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人因為一張漫畫,愛上了《紐約客》

正如漂泊在北京的人被稱為「北漂」,如果你生活在紐約,你就是一名「紐約客」。

有人說,紐約是世界的首都。它就像是一個文化大熔爐,你能在這裡看見形形色色的人,任何膚色、任何族裔、任何信仰,都能在這裡找到安身之所。紐約城來者不拒,包容兼蓄,複雜多元的環境造就了它的迷人和獨一無二。

如果說,什麼東西最能代表紐約這座城市的精神的話,答案可能是這本創辦於1925年、幾乎跟紐約一起長大的雜誌:《The New Yorker》,中文譯名《紐約客》。

現任主編大衛·雷姆尼克(David Remnick)形容它「怪誕、美麗又獨特」。

的確,放眼全世界你幾乎找不到能跟它相媲美,甚至相似的雜誌。如同生活在這個城市的人一樣,它嚴肅有深度,又不乏幽默感,既崇尚自由,又充滿野心。

《紐約客》由哈羅德·羅斯(Harold Ross)和他的妻子簡·格蘭特(Jane Grant)創辦,首期雜誌發行於1925年2月21日,每周一刊。

羅斯最初的目的是想辦一份有深度的幽默刊物,以區別於當時已有的幽默雜誌的庸俗格調。很明顯,他辦到了。

《紐約客》創刊號,by Rea Irvin

如今的《紐約客》既有對於美國和國際政治和社會重大事件的深度報道,也有關於城中話題的輕鬆幽默的短文章,還包括文藝評論、散文、詩歌、漫畫、小說和紐約文化生活動向等內容。

這種混雜顯示了他們對雜誌內容的自信,也是使《紐約客》變得獨特的原因之一。

高質量的內容產出,以及厚實的讀者基礎,使得《紐約客》在這個「紙媒寒冬」里,依然自由且任性。當其他美國媒體紛紛削減人手、縮短報道周期時,《紐約客》依然嚴守傳統:重要作者每兩三個月才出一篇稿,每篇1萬字左右的文章需要一到兩周時間校對,以進行事實核查。

2016年4月18日,《紐約客》獲2016年普利策獎特稿寫作獎和批評獎,這是雜誌界的第一個普利策獎。

2016普利策特稿寫作獲獎者 Kathryn Schulz

2016普利策文藝評論獲獎者Emily Nussbaum

互聯網時代來臨,當紙媒紛紛轉向數字閱讀領域時,《紐約客》也不甘落後。

但與其他媒體將內容免費開放給讀者不同,《紐約客》堅守付費牆制度,「我不可能在互聯網上為用戶提供免費服務,這會讓人覺得《紐約客》的內容是大風刮來的。」

雷姆尼克說,《紐約客》不是免費的,而且是很貴的。

《紐約客》主編 David Remnick

於是你就會明白,《紐約客》的格調也不是大風刮來的,而是得益於他們對每周內容的嚴格把控,對新聞報道原則的堅守,以及對於自由精神的不懈追求。

《紐約客》和這座城市一樣,複雜而迷人,無法定義,也不需定義。它就是這座城市最佳的寫照。

使用漫畫作為雜誌封面,是《紐約客》的標誌性風格。

當你回顧這本92歲高齡雜誌的歷史封面時,你會發現,它幾乎就是將近一個世紀以來美國史的縮影。

《紐約客》誕生的1920年代,是美國著名的爵士時代。你也許已在《了不起的蓋茨比》中見識過那種紙醉金迷的奢靡生活,菲茨傑拉德曾說,那是一個揮金如土的時代,也是一個充滿嘲諷的時代。

歡樂的小丑,以及造型誇張的人們

1926.1.30 by Rea Irvin

但很快,爵士時代的享樂主義開始土崩瓦解,1929年股市崩盤,經濟大蕭條來臨,人們的生活舉步維艱。

報攤擺滿了美女雜誌,卻賣不出去

1931.5.30 by Barney Tobey

1939年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1941年日本偷襲珍珠港後,美國加入反法西斯同盟以對抗軸心國。1945年二戰結束後美國經濟才徹底復甦。

珍珠港遇難者的家屬中,站著一個「little girl」

1941.12.20 by Christina Malman

時間來到冷戰期間,蘇聯大力發展太空科技,派出全球首個太空人加加林上太空。為了與蘇聯的太空競賽中不落後,美國也大力發展航空科技,於1969年第一次成功派人登上月球。

人類登上月球的願望,從未停止過

1965.10.30 by Jean Allen

到了70至80年代,美國處於高速發展時期,美國經濟也得到前所未有的擴張。

「View of the World From 9th Avenue」

1976.3.29 by Saul Steinberg

2001年,轟動世界的911事件。

2001.9.24 by Art Spiegelman

2008年,奧巴馬當選美國總統,成為美國史上首位非裔總統。

2008.11.17 by Bob Staake

2011年,紐約州參議院通過了同性婚姻法案。

兩位新娘走向婚姻殿堂

2011.7.25 by Barry Blitt

2017年1月,唐納德·特朗普宣誓就任第45任美國總統。

2017.1.23 by Barry Blitt

數千張《紐約客》的封面可以說是將近一個世紀以來美國歷史的記錄者,但又與政治經濟保持了一定的距離。

它更熱衷於反映了每個時期紐約人的真實生活狀態,以小見大,深刻而不失幽默感。

除了封面漫畫,每期雜誌里也會點綴有黑色幽默風格的單格漫畫。

雖然不及封面漫畫的格局大,但表現的都是現代人的生活點滴,工作、旅行、人際交往、時尚等各方各面。一般具諷刺意味,讓人看了會心一笑。

「在網上,沒有人知道你是一條狗。」

by Peter Steiner

「嘿朋友,這不是安靜的列車。」

by David Sipress

「等一下,我要跟我的手錶開個會。」

by Paul Noth

「我在宣傳自己上面花的時間,比做我自己還要多。」

by John Klossner

標誌:打字慢者專用道

by John Klossner

腦袋說:起來,身體說:不

by Roz Chast

「對不起,這家店的規矩是用任何方法消滅掉男性丸子頭。」

by Farley Katz

背景:事實不重要

「對不起 Jeannie,雖然你答對了,

但 Kevin答錯的聲音更大,所以他得分。」

by Joe Dator

「對不起,親愛的,我沒在聽,

你可不可以把結婚以來說的話都重複一遍?」

by Bob Mankoff

(政見不同的夫妻在看不同的新聞節目)

by David Sipress

單格漫畫除了表現紐約人的生活,還會毫不客氣地吐槽美國的政治、經濟、社會現狀。特別是關於新任總統的,自從唐納德·特朗普上任以來,他出現在《紐約客》的漫畫中的次數就變得十分頻繁。

如果你不了解美國的政治社會,也不了解這位新任美國總統,那麼你很有可能會看不懂下面這些漫畫,Get不到它的點。

「把鬧鐘調到2020年」

by Will Mcphail

「不用擔心——我正在發推特,氣候變化是假的。」

by Tbtoro

「叫他們再打過來——我正在跟我的顧問溝通。」

by David Sipress

惡魔:「哇哦,唐納德,你嚇到我了。」

by Benjamin Schwartz

「投票舞弊還是一個謎,

但有證據證明人們投給了一個完全的騙子。」

by Tom Toro

「他說得好像真的一樣。」

by Paul Noth

「當巨大的無知變成巨大的自信。」

by Shannon Wheeler

川普的髮型變化:

回到原來的髮型時,是一個白人至上主義者

by Kuper

有著那麼多創意十足、腦洞大開的漫畫家,如此花樣百出、不遺餘力地吐槽新任總統、吐槽可笑的現代人、吐槽扭曲的社會風氣,進而吐槽整個時代。

如此自由任性的《紐約客》,可以說是絕無僅有了吧。

2006年,《紐約客》出版了一套九張DVD的雜誌全集,收錄了創刊以來80年,超過4000期雜誌的所有內容。

同時出版的還有一本漫畫全集(The Complete Cartoons of The New Yorker),收錄了100多位漫畫大師的超過2000張漫畫,並由《紐約客》的知名作家撰寫介紹。

《紐約時報》評價此書「它細察美國社會習俗、禮儀文化,又恰巧包含了無盡歡笑。」

這本紐約客漫畫全集的中文版終於在2017年6月發行,並在寧波舉辦了紐約客漫畫中國首展。

《紐約客漫畫全集》中文版內頁

大概沒有讀者能夠拒絕像《紐約客》這樣的雜誌。我們可以從中獲取可靠的新聞資訊,而不用擔心裏面的是「假新聞」。

我們看到那些諷刺漫畫,突然醒悟到自己其實也是這些可笑現代人的其中一員,不禁啞然失笑。

《紐約客》就是有這樣的魅力,讓你信任,讓你發笑,也讓你反省,讓你思考。

它的俏皮幽默、它的複雜迷人、它的嚴肅深刻,都讓人深陷於它的魅力無法自拔。

它記錄了歷史,也創造了歷史,擁有《紐約客》這樣的雜誌,是一座城市的幸運。

如今,《紐約客》仍然在不斷創造新的歷史,讀者彷彿永遠不會對《紐約客》感到厭倦,永遠都在期待看到新一期的封面漫畫。

而《紐約客》,也永遠不會令讀者失望。

圖片來源:紐約客/網路


推薦閱讀:

東京還是紐約?
Economic Club of New York 是一個怎樣的組織?實際影響力是怎樣的?
現在iPhone6屏幕換一個多少錢?

TAG:纽约 | 纽约客TheNewYorker | 漫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