弟弟壓制,還要忌憚另一個弟弟擁兵自重。才思細膩心思敏感,冷醒有權謀,小心眼,有些特殊癖好(比如吃葡萄),時而逗比(學驢叫、用甘蔗打架),最終登基為帝。

嘖嘖嘖,多好的外冷內熱腹黑霸道總裁人設。

加上弟弟曹植這個才華橫溢詩酒風流的別人家的孩子,再加上甄氏這個真·別人家的老婆·有兒子的美貌前任寵妃,並睿智威武老魏王曹操,環夫人卞夫人曹沖,心懷各異的各位大臣賈詡曹仁等等等等,穿插三國戰爭並文壇歷史,這寫個穿越後宮前朝大亂斗的爽文簡直一點問題沒有啊!!!!!!

不過認真的講,曹丕對甄氏確實不算多好,本來就是因為顏色獲寵,色衰愛弛了也不一定。而曹植和甄氏真的是太附會了。。首先甄氏比曹植大多少啊我的天。。而且感甄賦也就是洛神賦。。那個甄通鄄,曹植寫此文的時候是鄄城侯。。和甄妃。。emmm。。。

額感覺文不對題,火車無聊,匆匆寫就,閱之可一笑則余心甚足(??? ? ???)


【郭寰】— 三國魏文帝皇后郭氏 有理有據,可呈兮嘉閱示


沒文化真可怕,我還以為是在說甄嬛呢!


因為郭女王和曹丕,更加堅定了我跟我男友結婚的決心。我們也差3歲。。


感恩樓上的優秀回答。受教了。

今天才讀完所有的回答。其實我一直覺得很多人對這個故事有點誤解 郭女王的記錄主要被拿來說的有兩條 第一有異寵 第二有謀焉時時有所獻納 很多人理解的時候都默認 「因為」郭女王很聰明且以(樓上很多論證我就不舉例)常理判斷長得還可以 重點是時常給點意見幫助立嗣的事情 「所以」曹丕特別寵愛她 並且這這那那的。我不敢說這個後面的部分不對 郭女王的確做了這些事 也因此兩人的感情越來越深 但如果這個順序真的是這樣 那在許昌就不應該立這樣一座永始台

自古以來到後世千年 關雎 未央 椒房 各種引經據典的宮殿數不勝數 按照上面這個邏輯 宮殿應該是稱讚 「你好漂亮好聰明」 或者 「咱倆日久生情 情比金堅」 或者「我祝你一直幸福快樂」 又或者 「紀念那些我們在一起狼狽為奸的日子」 等等 但是曹丕給出的答案 就是永遠都像一開始一樣 人生只如初見 這不是論述 而是實證 也就是說 上面一段通常認為的因果關係 應該是互為因果 兩人產生感情 是遠在知道郭女王「有謀」 「獻納」 之前 要知道老曹那時候剛把魏公的事情搞定 曹植一伙人還沒那麼快聚集起來

很多敘述 包括「後有謀焉」 都是論述而沒有證據 就像我現在說 董昭算無遺策 也許有董昭的粉絲會支持 但賈詡的粉絲不會同意 因為賈詡的算無遺策 是有事件 有證據支持的 甄姬和郭女王之間的關係 除了間接的藉助曹睿的故事討論以外 沒有直接證據 好或者不好 「甄后之死 由後之寵」 也不能證明兩人關係不好 再說了 曹睿和二人的關係其實也不能證明她二人之間怎麼樣 老曹跟楊修的爹關係也還行 但楊修該殺還是要殺 他爹該做官還是繼續做官 用兒子來證明我覺得也只是辯論而已 沒有蓋棺定論

根據甄姬趕走任氏的故事不難看出 這是入門級的宮斗手段罷了 花園裡的花 一昧修剪不算本事 能讓百花齊放 甚至這些花兒惹曹丕不高興了還要找自己來滅火 這個段位不是甄姬能達到的 兩人不可能關係不好 而且甄姬失寵說的不是「失意」而是「愈失意」 換句話說早就已經被冷落很久 只是愈加不滿而已 所以兩人關係上 甄姬動不了郭女王 而「後自在東宮,及即尊位,雖有異寵,心愈恭肅」 從一開始就有異寵有智術的郭女王不會稀罕跟她gang的


公元2016年11月的歷史裡有 富商三姨太甘比成功擊敗二姨太呂麗君 晉升為繼夫人 名正言順的續弦。

看到甘比,我覺得她就是另一個郭女王,都是很隱忍的人。不同的是郭女王無子,還可以做第一皇後,絕對是她丈夫的真愛。我覺得他們兩個才是偶像劇。

盡管很多野史都說是郭女王害死甄氏,但我站在女生的角度來看,覺得未必,

其一 曹pei還有很多兒子,以她的手段和智商,她完全有更多的選擇 沒必要扶持情敵之子,參考呂後對待戚夫人的手段、和慈禧死也要光緒陪葬可見一斑,所以我分析判斷,是她對曹pei 深厚的感情 由此愛屋及烏,因為曹pei最疼這個兒子。順便以禮相待 也是為自己以及旁系求個安全的後路;

其二 她為自己丈夫的獨斷背了鍋,其實除了她們兩個 曹pei還有很多新的女人,甄氏的後位是死後被登基的兒子追封的,也不是嫡妻,跟郭女王同樣是妾,而當初曹pei一開始喜歡甄氏的最大原因是「以色示人者」,甄氏本身比丈夫大,害怕色衰而恩馳,當年紀越來越大而自己卻還未成為皇後,對此頗有怨言,觸動了曹pei敏感的神經,我想這才是曹pei要廢了甄氏真正的原因。

同樣的情況對號入座 可以看到在呂麗君未經劉先生的同意,擅自登報向甘比宣示「正室」主權,被劉生直指「無腦身痕」而後被廢一般。∪?∪

當然啦,郭女王和甄氏都是女人,彼此有顧忌那是一定的。但在我看來,當時的郭女王出身不好 又沒兒子,甄氏恐怕都沒想過郭女王會是她最大的競爭對手,我們今天看來是因為後人看前史的上帝角度,這種感覺就好比中產出身的博士 一開始根本沒把一個助理放在眼裏,她再牛逼 也只是丈夫的助理兼通房丫頭(郭女王也是曹pei的政治助手),誰想到直接封後呢?


甄宓失寵,大概最可能的是年老色衰,畢竟她比曹丕大5歲


曹丕不懂珍惜 其實兩個人對他都很好很好了 雖然他還有其他很多妃嬪 但是這兩個如果真像劇里那樣 相互輔佐曹丕 關係融洽 真的就是娥皇女英的存在


沒文化真可怕,我還以為再說郭德綱呢


沒文化真可怕,我還以為是在說郭淮呢!


相比起這個郭女王, 曹睿還有很多事情要做,恐怕不能對郭氏有更多的動作了。即便郭女王真的做過什麼, 曹睿也必須維護自己的形象,不能再像祖父曹操那樣了。


沒文化真可怕,我還以為是在說郭小四呢


推薦閱讀:

【三國】《火鳳燎原》計謀整理③——長安風雲篇
【三國】《火鳳燎原》計謀整理②——虎牢攻防篇

TAG:歷史 | 三國 | 甄氏 | 郭女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