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成癮的神經機制

文/ @庚潤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這首詩仙李白的《將進酒》豪邁、奔放,體現出了「酒」在自己生活中不可替代的地位。飲酒是一種歷史悠久而普遍的生活習慣和社會風俗,有人「千杯不醉」,有人「一口就倒」,酒量的大小因人而異,每個人對酒精的依賴程度也各不相同。然而,酒是世界上使用最為廣泛的成癮性物質,長期過量飲酒可造成酒精濫用和酒精成癮,並伴發多種精神損害、軀體損害和社會損害,給個體、家人、社會帶來嚴重不良影響。既然酒精成癮有諸多危害,為什麼還有很多人依舊天天「喝大酒」呢?他們的大腦是不是跟正常人有些許區別?酒精成癮症能否通過神經干預的方式治療呢?

為了回答這些問題,來自美國和中國的科學家合作完成了一項研究,該研究揭示了腹側被蓋區(Ventral Tegmental Area, VTA)在不同酒精依賴群體中的活動差異,並為酒精成癮症的治療提供了新的思路。

該研究的實驗對象是小鼠,為了研究小鼠對酒精的依賴行為,研究者在小鼠的籠舍內放置了兩個水瓶,一個水瓶中只有純凈水,另一個水瓶中則含有酒精,並且每過4天增加酒瓶中的酒精濃度,如下圖所示。

為了防止偏側效應,即小鼠偏好於位於某一位置的瓶子,裝水的瓶子和裝酒的瓶子每天會調換位置。通過觀察和計算一段時間內小鼠喝水的量和「喝酒」的量,研究者把小鼠分為了「小飲怡情」組(low alcohol drinking, LAD)和「大飲傷身」組(high alcohol

drinking, HAD)。通過分析兩組小鼠的飲酒量,研究者發現LAD組的小鼠的酒精偏好程度顯著地低於HAD組,如下圖所示。

VTA是大腦中可以分泌多巴胺的腦區之一,與獎賞系統和成癮現象有密切關係,那麼,LAD組小鼠和HAD組小鼠的VTA活動是否有差異呢?研究者分析了兩組小鼠的VTA神經元活動模式,發現相比於LAD組,HAD組小鼠的VTA神經元放電率、簇狀電位(bursting)頻率等指標均有顯著地下降,即HAD組小鼠的VTA神經元活動較弱,如下圖所示。

既然較高活躍度的VTA神經元很可能預示著較低的酒精依賴性,如果增加VTA的神經元活動,能否改變小鼠的飲酒行為呢?研究者進一步用光遺傳學的方法特異性的作用於HAD組小鼠的VTA神經元,發現給予VTA神經元簇狀興奮性刺激可以降低小鼠的飲酒量,且這種降低可以維持48小時之久,如下圖所示。

至此,研究者希望進一步探究為什麼VTA的活躍度增加就能對行為產生如此顯著的影響。在大腦中,VTA參與了兩條神經通路,一條是投射到伏隔(Nucleus Accumbens, NAc)的獎賞通路,另一條是投射到內側前額葉(medial prefrontal cortex, mPFC)的皮層通路。研究者特異性的激發了投射到NAc的VTA神經元,發現HAD小鼠仍表現出了酒精依賴程度下降的行為,且該行為可以持續24小時,而特異性的激發投射到mPFC的神經元則不會改變小鼠的行為,如下圖所示。

綜上,VTA神經元的活動減弱是酒精成癮小鼠的神經生理表現之一,而人為的刺激VTA可以增加VTA對NAc的獎賞系統神經通路的興奮性,並長期、有效的調控小鼠的飲酒行為,降低小鼠對酒精的依賴程度,該研究為干預人的酒精成癮行為提供了新的思路。

參考文獻:

Barbara Juarez et al., Midbrain circuit regulation of individual alcohol drinking

behaviors in mice.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7.

歡迎閱讀我的其他文章:

發現動作電位的發生機制——Alan Hodgkin & Andrew Huxley

也歡迎大家關注我們的其他平台:

  • 微信公眾號:腦人言(ibrain-talk)
  • 網易號、知識星球、新浪微博:腦人言

推薦閱讀:

從源頭開始:神經元的發現
我們童年的記憶去哪兒?
人類可否進化成海豚那樣,能交替使用半個腦子工作與睡眠?
大腦會不會死機?

TAG:神经科学 | 脑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