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為什麼要扶持光伏產業,是怎麼考慮的?

換句話說,都有哪些資料顯示政府扶持光伏產業的必要性的?

能源緊缺?還是刺激某些製造業發展?


正經答案很複雜,我也說不明白,來點極端的說法,不過我個人認為是便於理解,甚至接近事實的。

光伏產業就是一個由歐美髮達國家發起的一個打算騙發展中國家卻不小心碰到了中國山寨廠商變成了反騙歐美的騙中騙的騙局。

當時歐美國家說啦全球變暖了大家要環保支持大家使用太陽能我們做慈善掏錢給補貼。

這裡面的陷阱就是當時太陽能技術專利都掌握在歐美手中他們以為如果全球都用太陽能那麼大家都要賣他們專利一點點補貼輕鬆賺回來。

結果到了一個不重視產權保護的國家而且有個一窩蜂的習慣聽說有這種好事兒蜂擁而上一舉就成了世界第一。

而既然能出口創匯了而且帶動就業光宗耀祖一系列的好處還佔著環保的大義攥著歐美的錢錢見利忘義的某政府自然大肆支持啊就變成這樣了呢。

實際上光伏大家知道根本不是個環保產業生產消耗的能源都夠直接發電了不過中國是發展中國家目前看錢還是比環保重要的所以以環保的名義賺錢應很厚道了有沒有?


理性說幾個觀點吧:

1.該產業從硅料到電池板到下游電站建設,均帶動了大量的勞動就業,以及產生了很高的產值,這是地方政府的直接動因

2.清潔能源上,總體中國還是處於不落後的地位,政府期望這個產業可以繼續做強,而因為經濟危機,歐美雙反等影響,當時政府如果不出手,產業會死很多,不符合期待

3.通過做大這個產業發展,後期可以做到平價上網(預計3-5年內),就是不需要任何補貼,光伏發電都可以直接賣電,和火電競爭,是符合我國節能減排,以及大經濟趨勢的

4.傳統電力都是火電或水電發電,今年興起的分散式發電,自發自用,可以有效降低電網載荷,調峰削谷,也是歐美在走的路,繼續鼓勵下去,對能源安全有一定意義,最終是實現多種可再生能源的智能電網,實現整個電力產業升級。

5.政府對風電也很支持,但是風電一般都是海上風電或是大型陸上風電場,無法進入城市,因為佔地,陰影和雜訊的問題,而光伏就沒有這個問題。因此荒漠建大型電站,城市建設分散式電站,多種選擇,有效利用工廠或小區現有屋頂,是比較有實際經濟意義的事情。

6。最後說一下國際上的情況,今年光伏的四大市場是美國、日本、歐洲和中國,難道歐美日都是傻瓜么,歐洲目標是2020年前可再生能源發電(光伏占很大比例)佔總發電的20%,美日的目標是類似的,我國承諾減少煤炭使用,不促進光伏等能源,難道去多建核電站么? 所以,支持光伏發展,是世界整體的趨勢,想想以後高速上光伏和儲能結合,替代加油站,給你的電動車充電,多好呢?

最後總結一句話,大勢所趨,經濟就業(成本確實逐年降低明顯,也帶動了當地就業),清潔高效。希望大家能客觀看待整個光伏產業的發展。


2013年寫過一篇文章,摘錄一部分可以回答這個問題:

南方周末 - 【新能源十年反思】

「她滿足了所有人的慾望」

7年前的2006年,沒人會想到一個搗鼓太陽能的科學家會成為中國內地「新首富」。但那確實發生了,而且僅僅用了不可思議的三年速度,就超過了榮智健家族30年的財富積累。這個人是無錫尚德董事長施正榮。成就這一不折不扣「中國夢」的是新能源。

事實上,在擁有聯合國525個產業門類中全部門類的中國,按「工業輩分」算,新能源之地位不可謂不低微。2010年,「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在國內生產總值(GDP)中的比重總共不超過3%,具體到新能源則更少。

然而,在一個特殊時刻,她承擔了中國政府推動新一輪經濟增長的期望。

全球經濟危機後,美國總統奧巴馬選擇了新能源作為主政措施,以拉動美國經濟復甦;中國則提出「四萬億」計劃和「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刺激經濟,新能源排名七大新興產業之首。

王勃華,62歲,剛從工信部電子信息司副巡視員的位置上退下來。在其位於北京西三環的辦公室,王在總結其一生在工信部做過的眾多行業管理工作時說,從來沒有一個如此具體的行業,得到過國家領導如此多的批示,「很具體的批示」,部級領導的批示則更多。

他說的正是新能源。

在2011年以前,中國新能源企業堪稱優異的成績單的確給人造成了一種能當大任的假象。全球前十大風機製造商中國佔據4席,全球前十大太陽能光伏制
造商中國佔據5席,中國已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第一風電大國,中國太陽能製造企業憑藉全球50%以上的市場佔有率也一度在國際市場呼風喚雨。

比上述國際排名更具吸引力的,是新能源項目經濟體量大的特點,這極大地刺激了痴迷於GDP的中國地方政府的興奮點。

為「四萬億」經濟刺激計划下的投資領域發愁的中國地方政府發現,每投資建設100兆瓦太陽能電池組件,就能為當地產出30億出口額,倘若說服企業將產能擴大至1000兆瓦,就能產生300億元的出口額——這相當於多少個棉紡廠和電子配件廠產值的總和!

地球人已經不能阻止他們投資新能源了,何況,這事兒在「政治上絕對正確」。

對老百姓來說,「新能源代表了經濟和環境危機下人們對美好未來的期望。」一家國際NGO在報告中寫道。


由此,新能源這一中國龐大工業體系中的細小分支,竟已滿足了中國從國家、企業,到資本、地方政府、老百姓等幾乎所有層面的需求。


通俗的大概描述下我個人的理解:

1. 發達國家能源尋找

應該先從法國德國政府說起 能源就那個幾樣 可持續的更少 風能 核能 太陽能 水能 地熱能 但是從目前的利用手法來看都受地理局限 只有太陽能 核能 受地理局限相對較小 經過日本福島事件 對核能又退卻了一布,但是對能源的需要 必須需要逐一的開發各種能源 德法等先發起聯合推廣了太陽能

2 技術門檻低

對於歐洲發達國家來說 站在人類自然環保的高度 需要推崇一向可以研發的能源 太陽能一時間就被炒的火熱 太陽能被世界推廣了 火了 可是 這的的確卻是一個門檻相對比較低的技術(沒有貶義 想對於半導體)而且大家都在起步沒多久的階段 對於已發展很成熟的半導體來說 我們起步晚 無從入手 而太陽能無論從硅料到矽片到電池片印刷到組件每一步都沒有太多的技術和儀器要求 誰現在開始誰就能進入這個新領域 太陽能的政府推廣 讓中國市場目前已經佔據了世界很大的比重 中國人的中國速度 啊哈哈

3.名頭好聽 好賺錢 解決就業

於是發展中國家的各個想賺錢的企業看到了一種同時跟風同時有環保噱頭同時賺錢的項目 政府就是看到了新領域的發展 而大家都在起步 我們 作為人,資源豐富充沛的大國 也敢忙加進來 佔領市場份額 名頭也好聽(環保 可持續) 同時也是解決就業和創收的好方法 何樂而不為.

同時同意陳威的觀點 不知道為什麼我的分段都顯示不出來 手機碼字 隨後編輯吧


謝邀!來補答案了。

一、環境保護和能源供給的大勢所趨。

環境需要保護已經無需爭論了。自人類工業化以來,破壞環境的速度被大大加快。能源供給是工業化的基礎,在工業化初期,人類形成了以化石燃料為基礎的整個能源供給體系。這就衍生出了兩個問題:(1)化石燃料確實污染大氣---溫室效應暫且不提,但是我旗幟鮮明的反對陰謀論,我的英國老師們都覺得溫室效應是很有可能的,且歐洲各國都不遺餘力的節能減排,結果我們就有人非得認為人家是在表演給中國看,感情人家都是奧斯卡影帝啊,玩的還真入戲---除了CO2,氮化物硫化物總得算吧...(2)化石燃料是有限的,不管100年200年300年,化石燃料用完是一定的,難道用完了我們一夜回到解放前么....所以尋找替代能源是必須的。

這是個大背景,也是全人類面臨的問題。這個背景堂堂正正,不涉及任何陰謀論,但是只有這一點,才是全球各種可再生能源、核電、節能減排等等政策產生的基本原因,屬於人類面臨自然條件限制和生存威脅的一種本能應對。

二、尋找何種替代方案

在上面這個背景下,我們需要尋找替代能源。那麼尋找什麼替代能源是合適的?

核電?氫氣?或者風水光?或者XXXXX....現存的技術很多,但是哪種是真正的出路?在現在這個階段,沒有人能說的准。因為,一個產業的發展,成熟的技術只是基礎,還需要整個人類社會配套設施的支持,這一過程需要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發展才可以形成。面對多種多樣的技術路線,最合理的方式就是:挑幾項相對成熟的,先扶持著,騎驢看唱本,邊走邊瞧。

在眾多替代能源方案里,光伏的發展有哪幾個優勢,值得政府去扶持呢?兩個方面:1、技術可行性:光伏產業已經有了基礎---一個產業從實驗室走到規模化產能很不容易,說明這個產業的科研理論很成熟、產業鏈已經完整、有足夠的產業工人、被社會廣泛接受。有了基礎再發展,從比從實驗室重來要強得多。2、經濟可行性:光伏發電用得起---雖然加了補貼很貴,要1元/kWh,但是光伏總量並不大,發電成本也就剛剛超過我們國家大概的用電電價,本國社會已經可以承受起這個「實驗性」的電價了。於是,扶持光伏也就順理成章了---今天光伏電價高,製造耗能、污染大,但是你怎麼知道今後有一天,太陽能不會變成能源的頂樑柱呢?難得有個好苗子,就要先培養者。

同理,國家同樣扶持風電和核電---如果不是福島掛了,核電的發展要快很多。

三、光伏的短期優勢

這個一般是被大家討論的最多的,光伏作為一個製造業,也同樣具有傳統製造業的優勢。同時,你在一個行業裡面做出了規模,即使只是低端的製造,也會在國際上擁有較大的發言權,以及眾多附加的好處。比如,很多人都會造module,就會有人想著去縱向擴張,帶動上下游產業,帶動大批的就業,讓經濟充滿活力,積累技術經驗,帶動中國企業國際化等等。

我覺得這些原因很充分了~

-------------------------------------------------------------------------------------------------

說一下各種觀點:

1、光伏製造不環保。生產組件的能耗比它發的電還多。

在中國大規模製造並擠垮它們之前,歐美是光伏組件絕對的生產主力。很難想像他們那麼費勁的浪費著自己的資源,污染著自己的土地。

2、全球變暖就是個騙局,光伏也是個騙局

反正什麼都是西方為中國設置的騙局。「好大一盤棋」不是那麼好下的。

3、光伏產業已經完蛋了

尚德和賽維很顯眼,但是尚德和賽維不代表整個光伏產業。你知道光伏組件從今年開始,中標價已經悄悄上升了么?天合英利阿特斯晶澳晶科大全,都已經重新盈利啦!

4、我真的看好光伏

我看起來像個光伏吹。其實我真的不太看好光伏在中國的發展:成本遇到瓶頸,下不去了,效率遇到瓶頸,上不去了,這就意味著度電成本長期高昂。中國近一二十年內很難用得起9毛錢一度的電力。就是說,光伏在「替代能源」的比賽中,其實是落後於核電或者風電的,更別說煤炭仍然有超過百年的開採期,即使是採用氣化方案,仍然要比光伏經濟得多。

我寫這個答案就是希望客觀一點,雖然光伏目前的成績並不太好,但是它還是努力的跑在能源比拼的賽道上,緊跟在煤炭、水電、核電和風電身後,甩開生物質潮汐波浪地熱一大截子,自助者天助之,它這麼努力,為什麼國家不拉它一把呢?


身為五線小城市的小光伏廠的生產一線小屌絲, 真心的告訴你,這是個高能耗,高污染,無核心技術的行業,政府為什麼還要支持呢,可能像上面幾位說的吧。但是支持之後呢,廠門口那條路上的兩排太陽能路燈似乎在告訴我們什麼。


中國光伏市場未來幾年將處於市場平穩發展,不會出現一個大幅度的上漲或下探。一方面國際市場需求量發展漸趨平穩,另一方面,中國國內最近幾年光伏產業變化也沒有大的發展變化。

2013年以來,政府政策上大力補貼驅動光伏產業逆市前行,在光伏發電併網、補貼、金融等方面提供強力支持。這一階段,光伏產業進入深度調整期。2013年,我國光伏裝機容量首次超過德國,位列全球首位。業內相關人認為轉機多是國家政策的扶持。

一方面國家對光伏行業的補貼政策預期,影響著市場對光伏產業的關注;政府政策的支持力度和電價補貼的預期時間,資金貸款發放的速度,這些仍有很大的不確定性。這也會影響光伏行業投資者的預期。

另一方面,長期依賴政策驅動並非長久良策。完善政策、降低電價補貼,推動光伏發電平價上網,進而從依靠政策推動向市場化運作,是光伏企業面臨的宏觀大趨勢。

相比樂觀的 「復甦」預期,中國光伏市場真正成熟的道路仍然道阻且長。

中國作為較大的光伏市場,如何實現有政策驅動向市場驅動過度,突破現有產能過剩,有效開發市場需求,落實併網發電,仍有很多實際的問題和困難。

融資困境「不確定性」猶在:

中國光伏行業秘書處發布的《2014年上半年光伏產業宏觀數據分析》中,指出企業盈利狀況仍不容樂觀。一是扭虧企業僅超過半數企業,仍有很多企業處於虧損狀態。融資難問題產品仍在困擾著企業,銀行在光伏製造領域的投資仍較為謹慎,保持著以往的緊縮狀態,中小企業銀行融資難度仍然較高。

目前光伏企業融資主要依賴政府政策,致使金融市場 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

首先目前這針對光伏行業的投資還缺乏一個成熟的穩定的市場交易環境。建議市場開發多層次的金融產品,包括債券和股權等多種形式,促使資本在光伏產業有效流通,形成穩定成熟的金融市場。

另外,國家光伏政策風險以及光網發電制度的落實困境,也影響著資本市場的流動。政策,資本的聯動效應會影響到實體光伏產業的日常經營,這種實體企業的波動性變化帶來的投資者對企業盈利前景的擔憂,既不利於金融產品的定價,同時也不利於金融機構創新相適應的金融產品。

競爭可替代性能源的發展,譬如天然氣的開發,尤其以美國頁岩氣技術開發促進天然氣發電成本下降,以及俄羅斯地緣政治的影響給亞洲天然氣市場帶來的機遇,這可能會轉移部分投資者對成本相對居高不下的太陽能發電的注意力。

這些不確定性和市場可替代性競爭能源的狀況影響著投資者對光伏行業的盈利預期。資本市場在經歷「寒冬」之後的「轉機」中依然十分關鍵。

面對陷入融資困難的分散式光伏發電企業,能源局多次調研探討,最終下發《關於進一步落實分散式光伏發電有關政策的通知》。鼓勵銀行等金融機構結合分散式光伏發電的特點和融資需求,對分散式光伏發電項目提供優惠貸款,採取靈活的貸款擔保方式,探索以項目售電收費權和項目資產為質押的貸款機制。

但是也有行業相關人士指出,該政策出台對解決光伏行業融資困境有很大作用。問題癥結還在於融資成本過高除了融資難還有融資貴的問題,只有同時降低融資門檻及融資成本,分散式融資問題才能得到根本解決。另外,參與的銀行機構較少,還處於觀望狀態。

「盤活整個產業鏈,下游的核電站的資產的證券化和流動性起決定力量。這需要一定時間,金融產品的開發與成熟需要1-2年,才能形成一個成熟的金融資本市場。」


作者:陸九川

鏈接:光伏產業還有前景嗎?現在開始讀太陽能電池方面的博士會不會畢業時死得很慘? - 陸九川的回答 - 知乎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

自發改委出台了《關於調整新能源標杆上網電價的通知(徵求意見稿)》,光伏地面電站一、二、三類資源區上網電價將調整為0.55元0.65元0.75元。與現行電價相比,下降幅度最高達到31.3%,下調幅度之大令業界瞠目結舌。

政策出台後,光伏行業股票應聲下跌,港股光伏太陽能版塊下跌6.01%,這讓一個不靠補貼就賺不了錢的行業「原形畢露」。突如起來的「斷奶」使得剛剛略有起色的行業再次低迷,遠超預期的降幅令今年光伏行業的冬天來的特別早。

追根溯源,這次發改委下調補貼電價,只是逐步糾正多年以前浪漫主義的錯誤。2009年至2011年,隨著「金太陽示範工程」項目的實施,光伏行業迎來了爆髮式增長的時刻。高達50%的投資金額補貼令各方豪強湧入光伏。在這3年中,行業內企業都賺的盆滿缽滿,但也使得許多低質量產能湧入光伏,從而引發了整體行業的產能過剩。

隨後,國家更改了補貼措施,將補貼方式由投資金額補貼轉變為上網電價補貼,這在一定程度上對光伏行業的產能進行了篩選,令行業發展趨向正軌。然而這種人為制定電價的措施拋棄了市場調節機制,其弊端在於難以保證項目開發成本最低,企業依靠補貼賺錢而不主動降低成本的現象未能根本解決,中國西北出現光伏電站「大躍進」之景正是其中代表。

因此隨著現有補貼機制缺陷的逐漸暴露,降低補貼將成為光伏行業的常態。未來,這樣的新聞也必將經常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中。

另一方面,發改委的日子也不好過。近年來,光伏行業的發展速度要遠高於補貼基金的增長。雖然由全民買單的「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已被屢次上調,但仍然無法彌補補貼基金的虧空。對於如何彌補這個缺口,發改委也束手無策,只能降低補貼,從上到下集體勒緊褲腰帶度日吧。

補貼電價的大幅下調也是在配合中央「去槓桿」、「去產能」的宏觀政策。過去偏高的補貼價格對產能的影響如「溫水煮青蛙」。光伏行業整體產能過剩、山頭林立的局面並未得到實質性改變。本次通過大幅降低補貼,減少利潤的方式倒逼產業內企業進行整合。補貼下降後,在成本的壓力下,中小企業生存空間則會越來越小,最後大部分小企業一定會慘遭淘汰,整個行業進入一個寡頭壟斷的局面。

毫無疑問,新政出台將給光伏產業帶來巨大衝擊,然而只有這種壯士斷腕的決心才能讓光伏產業的發展迅速走向正規,最終實現平價上網。正所謂不破不立,光伏產業不能一直成為成長在溫室里的花朵,適當提高「遊戲難度」更有利於該行業的發展。

同時,眼下光伏產業的狀態的確需要政策支持,但補貼的角度及措施是否需要重新考量,這應是一個值得政策制定者著重思考的問題。如何通過補貼令光伏產業儘快提升技術,降低成本,淘汰落後產能,實現發電電價接近於傳統能源才是補貼政策的出發點及落腳點。

別問我,什麼都別問我,直接勾搭我。

微信公眾號請直接搜索:電氣觀察

張開雙臂歡迎大家到電氣觀察投稿。

投稿郵箱:connect@eeview.cn


變相的凱恩斯主義

兩個經濟學家互相吃屎


這次扶持的感覺是光伏電池造了自己用?不出口啦?

感覺不明智哈,在國內企業對光伏工業生產操作沒有完全搞明白以前,冒險扶持必然打水漂哈。

至於為什麼要扶持。

臆測一:不知道中國的光伏產業有多差,人云我第一亦沾沾自喜,總理是文科生。

臆測二:順應所謂的「環保」,總理是文科生。

臆造三:中國經濟這麼爛,溫哥不懂經濟瞎折騰,投了4萬億被罵了,投基建不行那就投點看起來接地氣的,好就光伏吧,畢竟搞光伏的國資系太多了,不救救也不好意思。總理是文科生。


推薦閱讀:

【雜談】Runger-Lenz-Laplace矢量雜談(氫原子篇)
如果我走在街上被人無意間輕輕碰了一下,我們被對方身上的靜電打到了,假設造成一定傷害,該如何索賠?

TAG:歷史 | 政治 | 電池 | 物理學 | 化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