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愴交響曲:老柴的絕命書(二)
音頻鏈接:
第六交響曲 - 歌單 - 網易雲音樂 (@網易雲音樂)
上一篇文章的回顧:
悲愴交響曲:柴可夫斯基的絕命書(一))
文/巍小調(原ID 無名氏)
柴科夫斯基是19世紀俄國最偉大的音樂家,
被譽為「俄羅斯音樂大師」和「旋律大師」,他是俄羅斯浪漫主義樂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中國樂迷經常親切地稱呼他為「老柴」。
他的作品反映了 在沙皇專制統治下的 俄國廣大知識階層的苦悶心理、和對幸福美滿生活的深切渴望;
他著力揭示人們的內心矛盾,作品中充滿了強烈的戲劇衝突 與 熾熱的感情色彩。
他的作品有序曲、交響曲、歌劇、芭蕾音樂等多種題材,
其中《第六交響曲「悲愴」》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下文簡稱「柴六」)
這部交響曲 盡顯他的自傳性悲劇特點,是老柴悲劇性交響曲創作的高峰,
也是一部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結合的經典之作。
柴可夫斯基本人非常喜愛這部作品,他在信中寫道:
「我將整個心靈都放進這部交響曲了 …… 」
並說:
「在這一生中,我從來也不曾感到這樣滿意、這樣驕傲和這樣幸福!因為我知道自己寫成的確實是一部好作品。」
「我肯定地認為它是我所有作品中最好的,特別是「最真誠的」一部。」
說到柴六,就不得不提一下老柴的「悲劇三部曲」。
老柴這一生所寫的最後三部交響曲——柴四、柴五、柴六,被人們統稱為「悲劇三部曲」。
這三部交響曲所表達的內涵、以及曲中的情緒氛圍都很相近,
並且它們都反應了老柴晚期作品的特色——
深刻的心理刻畫、濃烈的悲劇色彩、對幸福的渴望與黑暗現實的矛盾。
他運用細膩的藝術手法 表現出命運的無情、以及渺小的人類在命運面前的弱小與無奈。
這三部交響曲是他一生創作的頂峰,也是他悲劇人生的一個總結,它們的內涵達到了哲學的深度。
說到悲劇,黑格爾認為:
「悲劇所表現的正是兩種對立的理想或普遍力量的衝突,悲劇的結局是一種災難與痛苦。」
尼采認為:
「悲劇藝術就是一種酒神藝術。在酒神藝術中,一方面是個體的毀滅,而另個方面是人在個體原則的崩潰中回歸到原始的本能之中。」
而老柴的《第六交響曲》就具有深刻的悲劇意識和悲劇精神,
這部作品是老柴一生的概括,是他「憂國憂民」而又找不到出路的一種絕望。
它真實地反映了 老柴 美好的人生理想 與 黑暗的社會現實 之間無法調和的衝突與矛盾。
此曲是關於生與死的,
它描寫了老柴人生中經歷的 所有的衝動、激情、自信、渴望;
老柴曲折的感情經歷(我改天寫);
老柴所經歷的各種絕望、各種悲痛、以及他的垂死掙扎。
它的主基調是悲痛、是絕望、是陰暗與壓抑,
它是俄羅斯被壓迫的人民 在沙皇俄國統治末期時內心的真實寫照。
其實,類似的黑暗悲劇性開頭還有貝多芬的命運,但柴六沒有像命運那樣 通過奮鬥最終由黑暗走向光明,
而是走向了無底的深淵,走向了毀滅與失敗。
柴六的末樂章一反交響曲的傳統布局,用非常近似追思曲氣氛的慢板代替了熱烈的終曲,這是一段極為沉重陰暗的樂章。
無論是柴四、還是柴五,末樂章都是在歡騰的、快速的、飽含熱情的氛圍中結束的。
但此曲的末樂章卻是一個悲傷的柔板,氣質上近似於安魂曲。
也許,老柴這樣做的用意就是直白而坦率地告訴世人:
無關生命的長短悲歡,死亡將是人類唯一的歸宿。
這就是與命運奮戰搏鬥了終生的老柴 用悲愴心聲謳歌而出的音樂語言,
他用沉重的飄逸、殘酷的華美 吟唱出的一部關於「生與「死」的天鵝之歌。
無論 對生命的愛是何等眷戀、對生命的痛是何等清澈、對生命的喜是何等嚮往、對生命的悲是何等深沉,
在死神奪走生命的那一剎那,也埋葬了一切人世間的美好與期待。
第一樂章:
柔板,不太快的快板(Adagio-Allegronontroppo),B小調,4/4拍子,奏鳴曲形式。
樂曲的開始,低音提琴以空虛的重音作為引子,獨奏低音管(大管)在低音區緩慢奏出呻吟般的旋律,同時低音弦樂輕奏低沉、朦朧不清的半音化長音背景,共同塑造一種陰冷的氛圍。這個賦予沉思和嘆息因素的音調,不僅暗示了主人公內心的滄桑和憂鬱,同時更飽含了沉重、苦難的色彩,進而直接鋪墊出整首樂曲的黑色基調和悲劇意蘊,緊接著的小提琴和大提琴之間的悠揚與哀鳴的轉換,進一步延伸了這種情緒。主部主題由引子的音型衍變而成,連續性的頓音給人以苦惱、不安和焦燥的感覺。音調上由短促遲鈍發展到激蕩澎湃,更加彰顯了主人公內心的涌動和變化。
副部主題抒情優美,溫柔清新的旋律猶如暫時拋卻苦惱而沉浸在對往昔甜蜜的回憶和對未來無限美好的遐想中一般。彷彿耳邊再次想起母親的吟唱,再次聆聽到飄揚的俄羅斯民謠;彷彿眼前再次浮現出家人團聚的歡樂場面,鼻尖再次嗅到帶有泥土芬芳的田園氣息。這個主題深情、寬廣、清新、純真,更容易引出人們對生命的悲切、生活的辛酸、生存的無奈所產生的感傷情緒。在這夢幻中,驟然產生出輕快的舞曲風節奏,木管相繼奏出夢幻般輕妙的旋律,一個晴天霹靂般的和弦響起,樂章也被推入到了狂風暴雨般的展開部。這個不協和的和弦的闖入,擊碎了主人公所有的幸福夢幻,從夢境中醒來的他再次被拉進苦難的現實。調性的急劇轉換刻畫了主人公戲劇性的內心衝突,不協和音強調了主人公在與黑暗現實的奮力抗爭中流露的悲劇性因素。展開部通過三次起伏的音樂浪潮將主人公從悲壯的激情到痛心的呼喊這一過程 表現的淋漓盡致。本樂章的終結部分,第二主題在B大調上慰籍似地出現,十分柔美、溫和,旋律在平靜的伴奏下伸展,樂章結束在莊嚴肅穆的終止式上,形成謎一樣的結尾。
第二樂章:
三段式優雅的快板(Allegrocongrazia),D大調,5/4拍子。
本樂章的主旋律,先由大提琴奏出,再由各種樂器加以反覆、伸展與強調。整個樂章呈現出圓舞曲風格。樂章的第一部分是一支詩意盎然、流暢自由的圓舞曲,典雅、輕盈的音樂,靈活、輕快的節奏,無憂無慮的思緒的律動,讓主人公暫時擺脫了現實的醜陋和陰暗,獲得了片刻的心靈上的寧靜和舒適。但生活的苦難從未遠離,生命的憂傷從未終止,生存的傷痛從未消亡,於是在樂章的中間部分,舞曲的旋律突然消失,長笛和弦樂器之間二度的下行奏出哀傷和嘆息般的旋律讓本來恬淡、舒適的第二樂章覆蓋上了淡淡的憂傷。音樂從明朗輕快轉變到陰鬱傷感之中。樂章的第三部分,圓舞曲的音樂再次出現,但在輕盈的曲調之中,主人公的內心已浸透了沉重的憂鬱。
第三樂章:
很快的活潑的快板(Allegromoltovivace),G大調,4/4拍子(12/8拍子),諧謔曲與進行曲合併的二段式。
這一樂章在整部交響曲中佔據著重要的位置,象徵了一種不屈不撓的頑強的鬥爭意志,洋溢著強大的生命力。
整個樂章帶有明顯的諧虐曲風格,但又始終體現出強勁而勇往直前的進行曲的性格。樂曲由酷似義大利南部的一種民族舞蹈音樂塔蘭泰拉舞曲的諧謔曲主題開始,輕快、活潑,與前兩個樂章的主題形成對比。主部主題跳動的音型,孕育著一種內在的力量,催促著音樂不斷向前推進。副部主題是堅定、有力,富於英雄性的,被柴可夫斯基稱之為「凱旋的、歡騰的進行曲」。但這一主題在進行曲般的旋律中,並沒有明朗、快活的氣息,反而呈現出一種悲壯感,旨在表達,在悲慘的現實面前,主人公以高唱凱歌的勇士姿態英勇面對,堅韌頑強的抵抗著命運的無奈與蒼涼。此部分略經擴展後,再次出現詼諧曲主題而達到高潮。緊接著進行曲主題再現,樂章結束在聲勢浩大、氣勢豪邁的凱歌中。柴可夫斯基試圖用豪邁樂觀的音樂語言書寫出人類在厄運面前最本能的力量和一個社會人最悲哀的反抗,以所向披靡的戰鬥精神譜寫著一曲關於生命的頌歌。
第四樂章終曲:
哀傷的慢板(Finale:Adagio lamentoso-Andante),B小調,3/4拍子,自由的三段體。
本樂章先由弦樂悲痛哀怨的奏出哭訴般的第一主題,旋律在兩聲圓號的襯托下顯得更加凄涼。進入管弦樂最強的總奏後,剎那間又掉到了絕望的弱奏中。這一主題再反覆一次,於低音管下降音階中,由中音域最強奏,再呻吟似地沉降到最低音域的最弱奏里。緊接著,速度稍許加快,進入中段的行板,在圓號切分音的伴奏下,弦樂以最弱奏出美妙但哀傷的第二主題,似是含情脈脈的告別。之後,樂曲逐漸增強威勢,進入悲鳴般的高潮。緊接著,再次返回主部部分,弦樂引亢高歌奏出第一主題,然後這一主題又猛烈突進,踏入苦惱的絕境。樂曲再度逐漸平靜,在一聲銅鑼的餘韻後,三支長號和一支低音號單獨奏出沉重絕望的四重奏。自此進入尾聲,第二主題再次悲痛地呻吟著,最後孤寂凄涼地結束。
都看到這兒了,就關注我一下唄~
(戳這裡關注我!)
另,本專欄長期歡迎投稿,詳細內容請私信我。
參考資料:
- Symphony No. 6 (Tchaikovsky)【感謝 @Alex 提供的部分翻譯!】
-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_百度百科
- 柴科夫斯基第六交響曲《悲愴》賞析_百度文庫
- 柴可夫斯基《第六「悲愴」交響曲》的悲劇性特徵_論文_百度文庫
推薦閱讀:
※互動|看書背單詞寫論文時,你在聽什麼音樂?
※落網民謠期刊推薦,給你整個排行榜!
※如何評價Cigarettes After Sex的新專輯Cigarettes After Sex?
※簡單賞析周杰倫《一路向北》的歌詞
※【新手參考】藍調口琴之路1---我個人的一些練琴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