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100年以來對哥德巴赫猜想的證明都是錯誤的?

一,把假定當成真實,預期理由,是所有殆素數哥德巴赫猜想證明的共同錯誤

設a,b,c是所謂「殆素數」,即n個素數的乘積:

問 1,是否【1+1】包含在【a+b】或者【1+c】之內?

如果回答:是!

2,證明程式是否可以從【a+b】或者【1+c】到達【1+1】?

如果回答:是!

3, 【1+1】是否可以必然從【a+b】或者【1+c】中剝離出來?

如果回答:是!

4, 如果最後證明了【1+1】不能成立,前面三條回答就是錯誤的。

二,分析

分析一,就是說,前面三條是在假定【1+1】必須正確的情況下的「成果」,這個就荒唐了,我們還不知道最後是否正確,就假定了最後成果必然正確。這個就是預期理由的邏輯錯誤,預期理由是暗含了「假定存在」的非邏輯前提,數學證明嚴禁使用非邏輯前提。

分析二,如果前面三條不能成立或者不能肯定必然成立,怎麼可以算是「成果」呢?

三,關於假定

1,假定。只能用在否定結果的證明中,例如,歐幾里得證明素數無窮多個。 假定a成立,可以推出b,得到c,c與a矛盾,所以假定的a不能成立,得到非a。

2,假定不能用在肯定的結論。假定a,可以推出b,得到c,c包含a,所以假定的a成立。(這個就是預期理由的錯誤)

3,為什麼「假定」只能用於否定的結論,而不能用於肯定的結論?

一個對科學理論更強的邏輯制約因素是,它們是能夠被證偽的。換一句話說,因為以後能夠被觀測作有意義的檢驗,理論一定有被證偽的可能性。這種證偽的判據是區分科學與偽科學的一種方法。原因在於證實的內在局限性,證實只能增加一個理論的可信度,卻不能證明整個理論的完全正確。因為在未來的某一個時刻,總是會發現與理論有衝突的事例。

數學家是不學習邏輯學的,他們不知道什麼叫證明。他們也不會使用邏輯學語言評判論文。

對於數學命題的證明,那是屬於我們邏輯學家的工作,對於數學家來說,他們只是民科,就是外行。數學家不是不可以從事數學命題的證明,但是必須完整學習邏輯學理論。

所以,從1919年挪威數學家v布,9+9開始,.....,到王元3+4,再到邦別里的1+3,陳景潤的1+2,都是錯誤的。


題主邏輯的缺失程度讓我懷疑你怎麼敢用「我們邏輯學家」自稱的,既然敢稱「我們邏輯學家」,題主起碼是有個優秀的成果吧?最好列出來你的結果和高就的學校,這樣我們知乎er好避開你不是?

題主要意淫前人的「錯誤」前起碼得去看他們的論文吧?而不是想當然的去認為別人做了什麼假設,這些從a+b的論文並沒有假定哥德巴赫猜想的正確性。他們的證明本身也不假定哥德巴赫猜想是正確的。他們本質上都是在證明一個比哥德巴赫猜想更弱的結果而已,這個結果「有點像」哥德巴赫猜想而已。

這是數學研究上常見的思路,如果你無法證明A,但是你可以證明比A差一點的但是有點像的B,那麼你就去證明B好了,這樣的做的好處是揭示了問題A的困難點,給出一定的「提示」。而且能保持問題A的熱度。結果B往往也具有相當的價值。

有些數學家的確假定廣義黎曼猜想從而去證明哥德巴赫猜想,但是題主巧妙地避開了這些人,你列的這些人並沒有這樣做,這也暴露了題主在這個問題上的無知。估計看完百度就已經迫不及待了。楊絳先生說得好,有些人的問題是看得太少但是想得太多,你的問題還在於都基本想錯了。

題主啊,你要婊別人也得選好戰場,我推薦廣義黎曼猜想,大概有n多數學家在假定它成立的情況下證明了一堆「結果」。當然了,這些結果也是證明,它們只是證明了廣義黎曼猜想能蘊含豐富的結果,在數學上是沒問題的。很多工作也是蠻厲害的。題主傾其一生大概也無法理解的程度吧。


Claim:民科

Proof:obvious


邏輯學難道不是數學的一個分支么?

另外,題主最後這個「所以」是怎麼推導出來的?這些人都預先假設1+1成立了么?據我所知沒有吧?

所以(我也學題主所以一下),題主大腦是金黃色的吧。。。


然而事實上問123的答案都是否。題主邏輯感人啊。


這是個騙流量的問題,散了吧


@雲舞空城 投稿


錯誤?

不可能的。

而且您為什麼要把這個問題發成提問?

而不是文章。

您還是邏輯學家?

呵呵


誰說數學家不學習邏輯學的


推薦閱讀:

請評價一下蔣春暄,他到底是一個自大沒有數學知識的人還是說他的成就是被埋沒了?
既然哥德巴赫猜想未被證明,為什麼不能把它視作一個公理來使用?若在使用過程中發現問題,不就反證出來了嗎?

TAG:哥德巴赫猜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