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iPhone 5s 與其他手機廠商的高配置手機相比有什麼優勢?

在 2011 年的這個問題裡面,很清楚的就是系統流暢、生態系統完善。那到如今,各大廠商的手機旗艦級越來越高配,安卓系統的軟體也越來越多,性價比也越來越高,iPhone 還有什麼優勢?


如果說是優勢的話,其實 iOS 設備的優勢並不是技術上的,而是管理上的。

iOS 設備最大的優勢是「應用程序的開發者沒有充分的自由」。其他的優勢,本質上是由這個優勢帶來的。

很奇怪這是優勢吧?那麼待我來解釋一下。

如果你使用最新款 Nexus 手機,並且配套全套 Google 服務,同時位於牆外,那麼你會驚嘆 Android 的簡潔完美,它構建了一個非常精妙的 Google 服務的世界,並且絕大多數服務比 iOS 更好用,iOS 有的 Google 基本都有,Google 有的 iOS 很多都沒有。Google 對自己旗下的軟體都進行了非常好的優化,以使得這些軟體在流暢度,省電特性方面非常精良。在打開 3G 網路打開Google 服務同步的情況下,不做任何事情,Nexus 可待機 4-7 天。很多把 Nexus 新機拿到手什麼其他應用都沒裝的人,會驚嘆原來新款 Nexus 上所有原廠應用都可以如此流暢。

但,為什麼這種流暢,這種優良基因不能被貫徹到 Android 下的大多數第三方軟體?

答案只有一個:因為 android 是自由的。它是以某種很自由,很開源的協議發布的。

android 是自由的這個事實,意味著什麼?意味著 android 其實並不屬於 google,google 無法強制你把 android 做成什麼樣子。而 android+GMS 只是眾多 android 中的「一個發行版」。換句話說,Nexus 只是 android 的一種,但並不是唯一的一種,google 可以定義 Nexus 長得什麼樣子,卻無法定義 android 應該是什麼樣子。

Google 的 GMS 根本不屬於 android 的一部分,換句話說,所有涉及到 Google 雲服務的功能,都屬於 Google GMS,並不屬於 android 的一部分。Google GMS 被製作為 android 之上的一系列應用程序。大家可以意識到,google 強大的雲服務,與 android 本身的系統體驗並非密不可分,而是割裂的。

===

現在解說一下高票答案中關於數據備份功能,的確,Google 官方提供了這個功能,只要應用程序將數據放在 Google 指定的地方,調用指定的 API 就能實現。但現實是:

  1. 由於應用程序可以獲得對任意目錄的寫許可權,因而應用程序都非常自由的任意存放自身數據,這導致這些數據無法使用 Google 備份。
  2. 應用程序無法期待每台 android 設備都配備了 GMS。

因而,鑒於應用程序有寫任意目錄的自由,統一介面的數據備份就成為不可能的事情。這是自由的代價。

===

再來解說一下 Android 通知推送機制的問題,的確,Google 官方提供了 C2DM 以及現在的 GCM 服務,這使得應用程序無需常駐後台就能夠即使的推送通知,並且這個推送的功耗非常小,遠遠低於微信,當需要推送的應用越來越多時,GCM或者蘋果推送這種統一推送機制將極大的減小後台待機功耗,延長待機時間。但現實是:

  1. iOS 官方的推送,之所以大家都使用,因為 iOS 禁止常駐後台,不用這個功能就根本無法實現推送。

  2. 而對 android 來說,由於應用程序擁有常駐後台的自由,因此他們當然都選擇「更簡單省事的」自己常駐後台的辦法,無視了 Google 的推送機制。
  3. 應用程序無法期待每個 android 用戶都可以無障礙的連接 GCM(科學上網你們懂的)。

因而,鑒於應用程序有常駐後台的自由,統一推送機制又成為不可能的事情。這使得待機時間下降,這還是自由的代價。

鑒於應用程序有常駐後台服務的自由,所以他們消耗的額外的 CPU 跟 RAM 往往也成為 android 卡頓的罪魁禍首,這同樣還是自由的代價。

===

以上兩個問題,其實本質上都有一個共同的因素:產商有不使用 Google 雲服務的自由。假象一下 iOS 如果剝離了蘋果的雲服務會變成什麼樣子,那可能是比 android 更可怕的噩夢,因為越獄的 iOS 甚至都沒有許可權管理。

實際上,產商擁有的剝離 Google 雲服務的自由,給 android 的發展帶來了機遇,也同時付出了代價。

===

iOS 的開發者,不但在編寫應用程序的時候,對很多問題的實現沒有自由。在「發布」應用程序的時候也沒有自由。

比如,iOS 的商店是有審核的。這個審核機制充分的體現了我大兲朝非常擅長的 FUD 機制(不懂的請維基百科此術語),意為 恐懼,迷惑,懷疑。

簡要的解釋:這個審核的時間很長,失敗審核造成的時間浪費令你恐懼;審核規則的不公開,令你對細節迷惑;所以你會對程序的任何一個細節是否可能觸發審核的紅線產生懷疑。—— FUD 會促使開發者進行嚴格的「自我審查」(這個詞大家是不是很眼熟?)。

有親身所知道的證據表明,同一個開發商,對於自己旗下的 iOS/Android 跨平台產品,往往對 iOS 版本的測試力度,測試強度,測試時間遠遠大於 android 版本,原因是 iOS 稍不留意就審核不過,而一旦審核過了,想發布下個版本又需要很長時間的審核,所以開發商不得不被迫提高發布給 iOS 的程序的質量

與此同時,這產生了一個惡性循環:iOS 應用商店中的質量普遍偏高,導致了新應用不把質量做高根本沒興趣往 iOS 發布,你會被大量的高質量應用淹沒。而 android 應用商店應用質量普遍一般,導致應用只要做得很一般就敢往 android 應用商店去發布,反正比一幫更糟糕的應用來說或許還是強一點點。這種惡性循環導致了 android 應用越來越多,總體質量越來越低的現狀(當然不排除還是有一部分高質量應用,不過他們所佔的比例太小了,如果使用 android,必須要學會精心選擇應用,而不要閉著眼睛裝一大堆垃圾。)

前面說過後台服務是 android 卡頓的罪魁禍首,而現在,應用質量本身,是 android 應用卡頓的第二大原因:應用程序沒有經過充分的性能優化就發布了。於是同樣的應用,在 android 上的版本可能是隨意為之,沒有進行充分的性能優化,程序缺乏錘鍊,對一些關鍵的影響性能的環節沒有進行足夠的優化調整,而在 iOS 上可能經過了大量的長時間性能優化,給用戶造成了 iOS 版本更流暢的感覺。(有一少部分專門為 android 優化的軟體其實隨著時間的推移會脫穎而出)

===

以上的幾個段落,闡述的問題都絲毫不涉及技術因素,事實上,在技術上,android 與 iOS 在系統上並沒有眾人想像的那麼大的差距,操作系統在技術上的差距對絕大多數普通用戶而言已經可以忽略。但 android 與 iOS 的差別是他們的本質決定的:是管理問題而非技術問題。


很遺憾的是,即使在今天,這個問題的回答很大一部分仍然是「系統流暢、生態系統完善」。

買 Apple 硬體的最大好處就是它附帶了很多雲端服務。iCloud 同步了你的所有設置和個人數據,還存儲了用戶數據的備份,並且能在所有 iOS 設備和 OS X 設備上同步。Android 雖然也有一定的同步功能,但是很不好使。iOS 還有不少私有雲服務:iTunes 家庭共享,AirPlay,Remote 等等。

我用了好多年的 Android,從 2.2 用到 4.X,光從 Play Store 就下載了 140 個 App,支持把數據備份到 Google 的只有這麼三個。其餘的所有應用備份,都需要通過第三方服務來解決。

iOS 呢?它的備份和同步都是系統級別的。應用想要自己選擇同步的數據的話,也只需要調用 iCloud API 即可,這些 API 在任何一台 iOS 設備上都可用。

再說說應用質量。題目描述中說「安卓系統的軟體也越來越多」,這點我完全同意。但是 Play Store 完全沒有審核機制,這導致 App 多而濫。質量不高,廣告滿天飛,還要擔心軟體的惡意行為。相比之下,App Store 的審核機制帶來了更高的應用質量。

此外,iOS 早就有了人機界面設計指南,而 Android 的設計標準在 4.0 以後才出來且沒有強制執行。Android 應用裡面不知有多少直接照抄了 iOS 的設計,完全沒有考慮到兩個系統的交互是不同的。

第三,系統流暢度。Android 採取了 Activity/Service/Broadcast Receiver 的策略,且對應用沒有任何控制能力。而現在的應用尤其是國產那些,特別喜歡註冊 Service 和 Broadcast Receiver,一個軟體註冊幾個十幾個 Service,而且還在通知中心駐留,想方設法和別的 App 搶內存。iOS 呢?該 Kill 掉就 Kill 掉,即使應用申請了後台啟動,用戶仍然能在設置里強制關閉。

這就導致了兩個系統在硬體配置較差的機器上用戶體驗的巨大差距。iOS 是在界面之間切換慢,但是單個界面中仍然較為流暢;Android 則整體響應緩慢。

第四,Android 的優點在於多元化和開放,而其缺點也正在於開放。我的觀點是,如果我需要一台穩定的工作手機,我一定會選 iOS;如果是平時拿來玩玩或者搞一些奇奇怪怪的研究的話,選 Android。


被兩個人邀請回答這個問題~所以特來獻醜一把....

看了一下目前排名最高的答案,只是針對軟體和內容層面進行了分析,那我就針對硬體、軟體,以及我的主觀感受進行一下綜合分析,由於需要查找很多相關資料,所以這個答案我會逐步完善~

一、硬體部分

眾所周知,蘋果從A6處理器開始,購買ARM指令集,然後自己定製新的架構,這個做法和高通的驍龍系列異曲同工,我不對兩者進行對比,只是單獨分析一下蘋果Ax系列處理器的特點,以及蘋果這麼做的原因:

1、蘋果處理器性能真的差嗎?

Sunspider Javascript測試,A7處理器秒殺了所有Android手機,甚至包括Intel atom Z3770!

跑谷歌Octance Java這種單線程性能需求強勁的代碼,iPhone 5s依然把幾乎所有安卓手機都轟成了渣~甚至超越了GS4接近一倍...

那麼為什麼A7處理器只有雙核,卻性能如此強勁?引出第二條:

2、處理器核心數低,但晶元面積大

直接上圖

蘋果A7的CPU雖然是雙核設計,但是它消耗掉的晶元面積(或者說晶體管數量)與四核Cortex A15幾乎相等。考慮到核心數量的設計只是邏輯層面的差異,半導體晶元運算能力的本質來源依然還是晶體管數,這也就意味著,蘋果A7最終表現出與四核心Cortex A15等同的性能是應該的。

蘋果A7處理器單個核心的面積就接近兩個標準的ARM Cortex A15處理核心,因此A7的單線程性能比Cortex A15強完全正常。

3、蘋果的設計思路

實際上,蘋果A7處理器選擇的是消耗Cortex A15兩倍的資源,去實現一個單線程好於Cortex A15 50%-70%的設計。這樣的選擇是基於IOS系統的需要——iOS是一個對於後台任務限制很嚴格的系統,同時也是一個高度私有化、高度優化的封閉體系,在這樣的體系里蘋果認為單線程性能更加重要一些,因此作出了這樣的選擇。

Android則恰恰相反,Android是一個允許後台程序隨意執行和切換的開放系統,在這樣的系統下對於並行度的需求要明顯高過IOS,所以Android走上了多核心之路,而IOS堅持大核心戰略。這樣不同的需求決定了不同的設計風格,自然也導致了在不同的測試條件下擁有不一樣的表現,而這一切本質上都是正常的:在相同的半導體工藝環境下,沒有任何人用更少的代價實現了更多的性能,這一切只是取捨。

4、定製的RAM,快閃記憶體,天線基帶以及其他各種部件

同Mac一樣,蘋果的RAM,快閃記憶體都是供應商專為蘋果定製的,同樣1G ram,iPhone就會比galaxy快一點,同樣的16GB快閃記憶體,iPhone也同樣比其他Android快一點,在天線基帶方面蘋果做的更為激進,甚至直接將CDMA和LTE合二為一,同時兼容這兩類網路,攝像頭,屏幕等等...只要你能想到的部件,多多少少都有定製的性質在裡邊,所以如果光從參數來判斷蘋果硬體的好壞就太片面了~

二、軟體部分

@朱煥傑 說的已經很全面了,我幾乎已經沒什麼可補充的了,做一下簡單總結:

1、完善的雲服務:iCloud 同步了你的所有設置和個人數據,還存儲了用戶數據的備份,並且能在所有 iOS 設備和 OS X 設備上同步。

2、高質量,高數量的APP:App Store 的審核機制帶來了更高的應用質量,並且絕大多數APP會首先發布IOS版本,然後才跟進Android版,所以IOS用戶往往能夠最先享受到最新的APP。

3、完善的交互邏輯和UI風格:iOS 早就有了人機界面設計指南,而 Android 的設計標準在 4.0 以後才出來且沒有強制執行。Android 應用裡面不知有多少直接照抄了 iOS 的設計,完全沒有考慮到兩個系統的交互是不同的。

並且如果對比Android和IOS APP的UI,我們會發現IOS APP的UI風格更加統一,由於不用面對各種解析度的屏幕,所以APP中每一個元素也更精緻,充分利用了屏幕的每一個像素~

4、IOS的系統流暢度仍然優於Android:Android 採取了 Activity/Service/Broadcast Receiver 的策略,且對應用沒有任何控制能力。而現在的應用尤其是國產那些,特別喜歡註冊 Service 和 Broadcast Receiver,一個軟體註冊幾個十幾個 Service,而且還在通知中心駐留,想方設法和別的 App 搶內存。iOS 呢?該 Kill 掉就 Kill 掉,即使應用申請了後台啟動,用戶仍然能在設置里強制關閉。這在單個界面中尤其明顯...

三、我的感受

喬布斯信奉這麼一句名言:

「真正熱愛軟體的人,應該設計他們自己的硬體」—Alan Kay

蘋果他們花了大量時間和精力來保證設備中軟硬體的相互彌補,這一點在處理器設計理念中已經有所提及~

關於蘋果自己的系統,可以做到做好的優化之類的東西,我已不想再過多敘述,這裡我只想說明一下蘋果的態度,和我為什麼這麼欣賞蘋果~

IOS源於OS X,這個系統及蘋果所有的軟體功底於一身,是蘋果心血的結晶,出於對軟體的熱愛,蘋果會盡全力保證運行自己系統的硬體,在每一點設計,每一個細節都是完美的,喬尼艾弗會花大量的時間在用戶看不到的邊邊角角,去完善,去打磨,直到這一部分能夠配得上IOS—這個蘋果工程師智慧的結晶!

儘管我買過不少蘋果的東西,但每一次開箱的過程,都能讓我感覺激動:

撕掉包裝膜,從抽出包裝蓋開始,恰到好處的阻尼大小,緩慢的將宛若藝術品一般的設備最直接的呈現在我眼前,撕掉保護貼膜的滿足感,金屬冰涼的觸感,嚴絲合縫的做工,完美的外觀....相信熱愛電子產品的人,在第一次購買蘋果設備,都會有這種感受~如果每次都是營業員幫你完成的開箱,那真的是一種遺憾,建議你下次購買自己來完成這個過程~

當然,其他品牌的設備開箱也是這樣一個過程,但給人的感受卻截然不同...只有用心品味才能夠體會到~

先寫到這裡,最後腦補成分過多,沒有過多描述軟硬體結合的內容,但我相信關於軟硬體結合的內容各位都有所耳聞,隨便Google一下,就有成百上千篇文章對這個進行描述,所以我不再多講...

感情相關:果粉,谷粉,安卓黑~


平台,iOS的平台,蘋果的平台服務,蘋果公司已經開始賣服務賣平台時(iPhone5C)安卓廠商還在賣手機

還有就是老生常談的流暢度,和後台管理機制,還有信息中心的高度集中和可關機性。

Android的軟體質量參差不一

最後一點,沒有預裝APP,沒有後台扣錢的軟體…


系統流暢、生態系統完善

你知道單單這幾個字就需要多少遠見和持續多少年的投入才能達到嗎?


亂七八糟的商店,下個app都不知道哪個被種了馬。

別和我說去play下,很多軟體play都沒有,就算有,要付費或者有內置付費的都要翻牆下。最後你以為下回來就完了么?我安卓手機上的coc因為要綁定g+,手機愣是綁不上導致我現在還是只能繼續ipad玩這種靈異事件才叫無語。

還有你按返回鍵永遠不知道回到什麼地方。以12306為例,按返回只有退出,莫名其妙的卡頓。別說是程序員的問題,同樣的東西ios下就好好的。而且安卓上每次支付都心驚肉跳的打開後台查下沒什麼奇怪的進程,用xx守護來護一下才敢付錢。誰能說這是個案?我敢說有這種問題的app一堆堆,像我一樣有顧慮的大有人在。


iphone5s是高端用戶可以選擇的唯一一款旗艦級的小尺寸輕薄智能機。除了5s之外,市面上可供選擇的旗艦智能機如galaxy s4、htc one、lg g2、xperia z1、lumia 1520都是大尺寸機型。對於因為種種原因偏愛小尺寸機型又喜歡高端機的用戶來說他們別無選擇。因為尺寸小,5s也是旗艦機型中重量最輕的。

5s是旗艦機型中熱量管理最為出色的,在http://www.notebookcheck.net/Notebookcheck-s-Top-10-Smartphones.101858.0.html的對比測試中可以看出5s的水平。

使用ios系統的5s無需擔心惡意軟體、木馬。

5s的指紋識別技術是業界最先進的,而且未來有很大的功能拓展潛力。

5s的製造工藝是業界頂尖的。

5s可用的配件是旗艦機中最豐富的。


如果有一個詞可以用來形容 iPhone 的外表的話,我想「精緻」是最為恰當的。在眾多依然還在使用塑料來製造手機外殼的今天,蘋果在一體成型的鋁鎂合金的造詣足以傲視群雄。

除了工業設計之外,促使我選擇 iPhone 的原因就是 iOS,或者說對於這個平台的依賴。我在08年買了自己第一台 Macbook,也是第一次接觸 OS X 系統。再到後來買了第一代 iPad 、到現在的 iPad Air、iMac 等等。你能感受到這些設備並非單個獨立的設備,而是一個完整的解決方案。

得益於 iCloud 的加持,iOS 可以和 OS X 實現資源共享,瀏覽器書籤,通訊錄,提醒,郵件,備忘錄等等。我第一次拿到 iPhone 登陸 Apple ID 後,幾乎所有的私人數據(之前在 iPad 和 Mac 中配置好的)都已經在後台下載至我的新手機中。行程中在 iPhone 上編輯的文檔,回家後在 iMac 上打開就會顯示出修改完的版本。通過無線網路,iPhone 還可以瀏覽 iMac 上的 iTunes 資源庫,在線播放其中的音樂庫或者視頻庫。iPhone 上拍攝的照片,通過照片流能同時出現在 iMac 的 iPhoto 中供你編輯保存。你還可以通過 AirPlay 將 iPhone 中的視頻傳輸到大屏幕上與家人共享。

另外,擁有龐大數量軟體的 App Store 同樣是我選擇 iPhone 的重要理由之一。iOS 擁有大量的高素質軟體、遊戲,並且源源不斷地有同類型或者創新軟體出現。關於這點,你可以在知乎各種 App 推薦內看到。

憑心而論,光是看配置,iPhone 早已經不是以前超越對手3,5年的那個獨孤求敗了。但是多年積累的軟體實力,對系統的日趨完善,和對工藝的精益求精都足以讓每一個選擇 iPhone 的人感受到蘋果的魅力。


iphone5s的流暢程度是其他手機和系統無法比擬的,甚至明顯優於iPhone5,作為iPhone5用戶,我感受得到5s的進步,不論是外觀(掉漆問題已解決)可以讓大家好好享受金屬的感覺,還是iOS的強大之處。用得多了自然會感受到,我不是專業的,不懂技術,但我只知道5s確實有著強大的優勢。那些每天黑蘋果的人,都是建立在認真研究的基礎上得到的結論,我們不否認有缺點,但同樣的功夫用在其他手機上,只怕早就被黑到沒人敢買的地步了吧


單純比硬體沒有任何意義……關鍵是軟體和支持。


玩遊戲時,主機相對於pc的優勢


屏幕小,絕對找不到屏幕這麼小又配置這麼高的了


又回到原來的話題 ,就工業設計來說,能看得上眼的就三家,蘋果,HTC one,NOKIA LUMIA92。就生態來說,蘋果生態的質量是安卓難以比擬的。從保值方面來考慮,蘋果在這方面太在行了。


管理問題折射出來的是兩家公司的基因的完全不同。蘋果是一家產品公司。為了追求產品體驗的極致而無所不有其極,樓主提到的iOS開發的種種不自由是基於用戶安全考量,但同時良好完善的api也給開發者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事實上這才是iOS應用質量遠高於Android應用的原因之一。

而Google是一家提供服務為主的公司。能讓Google更好的為更多人提供服務才是他的首要目標。首先得更多人用android,其次才是更好的使用Android。


只說一句,iphone的配置一直以來都是行業領先的,現在的5s的處理器看上去就是簡簡單單雙核,但是最新的工藝和整體的核心面積導致了A7晶元有著驚人的晶體管數量,A7應該是不止不比別人家的八核差,還有超越。更不提驚人得顯示核心性能。所以說,系統生態設計只是一方面而已。


個人覺得起碼國內的話,iOS系統就完勝安卓了。

google play沒法用,下個APP還要擔心是不是正版,銀行手機客戶端都有假的好嗎。大部分安卓手機用戶都會安裝360、騰訊手機助手、豌豆莢、91什麼的(起碼是其一),定期清理後台都快強迫症了,還要擔心被偷偷跑流量。

機身外形設計因人喜好而異吧。


如果題主的談論角度是消費者,那麼作為一枚iPhone(包括iPad)和安卓都有...涉獵...的人,我覺得iPhone的優勢如下——請原諒,我已經用一個腎換回了iPhone5,無法再用另一個腎換5s了(玩笑)。

1、外殼。所謂外觀倒是見仁見智,但iPhone5/5s的鋁合金切削外殼,無論從手感還是美觀程度上而言,確實是各類塑料裝配外殼無法比擬的存在。

2、系統流暢。幾年前就是這四個字,現在依然是這四個字。另外,老款的蘋果設備系統升級後流暢度依然非常高。無論是我的5,還是iPadmini一代,還是我同學的4s,都能流暢運行iOS7,這是我非常喜歡的一點。

3、AppStore易用性要比...國產安卓商店...好許多。雖然我覺得GooglePlay也不賴,但這貨殘忍地被擋在了中國大陸這個龐大市場的門外,所以我個人不把它納入我們的討論範圍。

4、界面比大多數安卓手機的定製外觀要好看。


優勢明顯在於系統,不得不承認,ios的優化是安卓所無法比擬的,但隨著近年來安卓硬體的攀升,優勢不那麼明顯。再有ios平台的應用質和量確實高於安卓。而安卓最大的優勢在於差異化,各個EOM廠商各有特色。這裡得提一下wp,高不成低不就!沒有找到自己的空間。


直白的說說系統與外觀..在國內普遍認為用蘋果就是有錢人這個關念.


高度統一的遊戲中心和忠實可靠的系統,無需考慮太多的問題,不需要找多少解決問題的教程


蘋果在軟體與硬體方面嵌合的天衣無縫,如果讓蘋果的硬體來裝安卓,估計不如三星。Iphone為ios而生的,ios是為Iphone而活的。


1就是蘋果很封閉嘛

公司里同時開發ios和安卓,明顯對ios的態度要更認真,一次審核一個禮拜誰都傷不起。大家被迫安裝蘋果的要求,蘋果的質量實現自己的APP。

2.蘋果有逼格

幾乎所有用蘋果的人都有一種莫名的優越感,所有人都認識自己的手機,哇,ipx啊。但是完全沒想到為了別人的哇,自己失去了多少方便。為了這個哇固然不會嘗試安卓了。

在我看來,ip在流暢和散熱上完勝,其他完敗。易用、交互、新穎、自由、完敗。


推薦閱讀:

有哪些优雅的 iPhone5s/SE 手机壳?
iPhone的翻新水平已經到了什麼地步?
手指上的傷口會影響指紋形狀嗎?
iPhone 6如果是4.7寸,則屏幕解析度會如何處理?

TAG:iPhone5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