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木殺獸拓四方——木棍的演變
木棒是人類最早使用的工具之一,它的優點有兩個,第一是材料容易獲得——在不存在環保問題的原始社會,木頭和石頭一樣,都是隨手可得的資源;第二是加工方便——大多數樹木的硬度都低於石塊或蚌殼,即便沒有金屬工具,原始人也一樣擁有加工木材的能力。
對於原始人來說,木棒可以用來敲擊果核或獸骨,還可以用來同野獸搏鬥。商鞅所著的《商君書》中,把堯舜之前的歷史分為三個階段,分別為「昊英之世」、「神農之世」、「黃帝之世」,商鞅說,在昊英之世的時候,野獸的數量比人都多,人們為了防身,就砍伐樹木製作棍棒去獵殺野獸。
▲石質棍棒頭,內蒙古博物院藏
隨著生產力的進步,普通木棒的形制開始發生變化。原始人將木棒製成一端粗大,一端較細的球棒狀,較細的一端為手握端,較粗的一端為擊打端,和沒有經過處理的木棒相比,這種形制的木棒更適合當做敲擊的武器,手握端變細後便於使用者操縱,而擊打端的變大導致整體的重心前移,有利於發力。
▲棒球棍
與此同時,為了增大棍棒的殺傷力,人類對木棒進行改裝,在棍棒上安裝石質的棍棒頭。北方地區如甘肅武威皇娘娘台齊家文化遺址,赤峰夏家店文化遺址等地區都出土過新石器時代的石質棍棒頭。這種棍棒頭外觀多呈蒺藜狀,上面布滿突起,中間是用來安插木柄的貫通式圓孔,有人稱呼這種棍棒頭為「多頭石斧」或「星狀器」。
▲星形器,雲南省博物館藏
人類進入青銅時代後,木棒仍然是常用的武器,之所以存在這種情況,木棒的價格低廉是核心原因。以商代時期為例,雖然青銅器的製造技術已經十分成熟,但這些精美的青銅武器存在一個核心的缺陷,那就是太貴了,在當時,只有貴族才能使用青銅武器作戰,基層的炮灰士兵們,上戰場了就自己準備根木頭棒子吧,好賴比空手強不是。
武王滅商的牧野之戰中,商軍死傷慘重,文學作品形容當時的慘狀為「血流漂杵」,即戰場上的血積的太多,連「杵」都漂了起來,這裡的杵,指的便是低級士兵使用的木棍。
▲齒輪形圓孔石器,新石器時代產物,黑龍江省博物館藏
西周時期,在周天子的英明領導下,青銅器相對商代來說普及程度要好了不少,但總體來說,青銅在當時仍然是貴族的專屬材料。當時作戰的主流方式是車戰,而使用青銅武器的車兵都是或大或小的奴隸主,一輛戰車上有三個車兵,而跟隨在戰車後的步兵則多達七十二名,這些步兵都是奴隸或者平民出身,戰鬥時大多只能使用木棒或者骨質,石質的兵器戰鬥。
▲西周車馬坑,三門峽虢國墓地出土
西周時期的人們仍然會在棍棒的一端安裝棍棒頭,和原始社會時期不同,此時的棍棒頭多為青銅製成。陝西扶風出土過一些西周時期的銅棍棒頭,外觀呈五角星狀,中部為球體,球體中間有孔,用來安裝木柄。
到了東周時期,中國的青銅文明進入頂峰時期,隨著產量的提高,青銅兵器終於走下神壇,成為基層士兵也能使用的武器,而純粹的木棒由於殺傷力低下,不再受到軍隊的青睞,但這並不意味著木棒是無用的,當時的軍隊在武器緊缺的時候,也會臨時使用木棒。城濮之戰前,晉文公在檢閱部隊時發現武器不足,便下令砍伐樹木製作木棒充當武器。
另外,東周時期的主流武器——殳,便是由安裝棍棒頭的木棒演化而來,其本體便是一根安裝有金屬頭的長棍。
▲曾侯乙墓出土的武器,自上而下第三、四柄武器均為殳
頭條號:刀槍無眼 公眾號:丑橘先生 歡迎關注
推薦閱讀:
※不只是耍帥,紅纓槍上的紅纓到底有什麼用?
※為什麼反曲弓沒在中世紀的西歐流行起來?手弩上用反曲弓不是更好嗎?
※初學者適合用反曲弓還是複合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