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主義周期性經濟危機爆發的根本原因是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這句話何解?
這話說的簡直就像"你丫為毛生病"因為你丫本來就有病。。。
馬克思指出的資本主義周期性經濟危機原因非常好解釋,下面那些亂七八糟的解答者都應該回去好好看看馬克思的原著。由於存在剝削,所以勞動者的得到的總收入小於社會商品的總價值,導致資本主義社會長期性的消費不足。傳統的資本主義社會的解決方案是尋找外部傾銷地,也就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來傾銷。在這種方式不能解決問題的時候,就會爆發世界大戰,重新劃分勢力範圍,戰爭同時還消耗了大量產品,重新取得了平衡。按馬氏解釋,一戰二戰都是周期性經濟危機的後果。現代西方國家擺脫了金本位,理論上可以使用國家印錢貨幣貶值,鼓勵超前消費,國家赤字和各種金融手段解決消費不足的問題,資本主義社會保持了幾十年的穩定沒有世界性的大危機。但這是治了本,還是只是治標,個人看法各異。站在老馬的角度,問題那句嘲諷真沒錯,資本主義你為啥總是生病鬧危機?因為你丫天生不健全,就是要生病。
現代奧林匹克比賽之所以不斷激發人的潛能和刷新記錄,有兩個基本要素:1)開放的自主參與的公平的競技場,以決出誰更快更高更強。 2)領先的榮耀和福利歸領先者所有,受到保護,獎牌獎金不會發給其他人。
資本主義之所以激發出人的無窮潛能,在一兩個世紀的時間裡使得經濟成長遠超過去一兩千年,有兩個基本要素:1)開放的社會化生產體系,通過市場競爭決出誰效率更高,性價比更好。 2)個人努力的成果受到保護,私有產權不容他人侵奪。
私有產權保護與社會化市場化的大生產是一個硬幣的兩面,互為前提。沒有對私有產權的保護,誰願意拿自己的錢投資?怎麼可能會有幾萬甚至幾十萬股東將資金彙集投入一家公司進行大規模或超大規模生產以獲取競爭優勢?反過來,如果沒有社會化生產體系,一切由政府計劃指令控制,怎麼會允許不理會政府計劃的私有產權存在?如果強令私企服從計劃,意味投資人對生產什麼生產數量售價多少都無影響力,卻承擔後果,還會有私人去投資嗎?
總之,保護私人產權與社會化市場化生產根本不是什麼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而是社會邁步前進的兩條腿,缺一不可。如果公權力腐敗以權謀私干預市場,或以各種借口尋租侵害私人產權,這樣就把一條腿甚至兩條腿都弄殘了,走不出權貴資本主義的陷阱,達不到發達國家的文明繁榮。
現在世界上除了北朝鮮之類,絕大多數發展中國家都實行或號稱實行資本主義,希望其它國家承認其市場經濟地位。但很多徒有資本主義或市場經濟之名,政府不清廉自守,未有效保護私有產權和避免干涉社會和市場是腐敗落後的根本原因。或者說,這些社會的真正的基本矛盾是:腐敗的公權力想僭越社會,干預市場尋租,侵害私有產權,而大家又想防範自身權益被腐敗侵害。
保護個人產權與社會化市場化的大生產根本不是什麼社會基本矛盾,更不是資本主義經濟周期震蕩的原因。那麼經濟周期性過剩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看了有些回答,似乎受斯大林主義時代教科書的影響較大,有的認為是由於資本家惟利是圖,不顧需求,盲目拚命生產,所以過剩。但真正惟利是圖的資本家怎麼可能願蒙受巨大損失去生產無訂單無銷路的積壓庫存?還有的說是由於資本家」剝削「了工人的」剩餘價值「,被」剝削「的工人消費能力弱了,所以生產就過剩了。那麼為何資本家清楚工人的薪水和消費力,還要自己承擔損失生產無需求的產品?更不能解釋周期性,難道資本家有時「榨取剩餘價值」,有時「不榨取」,不榨取時工人消費力強,沒有過剩的「繁榮期」到來?讓我們把斯大林同志的教科書暫擱一邊。
現實中周期性產能過剩或經濟榮枯循環有大周期(幾十年)和小周期(幾年),原因很多,通常大周期與金融的加槓桿和去槓桿有關,小周期與需求的漸進增加和產能的階梯式增加有關,如下簡圖所示。
市場競爭性需要新產能採用最新技術,更大規模,更高效率。例如,哪怕缺電僅20萬千瓦,新電廠發電機組也會是高效節能的100--150萬千瓦,而不會用低效的小機組,於是產能過剩發生,新機組因低耗高效滿發上網,被淘汰的就是很多高成本老舊小機組,所謂落後產能。有關從業人員失業,弱化了購買力,因為一個人的支出是另一人的收入.....老電廠周邊的服務業也相應凋敝,服務人員失業或收入下降,消費品市場也跟著萎靡......
鋼鐵,煤炭,水泥,玻璃,化工,造紙, 家電,汽車,電子...... 無不如此,需求上漲導致新一輪投資潮。競爭中誰敢落後,將市場份額拱手讓人?於是新產能一個比一個更先進,更高效,當然也更大.....於是.....
任何制度都會有缺陷,資本主義有經濟危機是當然的,分配不均么。但是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應該也會有經濟危機,畢竟分配不會完全均衡。畢竟萬物都有價值,衡量價值的價格,有交換就有市場,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也不能消滅市場吧。但是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經濟危機表現的和資本主義的不一樣,它們表現為體制的危機,制度的危機。就像前蘇聯和現在的天朝。都是用制度掩飾危機,並沒有解決問題。簡單的例子:糧票蘇聯有,我們也用過。它的作用就是用制度的方法掩飾經濟危機的本質。糧食緊缺,各種物資匱乏。如果沒有各種票據來均衡分配,靠市場來調節,那麼糧食估計會漲到大家都吃不到飯。看似制度解決了問題,但是並沒有解決根本問題。均衡的分配導致生產效率的低下,和盲目的製造那些不需要的東西。均衡的分配就變成了不正確的分配。蘇聯造了那麼多的飛機大炮核彈,卻造不了人們的生活必需品。這也是蘇聯解體的原因吧。完全的取代市場制度,在人類進化到我們這個階段估計還不能實現。市場就是市場,危機就是危機,不爆發經濟危機就爆發政治的危機,制度危機,政權的危機。市場的調節不可避免。危機的爆發不可避免。
這句話其實可以這樣理解:資本主義之之所以得絕症是因為其基因缺陷。
.資本主義發展到一定階段會導致財富過度集中..然後通過爆發危機進行財富重新分配來化解矛盾..來為新一輪繁榮蓄力..周而復始..簡單的說就是在高度市場化自由的市場中由於每個人的人性的貪婪的追求利潤導致產能或者服務過剩而進行的洗牌而已..
1 私有制使資本剝奪剩餘價值。
2 商品使剝削階級逐利,有效需求估計出偏差3 資本不斷增長擴大生產以逐利
4 產能超出有效需求會滯脹5 滯脹使資本投入受損失公有制全民佔有剩餘價值(現階段國家佔有或集體佔有),消滅階級,資本生產力要在計劃領導下滿足全民有效需求,按需分配。
話說共產主義真的科學嗎?資本主義的資本家追求利益最大化,他剝奪了工人產生的剩餘價值,工人也得到了他們的勞動價值。但這拉開了與普通工人之間的貧富差距,資本家變得更富有,工人們資產不變。資本家進行更多資產的投入,導致新產生的商品增加,但是人民的購買力不變,造成了供大於求的局面,資本家為了防止虧損,辭退員工,造成工人失業,並囤積或者銷毀商品,減少商品數量達到抬高商品銷售價值的目的,逐步導致通貨膨脹,最終使貨幣貶值。而此時工人大量失業造成總收入的減少,貨幣再一貶值,本來原始財產積累就少的工人更加雪上加霜。從而產生影響社會的金融危機。
接受不同意見指正,噴子請點反對加沒有幫助。
以上純屬瞎猜,其實我也才剛開始學習馬原
大家都知道,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是生產的社會化同資本主義私有制之間的矛盾。那麼具體怎麼個矛盾法,並沒有幾個人說清楚。下面我以瓶子為例進行詳細說明。如果是同一個資本家進行生產的話,生產的瓶身和瓶蓋的數量一定是相等的,因為瓶身和瓶蓋要組成瓶子進行出售,由於社會分工越來越細,所以生產瓶蓋的資本家和生產瓶身的資本家是兩個不同的資本家,由於資本具有逐利的天性,生產瓶蓋的資本家就儘可能多的生產瓶蓋,生產瓶身的資本家就儘可能的多的生產瓶身,這樣子,就經常發生,瓶蓋生產多了或者瓶身生產多了,由於市場價格調節具有滯後性,所以容易造成資源浪費。如果生產瓶蓋的資本家和生產瓶身的資本家是同一個資本家,就不會出現瓶蓋生產多了或者瓶身生產多了,生產過程就理性多了,把這個例子擴大,社會中一切產品都由一個機構發出指令,生產什麼都有具體指標,這樣就能彌補某一方面生產過多或者或少的問題,這就產生了計劃經濟。這個機構就是國家。
這句話邏輯沒錯,只是要把後一句,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寫出來,也即是資本主義經濟的基本矛盾是生產社會化與私人所有制之間的矛盾,所以最後這句話就變成了: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根本原因是生產社會化和私人所有制之間的矛盾。 當然邏輯沒錯,但是否正確,呃!我個人是「信仰」私人所有制確實有一天會消失,比如私人所有制的產物之一—版權保護,真貴啊!是吧?蛤蛤
基本矛盾就是生產資料被私人佔有和社會化生產之間的矛盾 就是資本家不顧需求一直生產為了賺錢 而大部分人都是僱傭者 被剝削 消費能力跟不上 就出現了資本主義最顯著的惡果 就是生產過剩 必然導致經濟危機 而每次的經濟危機只是暫時性化解矛盾 強制性銷毀過剩生產 短期效應 最後只會使矛盾更深
從制度的角度來說,它就是這樣。資本主義的周期性經濟危機來源於制度本身的內生性矛盾。資本家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不斷的掠奪勞動剩餘並擴大再生產。而且不斷的擴大再生產的過程伴隨的是一次又一次的資金、科技、機械對勞動力的不斷排斥和異化,從次第二次工業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後期的大規模失業和工人運動都可以得到實證。除非期待某一天全球的大資本家都腦袋被驢踢了,不用效率百倍於工人的生產線而去僱傭工人,那這個周期性的危機可能就不存在了。
正好在看經濟學原理,我的理解是,資本主義有「市場」這個東西,做蛋糕的和分蛋糕的有矛盾,市場會失控,當政府沒有進行正確干預的時候經濟危機就產生了。至於生病那個比喻,改成:為什麼生病?因為你有可能生病。比較好吧!n_n!
推薦閱讀:
※橡樹資本 (Oaktree capital)是一家怎樣的公司?
※如何看待證監會嚴控定增,不允許跨界互聯網金融、遊戲、影視、VR?
※無間道名句:殺人放火金腰帶,修橋補路無屍骸是社會真實寫照嗎?
※取消生產資料個人所有和繼承、消滅資本市場的前提下,能否存在勞動力市場和商品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