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丁路德金在《我有一個夢想》中說道「忍受不應得的痛苦是一種贖罪」如何理解?


唯獨恩典。唯獨信心。唯獨基督。人類以獲原罪,向善猶終墮落,繁衍而旋老死。耶穌基督超然無罪而故為(未必是全體的)人類忍一死,是為贖。至於背負原罪之凡人,暫住於俗世,或遵守王法或干犯王法,或受逼迫或不受逼迫,與其得救與否都無必然關聯——區區罪人豈能用區區苦肉計自贖?

——————————————————————————————

P.S.: Redemption 其實應譯作「救贖」,轉譯為「贖罪」淡化了基督教的特殊性,正如獨立宣言中的那句「人人而平等」。但即使澄清了這點,說「苦難能救贖」跟說「忍苦可贖罪」仍是同樣可疑的。


謝邀。

這個你必須去看英文原文而不是看中文譯文。

用我很糟糕的英語水平去看了一下,原文應該是「Continue to work with the faith that unearned suffering is redemptive.」被譯作了「堅持下去吧,要堅決相信,忍受不應得的痛苦是一種贖罪。」

我個人認為這是譯文不準確的問題。原文表達的意思貌似更接近於「懷著對於不應得的痛苦必將帶來救贖的堅信把行動堅持下去」。這裡的「贖罪」,我個人認為是指這些經歷能夠救贖基督教中所言的人的原罪,換句話說就是這些不應得的痛苦將為他們帶來上帝的救贖。


說好聽的是給人們堅持下去的信念,讓人們自願忍受苦難。說難聽的,就是用謊言換取信眾的自我麻痹,一種宗教界慣用的計兩。當然還有第三種可能,人家就是純修辭也說不定呢。呵呵。

說真話容易傷害一些人的感情,所以匿了。


自我安慰?


比起「救贖」這個詞,我更喜歡「贖罪」,因為前者更指向拯救他人,而後者更傾向自我救贖,對象不同,目的不同,但總歸是好的,人生艱難也好,生而有罪也好,生命都是一場體驗,人不會生來就偉大,就好人或是壞人,我必須承認自己是個自私的人,特別當你發現善良和愛也可以是一種達到目的的手段的時候,也就更加承認基因里自私的屬性,想感動他人,先感動自己,結果是你一切所謂的利他行為都是為了自己得到救贖!但愛是一種很神奇的東西,因愛而種下的因往往結不出什麼壞果子,就像《星際穿越》里愛還能成為穿越時空的重要力量,可見其超自然的屬性.要說第一個教我明白愛人不求回報的是我的奶奶.她活了96歲,走的時候很平靜,我永遠都不會忘記她走的前一天本來吃不進任何東西但她還是吃下了我給她煮的芙蓉蛋,在那一刻我知道她終究原諒我了,她永遠都愛我,可是你能原諒你自己么,而明白子欲養而親不在是人生最大的遺憾是這之後的事!而承認忍受一份你不應得的痛苦是一種救贖又是之後之後的事,所以你以為你明白什麼,我又非要得到些什麼!不過是自我救贖求份心安!


是這樣的。你要先搞清楚贖罪在西方的含義。佛教講眾生都在受苦,人生就是完成一個受苦的過程,然後前去西方極樂。而基督教講人類生來有罪,只有信 仰上帝,才能贖罪,死後進天堂。所以贖罪在基督徒看來應該是一個常態,所以你禮拜日去禱告也是贖罪,你做好事也是贖罪,當然你大魚大肉吃飯看電視搞派對就不是贖罪了。馬丁路德金就是告訴你,飛來橫禍也是贖罪,今天牙齒很疼也是贖罪,被女朋友男朋友甩了也是贖罪。

總之你被迫遭受的苦難都屬於贖罪

這些你心裡就好過了。本來也想贖罪的,既然來了,就勇敢的承擔嘛。也為日後進入天堂獲得好印象。

這是這句話的心理激勵模式。

說白了就是讓你把苦難痛苦當做磨練自身的機遇,從而成長。

天堂就代表自我的成長和價值獲取嘛。在現實中的話。


推薦閱讀:

怎麼理解下面這句話,這和中國文明有啥關係?
如何看待《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
如何理解「文帝以位尊減才,思王以勢窘益價」這句話?
如何理解心理治療中ABC模型並運用它來提高生活品質?

TAG:美國歷史 | 如何理解X |