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何聖誕在美國衰落,卻在中國被追捧?|伐柯熱點

很多美國的基督徒抵制聖誕節。

戴雨瀟|作文

小婷、重德公、劉智雄、文如水、戴雨瀟|編輯

戴雨瀟|美術

聖誕節又到了,國內的大街小巷節日氣氛濃烈,聖誕歌曲和裝飾品無處不在,小孩子也都十分興奮地期待著禮物。毫不誇張地說,聖誕節在今天的中國已經發展成了一個準全民性的節日。

筆者暫時客居西方,發現在紐約無論是街道外面還是和餐廳和商場的店裡聖誕的氛圍竟然還不如中國濃烈,朋友之間的節日問候和大小企業發給客戶的郵件里也絕少提及「聖誕快樂」。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了東方比西方更努力地慶祝聖誕節這種「節失求諸野」的局面?

近年來,聖誕節的慶祝活動在美國呈現逐漸衰落的態勢。最顯而易見的跡象就是在紐約等大城市的街道上 「Merry Christmas」(聖誕快樂)的標語已經非常罕見了,取而代之的是鋪天蓋地的 「Happy holidays」(各種節快樂)。很多人錯誤地認為就像中國人都過春節一樣,西方人也都過聖誕節,社會各界在這天會開展各種各樣慶祝活動。事實上很多美國人不過聖誕節,不少人還會積極抵制聖誕節。

紐約大街小巷罕見Merry Christmas(聖誕快樂),取而代之的是 Happy holidays(各種節快樂)

在不論「大一統」的美國,社會的方方面面都是割裂的,這當然也包括聖誕節。在美國,主要有以下幾類人選擇不過或者抵制聖誕節:

猶太人在年底有自己的節日,即光明節(Hanukkah)。猶太教不承認耶穌為救世主,當然不過聖誕節。猶太人有一個十分有趣的習俗是在12月25日成群結隊去吃中餐——過「中餐節」。這一習俗的起因已不可考,一種猜測是在以前聖誕節的時候,美國的不少餐館都會選擇停止營業。這讓猶太人犯了難。後來他們發現中國人不過聖誕節,再加上中餐在美國頗受歡迎,街上也有不少中餐館,所以就選擇了去吃中餐。

現任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艾蕾娜·卡根(Elena Kagan)在履任前的國會聽證上突然被一位議員問道聖誕節的時候在幹什麼,身為猶太人的她笑了笑回答道:「就跟所有猶太人一樣,我估計在哪個中餐館吧!(Like all Jews, I was probably at a Chinese restaurant!)」

除了因為聖誕節當天開門的餐廳很少之外,美國的猶太人在聖誕過「中餐節」也有一些文化上的原因。《大西洋月刊》在一篇分析文章《為什麼美國猶太人在聖誕節的時候吃中餐?》中指出,猶太人和中國人都有悠久的歷史,他們又是美國最大的兩個非基督教移民群體,所以在美國的猶太人天生對在美國的中國人就有好感。再加上猶太教的戒律(Kosher)規定肉和奶絕不能混在一起吃,在美國最主流的幾種外來飲食里只有中餐恰好也不會把牛奶和肉一起做,義大利餐和墨西哥餐都有很多菜不符合猶太戒律。紀錄片《探秘左將軍》的製片人 Jennifer Lee說:「可以說中餐現在已經是美國猶太人的民族飲食了」[1]。

伊斯蘭教承認耶穌的存在並認為他是一位偉大的先知,《古蘭經》還專門有一章讚美聖母瑪利亞。但是穆斯林沒有慶祝先知誕生日的習慣,所以他們也不過聖誕節。穆斯林主要過古爾邦節(Eid)和齋月(Ramadan)。

在美國這個「准宗教國家」,無神論者目前看還比較少,但是近年來數目有呈現逐漸上漲的趨勢,從2007年到2014年,自稱無神論者的人數就增加了一倍[2]。新一代的年輕人里不信教的比例也越來越多。美國和大部分世界上的主流國家一樣,整體上在向著世俗化的方向發展。

根據調查數據顯示,基督教徒無論是信新教還是天主教的在2007到2014年這七年都有顯著的減少,無教派的基督徒和非基督徒都有明顯的增加[3]。關於相信聖誕節的敘事(耶穌是處女生的、耶穌生在牛棚、先知給耶穌禮物、天使向牧羊人宣布耶穌誕生)的人數,從2013到2017年僅僅三年時間,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比如對於非基督徒,全相信這些故事的人在2014年還有21%,到2017年就只有11%了[4]。美國這個國家雖然有很多反常理的地方,但還是在逐漸走向世俗化這方面還是符合世界大勢的——信教的人數和信耶穌誕生故事的人數都在以驚人的速度逐年遞減。

鮮為人知的是,很多基督徒不過或抵制聖誕節。僅是明文規定不能過聖誕節的教會就有貴格會(Quakers)、耶和華見證人(Jehovah"s Witnesses)和基督教會(Churches of Christ)等等。值得注意的是這些並不是什麼小眾的野雞教會,而是具有數千萬信眾的大型基督教團體。其他私下選擇不過聖誕節的基督教徒就更多了。

這些基督徒不過聖誕節的理由有很多,最主要的是他們認為沒有任何證據可以證明耶穌基督生於 12月25日。對此,他們很可能是正確的。關於耶穌的出生日期「聖經」里沒一個字提到。「聖經」中甚至有間接證據證明耶穌出生的日期不可能在十二月底附近。根據「聖經」《路加福音》第二章第八節的記載:

只要稍微了解一點地理和氣候知識,不難發現伯利恆這個地方在十二月底的夜晚非常寒冷,而且時常有雨。任何大腦正常的牧羊人應該都不會選擇在這個季節把羊群趕出去放。

另外《路加福音》的第二章還寫道:

也就是說,耶穌誕生在伯利恆的原因是耶穌的「父母」來這裡參加羅馬的人口普查登記。羅馬人以行政的高效著稱,在一個路都被凍住的寒冷冬日下令進行人口普查也不符合基本的邏輯。

那為什麼今天有人慶祝聖誕節呢?

據歷史記載,羅馬人12月25日慶祝耶穌誕生的傳統來自波斯。瑣羅亞斯德教(拜火教)的光明之神密特拉(Mithra)是在12月25日的時候從石頭裡生出來的。在3世紀, 非基督徒的羅馬皇帝奧勒良(Aurelian)宣布12月25日為「太陽神之日」(Dies Invicti Solis,拉丁文意為「索爾無敵者」之日)。羅馬人本來就以雜糅各種異教信仰著稱,12月25日這一天最終演變成了羅馬人慶祝耶穌基督誕生的日子[6]。

關於聖誕節,不僅僅是耶穌的生日日期來自異教,大部分今天聖誕節的構成要素(比如聖誕樹、冬青、槲寄生、馴鹿和聖誕老人)都來自各種亂七八糟的非基督古老信仰[7],而基督教的「天主」在多處明確規定了不能用異教的習俗去崇拜它,耶穌本人也說不要用一些虛假的人為信條去紀念自己。所以過聖誕節對基督徒來說其實是一件自相矛盾的事情。

除此之外,基督教的一大分支東正教(Eastern Christianity)的大部分教會和世界上最古老的國教會亞美尼亞使徒教會(??? ?????????? ???????)選擇在一月慶祝聖誕節。

「聖誕節」 「Christmas」 本意就是「基督的彌撒」「Christ』s mass」 即紀念耶穌基督的日子。既然這個日子和耶穌誕生其實毫無關係,名不正則言不順,以「耶誕」的名義慶祝它也就沒有什麼意義了。

節者,節也。制度之名,節止之義,制事有節,其道乃亨。——《周易正義·節卦》

與其說今天的我們所看到的「耶誕節」和耶穌誕生有什麼關係,不如說這又是一場資本的大獲全勝。大部分美國人所慶祝的耶誕節,只不過是資本主義發明出來的另一個噱頭。商家渲染聖誕氣氛的目的,無非還是為了喚起各種類型客戶的購物慾,把儘可能多的商品賣給他們罷了。

就連聖誕老人都是資本的發明。今天我們熟悉的聖誕老人出現於上世紀初,其可能的來源聖尼古拉是個出生在今天土耳其地區的希臘主教,他很瘦而且以上世紀美國的標準看也不算白人[8]。今天為大家所熟知的聖誕老人形象——一個穿著紅白衣服、帶著紅白帽子、留著大白鬍子的白人胖老頭——則是可口可樂公司在上世紀三十年代的廣告中杜撰和推廣的[9]。

要說是現代肆虐橫行的消費主義讓原本寧靜祥和的耶誕節變了味,也不盡然。耶誕節從來就沒有寧靜祥和過。美國人在耶誕節時的瘋狂由來已久。歷史上這天就是美國人盡情放縱以及吃喝嫖賭的日子,當時的人甚至還有男扮女裝、女扮男裝四處賣笑要飯嘩眾取寵的習慣。這種一年一度充斥著性和暴力的社會秩序崩潰一度讓英國清教徒在馬塞諸塞立法禁止了整個耶誕節[10]。其實今天我們在耶誕節里看到的物質主義、 放縱無度以及淫亂墮落都具有相當悠久的歷史。

「Festival」(節日)在英語里是一個起源於14世紀的拉丁語形容詞,中古英語里的 「festival dai」 意思是「宗教日」。失去了宗教意義的「宗教日」,也就只剩下日了。

在中國文化里「節日」一開始並不是慶祝或者娛樂的意思,「節」就是時間的段落,像竹節一樣。它告訴人們如何進行生產、勞動;安排家庭和社會活動以及舉行祭祀儀式,是一種輔助人們生活的制度。中國步入現代之後,節日逐漸和農耕脫離了關係。大家除了祭祖(比如清明、正月十五掃墓等)、祭偉人(寒食節、端午節等),也會開始在中秋節、元宵節、農曆正月初一的時候進行一些娛樂活動。很多現代發明的節日慢慢取代了歷史的傳統節日[11]。

「聖人者應時權變,見形施宜。」我們不必恪守故人言,在節日里非要節制、克己。新時代的人們也可以過新節——無論是國慶節還是建軍節、婦女節抑或勞動節——都是十分有意義的節日,政府也會在當天組織慶祝和演出活動。全國人民其樂融融,大家至少知道自己是在為什麼過節。

今天有大量的耶徒過這種雜糅異教、肆情縱慾的「節日」,這就已經很奇怪了。而中國的非耶教徒為什麼也過耶誕節,則令人感到更加費解。我莫名其中之妙,為此特意調查了一下身邊過節的朋友和夥伴,發現選擇在耶誕節進行慶祝活動的人中年輕人佔主流,他們過節的理由總結一下不外有三:跟風、消費主義和趕時髦。

首先,其中的「跟風」無可厚非。一些人覺得新鮮好玩,多個節過而已,年輕人樂一樂也沒什麼不好。誰也保證不了在自己的人生中做任何事都不會受到社會習俗和他人看法的影響。

對於第二點,因為商家所以過節。我在前文中已經講過。中國的耶誕節,根本就是一個商家生造出來的大型促銷活動。一看到商品打折就去購物,已墮資本畫中。

今天的人們在資本的驅使下,越來越擅長為了製造而製造,為了消費而消費。有何需求?為何消費?這些最基本的關於意義的探求卻被拋諸腦後。「資本並不還原意義,而是將貧乏的事物變成消費的符號,在符號的消費中,讓人們自以為給出了參與世界的證明。」[12]——這是人的異化。缺失人的文化,談不上是什麼文化;不以人為本的節日,也便不是節日了。

當我在某微信群發表如上觀點的時候,一個女孩的回複比較典型。我特地粘貼上來:

這種敘事的流行是我們尤其應該警惕的——當資本主義和消費主義披上了親情和愛情的外衣,它便所向披靡了。比如因為女朋友過節,「為了愛情」,所以我也不得不過、不得不送禮。現在很多年輕人平安夜送禮、情人節送巧克力、求婚送鑽戒——這讓人感覺他們的想像力十分匱乏,好像男孩子不花錢就不會表達對女朋友的愛意、女孩子沒有看到自己的男朋友買買買就感受不到對方在感情上的付出了一樣。如此一來,明明大家都對這個節一知半解,還是會被鋪天蓋地的資本宣傳裹挾著瘋狂慶祝和購物,用盡方法討好伴侶,並以此換取對方的關愛。這是以「愛」之名相互蒙蔽和助長無知。這樣的「愛情」和變向賣淫其實沒有太大區別。

第三點,「趕時髦」的理由也不能成立。年底如果需要找個得體的方式享受一下,本來有很多別的機會。比如新年快到了,還有接下來的春節和元宵節,都是慶祝的好時間。何必非要用一個洋教的節日呢?實際上,耶誕節不僅與高端無關,在中國近代還有一段十分不光彩的歷史。

1946年12月24日晚,美國駐華海軍陸戰隊下士皮爾遜(Corporal William G. Pierson)夥同列兵普利查德(Private Warren Pritchard),在東長安街北側平安戲院西邊(即現今之東方廣場)遇到北大女生沈崇並將她強行架走至東單廣場姦汙,造成轟動一時的「沈崇事件」。時人認為「但凡有美國駐軍之異域,或多或少,總會發生風化案,尤其聖誕夜」。當天北平的《北方日報》即發出警示:「今晚洋人狂歡,婦女盼勿出門。」

消息披露之後,北大、北平乃至全中國為止沸騰。「翌日,上海市學生抗議駐華美軍暴行聯合會成立,同一天,馬寅初、郭紹虞、蕭乾等上海三十教授發表抗議書,接著錢鍾書等教授又發表聲明,全國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社會賢達,相繼發表聲明抗議美軍暴行,聲援北平學生。跟著全國幾十個大城市天津、上海、南京、重慶、台北……的學生紛紛罷課,舉行示威遊行,人數達五十萬之眾,運動持續一兩個月之久。」[13]

北京學生上街遊行示威,抗議美國大兵強姦沈崇

1947年1月22日,美軍軍事法庭裁定主犯皮爾遜強姦已遂罪成立,幾天後再裁定幫凶普利查德妨礙軍紀等二項罪名成立。決定判處皮爾遜十五年有期徒刑,普利查德監禁勞役十個月。全國的抗議運動稍稍平息,國民黨當局也鬆一口氣。可是八月的時候美國海軍部長核准判決,該被告無罪釋放兼恢復原職。學生運動再起,終於一發不可收拾。共產黨亦響應號召,參加抗議活動。這一「平安夜」發生的強姦事件最後間接促成了美軍撤兵和停運軍火,成了一根改變中國歷史進程的導火索。

當時的美國大兵對祖宗教化和上天神靈全無敬畏之心,把「平安夜」過成淫邪的「不安夜」[14]。今天的好萊塢在世界範圍里積極傳播濫交、酗酒、吸毒和暴力的文化其實是繼承了他們的前輩六七十年前的所作所為。這樣的洋人和洋節,實在不知有何值得國人效仿和慶祝。

中國人向來不抵觸學習西方的先進經驗。晚明時期中國發現西方傳教士湯若望能準確地預測1623年10月23日的日食和1624年9月26日的月食,禮部尚書徐光啟立刻上奏皇上,力薦湯若望供職於欽天監。湯若望和徐光啟一同編修《崇禎曆書》以取代元朝郭守敬等人編製的《授時歷》,該曆法使用至今。

今天一部分年輕人繼承了鴉片戰爭以來的崇洋媚外,不能分辨洋垃圾,認為只要是「西方的」就是「好的」,「基督教的」便是「文明的」。這樣的看法有失偏頗,也不符合我們今天所講的文化自信。近代西方社會的富裕繁榮並非是因為什麼基督教的因素。恰恰相反,正如康德在《什麼是啟蒙運動?》中寫道:「啟蒙運動即是使人們從加諸己身的不成熟狀態中解脫出來。由於我們的統治者對染指藝術和科學尚無興趣,所以我把這一運動的重點主要放在宗教事務方面——在這方面輕信盲從是尤其有害並且可恥的。[15]」對現代影響深遠的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都是建立在擺脫了宗教桎梏的基礎之上。在西方也逐漸拋棄落後宗教,實現社會正常化、世俗化的今天,我們更沒必要因為崇拜他們的宗教信仰而去過他們的宗教節日。

我們中國人一向以包容著稱,要說非得強行抵制這個節,也沒有太大的必要。無論如何抵制,本來想過節的人還是會去湊熱鬧。大家樂一樂沒有關係,只是一些該知道的事情還是得知道。

文章編號:伐柯熱點#二十四

(本文首發觀察者網,作者在原文基礎上有所補充)

References:

[1] theatlantic.com/nationa

[2] pewresearch.org/fact-ta

[3] pewforum.org/2015/05/12

[4] pewforum.org/2013/12/18

[5] huffingtonpost.com/entr

[6] Gerard Del Re and Patricia Del Re (1979) The Christmas Almanac, p. 17.

[7] ucg.org/bible-study-too

[8] juancole.com/2013/12/ph

[9] nbcnews.com/id/34525202

[10] history.com/news/when-m

[11] 王海龍(2001)中國人的節日

[12] 李志春(2017)聖誕節——一幅盛大的資本擬像

[13] 許禮平(2014)傾人之國的佳人——記沈崇自白,觀察者網

[14] 藎仁(2017)耶誕時節話耶誕,尊周書院

[15] Immanuel Kant (1784) Beantwortung der Frage: Was ist Aufkl?rung?, Berlinische Monatsschrift

推薦閱讀:

誰說黨員不能過「洋節」?
「聖誕限定」那麼美,究竟哪些最好吃?
聖誕節才是真正的剁手節。2016聖誕套裝特輯
年年刷屏的聖誕廣告,引數品牌爭相抄襲!
聖誕月熱酒飲特輯三:滿是奶油香的蘋果味潘趣酒【安卡西廚】

TAG:圣诞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