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有什麼好人嗎?劉鑫不是好人,你也不是。

蔡叔,江歌案的庭審結束了。說實話,我覺得要不是那麼多媒體「炒作」和江媽那麼能「鬧」(抱歉,可能用詞不是很妥當)的話,這其實是和其它兇殺案一樣的刑事案件,並沒有什麼特別與眾不同的。

可案件發生後這一年多的發展實在匪夷所思,聲討最凶的矛頭指向的不是兇手而是同在案件中存活下來的另一名受害人?

在庭審之前我對劉鑫的看法存疑,庭審後我相信像你說的她就是一個普通人,因此我有些同情她、可憐她。她和她的家人所遭受到的網路暴力實在是過份了。

我看過了不少所謂「洗白」劉鑫的分析,不管他們是不是水軍,至少從舉證和邏輯鏈上看我認為分析得都沒毛病,為什麼大家都只相信江媽說的一切而不願意相信劉鑫的任何一點呢?

只為發泄情緒什麼都不聽不看的那些網友就不說了,我最無法理解的是許多公號和大V依然在譴責劉鑫,他們不知道他們的影響力會帶動多少人嗎?怎麼感覺他們看到的庭審記錄和我看到的不太一樣呢。還是我無法像他們一樣「感同身受」?

不知蔡叔還會不會繼續針對江歌案寫文,我確實想聽聽你的分析。

這個案子我不會再寫,因為該聊的,全都已經聊完了,公號、大V、記者,都只是混口飯吃,就不要計較立場了,什麼時候他們可以不靠碼字生存,你或許可以聽聽他們內心最真實的想法。

他們如此義憤填膺,願意主動聯繫江歌媽媽,願意代為接受捐款,不代表他們都是好人,如果劉鑫是靠粉絲情緒賺錢的大V,也一樣會這麼做,他們和那個被聲討的人,並無多少不同。

人就是人,對你來說是好人,對我可能就不是;此刻是好人,下一刻可能就不是。

最近在看《軍師聯盟之虎嘯龍吟》,曹操的大孫子曹睿一出場可是十分的變態,戀母嚴重,女裝大佬,濫殺無辜。我開了彈幕,全部都想看他早點死。

但當他越來越正常,在權謀上表現出過人的智慧時,大家開始覺得似乎他不變態的時候也挺牛的,有了一點好感。直到他御駕親征,喊出那句「祖宗留下的疆土,我一寸也不想丟」之後,曹睿的人格頓時升華了,他不再是出場時的那個變態,而是雄心勃勃的一代明君,甚至很多人在彈幕里喊出要嫁給他。

對一個人有沒有好感,看他看到了哪個側面,經歷了哪一段,以及他自己跟這個人或這個人的影子,在現實中可能有著怎樣的聯繫。

曹睿也好,司馬懿也罷,在劇中的形象都是豐滿的,這種豐滿,並不是從各個側面去佐證某個人的某一個側面,例如我們常常看到的英雄和勞動模範那樣的完美無缺;而是從各個側面展現出作為一個「普通人」的七情六慾,變態嗜好,有你認為的人性,也有你口中的獸慾。

你看鄰居大媽很面善,每次都會幫助孤寡老人,每當你上學的時候都會偷偷塞給你幾件糖,你心裡暗想,誰要是做了她的兒媳婦肯定是美壞了,攤上這麼個心地善良的婆婆,直到有一天你見到她對著自家兒媳婦又打又罵。

你覺得衚衕口的王伯伯形象很高大,抗戰老兵,說話有水平,做事有涵養,讓人肅然起敬,直到有一天你看到他偷偷把垃圾倒在別人家門口。

你覺得某個明星很正能量,不僅人長得帥,歌唱得好,還熱心公益,不僅常下災區慰問,更是常常捐出所有演出所得建希望小學,直到他被實錘踢爆作秀,劈腿,家暴,酒駕,打人。

你當然可以說,娛樂圈的人都很會演戲,但你心目中的偉人一樣如此,他看起來是整個國家的大救星,其實他見了美女一樣邁不開步,為了上位一樣會動用權謀,在排除異己的時候一樣會殺人埋屍。

以前我們常常聽到教誨,說要做個好人,怎樣才算是個好人?

相關的辭彙很多,善良、親和、孝順、正直等等,但你終究會發現,這些辭彙和另一些它們的反面總是同時存在於我們體內的,只是不同的環境下,我們在權衡了利弊之後,表現出了哪一面而已。

善惡皆在一念之間,之所以在同等情況下,有些人看起來更善,而另一些人看起來更惡,不是他們本來就是好人或是壞人,而是不外乎幾個因素共同決定:

1.做善事的收益

同一件善事,帶給不同人的收益是不一樣的,有些人穿著布鞋給災民送吃的,換來的是萬世流芳,而另一些人,連說出去做過這件事都沒有人相信;有些人只要對著鏡頭做做樣子,回頭就可以用某個形象收割粉絲,而另一些人,付出就是純付出,一個子兒都不會回來。

他們做出「行善」決定的難度不一樣,而不是誰更善。

2.做善事的成本

在公交車上遇到了扒手,有人敢上前,有人不敢,他們也並不一定是「誰心地更好」,往往是成本不同。

大爺大媽在這種場合更容易豁得出去,因為尋找社會認同感的需求常常會大於對「概率性受傷甚至丟命」的風險的考量,而年輕人前路長遠,慾望又處於巔峰,承受「死或傷」的成本就不太一樣。

同樣的,一個人自身實力是否過硬,也是一個考量因素,如果你更健壯,身手更好,對自己更自信,那麼就更容易做出「好」的行為,相反則不然。

這些都會影響到這個人看上去是不是「好心」。

3.作惡的收益

如果一個人冒1%的風險,可以得到1個億,我想他大概率是會去爭取的,當他不幸失手的時候,就會被認為是「壞人」,比如貪官。

可這並不代表那些說他是壞人的人就不是壞人,因為他們身處低位,要麼沒有資格貪污,要麼貪污的收益也沒有那麼大,因此選擇貪污的性價比就沒有那麼高。所以說他們不作惡,言之過早,因為他們的人性沒有機會經受考驗。

這一點在婚姻中也適用,娛樂圈出軌事件一出,很多人比當事人還激動,其實看看你自己,你有機會「作惡」嗎?你的作惡收益是鳳姐,你當然是柳下惠,收益是范爺呢,你再代入情境掂量掂量?

有人出50塊錢讓你把一個人打殘廢,你一定覺得他有病。

所以做不做壞人,「劃不划算」也是個很重要的影響因素。

4.作惡的成本

同樣的,跟行善一樣,是否作惡一樣受到成本的影響。

鬧市中撞了人,司機下車查看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因為大家都看到了,還有路口的監控,你跑不了,這個時候「送患者去醫院」並不一定是這個司機更有道德,而是他跑了肯定能被抓回來,「溜之大吉」的惡念被壓下去了,其實也不叫壓下去,是利弊權衡之後被拋棄了。

但若是荒山野嶺,對方還傷得很重呢?那可真就不一定了,儘管是同一個司機。

你說同一個司機是好人還是壞人?一會兒是好人,一會兒是壞人,其實都不是,就是人。

5.接受過多少定向教育

如果你要猜測一個人在某種情況下會怎麼做,最好了解下他受到的相關教育情況。

有人說教育就是洗腦,對,完全正確,重要的是你在往哪邊洗。從小你就被反覆教育「偷盜是羞恥的」,那麼雖然無法阻止你在某些極端情況下偷盜,但閾值提高了,因為價值觀一旦刻下,你要違反,內心是煎熬的。

所以同樣貧富的家境,有些人對10塊錢起意了,有些人不會,這並不代表後者更善良,而是後者曾經被多次強行植入了某個觀點,導致他選擇「背叛」後的不舒適程度更大。

有人說,好人都在網上。

有道理,因為網上的人,不是立體的,是平面的,當然都是好人。比如在江歌事件中,比劉鑫做得好的大有人在,但這只是一個平面,他們可能在危機到來的時候表現得很勇猛,但也很有可能在拿不到零用錢的時候當街追打自己的父母。

當網路上出現了那些「自己能做好」的側面時,他們發聲了,如果是自己做不好的點呢?則看看不說話,但就算他們不說話,總也會有另一些剛好能在「這一點」上做得更好的人出來說話。

這樣看起來,自然網上都是好人——被「沉默的大多數」篩選過的好人。

當江歌媽媽說「幸好網路上還有很多好心人」的時候,連她自己都不會意識到,她所謂的「好心人」只是暫時對她有利的人的統稱,裡面不僅有大量的劉鑫,甚至陳世峰都可能有。

這個世上,從來就只有一群人對另一群人的審判。

好壞?利益的另一種寫法罷了。


推薦閱讀:

寫給那些罵江秋蓮的人,與你們共生於一個時代是一種恥辱
為什麼有人越來越不喜歡江哥的媽媽?
怎麼看待這個畫江歌媽媽漫畫的人?
為什麼總有人說「罵劉鑫就是在幫陳世峰脫罪」?
如何評價日本檢方建議判處陳世峰20年有期徒刑?

TAG:江歌案开庭 | 热点话题 | 人性善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