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也有「人設」么?某音樂APP告訴你

新年伊始,在個人總結、年終述職、績效考核、工作評估等弄得焦頭爛額的同時,人們也不忘回顧自己的2017,看看升值、加薪、學習、減肥等年初定下的目標,是不是依然遙不可及,然後再向親朋好友們做個報告——當然,主要是在朋友圈裡。

今年的報告有點不太一樣。打開朋友圈,發現大家的總結又有了新內容:那就是音樂。

來自作者的朋友圈

2018年1月2日,朋友圈裡出現了來自網易雲音樂的刷屏盛況——少男少女們紛紛po出了一年以來的音樂榜單,分享各自的音樂歷程。在這份年度聽歌報告里,分別記錄了用戶在這一年中,聽歌總量、聽歌時間、聽後行為、關鍵歌詞、最愛聽的歌曲和歌手、聽歌總時長等內容,通過數據化的方式,清晰地展現在用戶面前。

其中最驚艷、也是最讓作者驚喜的,則是在這份報告中,記錄了某些特殊的聽歌行為,比如在某一天,用戶將一首歌循環播放過很多次;某天用戶熬夜時,陪伴的歌曲的名稱;用戶獨愛的某些小眾歌曲;曾經喜歡過,後來卻漸漸遺忘的歌曲……

打開自己的聽歌報告看看,這些記錄,總能讓人想起些什麼

這些記錄的特殊之處在於:它們並不是普通的大數據,而是在某個特殊情景下,品牌與用戶真實生活的接觸點。在這份報告中,三次提到了用戶夜間聽歌經歷、三次提到了用戶對某歌曲的循環播放、兩次提到了聽歌后的相關行為,這是其他音樂APP幾乎不會考慮到的角度。

蝦米的反應顯然慢了一拍。1月3日,蝦米APP才匆匆上線用戶年度報告,而該報告的維度,顯然不能和角度獨到的網易雲音樂相比。至於騰訊系的三大音樂APP,截止目前並沒有類似用戶報告。

而對用戶來說,這些記錄可不僅僅是數據這麼簡單了。要知道:對絕大多數用戶來說,聽歌本質上是一種情緒性的體驗,通過記錄回想起這一年的往事,往往能讓用戶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從而引起極大的分享熱情,並帶來刷屏級的病毒式傳播效果。作者的朋友圈裡,甚至有卸載了網易雲音樂的朋友,專門把APP重新安裝回來,就是為了看看自己的音樂記錄。

在精英論壇NGA里,聽歌報告也帶來了非常可觀的UGC。有趣的是,在該活動的前一天,剛好有一個名為「網易雲音樂越來越涼了……」的帖子,在討論用戶轉用其他APP的經歷。

如果有自媒體運營或廣告行業的朋友,可以計算一下這次活動帶來的曝光效果,從投資回報率的角度,應該是非常可觀的。

某種意義上講,網易雲音樂的這場策劃,屬於「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從許多用戶的評論與反饋來看,相比較於其他APP,雲音樂似乎更懂用戶,為用戶帶來的也不只是音樂本身,而是更多情感上的價值;從知乎、微博、百度空間等社交網站的UGC來看,用戶在使用網易雲音樂時提到情緒體驗的概率,也明顯高於同類產品。

來自知乎某用戶的回答,某種意義上……很具有代表性(侵刪)

在這些用戶心裡,網易雲音樂已經脫離了一個軟體本身,似乎像一個活生生的人,具有自身獨特的人格。套用娛樂圈的話來講,就是擁有了「人設」。


「人設」一詞,早期運用於動漫創作領域,指人物性別、年齡、身高、個性等特徵。後來,這個詞在娛樂圈和泛娛樂圈裡發揚光大,成為了經紀公司量產明星的運營套路,也成為了明星和迷妹迷弟們拚死守護的對象。沒有人設,或者人設崩塌,帶來的後果是災難性的,比如好男人文章、知識份子勒東、深情段子手薛之謙、技術型盧本偉,等等。

實際上,「人設」這一概念在其他領域早已有了化身:在文創中,我們稱其為「光榮傳統」;在外交中,我們稱其為「國家形象」;在管理中,我們稱其為「企業文化」……

而在營銷界,這個詞叫做「品牌定位」。

什麼是品牌定位?我們藉助菲利普·科特勒老爺子寫在《營銷管理》中的原話來理解:

定位(positioning)是指設計公司的產品和形象,從而在目標市場消費者心目中佔據獨特位置的一種行為。其目標是將品牌留在消費者心中,以實現公司的潛在利益最大化。通過闡明品牌本質和精髓,確立要幫助消費者達成的目標以及實現目標的獨特方式,好的品牌定位有助於指導營銷戰略的實施。組織中的每個人都應該理解品牌定位,並將其作為決策的重要依據。

用簡單的語言來歸納,則是以下兩條:

  1. 定位=消費者能夠認同並樂於接受的、本品牌的獨特之處
  2. 成功的定位=清晰的品牌本質+現實的用戶痛點+嚴格執行的營銷戰略

目前,定位理論雖然幫助許多企業找到了戰略方向,但也受到了一些質疑,這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在許多失敗案例中,經營者要麼是用拍腦袋的方法想出了定位,要麼是定位與實際營銷戰略脫節,要麼是定位太模糊、無法讓受眾體會到。

在營銷實踐中,定位是需要走一個嚴格的流程的:

資料來源:菲利普·科特勒 《營銷管理》

首先來看看競品。把獵豹大數據拖出來看:

雖然市場份額比不過騰訊系,但網易雲音樂的用戶粘性實在是可怕。

這裡抓兩個典型:蝦米音樂和騰訊系(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

先說蝦米。

蝦米的運營重在專業。這一點可以從很多角度看出,比如,蝦米編輯在審核用戶提交的音樂質量時非常嚴格,比如自動拒絕低於192K音質的歌曲,並在後期會人工再審核一次。蝦米用戶中也有熱心者自發組成音質替換小組,協助編輯將不理想的音質替換成無所音源。在專輯音樂排序、歌手和專輯圖片、出版年代、歌手背景介紹等信息上,蝦米也做到了精益求精,儼然形成了「音樂圖書館」的氛圍。

這種氛圍,為蝦米吸引到了網路中最小眾、最挑剔的音樂用戶,為蝦米創造了「專業音樂平台」的市場定位。

蝦米的音樂風格列表,可以看到左邊恐怖的風格標籤欄,每一個都可以點開,總的風格種類高達數百種……當然,專業的代價就是嚇阻了不少普通的淺度音樂用戶。

再說QQ音樂。

騰訊系的運營思路其實很簡單:想辦法弄斷渠道和資源,從而排擠競爭對手,獲得定價權。騰訊最大的競爭優勢則是來自於恐怖的資金實力和QQ和微信這兩個流量入口,這保證了騰訊手裡永遠是一手好牌。比如,根據虎嗅網報道,騰訊在拿下環球音樂版權時,就使出了「高價+用戶數據+渠道合作」的組合拳,從而讓競爭對手望塵莫及。依靠這種強勢的資源力,騰訊無論是抬高版權轉授費用、售賣數字專輯、還是通過綠鑽收費,都可以做到傲視群雄。

壓倒性的優勢讓QQ音樂奠定了「最大、最全音樂平台」這一市場定位,也為其帶來了海量的用戶資源,哪怕是在QQ界面上增加一個小小的圖標,帶來的流量資源也足以擊垮絕大多數跟風者了。

面臨如此惡劣的市場環境,網易必須謹慎選擇經營戰略,而重中之重則是對市場的洞察。

必須指出,蝦米、QQ和網易,彼此的競爭優勢是完全不同的。蝦米作為略顯高冷的專業音樂平台,是沒有必要放下身段、去迎合普通用戶的口味的,因為這反而會對其品牌形象造成損害(所以我對蝦米那個略顯草率的年度報告持微否定的態度,一是太趕,二是沒必要跟風);而騰訊坐擁海量資源,也沒有動機,至少沒有迫在眉睫的必要性去將大量資源投入改善用戶體驗上,因為盈利的手段太豐富了。

這反而成為了網易的破局點:針對普通人的、舒適的音樂體驗

將這一用戶痛點打造為品牌差異點,對網易來說,是非常理性的選擇。因為,網易沒有騰訊那樣強大的底牌,從而無法實現「資源和渠道差異化」;網易也缺乏蝦米在音樂領域的深厚底蘊,無法做到「專業差異化」;但網易也算是老牌中國互聯網公司,在遊戲和電商領域都有非常成熟的運營經驗,將這種優勢延伸到音樂領域,是水到渠成的「體驗差異化」。

於是,就有了年初的這場刷屏活動。

要知道,作為一個非專業的普通音樂用戶,是不太可能擁有高保真聽音設備、也不太會具備高尚的音樂情操,但這不代表他們就沒有獨特的聽歌訴求。除了有「聽到想聽的歌曲」這一訴求,也有「在聽歌時獲得更多情緒體驗」這一訴求的。那麼,如何構建一個舒適的音樂體驗場景?

網易給出的答案之一,則是其特有的「開放式社區文化」。

知乎有一個關於網易雲音樂評論的問題,現在已經有超過1萬人進行回答,足以體現其社區文化。

網易雲音樂有哪些打動你的評論?www.zhihu.com圖標

網易雲音樂應該是首個將評論區運營成互動討論區的音樂平台,即使是用戶數量遠超網易的QQ音樂,也無法做到如此繁榮的用戶互動場景,這裡拿幾首歌的評論區作為對比:

大眾一點的,周杰倫《告白氣球》,361766:50025

小眾一點的,紅警3主題曲《hell march 3》,2673:47

再冷門一點的,著名dead game星際爭霸2資料片虛空之遺主題曲《the stars our home》,1448:40

也許在專業音樂人眼裡,這些評論幼稚、可笑,完全上不了檯面,但這才是普通聽眾這一群體真實需求的表現:想要去表達自己的感受、想要閱讀他人的故事、想要分享屬於自己的音樂體驗。

至於將精選評論貼滿杭州地鐵,從而引爆人們的分享與共鳴,則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在這份2017聽歌年度報告的最後,一部短視頻對網易雲音樂的品牌定位做了最精準的腳註:

https://www.zhihu.com/video/931984761472208896

視頻展示了什麼?為兒子唱歌的老爸、剛學會一首曲子的學生、邊聽歌邊做菜的廚師、聽歌找感覺的模特、下雨天路邊拉手風琴的藝人、聽著歌落淚微笑的年輕人、下班後在車裡享受幾分鐘音樂時間的上班族、在更衣室里唱歌吶喊的運動員、演唱會裡將歌手抬過頭頂的粉絲們,以及在洗澡間里按下播放鍵的普通人。

從專業的角度來看,所有的形象都是凡人而非專業音樂人,這正是網易雲音樂真實的用戶畫像。但更重要的是,視頻里出現的這些場景,基本上都是某首歌曲下高贊評論的情景再現,這也體現了運營方的巧妙用心。

這就是為什麼,許多用戶在提到「網易雲音樂」的同時,想到的是一個「有溫度、有情懷」的「人設」,而不是一個冷冰冰的產品。在互聯網的下半場、流量紅利早已被瓜分乾淨的今天,也許網易的定位之路能為更多創業者提供啟發和思路。


後記:

作者並非專業音樂人,僅從營銷的視角展開,因此難免有疏漏和不足之處,如有不妥,還請理性指出。

一切營銷的核心在於產品。網易雲音樂之所以能夠吸引這麼多忠實粉絲,在短短4年間收穫了4億用戶(APP里的數據),除了在營銷上的獨特視角,更重要的則是其優秀的產品。

然而,由於版權問題,網易雲音樂還是遺憾地下架了許多歌曲。如果不解決版權問題,就算社區環境再好,我也難以對網易雲音樂的前景持樂觀態度,當然這其中的變數就太大了,網易是否能破這個局,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在整理資料時,也發現了一些有趣的現象——用什麼音樂APP,竟然為某些用戶帶來了優越感,「歌曲評論多=用戶素質低」的言論,甚至在知乎里也比比皆是。

我只想說一句:你的選擇是你的自由,而不是鄙視他人的資本。

不管是QQ音樂、蝦米音樂、還是網易雲音樂,都在音樂版權保護、專業性、用戶體驗上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和創新,他們能吸引到各自的用戶群體,是有其理由的。

鍵盤俠容易,做產品不易,請理性,望周知。


推薦閱讀:

做有機蔬菜的多利農莊現在的盈利情況如何?盈利點在哪裡?他們的客戶分類、分層情況如何?
薅羊毛的極致,擼出500萬
如何成為大牌品牌推廣或品牌公關?
如何在不傷和氣的情況下拒絕合作方不合理要求?
四線城市開瑜伽館,有無經驗分享?

TAG:市场营销 | 网易云音乐 | 市场定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